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華社痛斥新能源車“浮夸”一文,激起了業內千層浪。
3月28日,新華社發布《新華社調查發現,這行業的這些毛病該治了》一文,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新華社用了“浮夸、注水、甩鍋、紙上造車、盲目招商”這樣明確帶有貶義的詞匯。
新華社稱,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產品指標注水還甩鍋客戶”等問題逐漸凸顯,“虛假宣傳”“虛火過旺”已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隱憂。對續航里程“注水”等問題,深圳市消委會副秘書長靳麗娟表示,下一步將組織新能源車主流品牌車型的續航里程“殘酷測試”,確保續航里程數據準確真實。近期,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表示,將采取技術、管理等多類措施,加強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管。
究其原因,就是過去十年間地方政府盲目招商,任由新能源汽車企業無序擴張導致。2009年底,新能源汽車就被逐步確定為國家7大新興產業之一,在2012年發布的《“十二五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研究試驗基地建設,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框架體系,強化財稅、技術、管理、金融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力度,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在國家層面有了規劃之后,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目標也就主要圍繞這些新興產業開展。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出政策、資金、土地、人才,企業帶著項目來做就行,在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巔峰時期,2015年前后僅僅是新造車企業創立的新汽車品牌就高達上百個,而到如今真正存活下來且步入正軌的寥寥無幾,最終留下的爛攤子只能由政府買單。
新華社此次點名的幾種亂象就是當初盲目招商埋下的種子。
“虛火過旺”方面,新華社直接點名恒大汽車。據新華社報道稱,恒大汽車公司市值已高達5000億港元,成為港股中僅次于比亞迪的第二大車企,但恒大尚未有一款量產車型在售。根據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年業績報,從營收占比來看,恒大汽車98.79%營收來自醫療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卻只有1.21%營收來自新能源汽車。
據新華社調查發現,部分地方政府盲目“競賽”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有的地方為拉項目啥都條件都給,有的直接為車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見新能源車項目就搶,審核、甄別都‘綠燈’,生怕自己落在后面。”
“一些地方政府拼命上項目,變相助推行業‘虛火’上升。沒有真正的市場需求,產品可靠性無法達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說。
“虛假宣傳”方面,新華社指出,產品性能指標“浮夸”“注水”情況時有出現。據新華社調查,近期一位購買大眾新邁騰GTE車型的深圳車主對記者表示,廠家宣稱的“56公里純電續航里程”,“即便車輛充滿電后自動斷電,儀表盤顯示的純電續航里程也只有44公里左右。”4S店方面對此解釋是“算法實現的精準續航”。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勝兵表示,當前車企通過夸大宣傳對整車實際使用狀況下續航里程“注水”,在行業中并不鮮見,因此引發的訴訟爭議明顯增加。
此前某知名車企對其取得電池技術突破的宣傳被指不實,引來不少專家批評與業界非議。還有一些車企玩“文字游戲”,將一些行業中常見的技術包裝成“黑科技”忽悠消費者。
部分車企產品故障頻發卻習慣性“甩鍋”消費者。據市場監管總局數據,2020年新能源汽車因三電系統缺陷召回占召回總數量的31.3%。另據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費者提供的汽車產品缺陷線索數據,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中關于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的問題線索占總量近半。
記者發現,部分車企往往是責任能甩就甩,如:理想ONE新能源車斷軸事件中,車企先以“硬件優化升級”搪塞,后在公眾壓力下才承認存在設計缺陷;前述同品牌產品嚴重碰撞后安全氣囊仍未彈出,車企則回應稱“撞的地方不是要點”;在多起特斯拉電動車無故加速造成事故中,特斯拉均試圖將事故原因歸結為車主誤操作;今年1月特斯拉新車斷電事件中,企業竟“甩鍋”國家電網。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各大車企現有、在建、規劃中的新能源乘用車產能累計已超過2000萬輛,而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全年的產量為113.5萬輛,同比增長26.8%;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累計為110.9萬輛,同比增長9.8%。雖然中國貴為全球新能源重要市場,但在113.5萬輛之上,將近20倍的產能正在等待被消化。
在最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新能源汽車被列為“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未來仍然是會被大力支持的產業,如果過去的一些弊端不能盡早革除,那對未來的發展就極為不利。作為國家通訊社,相信新華社此次吐槽到的問題很快就會得到相關部門重視,為產業發展糾偏。
新能源車股遭“痛擊”,被資本市場潑冷水
或許是新華社這篇文章的原因,今早股市開盤,新能源車股慘遭“痛擊”,多家車企持續走弱。
其中,恒大汽車一度大跌15.%,最終收跌近7%;北汽藍谷一度跌4%,長城汽車曾跌5.8%,比亞迪亦跌約2%……
資本市場的集體式下跌,似乎再度給這個“虛火旺”的新能源車市場潑了場冷水。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在輿論場上用各種“新技術”出盡風頭,在資本市場也是要風得風,更在消費市場飽食政策紅利。
但是,一邊是飆升的股價、拿到手軟的投資和流量明星般的待遇,另一邊卻是微不足道的銷量(相較傳統車企)和望不到頭的虧損。
在聲勢和成績的巨大落差下,這場“冷水”可謂是來得及時,更能讓新能源車行業“緩下腳步”再前行。
究其原因,就是過去十年間地方政府盲目招商,任由新能源汽車企業無序擴張導致。2009年底,新能源汽車就被逐步確定為國家7大新興產業之一,在2012年發布的《“十二五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研究試驗基地建設,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框架體系,強化財稅、技術、管理、金融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力度,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在國家層面有了規劃之后,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目標也就主要圍繞這些新興產業開展。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出政策、資金、土地、人才,企業帶著項目來做就行,在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巔峰時期,2015年前后僅僅是新造車企業創立的新汽車品牌就高達上百個,而到如今真正存活下來且步入正軌的寥寥無幾,最終留下的爛攤子只能由政府買單。
新華社此次點名的幾種亂象就是當初盲目招商埋下的種子。
“虛火過旺”方面,新華社直接點名恒大汽車。據新華社報道稱,恒大汽車公司市值已高達5000億港元,成為港股中僅次于比亞迪的第二大車企,但恒大尚未有一款量產車型在售。根據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年業績報,從營收占比來看,恒大汽車98.79%營收來自醫療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卻只有1.21%營收來自新能源汽車。
據新華社調查發現,部分地方政府盲目“競賽”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有的地方為拉項目啥都條件都給,有的直接為車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見新能源車項目就搶,審核、甄別都‘綠燈’,生怕自己落在后面。”
“一些地方政府拼命上項目,變相助推行業‘虛火’上升。沒有真正的市場需求,產品可靠性無法達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說。
“虛假宣傳”方面,新華社指出,產品性能指標“浮夸”“注水”情況時有出現。據新華社調查,近期一位購買大眾新邁騰GTE車型的深圳車主對記者表示,廠家宣稱的“56公里純電續航里程”,“即便車輛充滿電后自動斷電,儀表盤顯示的純電續航里程也只有44公里左右。”4S店方面對此解釋是“算法實現的精準續航”。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勝兵表示,當前車企通過夸大宣傳對整車實際使用狀況下續航里程“注水”,在行業中并不鮮見,因此引發的訴訟爭議明顯增加。
此前某知名車企對其取得電池技術突破的宣傳被指不實,引來不少專家批評與業界非議。還有一些車企玩“文字游戲”,將一些行業中常見的技術包裝成“黑科技”忽悠消費者。
部分車企產品故障頻發卻習慣性“甩鍋”消費者。據市場監管總局數據,2020年新能源汽車因三電系統缺陷召回占召回總數量的31.3%。另據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費者提供的汽車產品缺陷線索數據,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中關于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的問題線索占總量近半。
記者發現,部分車企往往是責任能甩就甩,如:理想ONE新能源車斷軸事件中,車企先以“硬件優化升級”搪塞,后在公眾壓力下才承認存在設計缺陷;前述同品牌產品嚴重碰撞后安全氣囊仍未彈出,車企則回應稱“撞的地方不是要點”;在多起特斯拉電動車無故加速造成事故中,特斯拉均試圖將事故原因歸結為車主誤操作;今年1月特斯拉新車斷電事件中,企業竟“甩鍋”國家電網。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各大車企現有、在建、規劃中的新能源乘用車產能累計已超過2000萬輛,而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全年的產量為113.5萬輛,同比增長26.8%;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累計為110.9萬輛,同比增長9.8%。雖然中國貴為全球新能源重要市場,但在113.5萬輛之上,將近20倍的產能正在等待被消化。
新能源車股遭“痛擊”,被資本市場潑冷水
或許是新華社這篇文章的原因,今早股市開盤,新能源車股慘遭“痛擊”,多家車企持續走弱。
其中,恒大汽車一度大跌15.%,最終收跌近7%;北汽藍谷一度跌4%,長城汽車曾跌5.8%,比亞迪亦跌約2%……
資本市場的集體式下跌,似乎再度給這個“虛火旺”的新能源車市場潑了場冷水。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在輿論場上用各種“新技術”出盡風頭,在資本市場也是要風得風,更在消費市場飽食政策紅利。
但是,一邊是飆升的股價、拿到手軟的投資和流量明星般的待遇,另一邊卻是微不足道的銷量(相較傳統車企)和望不到頭的虧損。
在聲勢和成績的巨大落差下,這場“冷水”可謂是來得及時,更能讓新能源車行業“緩下腳步”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