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氫能產業的突破口在哪里?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自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九三學社自貢市委主委陳張銘表示,需要促進關鍵核心技術開發,降低用氫成本推動能源低碳轉型。
陳張銘介紹,我國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國家正通過強化政策引導,加快破解技術瓶頸、降低應用成本,促進氫能規模化發展,使氫能成為能源轉型和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方向。截至2020年底,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7352輛。如此體量的交通車輛用氫,遠遠不能形成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不能形成系統、全面的推進氫能發展合力。
陳張銘認為,加快發展氫能產業,需要促進關鍵核心技術開發,降低用氫成本,推動能源低碳轉型,不僅在交通領域車用,還應在商用、民用、工業、農業、醫用方面全面協同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為實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作出突出貢獻。
陳張銘建議,將地方減排量作為補貼考核重要指標,以減排指標作為考核點,以減排量獲得補貼。地方不但可以在交通領域使用氫燃料電池車,還應推進摻氫天然氣的交通能源使用,扶持加氫站建設、鼓勵更多交通車輛使用氫能;大型工業企業用氫、燃氣公司在民用天然氣中加氫、擁有燃氣管道網的眾多石油燃氣企業可管道輸送氫、終端客戶可合規使用加氫能源。形成“氫能社會”,才能真正提高全民意識、降低綜合成本、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社會碳排、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各地、各企業參與氫能發展的成本可以通過市場行為解決,而非主要依賴政策扶持。
其次,優先發展相對易實現、可大規模應用的場景。將氫氣混合入天然氣管道中進行輸送,準許更多民用、工業用氫場景,相對于現在試點的公共交通車輛用氫,使用量會明顯加大,運輸成本會更低,擁有現有運輸管道網絡、市場占有量的大中型石油燃氣企業容易轉型加入,優先使用氫能的社會共識更易形成。
同時,制定天然氣管道混合輸氫、民用加氫天然氣使用等技術規范。在全產業鏈氫能規范標準建設中,盡快制定氫氣的管道輸送,天然氣管道混合輸氫、民用加氫天然氣等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技術規范,據此完善支持工業、民用領域使用加氫天然氣的政策規定。(徐夢帆)

陳張銘。
陳張銘介紹,我國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國家正通過強化政策引導,加快破解技術瓶頸、降低應用成本,促進氫能規模化發展,使氫能成為能源轉型和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方向。截至2020年底,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7352輛。如此體量的交通車輛用氫,遠遠不能形成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不能形成系統、全面的推進氫能發展合力。
陳張銘認為,加快發展氫能產業,需要促進關鍵核心技術開發,降低用氫成本,推動能源低碳轉型,不僅在交通領域車用,還應在商用、民用、工業、農業、醫用方面全面協同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為實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作出突出貢獻。
陳張銘建議,將地方減排量作為補貼考核重要指標,以減排指標作為考核點,以減排量獲得補貼。地方不但可以在交通領域使用氫燃料電池車,還應推進摻氫天然氣的交通能源使用,扶持加氫站建設、鼓勵更多交通車輛使用氫能;大型工業企業用氫、燃氣公司在民用天然氣中加氫、擁有燃氣管道網的眾多石油燃氣企業可管道輸送氫、終端客戶可合規使用加氫能源。形成“氫能社會”,才能真正提高全民意識、降低綜合成本、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社會碳排、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各地、各企業參與氫能發展的成本可以通過市場行為解決,而非主要依賴政策扶持。
其次,優先發展相對易實現、可大規模應用的場景。將氫氣混合入天然氣管道中進行輸送,準許更多民用、工業用氫場景,相對于現在試點的公共交通車輛用氫,使用量會明顯加大,運輸成本會更低,擁有現有運輸管道網絡、市場占有量的大中型石油燃氣企業容易轉型加入,優先使用氫能的社會共識更易形成。
同時,制定天然氣管道混合輸氫、民用加氫天然氣使用等技術規范。在全產業鏈氫能規范標準建設中,盡快制定氫氣的管道輸送,天然氣管道混合輸氫、民用加氫天然氣等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技術規范,據此完善支持工業、民用領域使用加氫天然氣的政策規定。(徐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