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北汽新能源、綁定戴姆勒、牽手吉利、廣汽。在強大的造車朋友圈背書下,孚能科技(688567.SH)卻并未在資本市場演繹更好的股價走勢。甚至接到了來自上交所的問詢函。
上市首年,孚能科技以不及格的業績交出答卷。在新能源汽車內卷愈發嚴重的紅海,孚能科技又憑什么重獲各方信任?
股價業績背道而馳
主供車型需求大幅減少,“電池召回”事件受關注。
一年前盛暑,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成為“科創板電池第一股”。
根據孚能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科創板上市公告書,其發行價格為15.9元/股,對應市值約170億元。
孚能科技的戰略配售發行數量為5982萬股。戴姆勒大中華、江蘇瀚瑞、蘇豪投資、中保投資基金、華泰創新五家戰略投資者參與了發行戰略配售,合計投資13.54億元。
其中,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戴姆勒大中華)獲配股票數量為約3212萬股,約占此次發行量的3%,投資額約9.05億元。
7月3日,戴姆勒集團官方宣布,為踐行公司“電動第一”的戰略,將入股孚能科技,初步收購孚能科技3%的股權。在戴姆勒入股的利好刺激下,孚能科技走勢良好。上市首日,以每股34元開盤,并最終回落至32元左右,相較發行價約漲100%,市值也隨即沖擊到340億元。
在2020年的后續時間中,孚能科技總體走出上漲趨勢。并在11月開始,股價一路攀升至50.2元。
在這一時間線的進行中,吉利與孚能科技的頻繁互動無疑催漲了后者的股價。盡管當時孚能科技三季報的業績并不理想。而業績的糟糕表現也延續到了2020年末。
根據孚能科技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1.29億元,同比下降 53.91%;營業利潤為-4.18億元,同比下降402.3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 393.84%;上年同期盈利1.31億元。此外,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下降340.6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下降5581.71%。
孚能科技在2020年業績快報中表示,產品銷售方面,2020 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原因,公司在2019年主供幾款車型需求大幅減少,2020年下半年這些車型出貨量沒有隨著行業的反彈而反彈,反而由于整車廠產品的更新換代,出現了相繼停產的現象,直接導致公司202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大幅縮水。
孚能科技這種業績與股價走勢不符的表現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2021年2月8日以及2021年3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兩次向孚能科技發出問詢函。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于近期孚能科技與北汽新能源共同演繹的“電池召回”事件。這也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二次問詢函關切最深的話題。
朋友圈含金量縮水
訂單減少是外部表象,技術不硬是真正困局。
提到北汽新能源,就不能不提及孚能科技陣容豪華的車企朋友圈。
根據孚能科技的財報顯示,北汽集團、長城汽車、一汽集團分別是公司的前三大客戶。另外,戴姆勒是孚能科技股東之一。2020年12月,吉利也宣布與孚能科技成立電池合資公司,共建電池生產工廠。
資源如此豐富的車企朋友圈,卻并未給孚能科技帶來預想中的成長。
作為曾經并肩作戰的兄弟企業,北汽一直是孚能科技最倚重的訂單來源。根據數據顯示,2016-2019年,孚能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北汽的占比高達65.63%、87.57%、83.58%和35.33%。
曾經高達近9成的收入貢獻令孚能科技與北汽新能源一榮俱榮,也使孚能科技的上市充滿想象空間。
然而一榮俱榮的風險自然是一損俱損。對于孚能科技而言,拓寬客戶資源當然是企業繼續成長發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近年來,孚能科技開始快速拓展客戶收入來源。
2019年,北汽集團貢獻的營收占比大幅下降至35.33%,長城汽車則以貢獻56.06%的營收占比成為這一年孚能科技的最大客戶。位列之后的是近些年不斷復興的一汽集團。
然而好景不長,在2020年度業績快報中,孚能科技表示,公司上一年度排名前三的客戶,北汽集團、長城汽車(601633.SH)和一汽集團,因各自自身的原因減少了對公司的采購額,對2020年銷售額的影響超過約20億元。
聯系到2020年的疫情,似乎疫情是導致孚能科技業績下滑的直接或間接原因。但是通過梳理這三家車企的近況不難發現,事情的復雜程度遠大于業績快報中的三言兩語。
首先,北汽新能源在2020年可謂是從神壇跌落。借殼上市以來,北汽藍谷(600733.SH)的股價始終沒有再超過發行價。2020年迎來巨虧的昔日王者“原形畢露”,嚴重依賴政府訂單與補貼畢竟無以為繼。
1月29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0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60億-6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62億-67億元。
而反觀長城汽車,隨著蜂巢能源的不斷崛起,孚能訂單逐漸減少已經是可以預料的結果。畢竟在長城汽車的新能源電池采購序列中,孚能科技無法與寧德時代(300750.SZ)、蜂巢能源相比。
而一汽集團雖然近些年表現優異,但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其短板。因此,孚能科技短時間內難以對一汽集團抱以厚望。
拋開這些外部因素,孚能科技的產品也問題叢生。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消息稱,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廣州)汽車有限公司自3月24日起召回約3.2萬輛EX360、EU400純電動汽車。召回原因是部分車輛動力電池系統的一致性差異,在高溫環境下長期連續頻繁快充,可能導致個別單體電池電芯性能劣化,極端情況下出現偶發失效,引起動力電池起火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而這些電池的供應商正是孚能科技。
據此,孚能科技表示,根據公司與客戶此前協議的約定,公司將承擔召回的費用。本次召回相關費用預計在人民幣3000萬-5000萬元之間,由公司前期計提的質保金承擔,不會對公司2021年度凈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盡管孚能科技對2021年凈利潤受到的影響持樂觀態度。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在技術立足的電池行業中是盡人皆知的道理。
受此影響,戴姆勒、吉利等迫切想在新能源賽道發力的車企是否會因此降低對孚能科技的好感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上市首年,孚能科技以不及格的業績交出答卷。在新能源汽車內卷愈發嚴重的紅海,孚能科技又憑什么重獲各方信任?
股價業績背道而馳
主供車型需求大幅減少,“電池召回”事件受關注。
一年前盛暑,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成為“科創板電池第一股”。
根據孚能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科創板上市公告書,其發行價格為15.9元/股,對應市值約170億元。
孚能科技的戰略配售發行數量為5982萬股。戴姆勒大中華、江蘇瀚瑞、蘇豪投資、中保投資基金、華泰創新五家戰略投資者參與了發行戰略配售,合計投資13.54億元。
其中,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戴姆勒大中華)獲配股票數量為約3212萬股,約占此次發行量的3%,投資額約9.05億元。
7月3日,戴姆勒集團官方宣布,為踐行公司“電動第一”的戰略,將入股孚能科技,初步收購孚能科技3%的股權。在戴姆勒入股的利好刺激下,孚能科技走勢良好。上市首日,以每股34元開盤,并最終回落至32元左右,相較發行價約漲100%,市值也隨即沖擊到340億元。
在2020年的后續時間中,孚能科技總體走出上漲趨勢。并在11月開始,股價一路攀升至50.2元。
在這一時間線的進行中,吉利與孚能科技的頻繁互動無疑催漲了后者的股價。盡管當時孚能科技三季報的業績并不理想。而業績的糟糕表現也延續到了2020年末。
根據孚能科技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1.29億元,同比下降 53.91%;營業利潤為-4.18億元,同比下降402.3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 393.84%;上年同期盈利1.31億元。此外,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下降340.6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下降5581.71%。
孚能科技在2020年業績快報中表示,產品銷售方面,2020 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原因,公司在2019年主供幾款車型需求大幅減少,2020年下半年這些車型出貨量沒有隨著行業的反彈而反彈,反而由于整車廠產品的更新換代,出現了相繼停產的現象,直接導致公司202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大幅縮水。
孚能科技這種業績與股價走勢不符的表現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2021年2月8日以及2021年3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兩次向孚能科技發出問詢函。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于近期孚能科技與北汽新能源共同演繹的“電池召回”事件。這也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二次問詢函關切最深的話題。
朋友圈含金量縮水
訂單減少是外部表象,技術不硬是真正困局。
提到北汽新能源,就不能不提及孚能科技陣容豪華的車企朋友圈。
根據孚能科技的財報顯示,北汽集團、長城汽車、一汽集團分別是公司的前三大客戶。另外,戴姆勒是孚能科技股東之一。2020年12月,吉利也宣布與孚能科技成立電池合資公司,共建電池生產工廠。
資源如此豐富的車企朋友圈,卻并未給孚能科技帶來預想中的成長。
作為曾經并肩作戰的兄弟企業,北汽一直是孚能科技最倚重的訂單來源。根據數據顯示,2016-2019年,孚能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北汽的占比高達65.63%、87.57%、83.58%和35.33%。
曾經高達近9成的收入貢獻令孚能科技與北汽新能源一榮俱榮,也使孚能科技的上市充滿想象空間。
然而一榮俱榮的風險自然是一損俱損。對于孚能科技而言,拓寬客戶資源當然是企業繼續成長發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近年來,孚能科技開始快速拓展客戶收入來源。
2019年,北汽集團貢獻的營收占比大幅下降至35.33%,長城汽車則以貢獻56.06%的營收占比成為這一年孚能科技的最大客戶。位列之后的是近些年不斷復興的一汽集團。
然而好景不長,在2020年度業績快報中,孚能科技表示,公司上一年度排名前三的客戶,北汽集團、長城汽車(601633.SH)和一汽集團,因各自自身的原因減少了對公司的采購額,對2020年銷售額的影響超過約20億元。
聯系到2020年的疫情,似乎疫情是導致孚能科技業績下滑的直接或間接原因。但是通過梳理這三家車企的近況不難發現,事情的復雜程度遠大于業績快報中的三言兩語。
首先,北汽新能源在2020年可謂是從神壇跌落。借殼上市以來,北汽藍谷(600733.SH)的股價始終沒有再超過發行價。2020年迎來巨虧的昔日王者“原形畢露”,嚴重依賴政府訂單與補貼畢竟無以為繼。
1月29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0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60億-6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62億-67億元。
而反觀長城汽車,隨著蜂巢能源的不斷崛起,孚能訂單逐漸減少已經是可以預料的結果。畢竟在長城汽車的新能源電池采購序列中,孚能科技無法與寧德時代(300750.SZ)、蜂巢能源相比。
而一汽集團雖然近些年表現優異,但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其短板。因此,孚能科技短時間內難以對一汽集團抱以厚望。
拋開這些外部因素,孚能科技的產品也問題叢生。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消息稱,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廣州)汽車有限公司自3月24日起召回約3.2萬輛EX360、EU400純電動汽車。召回原因是部分車輛動力電池系統的一致性差異,在高溫環境下長期連續頻繁快充,可能導致個別單體電池電芯性能劣化,極端情況下出現偶發失效,引起動力電池起火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而這些電池的供應商正是孚能科技。
據此,孚能科技表示,根據公司與客戶此前協議的約定,公司將承擔召回的費用。本次召回相關費用預計在人民幣3000萬-5000萬元之間,由公司前期計提的質保金承擔,不會對公司2021年度凈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盡管孚能科技對2021年凈利潤受到的影響持樂觀態度。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在技術立足的電池行業中是盡人皆知的道理。
受此影響,戴姆勒、吉利等迫切想在新能源賽道發力的車企是否會因此降低對孚能科技的好感我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