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和湖南電網聯網,可行與否取決于整體的收益成本分析。一時的電力供求波動,是否足以證明項目的長期經濟性,仍需深入研究。
近日,湖南部分風電企業接到內部通知,將被迫“棄風”,以解決湖南風電、水電調度并網的問題。每年4-6月是湖南水電風電大發期,而該時段湖南用電負荷低,給電網消納造成較大壓力。相比風電,湖南水電價格更具經濟性,致使當地作出“棄風保水”的選擇。按照2020年歷史數據,湖南部分區域的風電場單月棄風率高達40%以上。
與此同時,廣東5月上網電價市場交易價格最高已達1.5元/千瓦時。廣東用電構成中30%以上來源于云南水電。今年,受氣候影響,云南水電出力大幅下降,無電可送間接導致廣東用電“告急”。
如果把湖南的風電輸送到廣東,似乎可同時解決湖南棄電和廣東缺電的問題,實現“雙贏”。然而,現實的難題是,湖南和廣東分別屬于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經營區。兩家電網之間,如何打破“壁壘”,進行跨網輸電?
電源企業態度積極
廣東經濟發達、制造業繁榮,缺電問題由來已久。20年前,為了解決向廣東送電缺口問題,曾設想過將福建電網和廣東電網相聯,將福建省內多余的電力送往廣東。但由于涉及電力體制改革,以及兩地分屬于不同的電網公司,廣東與福建聯網的設想就此擱置。直至今年4月,粵閩聯網工程才正式開工,這也成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網深化合作的標志性工程。
當前,南方電網所屬經營區廣東電力供應緊張,國家電網所屬經營區湖南卻在棄電。兩地陷入廣東缺電買不到,湖南有電賣不出的尷尬局面。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這一現狀要到10月才能得到緩解。
湖南、廣東地理位置相鄰,不少湖南新能源發電企業也明確表示愿意把電賣到廣東去。
不過,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認為,在這種積極的態度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湖南廣東聯網是否能夠真正契合兩地的訴求。“湖南是要想將廣東作為調劑余缺,同時,湖南的季節性波動不代表它是一個穩定的電力外送來源,實際上它也越來越依賴外來電。從廣東角度來看,它更想要的還是穩定的外來電源和輸入通道。所以,在輸電通道的功能定位上,兩網達成共識就面臨一定難度。”
缺少電網“連接線”
不僅形成共識有一定難度,就連“路”似乎也走不通。
一位電網專家向記者表示,湖南和廣東看起來是兩個緊鄰的省份,但是其電網并沒有連接。而建設這一條“連接線”,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第一條互聯通道,為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工程,主要承擔三峽水電直接輸送至南方電網的任務。2002年開工建設,2004年投運,2016年11月首次實現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互聯消納,2018年4月完結雙極投運,花了16年的時間才真正讓兩個電網連起來。現在從湖南到廣東,中間又需要打通多少關節?”該電網專家說。
在馮永晟看來,要把廣東和湖南的電網連起來,要看整體的收益成本分析。電網的成本控制意識非常強,一時的電力供求波動,是否足以證明項目的長期經濟性,需要深入研究。同時,聯網之后,風險的傳遞也必須考慮,如湖南出現電力供求緊張的可能。
此外,南方電網正在推進南方區域市場的建設探索,內部五省的利益協調和體制機制改革已經棘手,若再推進跨網輸電,需要要選擇一個好的時機。馮永晟表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跨網輸電,所涉及的輸電調度、容量配置、輸電價格、購電價格和市場銜接等問題,需要體制機制改革來協調。
“比如,是繼續以政府為主體來談,還是讓雙方市場主體來做;是政府間協議來推,還是以市場融合方式來推。這恐怕本身就涉及改革內容,而不僅僅是一項聯網工程。”馮永晟說。
技術之外暗藏更多制約因素
有觀點認為,考慮到湖南的風電資源及裝機主要集中在南部緊挨廣東等地(如郴州、永州等),湘粵聯網在互補余缺、互為備用、緊急事故支援、新能源消納等方面的效益顯著。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理論上,聯網符合大范圍資源優化的方向,但在現有電改背景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聯網的重大決策,需要從電改的整體框架及系統思維的視角審視。
業內專家表示,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跨網消納需要解決多方面問題。首先,是通道的問題,其次,是電力調度問題,最后,是電力市場交易以及電價結算問題。“各省之間的電源結構和氣候條件存在較大差異,云南水電多,廣東外需比例高,廣西火電核電多,湖南水電火電占主導。西南為印度洋氣候影響,湖南廣東受太平洋氣候影響,同樣的水電汛期存在時間差。”
“在此條件下,如何把不同的電源結構和電源供應特點進行融合互補,解決類似湖南和廣東的電力供需錯位難題,需要電網企業在電力跨網銷售方式上進行創新。”上述專家指出。
馮永晟表示,跨網輸電并非不可行,擴大聯網有利于資源配置,也有利于緩解電力緊缺與棄風棄電。但是,要實現聯網,必須要考慮更多現實因素。“解決經濟和制度層面的制約因素才是最基礎和最關鍵的。”
近日,湖南部分風電企業接到內部通知,將被迫“棄風”,以解決湖南風電、水電調度并網的問題。每年4-6月是湖南水電風電大發期,而該時段湖南用電負荷低,給電網消納造成較大壓力。相比風電,湖南水電價格更具經濟性,致使當地作出“棄風保水”的選擇。按照2020年歷史數據,湖南部分區域的風電場單月棄風率高達40%以上。
與此同時,廣東5月上網電價市場交易價格最高已達1.5元/千瓦時。廣東用電構成中30%以上來源于云南水電。今年,受氣候影響,云南水電出力大幅下降,無電可送間接導致廣東用電“告急”。
如果把湖南的風電輸送到廣東,似乎可同時解決湖南棄電和廣東缺電的問題,實現“雙贏”。然而,現實的難題是,湖南和廣東分別屬于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經營區。兩家電網之間,如何打破“壁壘”,進行跨網輸電?
電源企業態度積極
廣東經濟發達、制造業繁榮,缺電問題由來已久。20年前,為了解決向廣東送電缺口問題,曾設想過將福建電網和廣東電網相聯,將福建省內多余的電力送往廣東。但由于涉及電力體制改革,以及兩地分屬于不同的電網公司,廣東與福建聯網的設想就此擱置。直至今年4月,粵閩聯網工程才正式開工,這也成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網深化合作的標志性工程。
當前,南方電網所屬經營區廣東電力供應緊張,國家電網所屬經營區湖南卻在棄電。兩地陷入廣東缺電買不到,湖南有電賣不出的尷尬局面。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這一現狀要到10月才能得到緩解。
湖南、廣東地理位置相鄰,不少湖南新能源發電企業也明確表示愿意把電賣到廣東去。
不過,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認為,在這種積極的態度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湖南廣東聯網是否能夠真正契合兩地的訴求。“湖南是要想將廣東作為調劑余缺,同時,湖南的季節性波動不代表它是一個穩定的電力外送來源,實際上它也越來越依賴外來電。從廣東角度來看,它更想要的還是穩定的外來電源和輸入通道。所以,在輸電通道的功能定位上,兩網達成共識就面臨一定難度。”
缺少電網“連接線”
不僅形成共識有一定難度,就連“路”似乎也走不通。
一位電網專家向記者表示,湖南和廣東看起來是兩個緊鄰的省份,但是其電網并沒有連接。而建設這一條“連接線”,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第一條互聯通道,為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工程,主要承擔三峽水電直接輸送至南方電網的任務。2002年開工建設,2004年投運,2016年11月首次實現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互聯消納,2018年4月完結雙極投運,花了16年的時間才真正讓兩個電網連起來。現在從湖南到廣東,中間又需要打通多少關節?”該電網專家說。
在馮永晟看來,要把廣東和湖南的電網連起來,要看整體的收益成本分析。電網的成本控制意識非常強,一時的電力供求波動,是否足以證明項目的長期經濟性,需要深入研究。同時,聯網之后,風險的傳遞也必須考慮,如湖南出現電力供求緊張的可能。
此外,南方電網正在推進南方區域市場的建設探索,內部五省的利益協調和體制機制改革已經棘手,若再推進跨網輸電,需要要選擇一個好的時機。馮永晟表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跨網輸電,所涉及的輸電調度、容量配置、輸電價格、購電價格和市場銜接等問題,需要體制機制改革來協調。
“比如,是繼續以政府為主體來談,還是讓雙方市場主體來做;是政府間協議來推,還是以市場融合方式來推。這恐怕本身就涉及改革內容,而不僅僅是一項聯網工程。”馮永晟說。
技術之外暗藏更多制約因素
有觀點認為,考慮到湖南的風電資源及裝機主要集中在南部緊挨廣東等地(如郴州、永州等),湘粵聯網在互補余缺、互為備用、緊急事故支援、新能源消納等方面的效益顯著。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理論上,聯網符合大范圍資源優化的方向,但在現有電改背景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聯網的重大決策,需要從電改的整體框架及系統思維的視角審視。
業內專家表示,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跨網消納需要解決多方面問題。首先,是通道的問題,其次,是電力調度問題,最后,是電力市場交易以及電價結算問題。“各省之間的電源結構和氣候條件存在較大差異,云南水電多,廣東外需比例高,廣西火電核電多,湖南水電火電占主導。西南為印度洋氣候影響,湖南廣東受太平洋氣候影響,同樣的水電汛期存在時間差。”
“在此條件下,如何把不同的電源結構和電源供應特點進行融合互補,解決類似湖南和廣東的電力供需錯位難題,需要電網企業在電力跨網銷售方式上進行創新。”上述專家指出。
馮永晟表示,跨網輸電并非不可行,擴大聯網有利于資源配置,也有利于緩解電力緊缺與棄風棄電。但是,要實現聯網,必須要考慮更多現實因素。“解決經濟和制度層面的制約因素才是最基礎和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