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飛速發展,而汽車行業作為對芯片需求甚廣的領域,在2020年年底蔓延至今的“芯片荒”浪潮中也是首當其沖。自2020年年底開始,便已經有不少企業先后發布因缺芯而導致汽車減停產的消息,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芯片荒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尚未消退的如今,“電池荒”又來了!
據悉,近期,某車企高管向媒體透露,“比起眼下的‘缺芯’危機,我們更擔心的是電池供應短缺問題”。他坦言,目前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動力電池正處于供應緊張的狀態。而此前,瑞銀中國汽車行業主管鞏旻也曾公開發表過關于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過快,與其對應的電池行業產能不足的評論。不過同時,他也表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擴產并不難,動力電池供應緊張不會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因素。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4個月里,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約為31.6GWh,同比增長241%。與此同時,SMM推測,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增量,預計2021年新能源市場對鋰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102GWh,同比增長60%。而鋰鹽作為鋰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需求也將有明顯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隨著動力電池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不少相關企業已經滿負荷運轉。以鋰電池電芯制造商蔚藍鋰芯為例,其此前便曾公開表示,公司現有電池年產能近4億顆,產線處于滿產狀態。而張家港工廠二期新建產能約3億顆,年底投產后,合計將達到7億顆左右。另外,蔚藍鋰芯旗下還有淮安工廠一期6億顆目標也將于明年年底逐步投產。
當然,除了蔚藍鋰芯,贛鋒鋰業、華友鈷業以及杉杉股份等行業知名企業也都在陸續加大其在鋰電池領域的建設,甚至有不少譬如特斯拉、寶馬、大眾等的車企都已經開始參與到上游鋰資源的爭奪中去。
另一方面,在動力電池需求猛增的當下,其原材料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據SMM歷史數據顯示,截止5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89000元/噸,較年初暴漲67.9%;而電池級氫氧化鋰也不甘落后,其89500元/噸的現貨均價已經較年初漲幅高達80.8%,更令人贊不絕口的是,截止5月21日,氫氧化鋰已經達成連續22周價格上漲的新成就。
至于其之后的價格走勢,SMM調研顯示,目前冶煉廠出貨情況較好,下游端原料缺口較為明顯,下半年因擴產明顯而上游原料產量增量較為有限,部分下游廠家意欲高價縮量,氫氧化鋰價格將持續走高。
在這一背景下,鋰電池相關企業可謂是獲益匪淺,紛紛開始走上擴產的道路。5月23日,華友鈷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杭州鴻源購買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38.6175%的股權,加強鋰電正極材料領域布局;5月20日,巴斯夫與杉杉股份達成共識,雙方同意在中國共同組建由巴斯夫控股的合資公司生產正極活性材料(CAM)和正極材料前驅體(PCAM),預計將于今年夏末正式完成交易;5月17日,鋰電池制造商孚能科技稱,擬與吉利科技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工廠,并計劃今年開工建設年產能不少于20GWh的動力電池產線;同日,贛鋒鋰業公告稱,決定考慮并評估在阿根廷胡胡伊省設立電池組裝廠的可能性;5月21日,SK創新將與美國第二大車企福特各斥資3萬億韓元在美成立動力電池合資企業“BlueOvalSK”,前一日已簽署關于合資企業的諒解備忘錄。“BlueOvalSK”將生產動力電池和模塊,年產能有望達60GWh(千兆瓦時);LG化學和通用汽車更是早在4月16日便計劃在田納西州投資超過23億美元,建設第二座美國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而得益于鋰電池行業的火熱,截止5月24日收盤,鋰電池指數以0.7%的漲幅收于2205.59,個股方面,圣陽股份、紅星發展、山東章鼓以及天原股份拉升封板,天齊鋰業、諾德股份以及嘉元科技等多股漲超7%。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一哥”,寧德時代此前宣布將今年7月前后發布鈉電池,而鑒于其擁有的成本低、安全性好等優勢,將成為鋰電池的支撐和保障。一時間,鈉電池概念股表現活躍,中鹽化工開盤漲停,紅星發展同樣漲停封板,欣旺達漲逾4%。
與此同時,關于鈉電池將會取代鋰電池的說法也是甚囂塵上,不過東北證券對此評論稱,鈉暫不可能替代鋰成為動力領域主流技術方向。站在當前時點來看,東北證券認為鈉電池對鋰電池的替代性實際上很微弱。考慮到鈉儲量比鋰豐富,應當重視鈉電池作為技術儲備、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但不應過分高估其商業價值。
因此綜合來看,中長期方向上,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持續升溫,動力電池行業仍將持續迎來利好。而動力電池企業需要儲備更大規模的產能,才有機會搶占更大市場份額。
據悉,近期,某車企高管向媒體透露,“比起眼下的‘缺芯’危機,我們更擔心的是電池供應短缺問題”。他坦言,目前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動力電池正處于供應緊張的狀態。而此前,瑞銀中國汽車行業主管鞏旻也曾公開發表過關于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過快,與其對應的電池行業產能不足的評論。不過同時,他也表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擴產并不難,動力電池供應緊張不會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因素。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4個月里,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約為31.6GWh,同比增長241%。與此同時,SMM推測,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增量,預計2021年新能源市場對鋰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102GWh,同比增長60%。而鋰鹽作為鋰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需求也將有明顯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隨著動力電池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不少相關企業已經滿負荷運轉。以鋰電池電芯制造商蔚藍鋰芯為例,其此前便曾公開表示,公司現有電池年產能近4億顆,產線處于滿產狀態。而張家港工廠二期新建產能約3億顆,年底投產后,合計將達到7億顆左右。另外,蔚藍鋰芯旗下還有淮安工廠一期6億顆目標也將于明年年底逐步投產。
當然,除了蔚藍鋰芯,贛鋒鋰業、華友鈷業以及杉杉股份等行業知名企業也都在陸續加大其在鋰電池領域的建設,甚至有不少譬如特斯拉、寶馬、大眾等的車企都已經開始參與到上游鋰資源的爭奪中去。
另一方面,在動力電池需求猛增的當下,其原材料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據SMM歷史數據顯示,截止5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89000元/噸,較年初暴漲67.9%;而電池級氫氧化鋰也不甘落后,其89500元/噸的現貨均價已經較年初漲幅高達80.8%,更令人贊不絕口的是,截止5月21日,氫氧化鋰已經達成連續22周價格上漲的新成就。
在這一背景下,鋰電池相關企業可謂是獲益匪淺,紛紛開始走上擴產的道路。5月23日,華友鈷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杭州鴻源購買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38.6175%的股權,加強鋰電正極材料領域布局;5月20日,巴斯夫與杉杉股份達成共識,雙方同意在中國共同組建由巴斯夫控股的合資公司生產正極活性材料(CAM)和正極材料前驅體(PCAM),預計將于今年夏末正式完成交易;5月17日,鋰電池制造商孚能科技稱,擬與吉利科技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工廠,并計劃今年開工建設年產能不少于20GWh的動力電池產線;同日,贛鋒鋰業公告稱,決定考慮并評估在阿根廷胡胡伊省設立電池組裝廠的可能性;5月21日,SK創新將與美國第二大車企福特各斥資3萬億韓元在美成立動力電池合資企業“BlueOvalSK”,前一日已簽署關于合資企業的諒解備忘錄。“BlueOvalSK”將生產動力電池和模塊,年產能有望達60GWh(千兆瓦時);LG化學和通用汽車更是早在4月16日便計劃在田納西州投資超過23億美元,建設第二座美國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而得益于鋰電池行業的火熱,截止5月24日收盤,鋰電池指數以0.7%的漲幅收于2205.59,個股方面,圣陽股份、紅星發展、山東章鼓以及天原股份拉升封板,天齊鋰業、諾德股份以及嘉元科技等多股漲超7%。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一哥”,寧德時代此前宣布將今年7月前后發布鈉電池,而鑒于其擁有的成本低、安全性好等優勢,將成為鋰電池的支撐和保障。一時間,鈉電池概念股表現活躍,中鹽化工開盤漲停,紅星發展同樣漲停封板,欣旺達漲逾4%。
與此同時,關于鈉電池將會取代鋰電池的說法也是甚囂塵上,不過東北證券對此評論稱,鈉暫不可能替代鋰成為動力領域主流技術方向。站在當前時點來看,東北證券認為鈉電池對鋰電池的替代性實際上很微弱。考慮到鈉儲量比鋰豐富,應當重視鈉電池作為技術儲備、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但不應過分高估其商業價值。
因此綜合來看,中長期方向上,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持續升溫,動力電池行業仍將持續迎來利好。而動力電池企業需要儲備更大規模的產能,才有機會搶占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