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寧東基地煤炭轉化量約9000萬噸,大概要排放幾千萬甚至上億噸二氧化碳。加上單位GDP能耗強度和總量,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幾項指標擺出來,再發展大項目的空間就沒有了。這些問題實在讓我們很困惑,尤其是碳排放,已成為很大挑戰。”
“作為一個成長型資源城市,如何實現高碳城市的低碳化發展,我們一直在探索。但僅靠地方自身,力量很薄弱,希望專家、同仁幫我們提供思路,如何在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走出一條科學路徑。”
“大路工業園建成現代煤化工產能460萬噸,早在2018年產值就已超500億元。目前,我們也遇到很多瓶頸,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發展,需要大家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研究。”
近日,在銀川召開的一場閉門座談會上,來自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的與會代表直言當地能源發展新困。上述三地位于我國能源“金三角”地區的核心區域——以不到1.4%的國土面積,聚集著全國約47.2%的已探明化石能源儲量,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煤炭調出、電力外送、煤炭深加工轉換區。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將在“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一邊是保供之重任,一邊是減排新要求,能源“金三角”面臨嚴峻考驗。大象如何轉身?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 仲蕊)
“寧東乃至整個能源‘金三角’,高碳排放已成為共性挑戰”
一座座巨型裝置高聳林立,盤旋半空的乳白色管道布滿廠區,國家能源集團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坐落在一片“鋼鐵森林”之中。在這里,經過近4000公里的管道,煤可變身柴油、石腦油等多種產品,由黑色到透明、從固體到液態,成就了全球單套裝置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
項目所在地,就是以“再造一個寧夏經濟總量”為建設目標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該基地是西北第一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能源化工園區,目前已形成煤化工產能2450萬噸、火電裝機1735萬千瓦、外送電規模1200萬千瓦。
寧東基地氫能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閆新民告訴記者,基地園區始建于2003年,歷經18年發展,寧東形成了相對龐大的煤化工產能。“但隨之而來的是碳排放量過大的問題,萬元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長期處于高位。”
寧東基地管委會副主任陶少華進一步稱,到2025年,基地工業生產總值計劃突破2500億元,由于基地處于欠發達地區,下一步的發展仍離不開煤、電等資源。“但是,高質量發展必須建立在解決現有矛盾的基礎上。對于寧東乃至整個能源‘金三角’,高碳排放已成為共性挑戰。”
高碳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指出:“當前能源‘金三角’地區的部分項目在規劃層面已開始遭遇拖延,部分已批準的項目面臨重新審批,還有的地方已禁止新上煤化工項目。”
“按照國家能源局《煤炭深加工產業示范‘十三五’規劃》等政策文件,榆林在煤化工領域積極謀劃。但從去年起,項目推進遇到很大困難。”榆林市發改委能化中心副主任胡濱舉例說,“某央企投資的90萬噸/年烯烴項目,環評本已通過生態環境部部會,但在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生態環境部主動把項目退了回來,要求企業擬定碳中和方案。面對新挑戰,我們有很多新的困惑。”
“作為一個高碳化工園區,我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榆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彥軍也稱,盡管已采取國內、國際先進技術,排放、能耗表現相對較好,并已通過土地、水資源等審核,但園區內一批重大能源化工項目仍出現遲滯。“迫切希望盡快找到解決高碳排放問題的鑰匙。”
“在相似的能源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下,寧東、榆林和鄂爾多斯的產業結構高度同質”
結合現實狀況,多位園區負責人提出,考慮到能源“金三角”區域的特殊性及重要作用,可否在減排指標上給予合理傾斜?
“能源‘金三角’既是能源經濟發展區,也是生態相對脆弱地區。如何解決‘綠’和‘富’同行的問題,需要行業共同探討。同時,也需要從政策層面給予我們這些區域一定支持。”鄂爾多斯蘇里格經濟開發區書記曹銀山提出了這樣的訴求。
然而,在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李志堅看來,滿足這一訴求的難度很大。“當前,正處于碳達峰目標的關鍵節點,實現碳中和時間也非常緊迫。碳達峰不是沖高峰,要求國家單獨‘開口子’、爭取更大碳排放容量的做法不可行。”
李志堅認為,對于能源“金三角”而言,更現實的做法是盡快淘汰低端、落后產能,為高端、低碳項目騰出空間。“化石能源富集區希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方發展及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思路有其合理性。但問題在于如何轉化,不能再以簡單粗放的方式,讓低端產業占用過多排放指標。‘十三五’期間,不少傳統能源化工項目一窩蜂上馬,其中的部分項目甚至不符合國家鼓勵的清潔高效利用方向。一個項目動輒百萬、千萬噸級的碳排放量,大大占據了減排空間。眼下最急迫的事情就是停止無序擴張,在耗費同等能源資源、排放更少二氧化碳的情況下,創造更多價值。”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直言,難題并非一日形成。大約10年前,能源“金三角”已暴露出能源資源開發粗放、能源外輸壓力大、煤炭轉化無序競爭、產業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目前,前兩個問題有所緩解,后兩個問題非但沒有改觀,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大量無序、重復轉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碳排放。“由于覆蓋多個行政區域,能源‘金三角’長期缺乏一體化發展規劃。在相似的能源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下,寧東、榆林和鄂爾多斯的產業結構高度同質,無非就是煤制油、制烯烴、制乙二醇等產品。這個問題一直在強調,但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能源“金三角”雖然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各個能源系統卻相對獨立,資源利用整體效率不高。“一方面,缺少能打破系統壁壘、促進多能融合的關鍵技術;另一方面,在機制體制上,存在條條框框的管理障礙。”謝克昌認為,孤立的能源系統難以合并同類項,結構性矛盾突出,也是減排路上的一大“阻力”。
“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追求規模,今天300萬噸、明天500萬噸鋪開了干”
面對減排大考,能源化工項目還能不能發展?謝克昌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能源‘金三角’化石能源資源富集,也蘊含豐富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因此被賦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西煤東用、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源頭都在這里。這里也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布局了全國超過1/3的現代煤化工項目。從上述角度來說,發展不能投鼠忌器,不能因為煤基能源化工是高碳產業就不發展了。但發展必須建立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框架下。”
李志堅也稱,碳減排并不意味著一個能化項目都不能做,關鍵在于選擇什么樣的項目。“應在淘汰落后產能、騰出排放空間的基礎上,謹慎、科學布局。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追求規模,今天300萬噸、明天500萬噸鋪開了干。此外,能源‘金三角’的新能源發展雖有一定優勢和產業基礎,但與化石能源相比遠不在一個量級,技術儲備、產能建設均未跟上。近期工作重點應該是做好融合示范,為遠期大規模碳中和做好技術儲備。既要穩住化石能源兜底作用,也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把產業要素盡量向高端方向集中,在經濟總量增加的同時,盡量少增或不增碳排放。”
在減碳路徑方面,楊挺認為,通過多能融合,可降低能源化工產業的高碳屬性。“除了煤炭,能源‘金三角’還具有集石油、天然氣以及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于一體的資源組合優勢。煤化工與石油化工、鹽化工、生物化工、新能源等產業耦合協同,可打造出技術路線多元的大型能源產業集群體系。”
“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以一體化的姿態,從頂層設計入手突破技術難題和體制障礙。應促進區域能源產業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防止行政壁壘、產業同質化競爭。考慮到能源及能化產品的外輸貢獻量、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度等指標,可共同爭取統籌安排碳減排政策。”謝克昌提出,能源“金三角”的未來發展路徑,在于“以煤炭為中心,保證區域社會經濟健康發展;以煤化工為拓展主體,延長煤炭產業鏈與附加值;發展區域多元化能源格局,加快新型能源發展建設”。
記者了解到,來自能源“金三角”的17家能源化工園區,已聯合簽訂綠色協同發展倡議,承諾將“結合實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區域高質量發展道路,齊心協力助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對于能源“金三角”減排路上的困與紓,本報將持續關注。
評論丨敢于對高碳項目說不
文丨本報評論員
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上暢談高碳之困,將能源“金三角”的低碳發展難題擺上了桌面。事實上,碳減排并不是能源領域的新鮮話題,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能源產業,特別是傳統能源產業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低碳發展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有明確時間表的必須之舉。要實現這個無先例可鑒的宏大目標,整個能源產業必須拋棄舊思路、適應新局勢、找準新節奏。
近年來,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電源規模高速擴張,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現實仍未質變。并且在短期內,我國能源結構“高碳”的特征難以發生根本性扭轉。這意味著,持續推進碳減排是當前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能源領域的工作重點、難點。要想打贏這場持久戰,碳減排這根弦非但不能松,反而要擰得再緊一些。
對于傳統化石能源富集的能源“金三角”而言,低碳的挑戰遠超全國其他地區。依托海量煤炭、油氣資源,該區域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煤化工產業集群,是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延續乃至擴大化石能源產業規模的慣性巨大。可以說,能源“金三角”地區是我國能源產業由高碳向低碳轉型最難啃的那塊骨頭。加之地處黃河流域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生態環境相對脆弱,轉型發展難上加難。因此,能源“金三角”的碳達峰、碳中和,絕對是一場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硬仗,可為其他用能大省、大區提供高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其中,作為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區,寧夏寧東、陜西榆林和內蒙古鄂爾多斯三地,以不到1.4%的國土面積聚集了全國約47.2%的已探明化石能源儲量,是典型中的典型,其轉型問題更加值得關注。客觀來講,三地發展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利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確實是合情合理之舉。并且,能源“金三角”不僅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還建有煤制油、煤制氣等國家戰略儲備技術和儲備產能,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方面,其地位幾乎不可替代。因此,當前能源“金三角”的能源化工產業,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實現低碳發展的問題。
打鐵還需自身硬。“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能源“金三角”的低碳轉型迫在眉睫。不能再讓產品同質化嚴重、煤炭轉化無序競爭、產業規劃缺乏統籌等頑疾持續存在下去。解決現有高碳排放問題、推動低碳高效發展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迫切。時間緊迫、責任重大,產業企業、主管部門不能有等等看、拖一拖、“開口子”的消極心理。
勇于對高碳項目說不,才有打贏這場硬仗的可能。要知道,能源化工項目規模巨大,利于拉動經濟增長,所以各方都有上項目的沖動。但能源化工項目也是把“雙刃劍”,其技術線路一旦定型,極易形成鎖定效應,中途難以再做調整。換言之,如果一開始選定的是高碳排放技術,那么其長達數十年的項目全生命周期,都將被鎖定在“高碳”這條路徑上。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現在上馬的高碳項目,將不得不吞下被迫提前退役、巨大投資打水漂的苦果。因此,不管是主管部門還是項目投資方,都應放眼長遠、應勢而動,堅決把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拿下來。
碳達峰、碳中和是硬約束和硬指標,不是橡皮筋、松緊帶。不能將國家示范之類的頭銜,當成尚方寶劍、擋箭牌。減碳、脫碳發展大勢當前,算清大賬、順勢而為才是理性之舉。
“作為一個成長型資源城市,如何實現高碳城市的低碳化發展,我們一直在探索。但僅靠地方自身,力量很薄弱,希望專家、同仁幫我們提供思路,如何在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走出一條科學路徑。”
“大路工業園建成現代煤化工產能460萬噸,早在2018年產值就已超500億元。目前,我們也遇到很多瓶頸,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發展,需要大家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研究。”
近日,在銀川召開的一場閉門座談會上,來自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的與會代表直言當地能源發展新困。上述三地位于我國能源“金三角”地區的核心區域——以不到1.4%的國土面積,聚集著全國約47.2%的已探明化石能源儲量,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煤炭調出、電力外送、煤炭深加工轉換區。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將在“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一邊是保供之重任,一邊是減排新要求,能源“金三角”面臨嚴峻考驗。大象如何轉身?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 仲蕊)
“寧東乃至整個能源‘金三角’,高碳排放已成為共性挑戰”
一座座巨型裝置高聳林立,盤旋半空的乳白色管道布滿廠區,國家能源集團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坐落在一片“鋼鐵森林”之中。在這里,經過近4000公里的管道,煤可變身柴油、石腦油等多種產品,由黑色到透明、從固體到液態,成就了全球單套裝置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
項目所在地,就是以“再造一個寧夏經濟總量”為建設目標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該基地是西北第一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能源化工園區,目前已形成煤化工產能2450萬噸、火電裝機1735萬千瓦、外送電規模1200萬千瓦。
寧東基地氫能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閆新民告訴記者,基地園區始建于2003年,歷經18年發展,寧東形成了相對龐大的煤化工產能。“但隨之而來的是碳排放量過大的問題,萬元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長期處于高位。”
寧東基地管委會副主任陶少華進一步稱,到2025年,基地工業生產總值計劃突破2500億元,由于基地處于欠發達地區,下一步的發展仍離不開煤、電等資源。“但是,高質量發展必須建立在解決現有矛盾的基礎上。對于寧東乃至整個能源‘金三角’,高碳排放已成為共性挑戰。”
高碳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指出:“當前能源‘金三角’地區的部分項目在規劃層面已開始遭遇拖延,部分已批準的項目面臨重新審批,還有的地方已禁止新上煤化工項目。”
“按照國家能源局《煤炭深加工產業示范‘十三五’規劃》等政策文件,榆林在煤化工領域積極謀劃。但從去年起,項目推進遇到很大困難。”榆林市發改委能化中心副主任胡濱舉例說,“某央企投資的90萬噸/年烯烴項目,環評本已通過生態環境部部會,但在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生態環境部主動把項目退了回來,要求企業擬定碳中和方案。面對新挑戰,我們有很多新的困惑。”
“作為一個高碳化工園區,我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榆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彥軍也稱,盡管已采取國內、國際先進技術,排放、能耗表現相對較好,并已通過土地、水資源等審核,但園區內一批重大能源化工項目仍出現遲滯。“迫切希望盡快找到解決高碳排放問題的鑰匙。”
“在相似的能源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下,寧東、榆林和鄂爾多斯的產業結構高度同質”
結合現實狀況,多位園區負責人提出,考慮到能源“金三角”區域的特殊性及重要作用,可否在減排指標上給予合理傾斜?
“能源‘金三角’既是能源經濟發展區,也是生態相對脆弱地區。如何解決‘綠’和‘富’同行的問題,需要行業共同探討。同時,也需要從政策層面給予我們這些區域一定支持。”鄂爾多斯蘇里格經濟開發區書記曹銀山提出了這樣的訴求。
然而,在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李志堅看來,滿足這一訴求的難度很大。“當前,正處于碳達峰目標的關鍵節點,實現碳中和時間也非常緊迫。碳達峰不是沖高峰,要求國家單獨‘開口子’、爭取更大碳排放容量的做法不可行。”
李志堅認為,對于能源“金三角”而言,更現實的做法是盡快淘汰低端、落后產能,為高端、低碳項目騰出空間。“化石能源富集區希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方發展及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思路有其合理性。但問題在于如何轉化,不能再以簡單粗放的方式,讓低端產業占用過多排放指標。‘十三五’期間,不少傳統能源化工項目一窩蜂上馬,其中的部分項目甚至不符合國家鼓勵的清潔高效利用方向。一個項目動輒百萬、千萬噸級的碳排放量,大大占據了減排空間。眼下最急迫的事情就是停止無序擴張,在耗費同等能源資源、排放更少二氧化碳的情況下,創造更多價值。”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直言,難題并非一日形成。大約10年前,能源“金三角”已暴露出能源資源開發粗放、能源外輸壓力大、煤炭轉化無序競爭、產業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目前,前兩個問題有所緩解,后兩個問題非但沒有改觀,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大量無序、重復轉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碳排放。“由于覆蓋多個行政區域,能源‘金三角’長期缺乏一體化發展規劃。在相似的能源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下,寧東、榆林和鄂爾多斯的產業結構高度同質,無非就是煤制油、制烯烴、制乙二醇等產品。這個問題一直在強調,但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能源“金三角”雖然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各個能源系統卻相對獨立,資源利用整體效率不高。“一方面,缺少能打破系統壁壘、促進多能融合的關鍵技術;另一方面,在機制體制上,存在條條框框的管理障礙。”謝克昌認為,孤立的能源系統難以合并同類項,結構性矛盾突出,也是減排路上的一大“阻力”。
“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追求規模,今天300萬噸、明天500萬噸鋪開了干”
面對減排大考,能源化工項目還能不能發展?謝克昌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能源‘金三角’化石能源資源富集,也蘊含豐富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因此被賦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西煤東用、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源頭都在這里。這里也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布局了全國超過1/3的現代煤化工項目。從上述角度來說,發展不能投鼠忌器,不能因為煤基能源化工是高碳產業就不發展了。但發展必須建立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框架下。”
李志堅也稱,碳減排并不意味著一個能化項目都不能做,關鍵在于選擇什么樣的項目。“應在淘汰落后產能、騰出排放空間的基礎上,謹慎、科學布局。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追求規模,今天300萬噸、明天500萬噸鋪開了干。此外,能源‘金三角’的新能源發展雖有一定優勢和產業基礎,但與化石能源相比遠不在一個量級,技術儲備、產能建設均未跟上。近期工作重點應該是做好融合示范,為遠期大規模碳中和做好技術儲備。既要穩住化石能源兜底作用,也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把產業要素盡量向高端方向集中,在經濟總量增加的同時,盡量少增或不增碳排放。”
在減碳路徑方面,楊挺認為,通過多能融合,可降低能源化工產業的高碳屬性。“除了煤炭,能源‘金三角’還具有集石油、天然氣以及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于一體的資源組合優勢。煤化工與石油化工、鹽化工、生物化工、新能源等產業耦合協同,可打造出技術路線多元的大型能源產業集群體系。”
“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以一體化的姿態,從頂層設計入手突破技術難題和體制障礙。應促進區域能源產業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防止行政壁壘、產業同質化競爭。考慮到能源及能化產品的外輸貢獻量、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度等指標,可共同爭取統籌安排碳減排政策。”謝克昌提出,能源“金三角”的未來發展路徑,在于“以煤炭為中心,保證區域社會經濟健康發展;以煤化工為拓展主體,延長煤炭產業鏈與附加值;發展區域多元化能源格局,加快新型能源發展建設”。
記者了解到,來自能源“金三角”的17家能源化工園區,已聯合簽訂綠色協同發展倡議,承諾將“結合實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區域高質量發展道路,齊心協力助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對于能源“金三角”減排路上的困與紓,本報將持續關注。
評論丨敢于對高碳項目說不
文丨本報評論員
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上暢談高碳之困,將能源“金三角”的低碳發展難題擺上了桌面。事實上,碳減排并不是能源領域的新鮮話題,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能源產業,特別是傳統能源產業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低碳發展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有明確時間表的必須之舉。要實現這個無先例可鑒的宏大目標,整個能源產業必須拋棄舊思路、適應新局勢、找準新節奏。
近年來,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電源規模高速擴張,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現實仍未質變。并且在短期內,我國能源結構“高碳”的特征難以發生根本性扭轉。這意味著,持續推進碳減排是當前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能源領域的工作重點、難點。要想打贏這場持久戰,碳減排這根弦非但不能松,反而要擰得再緊一些。
對于傳統化石能源富集的能源“金三角”而言,低碳的挑戰遠超全國其他地區。依托海量煤炭、油氣資源,該區域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煤化工產業集群,是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延續乃至擴大化石能源產業規模的慣性巨大。可以說,能源“金三角”地區是我國能源產業由高碳向低碳轉型最難啃的那塊骨頭。加之地處黃河流域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生態環境相對脆弱,轉型發展難上加難。因此,能源“金三角”的碳達峰、碳中和,絕對是一場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硬仗,可為其他用能大省、大區提供高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其中,作為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區,寧夏寧東、陜西榆林和內蒙古鄂爾多斯三地,以不到1.4%的國土面積聚集了全國約47.2%的已探明化石能源儲量,是典型中的典型,其轉型問題更加值得關注。客觀來講,三地發展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利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確實是合情合理之舉。并且,能源“金三角”不僅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還建有煤制油、煤制氣等國家戰略儲備技術和儲備產能,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方面,其地位幾乎不可替代。因此,當前能源“金三角”的能源化工產業,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實現低碳發展的問題。
打鐵還需自身硬。“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能源“金三角”的低碳轉型迫在眉睫。不能再讓產品同質化嚴重、煤炭轉化無序競爭、產業規劃缺乏統籌等頑疾持續存在下去。解決現有高碳排放問題、推動低碳高效發展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迫切。時間緊迫、責任重大,產業企業、主管部門不能有等等看、拖一拖、“開口子”的消極心理。
勇于對高碳項目說不,才有打贏這場硬仗的可能。要知道,能源化工項目規模巨大,利于拉動經濟增長,所以各方都有上項目的沖動。但能源化工項目也是把“雙刃劍”,其技術線路一旦定型,極易形成鎖定效應,中途難以再做調整。換言之,如果一開始選定的是高碳排放技術,那么其長達數十年的項目全生命周期,都將被鎖定在“高碳”這條路徑上。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現在上馬的高碳項目,將不得不吞下被迫提前退役、巨大投資打水漂的苦果。因此,不管是主管部門還是項目投資方,都應放眼長遠、應勢而動,堅決把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拿下來。
碳達峰、碳中和是硬約束和硬指標,不是橡皮筋、松緊帶。不能將國家示范之類的頭銜,當成尚方寶劍、擋箭牌。減碳、脫碳發展大勢當前,算清大賬、順勢而為才是理性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