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研究人員在最近發表于《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的《具有平衡載流子輸運和復合損耗的高效雙面接觸硅太陽能電池設計規則》(“Design rules for high-efficiencyboth-sides-contacted silicon solar cells with balanced ge carrier transportand recombination losses”)的研究論文中,展示了一種p型背結(BJ)前/后接觸(FBC)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其功率轉換效率可達26.0%,填充因子(FF)為84.3%。
(來源:微信公眾號“pvmagC”)
這一電池的背面采用了基于Fraunhofer-ISE的TOPCon技術的全面積鈍化觸點,正面為基于介質鈍化層的高度透明表面。與傳統的正面p–n結工業電池不同,該電池p–n結在背面,其形式為全面積多晶硅基鈍化接觸。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目前正致力于這一新技術的商業化生產,以期實現電池的低制造成本。
(來源:微信公眾號“pvmagC”)
這一電池的背面采用了基于Fraunhofer-ISE的TOPCon技術的全面積鈍化觸點,正面為基于介質鈍化層的高度透明表面。與傳統的正面p–n結工業電池不同,該電池p–n結在背面,其形式為全面積多晶硅基鈍化接觸。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目前正致力于這一新技術的商業化生產,以期實現電池的低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