9月10日晚間,上柴股份公告,為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擬斥資1.99億元,受讓控股股東上汽集團所持的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6.1268%的股權,對應捷氫科技注冊資本約3554萬元。
具體來看,7月12日,捷氫科技股東會審議批準了增資議案,公開掛牌擇優確定的意向投資人,認購捷氫科技新增注冊資本的底價為5.6元/股;最終,以捷氫科技公開掛牌增資成交價格為基礎,本次雙方達成上述交易。
捷氫科技尚未盈利。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8310.47萬元,接近去年全年虧損規模;另外,今年上半年負債規模擴大,幾乎是去年全年三倍,資產規模總達到9億元,凈資產近4億元,本次收購標的總估值相對于凈資產規模溢價約9倍。
上柴股份表示,本次投資參股捷氫科技符合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有利于加快公司轉型發展,培育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因受經濟環境、行業政策、市場變化等多方面 因素影響,捷氫科技的未來經營存在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風險,但預計本次交易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據介紹,捷氫科技主要為行業客戶提供燃料電池產品及工程服務,處于燃料電池產業中游。公司擁有從電堆核心零部件開發(雙極板、膜電極)、電堆集成、燃料電 池系統集成到動力系統集成的完全正向開發能力,并具備完整的自主 知識產權,已完成多款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產品開發,功率涵蓋30kW至140kW。
天眼查顯示,捷氫科技主要出資方均來自上汽集團,第一大股東也是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常州)創新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持股78%;另外,上汽集團直接持股12%。
捷氫科技的客戶也主要集中在上汽集團旗下公司,包括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躍進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等,另外有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 諸多整車和相關零部件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乘用車、輕型客車、城 市客車和輕中重型卡車等諸多領域,覆蓋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系 統、儲氫系統全系列產品。
據媒體報道,上汽集團從2001年就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捷氫科技是上汽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業鏈的一個關鍵布局;捷氫科技所配套的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運行總里程已經超過了450萬公里。
今年上半年捷氫科技新園區建成投產,成為國內首個全面覆蓋膜電極、電堆、電池系統的車規級氫燃料電池制造基地,可形成萬臺套燃料電池電堆的年產規模。去年,上汽新一代燃料電池電堆產品PROME M3的一級零部件已全部實現國產化,并已搭載到上汽大通EUNIQ7上實現批量上市;公司與寶武集團、上海機場集團、上海化工區和華誼集團等伙伴開展“氫”戰略合作,共建共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
根據上汽集團去年發布的《燃料電池戰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上汽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 以上。
除了氫能資產, 上柴股份還收購了上汽集團下屬的發動機和重卡業務,以形成重型卡車和柴油發動機兩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
另一方面,氫能板塊火爆也帶動了柴油機概念股,讓氫氣發動機被受關注,下半年以來,上柴股份累計漲幅超過26%。
消息面上,8月份,工信部表示,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研究推動將氫氣內燃機納入其中予以支持;工信部還提出,將根據氫氣發動機技術進步和應用推廣情況,進一步評估現行標準體系的適應性和差異性,提前布局相關標準預研,適時推動急需標準制定,有力支撐氫氣汽車科學合理發展。不過,氫氣發動機與氫燃料電池概念還存在差異。
來源:證券時報
具體來看,7月12日,捷氫科技股東會審議批準了增資議案,公開掛牌擇優確定的意向投資人,認購捷氫科技新增注冊資本的底價為5.6元/股;最終,以捷氫科技公開掛牌增資成交價格為基礎,本次雙方達成上述交易。
捷氫科技尚未盈利。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8310.47萬元,接近去年全年虧損規模;另外,今年上半年負債規模擴大,幾乎是去年全年三倍,資產規模總達到9億元,凈資產近4億元,本次收購標的總估值相對于凈資產規模溢價約9倍。
上柴股份表示,本次投資參股捷氫科技符合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有利于加快公司轉型發展,培育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因受經濟環境、行業政策、市場變化等多方面 因素影響,捷氫科技的未來經營存在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風險,但預計本次交易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據介紹,捷氫科技主要為行業客戶提供燃料電池產品及工程服務,處于燃料電池產業中游。公司擁有從電堆核心零部件開發(雙極板、膜電極)、電堆集成、燃料電 池系統集成到動力系統集成的完全正向開發能力,并具備完整的自主 知識產權,已完成多款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產品開發,功率涵蓋30kW至140kW。
天眼查顯示,捷氫科技主要出資方均來自上汽集團,第一大股東也是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常州)創新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持股78%;另外,上汽集團直接持股12%。
捷氫科技的客戶也主要集中在上汽集團旗下公司,包括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躍進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等,另外有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 諸多整車和相關零部件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乘用車、輕型客車、城 市客車和輕中重型卡車等諸多領域,覆蓋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系 統、儲氫系統全系列產品。
據媒體報道,上汽集團從2001年就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捷氫科技是上汽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業鏈的一個關鍵布局;捷氫科技所配套的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運行總里程已經超過了450萬公里。
今年上半年捷氫科技新園區建成投產,成為國內首個全面覆蓋膜電極、電堆、電池系統的車規級氫燃料電池制造基地,可形成萬臺套燃料電池電堆的年產規模。去年,上汽新一代燃料電池電堆產品PROME M3的一級零部件已全部實現國產化,并已搭載到上汽大通EUNIQ7上實現批量上市;公司與寶武集團、上海機場集團、上海化工區和華誼集團等伙伴開展“氫”戰略合作,共建共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
根據上汽集團去年發布的《燃料電池戰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上汽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 以上。
除了氫能資產, 上柴股份還收購了上汽集團下屬的發動機和重卡業務,以形成重型卡車和柴油發動機兩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
另一方面,氫能板塊火爆也帶動了柴油機概念股,讓氫氣發動機被受關注,下半年以來,上柴股份累計漲幅超過26%。
消息面上,8月份,工信部表示,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研究推動將氫氣內燃機納入其中予以支持;工信部還提出,將根據氫氣發動機技術進步和應用推廣情況,進一步評估現行標準體系的適應性和差異性,提前布局相關標準預研,適時推動急需標準制定,有力支撐氫氣汽車科學合理發展。不過,氫氣發動機與氫燃料電池概念還存在差異。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