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醞釀,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合并方案終于塵埃落定。
日前,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宣布與沃爾沃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爾沃汽車”)達成最佳合并方案,雙方將在保持各自現有獨立公司結構的基礎上,深化在動力總成、電氣化、自動駕駛、運營協作方面的合作。這意味著此前預期的資產層面整合愿景落空,轉而深化相對獨立的業務協同。
被認為是最佳方案
去年2月10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正與沃爾沃汽車探討公司業務合并重組的可能性,合并成為一家強大的全球集團,并通過香港及瑞典斯德哥爾摩上市,實現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對接。
然而,上述計劃未能如愿。對此,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分析認為,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完全合并”計劃遇到阻力,兩家公司合并涉及股權、人事和業務架構,任務龐大,也受到包括品牌、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利益牽扯。相比之下,“簡化合并”阻力較小,且各自業務分工合作帶來的穩定性或更有利。
“這是一個最佳方案,”吉利汽車行政總裁桂生悅解釋,“兩家公司股權上合并成一家上市公司,勢必會產生系列問題,沃爾沃如何估值、上市公司會不會有更大壓力、現有股東股份稀釋方案能不能得到合理安排?”他認為,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所期望的、最大化的協同效應都通過這次合并方案得到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集團業務合并并非個案。據了解,近期北汽集團內部也傳出“不進行結構合并,只進行業務協同”的合并方案,來協同不同組織下企業的戰術合作。曹廣平認為,在我國汽車行業股比放開的大背景下,中外車企獨資或合作有了更多選擇,在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趨勢下,車企合作方式也將趨于多元。
在汽車再分工時代更進一步
此次合并方案實質上是進一步深化兩家公司的業務關系,并聚焦在相對短板的新能源領域。
數據顯示,2020年吉利新能源車型銷量6.8萬輛,僅占總銷量的5.16%,遠低于此前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占吉利總銷量九成”的目標。
獨自奮戰,難免力不從心。今年以來,吉利汽車動作頻頻——牽手FF、入主力帆,與百度、富士康、騰訊達成合作,不斷擴大朋友圈。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話來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新的可持續發展優勢。
曹廣平認為,吉利“做大”戰略中也有“做強”成分,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做大產能或銷量,以及做強產品或技術,而是做大體量和關聯方,以利于在汽車行業再分工時代更進一步。
此次合并方案也凸顯出共享概念。在電動汽車核心技術方面,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基于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電動車架構,已啟動下一代純電專屬模塊化架構的聯合開發;在自動駕駛前沿技術方面,由沃爾沃汽車旗下自動駕駛軟件開發公司Zenseact牽頭,共同開發全球領先的高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同時,雙方將以股權合并方式推動動力總成業務合并成新公司,重點開發新一代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和高效內燃發動機。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安聰慧透露,團隊已在開展前期工作,新公司計劃在今年底開始運行。
“在電動化、智能化等方面合作開發,能大幅降低重復研發投資并均攤成本。”曹廣平認為,強強聯合,未必強強都進行合并,簡單的業務合并存在新業務打擊傳統業務的問題。在他看來,差異化細分市場更有利于兩者獨立生存。
不影響回歸A股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批準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吉利汽車尋求回歸A股,以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公司資金實力。
桂生悅強調,此次合并不會對吉利汽車回歸A股帶來影響,“相反該合并方案在各個層面消除了一切不確定因素。”
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漢肯·塞繆爾森同樣表示,作為一家獨立公司,沃爾沃正在推進廣泛的變革,未來可能有機會去接觸資本市場。言下之意,沃爾沃不排除在未來單獨上市的可能。
回顧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10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集團”)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轎車100%股權。彼時,李書福承諾,將沃爾沃“放虎歸山”,在“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的管理理念下,雙方互為對方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10年來,雙方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吉利汽車年銷量從33萬輛增至2020年的132萬輛,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沃爾沃汽車也走出虧損,其年銷量從33.48萬輛增長至2020年66.1萬輛,中國亦成為其最大的單一市場。
漢肯·塞繆爾森坦言,在與吉利汽車的合作中獲益良多,“10年前我們的狀態和現在完全不同,沒有吉利,沃爾沃走不到如今在中國的市場地位。”
10年后,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再牽手也被市場寄予高度期待。后續雙方的“完全合并”是否還會提上日程?吉利控股集團對此表示,未來在探索資本市場的合作方案時,雙方董事和股東將會尊重雙方意見作出決策。
日前,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宣布與沃爾沃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爾沃汽車”)達成最佳合并方案,雙方將在保持各自現有獨立公司結構的基礎上,深化在動力總成、電氣化、自動駕駛、運營協作方面的合作。這意味著此前預期的資產層面整合愿景落空,轉而深化相對獨立的業務協同。
被認為是最佳方案
去年2月10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正與沃爾沃汽車探討公司業務合并重組的可能性,合并成為一家強大的全球集團,并通過香港及瑞典斯德哥爾摩上市,實現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對接。
然而,上述計劃未能如愿。對此,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分析認為,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完全合并”計劃遇到阻力,兩家公司合并涉及股權、人事和業務架構,任務龐大,也受到包括品牌、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利益牽扯。相比之下,“簡化合并”阻力較小,且各自業務分工合作帶來的穩定性或更有利。
“這是一個最佳方案,”吉利汽車行政總裁桂生悅解釋,“兩家公司股權上合并成一家上市公司,勢必會產生系列問題,沃爾沃如何估值、上市公司會不會有更大壓力、現有股東股份稀釋方案能不能得到合理安排?”他認為,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所期望的、最大化的協同效應都通過這次合并方案得到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集團業務合并并非個案。據了解,近期北汽集團內部也傳出“不進行結構合并,只進行業務協同”的合并方案,來協同不同組織下企業的戰術合作。曹廣平認為,在我國汽車行業股比放開的大背景下,中外車企獨資或合作有了更多選擇,在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趨勢下,車企合作方式也將趨于多元。
在汽車再分工時代更進一步
此次合并方案實質上是進一步深化兩家公司的業務關系,并聚焦在相對短板的新能源領域。
數據顯示,2020年吉利新能源車型銷量6.8萬輛,僅占總銷量的5.16%,遠低于此前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占吉利總銷量九成”的目標。
獨自奮戰,難免力不從心。今年以來,吉利汽車動作頻頻——牽手FF、入主力帆,與百度、富士康、騰訊達成合作,不斷擴大朋友圈。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話來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新的可持續發展優勢。
曹廣平認為,吉利“做大”戰略中也有“做強”成分,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做大產能或銷量,以及做強產品或技術,而是做大體量和關聯方,以利于在汽車行業再分工時代更進一步。
此次合并方案也凸顯出共享概念。在電動汽車核心技術方面,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基于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電動車架構,已啟動下一代純電專屬模塊化架構的聯合開發;在自動駕駛前沿技術方面,由沃爾沃汽車旗下自動駕駛軟件開發公司Zenseact牽頭,共同開發全球領先的高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同時,雙方將以股權合并方式推動動力總成業務合并成新公司,重點開發新一代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和高效內燃發動機。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安聰慧透露,團隊已在開展前期工作,新公司計劃在今年底開始運行。
“在電動化、智能化等方面合作開發,能大幅降低重復研發投資并均攤成本。”曹廣平認為,強強聯合,未必強強都進行合并,簡單的業務合并存在新業務打擊傳統業務的問題。在他看來,差異化細分市場更有利于兩者獨立生存。
不影響回歸A股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批準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吉利汽車尋求回歸A股,以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公司資金實力。
桂生悅強調,此次合并不會對吉利汽車回歸A股帶來影響,“相反該合并方案在各個層面消除了一切不確定因素。”
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漢肯·塞繆爾森同樣表示,作為一家獨立公司,沃爾沃正在推進廣泛的變革,未來可能有機會去接觸資本市場。言下之意,沃爾沃不排除在未來單獨上市的可能。
回顧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10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集團”)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轎車100%股權。彼時,李書福承諾,將沃爾沃“放虎歸山”,在“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的管理理念下,雙方互為對方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10年來,雙方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吉利汽車年銷量從33萬輛增至2020年的132萬輛,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沃爾沃汽車也走出虧損,其年銷量從33.48萬輛增長至2020年66.1萬輛,中國亦成為其最大的單一市場。
漢肯·塞繆爾森坦言,在與吉利汽車的合作中獲益良多,“10年前我們的狀態和現在完全不同,沒有吉利,沃爾沃走不到如今在中國的市場地位。”
10年后,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再牽手也被市場寄予高度期待。后續雙方的“完全合并”是否還會提上日程?吉利控股集團對此表示,未來在探索資本市場的合作方案時,雙方董事和股東將會尊重雙方意見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