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競價上網的大變局下,風電產業鏈利潤回落已成大勢所趨,開發企業將面對更低的電價、更多的附加成本以及更緊俏的資源。如何增加收益?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唐堅認為,應深挖風電場的潛能,算好經濟賬,加強存量市場的運營管理,全方位提高開發運行質量。
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唐堅
節流,消除影響收益的多重因素
Q: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源電力”)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風電開發企業,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了哪些成績?
A:圍繞“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的總目標,“十三五”期間,龍源電力繼續在風電領域穩健前行。2019年,龍源電力成為全球第一家累計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的風電運營商,穩坐中國風電開發的“頭把交椅”。2020年,龍源電力超額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投產228萬千瓦、開工309萬千瓦”的“新能源500萬+行動計劃”任務,并且布局了兩個千萬千瓦級能源基地。
截至2020年年底,龍源電力擁有300多座風電場,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532萬千瓦。
Q:“十四五”時期,中國風電產業開啟了平價/競價時代,開發企業的收益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A:步入平價/競價時代后,整個風電行業的利潤空間遭到壓縮,尤其是早期應用的單機容量較小的風電機組,利用小時數低,收益明顯低于預期。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需要開發度電成本更低的項目。但以往影響行業收益水平的非技術因素仍未消除,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首先,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落實不到位,低價或負電價收購以及棄風限電,仍舊是侵蝕企業利潤的主要原因。龍源電力全年風電發電量約420億~430億千瓦時,受棄風影響的裝機容量依然達到400多萬千瓦,年限電損失高達上億元。
其次,在輔助服務及加裝儲能系統等方面,風電企業要承擔附加的額外成本。受制于土地、環保、林草等方面的政策規定,機位資源更加珍貴,也影響到企業未來的開發布局。
最后,在競價機制下,風電價格將隨著火電基準電價上下浮動,但不同地區的火電基準電價差異很大,如新疆和云南的電價差額有的能達到0.2元/千瓦時。因此,除技術進步、降低開發和建設成本外,企業還必須考慮競價市場、電力市場交易可能帶來的損失。
在這種形勢下,行業迫切需要消除影響收益的多重因素。同時,面對平價上網的要求,開發企業要綜合評估,精打細算,才能做出最“劃算”的決策。
開源,控制好影響發電量的因素
Q:平價上網時代,增加發電量成為風電項目追求利潤的核心。針對影響發電量的因素,您認為,企業要著重做好哪些工作?
A:一是從源頭上做好控制。設計選址關系到機組全生命周期的發電效率,相關工作要做得更加精細準確。此外,在風能資源較好的“三北”地區,后安裝的大容量風電機組往往會將早期安裝的小容量風電機組圍在中間,嚴重影響后者的發電量。因此,在進行機位選址時,開發企業應增加協調機制,使機組之間拉開一定距離,避免因距離太近影響捕風效率,造成投資浪費。同時,呼吁行業出臺相應的建設標準。
二是風電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和產品的可靠性亟需提升。目前,雖然絕大多數風電設備都實現了國產化,但即便是在新建的風電項目上,葉片、齒輪箱、變槳系統、偏航系統、軸承、電機等設備的故障率依然較高。這主要是因為風電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鏈較長,整體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維護管理要跟得上,包括技術性維修是否到位,備用零部件能否設計相應的冗余,人員能力水平是否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等。針對于此,數字化、智能化運維將發揮出日益顯著的作用。從2020年開始,龍源電力將所有設備的基礎數據、運行數據,以及維修人員的行為數據都上傳到云平臺,對設備和人員實行全面的技術監督與指導。通過采集、分析數據,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開展設備故障預警、預知性狀態檢修等,效果非常明顯。目前,該平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生產管控數據接入平臺。借助該平臺,2020年,在所屬風電場的平均風速下降0.1米/秒的情況下,龍源電力的風電年利用小時數上升了42個小時,非計劃性停機時間半年內下降了86%。
技術人員對風電機組液壓站進行技改
最近,龍源電力聯合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聯合動力等8家風電機組制造企業,計劃用5年時間,集中打造一批全年無故障示范風電場,力爭到2025年全年無故障示范風電場的數量達到10~20座。事實上,這個目標定得還是挺高的。因為目前連續3個月無故障的機組數量只占全部機組的一半,更何況擴大到全年以及整座風電場。
未來,希望整機企業能夠打破行業數據壁壘,與上下游形成數據交互,共同解決行業難題,促進技術進步。所有試圖通過數據封閉,獲取后服務市場超額利潤的想法與做法,都是不可能長久的。
四是提高電網端的風功率預測精度。目前,功率預測均方根準確率在90%左右。下一步,我們將融入氣象預測等數據,力爭使調和平均數準確率達到85%以上。
技術人員緊固風速儀
Q:在運營管理中,龍源電力采用哪些標準對風電機組運行質量進行考核?有什么創新舉措?
A:進入平價時代后,龍源電力對風電機組的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盡量保障機組的可靠性,只要有風就應做到“應發必發”;二是要讓機組始終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不斷開展最佳功率曲線尋優,減少實發功率偏離;三是維護管理要到位,有缺陷及早發現,及時消缺。
在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上,龍源電力一方面依靠大數據平臺,使信息更加透明,及早發現問題,縮短檢查周期;另一方面,重新調配運檢人員,使之與機組狀態相匹配。過去,新舊設備的故障率差異很大,有些機型故障率居高不下,有的機型故障率低,運維人員忙閑不均。2020年,龍源電力進行了風電場組織架構調整,實行運檢分離,按省區調配優化不同層次的人員。對于問題較嚴重、故障率高的機組,集中人力一次性徹底解決。同時,通過團隊作戰,開展實戰交流,提高運維人員的整體水平。實施這項措施之后,員工的平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6%,30座風電場實現了無人值守。下一步,將實現維護人員的工作時長、質量與收入掛鉤,進一步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轉變,需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
Q:為促進風電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您認為從政策層面要做好哪些工作?
A:“十四五”期間,最主要的就是完善體制機制。
一是站在風電全產業角度,制定好相應的規劃、政策。例如,2020年9月發布的《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財建〔2020〕426號),為風電國家補貼規模設定上限,額度收了口,但并沒有針對因外部消納、內部技術條件等因素而無法達到限額電量的情況建立相應的疏導機制。
二是盡快出臺老舊風電場改造的相關政策,并簡化審批環節。對于行業普遍存在的存量機組的技改或替換,應盡快出臺相應政策。
明確在保持等容量風電場的基礎上,原有的小容量風電機組可以更換為更大容量機組,從而提高風能資源利用率。但改造和更換機組的主動權應交給市場,由企業自行決定。
在“30·60目標”的指引之下,風電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十四五”期間,龍源電力確立了新能源裝機容量翻一番的目標。只要國家政策到位,相信風電產業的發展定會超過預期,助力我國更早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當然,這也要求風電行業做出更大努力,在新能源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唐堅
節流,消除影響收益的多重因素
Q: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源電力”)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風電開發企業,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了哪些成績?
A:圍繞“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的總目標,“十三五”期間,龍源電力繼續在風電領域穩健前行。2019年,龍源電力成為全球第一家累計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的風電運營商,穩坐中國風電開發的“頭把交椅”。2020年,龍源電力超額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投產228萬千瓦、開工309萬千瓦”的“新能源500萬+行動計劃”任務,并且布局了兩個千萬千瓦級能源基地。
截至2020年年底,龍源電力擁有300多座風電場,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532萬千瓦。
Q:“十四五”時期,中國風電產業開啟了平價/競價時代,開發企業的收益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A:步入平價/競價時代后,整個風電行業的利潤空間遭到壓縮,尤其是早期應用的單機容量較小的風電機組,利用小時數低,收益明顯低于預期。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需要開發度電成本更低的項目。但以往影響行業收益水平的非技術因素仍未消除,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首先,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落實不到位,低價或負電價收購以及棄風限電,仍舊是侵蝕企業利潤的主要原因。龍源電力全年風電發電量約420億~430億千瓦時,受棄風影響的裝機容量依然達到400多萬千瓦,年限電損失高達上億元。
其次,在輔助服務及加裝儲能系統等方面,風電企業要承擔附加的額外成本。受制于土地、環保、林草等方面的政策規定,機位資源更加珍貴,也影響到企業未來的開發布局。
最后,在競價機制下,風電價格將隨著火電基準電價上下浮動,但不同地區的火電基準電價差異很大,如新疆和云南的電價差額有的能達到0.2元/千瓦時。因此,除技術進步、降低開發和建設成本外,企業還必須考慮競價市場、電力市場交易可能帶來的損失。
在這種形勢下,行業迫切需要消除影響收益的多重因素。同時,面對平價上網的要求,開發企業要綜合評估,精打細算,才能做出最“劃算”的決策。
開源,控制好影響發電量的因素
Q:平價上網時代,增加發電量成為風電項目追求利潤的核心。針對影響發電量的因素,您認為,企業要著重做好哪些工作?
A:一是從源頭上做好控制。設計選址關系到機組全生命周期的發電效率,相關工作要做得更加精細準確。此外,在風能資源較好的“三北”地區,后安裝的大容量風電機組往往會將早期安裝的小容量風電機組圍在中間,嚴重影響后者的發電量。因此,在進行機位選址時,開發企業應增加協調機制,使機組之間拉開一定距離,避免因距離太近影響捕風效率,造成投資浪費。同時,呼吁行業出臺相應的建設標準。
二是風電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和產品的可靠性亟需提升。目前,雖然絕大多數風電設備都實現了國產化,但即便是在新建的風電項目上,葉片、齒輪箱、變槳系統、偏航系統、軸承、電機等設備的故障率依然較高。這主要是因為風電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鏈較長,整體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維護管理要跟得上,包括技術性維修是否到位,備用零部件能否設計相應的冗余,人員能力水平是否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等。針對于此,數字化、智能化運維將發揮出日益顯著的作用。從2020年開始,龍源電力將所有設備的基礎數據、運行數據,以及維修人員的行為數據都上傳到云平臺,對設備和人員實行全面的技術監督與指導。通過采集、分析數據,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開展設備故障預警、預知性狀態檢修等,效果非常明顯。目前,該平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生產管控數據接入平臺。借助該平臺,2020年,在所屬風電場的平均風速下降0.1米/秒的情況下,龍源電力的風電年利用小時數上升了42個小時,非計劃性停機時間半年內下降了86%。
技術人員對風電機組液壓站進行技改
最近,龍源電力聯合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聯合動力等8家風電機組制造企業,計劃用5年時間,集中打造一批全年無故障示范風電場,力爭到2025年全年無故障示范風電場的數量達到10~20座。事實上,這個目標定得還是挺高的。因為目前連續3個月無故障的機組數量只占全部機組的一半,更何況擴大到全年以及整座風電場。
未來,希望整機企業能夠打破行業數據壁壘,與上下游形成數據交互,共同解決行業難題,促進技術進步。所有試圖通過數據封閉,獲取后服務市場超額利潤的想法與做法,都是不可能長久的。
四是提高電網端的風功率預測精度。目前,功率預測均方根準確率在90%左右。下一步,我們將融入氣象預測等數據,力爭使調和平均數準確率達到85%以上。
技術人員緊固風速儀
Q:在運營管理中,龍源電力采用哪些標準對風電機組運行質量進行考核?有什么創新舉措?
A:進入平價時代后,龍源電力對風電機組的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盡量保障機組的可靠性,只要有風就應做到“應發必發”;二是要讓機組始終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不斷開展最佳功率曲線尋優,減少實發功率偏離;三是維護管理要到位,有缺陷及早發現,及時消缺。
在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上,龍源電力一方面依靠大數據平臺,使信息更加透明,及早發現問題,縮短檢查周期;另一方面,重新調配運檢人員,使之與機組狀態相匹配。過去,新舊設備的故障率差異很大,有些機型故障率居高不下,有的機型故障率低,運維人員忙閑不均。2020年,龍源電力進行了風電場組織架構調整,實行運檢分離,按省區調配優化不同層次的人員。對于問題較嚴重、故障率高的機組,集中人力一次性徹底解決。同時,通過團隊作戰,開展實戰交流,提高運維人員的整體水平。實施這項措施之后,員工的平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6%,30座風電場實現了無人值守。下一步,將實現維護人員的工作時長、質量與收入掛鉤,進一步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轉變,需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
Q:為促進風電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您認為從政策層面要做好哪些工作?
A:“十四五”期間,最主要的就是完善體制機制。
一是站在風電全產業角度,制定好相應的規劃、政策。例如,2020年9月發布的《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財建〔2020〕426號),為風電國家補貼規模設定上限,額度收了口,但并沒有針對因外部消納、內部技術條件等因素而無法達到限額電量的情況建立相應的疏導機制。
二是盡快出臺老舊風電場改造的相關政策,并簡化審批環節。對于行業普遍存在的存量機組的技改或替換,應盡快出臺相應政策。
明確在保持等容量風電場的基礎上,原有的小容量風電機組可以更換為更大容量機組,從而提高風能資源利用率。但改造和更換機組的主動權應交給市場,由企業自行決定。
在“30·60目標”的指引之下,風電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十四五”期間,龍源電力確立了新能源裝機容量翻一番的目標。只要國家政策到位,相信風電產業的發展定會超過預期,助力我國更早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當然,這也要求風電行業做出更大努力,在新能源領域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