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引領新一輪電力工業革命的儲能技術,正隨著“雙碳”目標的開展而變得炙手可熱。
而寧德時代——這個通常被認為動力電池領域的領軍者,依靠其深厚的技術積累,正在儲能行業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8月6日,在央視播出的紀錄片《強國基石》第5集《逐夢》講述了寧德時代電化學儲能最新技術——全球首創12000次循環長壽命鋰離子電池的故事。
這一革命性的技術突破,讓寧德時代宏大的儲能版圖日漸清晰,并為受制于成本的儲能行業帶來了希望。
技術突破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雙碳目標”的提出和實施,亟需儲能技術做支撐。
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雙碳”戰略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的發展是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關鍵,但其波動性、間歇性,新能源裝備電網適應性弱,制約了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安全運行。
新能源的發展需要儲能等靈活性資源作為支撐,通過儲能系統保持電壓頻率穩定、提供可靠備用電源、增強系統并網運行的可靠性和靈活性、提高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利用率。鋰電池儲能技術成熟、安全環保、響應快,是提高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重要手段,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堅強基石。
但電池的循環壽命短制約著鋰電池在儲能領域的大規模應用。
目前市場上常規的磷酸鐵鋰電池平均循環壽命只有3000~6000次,極大地限制了儲能電池服役時間。2016年,寧德時代承接“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100MWh級新型鋰電池規模儲能技術開發及應用”。開發循環壽命更長的鋰離子電池就是該專項的重點內容之一。
歷經四年,寧德時代實現了全生命周期陽極鋰離子補償技術在儲能領域的工業化應用,將鋰離子電池的壽命延長到12000次循環,遠超當前市場的平均水平。
不僅如此,寧德時代還突破了大規模儲能在安全、能效等方面的技術瓶頸,創新開發出長壽命、高安全、高轉換效率的鋰電儲能體系,取得五大突破性科研成果:超長壽命電池技術,高一致性模塊集成與管理技術,高置信度電池壽命預測技術,大規模電化學儲能系統中單元及模塊的安全性評測方法、標準,百兆瓦時級大規模電池儲能電站統一調度與控制技術。
各項先進技術成果成功集成應用于福建晉江百兆瓦時級儲能電站(以下簡稱晉江儲能電站)試點項目一期(30MW/108MWh),達成了行業標桿級的技術指標。
調頻方面,晉江儲能電站實現了調節速率≈180MW/min,調節精度偏差≈0.076MW,調度響應時間≈3s的優異調頻性能。而高精度的SOC算法則實現了SOC估算誤差小于5%。晉江儲能電站還實現了全功率響應時間小于200毫秒,而國際水平普遍大于500毫秒。
高效熱電管理技術,讓電池簇內動態溫差小于4攝氏度,單元系統內電池動態溫差小于5攝氏度,保障了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
在多項創新技術的加持下,晉江儲能電站實現了智慧的負荷管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高效、低成本運行。該電站可為附近3個220kV重負荷的變電站提供調峰調頻服務,平均日調頻里程可達 32000MW。
2020年1月15日,晉江儲能電站第一期順利并網,截至2021年7月1日,電站已安全運行535天,總放電量達68.52GWh。按照一個三口之家每年用電3000度來計算,相當于可以為超過15萬戶家庭供電。且其電池循環壽命高達12000次,按本地調度指令每天1.5-2.0次充放電,服役壽命預計超20年。
這座百兆瓦級儲能電站不僅成功獲評國家能源局首批科技創新(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其優異的調頻性能,還將打破全國調頻市場傳統格局,加速替代水電調頻和火電調頻,降低各發電企業調頻分攤費用,促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調峰和調頻資源進一步細分,提高儲能調頻市場占比。
此外,晉江儲能電站還獲得了全國首張獨立儲能電站發電業務許可證(發電類),正式開啟儲能電站商業化運營之路,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支撐和落地經驗,有力支撐了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
寧德時代的儲能B面
在公眾印象中,動力電池是寧德時代的王牌產品。事實上,寧德時代在創立之初便布局了儲能,并參與了當時全球最大的風光儲輸新能源綜合利用平臺——張北儲能項目。
近幾年來,在交通電動化政策的助力下,動力電池技術進步一日千里。而在此之前,儲能產業的發展機遇尚未到來,寧德時代更側重儲能技術的研發和積累。
2018年,隨著電網側儲能熱潮的開啟,國內儲能市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18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累計1036.03MW,同比增長144.79%;到2020年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已經達到3.27GW。
寧德時代依靠動力電池技術上的積累,快速切入儲能市場,并實現了高速發展。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寧德時代是2020年國內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最多的技術提供商。這是繼2019年之后,寧德時代第二次獲此殊榮。
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在電芯技術上有相通性,不過由于應用場景不同,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在性能和技術特性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寧德時代并沒有將產品進行簡單的移植,而是積極構建全面的產品體系。這一系列產品體系包括了電芯、模組、電柜、電池系統,并基于化學安全、高壓安全、機械安全、功能安全四大方面以提供安全的系統設計。
2020年,董事長曾毓群宣布寧德時代在三大戰略發展方向上不懈努力:一是,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二是,以動力電池助力電動車發展,替代移動式化石能源;三是以電動化+智能化的集成應用創新,加快各領域的新能源替代進程。
原本就是寧德時代主營業務之一的儲能,從戰略層面得到了加強。在儲能行業具備全產業鏈技術實力積累的寧德時代,已經開始全面布局儲能業務。
2021年,寧德時代繼續在儲能領域大展拳腳。晉江儲能電站的成功,為寧德時代繼續開拓大規模儲能項目奠定了基礎。
6月,國網綜能與寧德時代聯手、共同投資的福建吉瓦級寧德霞浦儲能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9億元,總規模400兆瓦時。7月,由寧德時代與國網綜能及華電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國網時代華電大同300MW/600MWh儲能項目正式開工,實現了從100MWh級到600MWh級的跨越。
從發電側、電網側到用戶側,寧德時代已成功參與發、輸、配、用多項儲能項目。在發電側,寧德時代為新能源場站的安全運行及新能源電量的消納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在電網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實現了多種功能,提升電網靈活性,實現電網安全、穩定、高效、低成本運行;用電側儲能方面,寧德時代儲能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大型工商業與住宅領域,并擴展至通信基站備電、UPS備電、島嶼微網、光儲充檢智能充電站等新興應用,最大化利用能源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
隨著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加速推進,中國儲能業務將迎來快速發展。據光大證券測算,2020-2030年我國儲能需求空間累計3.9TWh,2020-2060年我國儲能市場空間累計為94TWh;2030年儲能投資市場空間1.3萬億元,2060年5萬億元。依據先期的戰略布局和技術優勢,寧德儲能業務有望成為動力電池之外的第二增長動力。國信證券認為,寧德時代有望最終占據15%-20%的儲能市場份額。
多元技術支撐儲能商業化
然而,儲能雖好,卻長期以來受制于商業模式。
無論是曾經火熱而又歸于沉寂的電網側儲能,還是依靠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短暫繁榮的新能源電源側儲能,都繞不開儲能電站因為缺乏系統定位,沒有穩定、健康、可持續盈利模式的問題。
曾毓群曾經表示,電化學儲能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離不開儲能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改善。但在國家推出相關政策之前,寧德時代并沒有“等靠要”,而是主動尋找機會,用技術創新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產業已進入到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發展階段,愈發細分的市場對電池提出了差異化的需求;同時,世界范圍內對于電池基礎材料的研發速度正在加快。在這一背景下,寧德時代立足自身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技術,正在探索布局多元電池技術體系,來滿足不同細分市場需求,并尋求新的技術突破方向。
7月29日,寧德時代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寧德時代稱,其開發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160Wh/kg,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在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而在零下20°C低溫的環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同時在系統集成效率方面,也可以達到80%以上。
除了性能優越之外,布局鈉離子電池還有資源安全方面的考慮。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主要是鈉鹽,相比于金屬鋰而言,鈉不僅獲得容易,而且價格便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80%的鋰資源供應依賴進口,是全球鋰資源第一大進口國。我國電動汽車和儲能的快速發展更加速了我國鋰資源的稀缺程度,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嚴重影響能源安全。
在應用場景上,第一代鈉離子電池不僅可應用于各種交通電動化,尤其在高寒地區具有突出優勢,還可靈活適配儲能領域全場景的應用需求。寧德時代還在積極探索鈉離子電池的更進一步創新。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研發目標是200Wh/kg以上。目前,寧德時代已啟動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布局,2023年將形成基本產業鏈。
“電池的化學體系依然可以創新,電化學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未知遠遠大于已知。”曾毓群的這句話是對寧德時代不斷探尋新技術路線的最好注解。技術路線的不斷創新,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科研團隊的主觀能動性,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確保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儲能技術創新不斷實現的同時,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斷地完善。
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不僅強調了要加快鈉離子電池等技術開展規模化試驗示范,還提出要明確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的地位,并要求建立新型儲能的價格機制。
按照政策,儲能電站將不再是作為火電、新能源的附屬設施,而是以獨立市場主體身份參與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等各類電力市場。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則要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同時逐步推動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研究探索將電網替代性儲能設施成本收益納入輸配電價回收。完善峰谷電價政策,為用戶側儲能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指導意見》中提到的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30GW以上和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為儲能——尤其是電化學儲能——描繪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積極的產業政策為儲能行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多元技術路線的齊頭并進,助力了儲能成本不斷下降,同時給儲能提供了更多的商業化空間。
而寧德時代——這個通常被認為動力電池領域的領軍者,依靠其深厚的技術積累,正在儲能行業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8月6日,在央視播出的紀錄片《強國基石》第5集《逐夢》講述了寧德時代電化學儲能最新技術——全球首創12000次循環長壽命鋰離子電池的故事。
這一革命性的技術突破,讓寧德時代宏大的儲能版圖日漸清晰,并為受制于成本的儲能行業帶來了希望。
技術突破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雙碳目標”的提出和實施,亟需儲能技術做支撐。
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雙碳”戰略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的發展是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關鍵,但其波動性、間歇性,新能源裝備電網適應性弱,制約了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安全運行。
新能源的發展需要儲能等靈活性資源作為支撐,通過儲能系統保持電壓頻率穩定、提供可靠備用電源、增強系統并網運行的可靠性和靈活性、提高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利用率。鋰電池儲能技術成熟、安全環保、響應快,是提高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重要手段,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堅強基石。
但電池的循環壽命短制約著鋰電池在儲能領域的大規模應用。
目前市場上常規的磷酸鐵鋰電池平均循環壽命只有3000~6000次,極大地限制了儲能電池服役時間。2016年,寧德時代承接“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100MWh級新型鋰電池規模儲能技術開發及應用”。開發循環壽命更長的鋰離子電池就是該專項的重點內容之一。
歷經四年,寧德時代實現了全生命周期陽極鋰離子補償技術在儲能領域的工業化應用,將鋰離子電池的壽命延長到12000次循環,遠超當前市場的平均水平。
不僅如此,寧德時代還突破了大規模儲能在安全、能效等方面的技術瓶頸,創新開發出長壽命、高安全、高轉換效率的鋰電儲能體系,取得五大突破性科研成果:超長壽命電池技術,高一致性模塊集成與管理技術,高置信度電池壽命預測技術,大規模電化學儲能系統中單元及模塊的安全性評測方法、標準,百兆瓦時級大規模電池儲能電站統一調度與控制技術。
各項先進技術成果成功集成應用于福建晉江百兆瓦時級儲能電站(以下簡稱晉江儲能電站)試點項目一期(30MW/108MWh),達成了行業標桿級的技術指標。
調頻方面,晉江儲能電站實現了調節速率≈180MW/min,調節精度偏差≈0.076MW,調度響應時間≈3s的優異調頻性能。而高精度的SOC算法則實現了SOC估算誤差小于5%。晉江儲能電站還實現了全功率響應時間小于200毫秒,而國際水平普遍大于500毫秒。
高效熱電管理技術,讓電池簇內動態溫差小于4攝氏度,單元系統內電池動態溫差小于5攝氏度,保障了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
在多項創新技術的加持下,晉江儲能電站實現了智慧的負荷管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高效、低成本運行。該電站可為附近3個220kV重負荷的變電站提供調峰調頻服務,平均日調頻里程可達 32000MW。
2020年1月15日,晉江儲能電站第一期順利并網,截至2021年7月1日,電站已安全運行535天,總放電量達68.52GWh。按照一個三口之家每年用電3000度來計算,相當于可以為超過15萬戶家庭供電。且其電池循環壽命高達12000次,按本地調度指令每天1.5-2.0次充放電,服役壽命預計超20年。
這座百兆瓦級儲能電站不僅成功獲評國家能源局首批科技創新(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其優異的調頻性能,還將打破全國調頻市場傳統格局,加速替代水電調頻和火電調頻,降低各發電企業調頻分攤費用,促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調峰和調頻資源進一步細分,提高儲能調頻市場占比。
此外,晉江儲能電站還獲得了全國首張獨立儲能電站發電業務許可證(發電類),正式開啟儲能電站商業化運營之路,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支撐和落地經驗,有力支撐了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
寧德時代的儲能B面
在公眾印象中,動力電池是寧德時代的王牌產品。事實上,寧德時代在創立之初便布局了儲能,并參與了當時全球最大的風光儲輸新能源綜合利用平臺——張北儲能項目。
近幾年來,在交通電動化政策的助力下,動力電池技術進步一日千里。而在此之前,儲能產業的發展機遇尚未到來,寧德時代更側重儲能技術的研發和積累。
2018年,隨著電網側儲能熱潮的開啟,國內儲能市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18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累計1036.03MW,同比增長144.79%;到2020年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已經達到3.27GW。
寧德時代依靠動力電池技術上的積累,快速切入儲能市場,并實現了高速發展。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寧德時代是2020年國內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最多的技術提供商。這是繼2019年之后,寧德時代第二次獲此殊榮。
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在電芯技術上有相通性,不過由于應用場景不同,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在性能和技術特性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寧德時代并沒有將產品進行簡單的移植,而是積極構建全面的產品體系。這一系列產品體系包括了電芯、模組、電柜、電池系統,并基于化學安全、高壓安全、機械安全、功能安全四大方面以提供安全的系統設計。
2020年,董事長曾毓群宣布寧德時代在三大戰略發展方向上不懈努力:一是,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二是,以動力電池助力電動車發展,替代移動式化石能源;三是以電動化+智能化的集成應用創新,加快各領域的新能源替代進程。
原本就是寧德時代主營業務之一的儲能,從戰略層面得到了加強。在儲能行業具備全產業鏈技術實力積累的寧德時代,已經開始全面布局儲能業務。
2021年,寧德時代繼續在儲能領域大展拳腳。晉江儲能電站的成功,為寧德時代繼續開拓大規模儲能項目奠定了基礎。
6月,國網綜能與寧德時代聯手、共同投資的福建吉瓦級寧德霞浦儲能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9億元,總規模400兆瓦時。7月,由寧德時代與國網綜能及華電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國網時代華電大同300MW/600MWh儲能項目正式開工,實現了從100MWh級到600MWh級的跨越。
從發電側、電網側到用戶側,寧德時代已成功參與發、輸、配、用多項儲能項目。在發電側,寧德時代為新能源場站的安全運行及新能源電量的消納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在電網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實現了多種功能,提升電網靈活性,實現電網安全、穩定、高效、低成本運行;用電側儲能方面,寧德時代儲能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大型工商業與住宅領域,并擴展至通信基站備電、UPS備電、島嶼微網、光儲充檢智能充電站等新興應用,最大化利用能源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
隨著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加速推進,中國儲能業務將迎來快速發展。據光大證券測算,2020-2030年我國儲能需求空間累計3.9TWh,2020-2060年我國儲能市場空間累計為94TWh;2030年儲能投資市場空間1.3萬億元,2060年5萬億元。依據先期的戰略布局和技術優勢,寧德儲能業務有望成為動力電池之外的第二增長動力。國信證券認為,寧德時代有望最終占據15%-20%的儲能市場份額。
多元技術支撐儲能商業化
然而,儲能雖好,卻長期以來受制于商業模式。
無論是曾經火熱而又歸于沉寂的電網側儲能,還是依靠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短暫繁榮的新能源電源側儲能,都繞不開儲能電站因為缺乏系統定位,沒有穩定、健康、可持續盈利模式的問題。
曾毓群曾經表示,電化學儲能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離不開儲能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改善。但在國家推出相關政策之前,寧德時代并沒有“等靠要”,而是主動尋找機會,用技術創新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產業已進入到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發展階段,愈發細分的市場對電池提出了差異化的需求;同時,世界范圍內對于電池基礎材料的研發速度正在加快。在這一背景下,寧德時代立足自身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技術,正在探索布局多元電池技術體系,來滿足不同細分市場需求,并尋求新的技術突破方向。
7月29日,寧德時代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寧德時代稱,其開發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160Wh/kg,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在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而在零下20°C低溫的環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同時在系統集成效率方面,也可以達到80%以上。
除了性能優越之外,布局鈉離子電池還有資源安全方面的考慮。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主要是鈉鹽,相比于金屬鋰而言,鈉不僅獲得容易,而且價格便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80%的鋰資源供應依賴進口,是全球鋰資源第一大進口國。我國電動汽車和儲能的快速發展更加速了我國鋰資源的稀缺程度,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嚴重影響能源安全。
在應用場景上,第一代鈉離子電池不僅可應用于各種交通電動化,尤其在高寒地區具有突出優勢,還可靈活適配儲能領域全場景的應用需求。寧德時代還在積極探索鈉離子電池的更進一步創新。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研發目標是200Wh/kg以上。目前,寧德時代已啟動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布局,2023年將形成基本產業鏈。
“電池的化學體系依然可以創新,電化學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未知遠遠大于已知。”曾毓群的這句話是對寧德時代不斷探尋新技術路線的最好注解。技術路線的不斷創新,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科研團隊的主觀能動性,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確保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儲能技術創新不斷實現的同時,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斷地完善。
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不僅強調了要加快鈉離子電池等技術開展規模化試驗示范,還提出要明確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的地位,并要求建立新型儲能的價格機制。
按照政策,儲能電站將不再是作為火電、新能源的附屬設施,而是以獨立市場主體身份參與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等各類電力市場。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則要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同時逐步推動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研究探索將電網替代性儲能設施成本收益納入輸配電價回收。完善峰谷電價政策,為用戶側儲能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指導意見》中提到的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30GW以上和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為儲能——尤其是電化學儲能——描繪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積極的產業政策為儲能行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多元技術路線的齊頭并進,助力了儲能成本不斷下降,同時給儲能提供了更多的商業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