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鋰時代’,LG新能源正在著手開發新一代電池,包括擁有更高安全性能的聚合物和硫化物的全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爭取于2026年實現量產,全固態電池將有望應用于電動汽車和飛機領域。而更高能量密度、更輕量化設計的硫鋰電池,則將適用于遙控飛機和無人機等空中場景,以此將實現電池應用場景的多樣化。”6月18日,在2021中國汽車論壇上,LG新能源亞洲營銷總經理樸鎮庸透露了上述消息。
LG新能源是動力電池領域的“老兵”,脫胎于LG化學旗下的電池事業部。為更好地支撐動力電池業務發展,2020年12月,LG化學分拆電池業務,并獨立為LG新能源。追溯起來,早在1995年,LG新能源便著手開發鋰離子電池業務。通過廣泛的專業技術及經驗的積累,目前LG新能源已與全球范圍內的主機廠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據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最新披露的數據,今年1至4月,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65.9GWh,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145.9%。其中,LG新能源的裝機量約為14.2GWh,僅次于寧德時代,排名第二,全球市場占比也達到21.3%。
LG新能源正在試圖解決當前電動車行業用戶“里程焦慮”痛點。在本次論壇上,樸鎮庸還透露道,憑借高鎳“三加一”的四元正極材料技術,配合成熟的硅氧負極技術,按照中國最新采用的、更接近實際工況的WLTP標準,LG新能源的新一代四元電池技術可以實現一次充電續航650公里。“這一技術方案的亮點還在于能夠在300wh/kg以上的高能量密度基礎上,通過先進的熱管理技術,實現超級快充,充電5分鐘行駛280公里,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新能源用戶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
作為全球最早量產三元正極材料的公司,LG新能源聚焦市場對高續航里程、高安全新能源車型的需求,在行業中率先實現了升鎳降鈷的四元鋰電池(NCMA)的量產。加入鋁元素的高鎳四元鋰電池有著高能量密度優勢的同時,相比于高鎳8系NCM三元材料,將大幅降低放電熱流峰值,因此具有非常優異的熱穩定性。
LG新能源還率先將硅氧應用于動力電池的負極材料,不僅于2019年在全球最早實現采用硅氧負極的產品量產,還不斷研發更高效率的硅氧材料,以實現更優異的電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優秀的續航里程。
當下,對于汽車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是繞不開的話題。在用戶普遍關注的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方面,LG新能源依靠對過去幾十年化學材料研發的深刻理解,掌握了高安全隔膜等核心關鍵材料技術,并開發了應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智能BMS,通過OTA實現大數據和安全診斷算法結果的傳送,實時優化電池的安全精準監控與預警。同時應用最新安全技術的模組與CTP高集成設計,可以實現不起火和自熄滅,大幅提升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伴隨著環境和能源問題的日益嚴重,電動化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樸鎮庸指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正在由“法規驅動”向“用戶拉動”轉變。全球主要整車企業都在加速電動化轉型,以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
“未來,中國和歐洲將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發展。同時,自動駕駛、智能互聯等技術的蓬勃興起進一步推動了電動汽車增長,市場對動力電池性能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樸鎮庸表示,“整車企業聚焦提升續航里程、快充和安全性能以解決用戶痛點,不斷擴大純電動平臺產品線,這也將成為新能源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點。”
作為全球電池領域的領先企業,LG新能源始終以創新技術、全球化布局和多元化產品組合不斷強化價值競爭力,滿足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通過先發性、長期性的投入,我們積累了全球領先的電池技術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并基于軟包電池、圓柱電池給客戶帶來了多樣化的解決方案。”樸鎮庸表示。
LG新能源自2003年起就扎根中國,深耕中國市場多年。2003年,LG新能源在南京市經濟開發區設立首個工廠。2014年,它在同一開發區設立了第二工廠。隨后,LG新能源于2018年在南京市江寧區設立了第三工廠,該工廠采用最新的智能制造技術,已經成為LG新能源全球生產基地的標桿工廠。
目前,LG新能源在南京累計投資規模約為53億美元,擁有1.2萬名員工。新一代的高鎳四元技術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在南京基地實現國產化,為中國客戶提供更本地化的產品和技術服務。
據樸鎮庸透露,未來LG新能源將與中國的客戶加快聯合開發和協同創新,將新一代的電池技術引入中國市場。“期待這些新技術的創新將更好地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為中國汽車產業加速向智能電動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據外媒報道,LG新能源近期已向韓國交易所申請上市初步許可,計劃今年進IPO。據知情人士透露,LG新能源首次股票發行融資約10萬億韓元(約合89億美元),估值達100萬億韓元(約合890億美元)。據報道,LG新能源計劃將IPO首次所募資金用以擴建動力電池項目,以進一步提升其動力電池產能,滿足客戶對電池的需求。
LG新能源是動力電池領域的“老兵”,脫胎于LG化學旗下的電池事業部。為更好地支撐動力電池業務發展,2020年12月,LG化學分拆電池業務,并獨立為LG新能源。追溯起來,早在1995年,LG新能源便著手開發鋰離子電池業務。通過廣泛的專業技術及經驗的積累,目前LG新能源已與全球范圍內的主機廠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據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最新披露的數據,今年1至4月,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65.9GWh,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145.9%。其中,LG新能源的裝機量約為14.2GWh,僅次于寧德時代,排名第二,全球市場占比也達到21.3%。
LG新能源正在試圖解決當前電動車行業用戶“里程焦慮”痛點。在本次論壇上,樸鎮庸還透露道,憑借高鎳“三加一”的四元正極材料技術,配合成熟的硅氧負極技術,按照中國最新采用的、更接近實際工況的WLTP標準,LG新能源的新一代四元電池技術可以實現一次充電續航650公里。“這一技術方案的亮點還在于能夠在300wh/kg以上的高能量密度基礎上,通過先進的熱管理技術,實現超級快充,充電5分鐘行駛280公里,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新能源用戶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
作為全球最早量產三元正極材料的公司,LG新能源聚焦市場對高續航里程、高安全新能源車型的需求,在行業中率先實現了升鎳降鈷的四元鋰電池(NCMA)的量產。加入鋁元素的高鎳四元鋰電池有著高能量密度優勢的同時,相比于高鎳8系NCM三元材料,將大幅降低放電熱流峰值,因此具有非常優異的熱穩定性。
LG新能源還率先將硅氧應用于動力電池的負極材料,不僅于2019年在全球最早實現采用硅氧負極的產品量產,還不斷研發更高效率的硅氧材料,以實現更優異的電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優秀的續航里程。
當下,對于汽車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是繞不開的話題。在用戶普遍關注的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方面,LG新能源依靠對過去幾十年化學材料研發的深刻理解,掌握了高安全隔膜等核心關鍵材料技術,并開發了應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智能BMS,通過OTA實現大數據和安全診斷算法結果的傳送,實時優化電池的安全精準監控與預警。同時應用最新安全技術的模組與CTP高集成設計,可以實現不起火和自熄滅,大幅提升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伴隨著環境和能源問題的日益嚴重,電動化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樸鎮庸指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正在由“法規驅動”向“用戶拉動”轉變。全球主要整車企業都在加速電動化轉型,以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
“未來,中國和歐洲將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發展。同時,自動駕駛、智能互聯等技術的蓬勃興起進一步推動了電動汽車增長,市場對動力電池性能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樸鎮庸表示,“整車企業聚焦提升續航里程、快充和安全性能以解決用戶痛點,不斷擴大純電動平臺產品線,這也將成為新能源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點。”
作為全球電池領域的領先企業,LG新能源始終以創新技術、全球化布局和多元化產品組合不斷強化價值競爭力,滿足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通過先發性、長期性的投入,我們積累了全球領先的電池技術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并基于軟包電池、圓柱電池給客戶帶來了多樣化的解決方案。”樸鎮庸表示。
LG新能源自2003年起就扎根中國,深耕中國市場多年。2003年,LG新能源在南京市經濟開發區設立首個工廠。2014年,它在同一開發區設立了第二工廠。隨后,LG新能源于2018年在南京市江寧區設立了第三工廠,該工廠采用最新的智能制造技術,已經成為LG新能源全球生產基地的標桿工廠。
目前,LG新能源在南京累計投資規模約為53億美元,擁有1.2萬名員工。新一代的高鎳四元技術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在南京基地實現國產化,為中國客戶提供更本地化的產品和技術服務。
據樸鎮庸透露,未來LG新能源將與中國的客戶加快聯合開發和協同創新,將新一代的電池技術引入中國市場。“期待這些新技術的創新將更好地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為中國汽車產業加速向智能電動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據外媒報道,LG新能源近期已向韓國交易所申請上市初步許可,計劃今年進IPO。據知情人士透露,LG新能源首次股票發行融資約10萬億韓元(約合89億美元),估值達100萬億韓元(約合890億美元)。據報道,LG新能源計劃將IPO首次所募資金用以擴建動力電池項目,以進一步提升其動力電池產能,滿足客戶對電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