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底,光伏板塊不同口徑的統計相繼出爐,組件作為光伏產業的大塊頭,出貨量為多家所關注。雖各方數據不盡相同,但隆基從2019年的第四位躍升到第一位,取代晶科保持四年之久的榜首位置為共識,應了“大王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說法。
近十年,在組件出貨量方面,榜首位置九年為中國企業所占據。十年間榜首共涉及五家企業,中國企業四家,實力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所不及。
尚德、英利、賽維的勢弱
2011年對于中國光伏行業來說是較為特殊的年份,在此年歐美對中國光伏的“雙反”拉開序幕。
2011年10月18日,德國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申請。
2012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為首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ProSun),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傾銷行為”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
……
雙反大棒終究落下。時有評價中國光伏產業狀況為哀鴻遍野。恩孚商務咨詢2012年跟蹤數據顯示:當年國內破產和停產的光伏企業超過350家,企業全線虧損,11家在美上市公司負債總額近1500億元,半數以上企業停產或半停產。
此兩年,中國光伏行業的傳奇公司尚德、英利、賽維還榜上有名,2011年,尚德位列榜單次席,僅次于First Solar,英利居于第三位,賽維位列第九,天合、阿特斯、晶科分列五、六、八位。
First Solar此年居于榜首,有媒體評價其是幸存下來的歷史最久的光伏板生產商之一。First Solar于1999年成立,其前身為Solar Cell,后被沃爾頓家族相關公司收購。沃爾頓家族為沃爾瑪集團的擁有者。
First Solar在2011年登上榜首或與其自身的兩項改革有一定的關系。在2005年-2010年期間,First Solar將關注點轉移到加州為代表的美國市場,理由為判斷歐洲市場的繁榮是建立在政府補貼之上。此外,First Solar開始建自己的電站。此外與在美國,FirstSolar與SolarCity(SolarCity公司于2008年10月成立,是專門發展家用光伏發電項目的公司)合作。相關報道顯示:FirstSolar能為SolarCity公司提供年產100兆瓦太陽能的光伏組件。
但是僅僅一年后,FirstSolar的榜首位置便被英利所取代。但是在十年期間,FirstSolar只在2018年未進入前十榜單,實力可見一斑。
英利在2012年、2013年居于榜首。
在2013年1月8日,英利高調宣布了2012年自己成為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業,全年出貨量超2.2GW。英利在2012年的 “高光”表現或與國內市場的開拓密切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英利國內組件發貨量超500MW,同比上漲27%。此外,在美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也收獲到部分訂單。
彼時,苗連生曾預計:2013年,英利國內市場份額有望達到40%。
其實,在2011年下半年,英利的歐洲市場比重已下降至45.17%,美國市場比重下降至10.31%,而中國市場比重則上升到36.71%。
經過2012之后,次年的英利依舊保持著榜首位置,組件出貨量達到了3.2GW,相較于2011年1.6GW的出貨量,實現了翻番。
但英利在2011年-2013年的業績并不好看。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合計虧損近80億。
英利并未如同賽維和尚德一樣迅速“隕落”。
2014年,英利退居榜單次席。此年英利虧損2.09億美元,組件出貨量3.3GW。
2014年似乎拉開了英利“退”的序幕。2015年-2017年,英利連續三年居于榜單第八位。從2018年至今,再未進入榜單。但關于英利的消息從未中斷。2020年,英利在市場上的聲音逐漸多了起來,并有著相較不錯的收獲,也許未來仍會獲得一席之地,無法妄言。
2014年,苗連生面對天合的追趕,“讓”出了榜首位置,,坊間認為老苗更“靠譜”了。此年天合出貨量為3.7GW,兩者差距400MW。
英利讓大家銘記的除苗連生之外,還有其贊助了2010、2014兩屆世界杯。在中國光伏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對英利的榮光,尚德在此時則顯得有些落魄,雖然在此種大環境下,誰都過得不好。
2012年或者算是尚德高光表現的“最后一舞”,此年尚德位居榜單第三位。
2012年9月初,面對困境,尚德開始了減產裁員,太陽能面板產能從2.4GW降到1.8GW,削減幅度達25%。不完全統計,或將裁掉1500名員工。
但,尚德終究仍未能挺住。
2013年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無錫尚德由于無法歸還到期債務,依法裁定破產重整。尚德轟然倒下。雖然對尚德的敗走有多重原因的解讀,但是“雙反”對尚德造成的沖擊力和殺傷力巨大。
2013年,榜單上已不見尚德的名字。經過系列“折騰”,2015年至今,尚德間隔性出現在榜單中,只不過不復當年的榮光。
賽維的名字則在2012年的榜單中消失。姍姍來遲的2011年年報顯示,賽維2011年共計虧損54.5億元,其中資產減值損失28.2億元,投資損失12.5億元,扣除上述損失后實際經營虧損為13.8億元。
2012年,賽維凈虧損10.5億美元。此年,賽維為諸多負面信息所圍困,彭小峰也在該年卸任賽維LDK首席執行官。
2014年8月30日,賽維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接受彭小峰辭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職位,即時生效。
2015年11月17日,賽維LDK宣布,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新余市城東建設投資公司及國家電網江西省電力公司贛西供電分公司的重整申請,要求賽維LDK四家子公司——江西賽維LDK高科技有限公司、賽維LDK高科技(新余)有限公司、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西賽維LDK太陽能多晶硅有限公司,開始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但不管如何,賽維的精彩為諸多光伏人所牢記。
2012年,媒體轉載Maxim Group發布的研報:中國最大10家太陽能公司累計負債達到了175億美元。亦有媒體統計,此10家企業包含英利、尚德、天合、晶澳、阿特斯、大全、昱輝陽光、賽維和中電光伏等。
另有相關數據顯示: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面對機遇,更多人參與到光伏行業中來。僅2011年,我國光伏行業的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環節擁有的生產商便由807家增至901家。而到2012年,我國破產和停產的企業超過350家。
在此期間,苗連生、施正榮、高紀凡、瞿曉鏵四人齊聚的鏡頭定格,留下圈內的談資。
掀起“血雨腥風”的SolarWorld在2011年位居第十位之后,前十榜單再無其蹤影。作為德國的公司為何會頻頻發難,同樣存有多種解讀。
昱輝、天合、阿特斯的起落
歐美“雙反”倒逼出了更強的中國光伏企業,隨之國內光伏市場在系列積極政策的推動下開始發展。
2013年,被譽為光伏行業的“政策年”,據不完全統計,光伏相關的“大”政策就達到十余項。最具代表性的則是2013年7月4日頒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國六條”。并且指出2013年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2012年發布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中,2015年光伏裝機目標為2100萬千瓦以上。
此外,《意見》首次明確電價和補貼機制以及光伏準入門檻。
隨后,各部門的匹配政策及相關細則陸續出臺,國內光伏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形成。與之伴隨的還有“雙反”階段性的收場。
經過2013年的醞釀,2014年,中國的光伏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2014年,我國光伏累計并網裝機容量28.05GW,同比增長60%,其中,光伏電站23.38GW,分布式4.67GW。全國新增并網10.6GW(新增光伏電站855萬千瓦、分布式205萬千瓦),約占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所用組件占我國組件產量的三分之一,實現了《意見》中提出的年均增長1000萬千瓦目標;
天合的崛起并不突然,在2013年已經位居榜單次席。高紀凡能夠出現在四巨頭齊聚的局中,已經證明了天合的實力。天合也在此年將英利“推”下了王座。
據天合光能自身披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天合光能出貨量為3.66GW,較2013年同期提高41.9%。全年凈收入總計22.9億美元,較2013年提高28.8%;毛利潤3.856億美元,較2013年提高76.7%;毛利潤率為16.9%,較2013年提升4.6%。
其中,天合光能2014年Q4組件出貨量近1.1GW,包括1.07GW對外發貨量以及用于自身下游發電項目28.3MW的發貨量,創造了新的記錄。第四季度凈收入為7.05億美元,環比提高14.3%。
彼時天合預計:2015年Q1組件發貨量為840MW-870MW,其中用于自身下游電站項目的組件量為60MW-70MW。2015年全年組件發貨量目標為4.4GW-4.6GW,比提高20%-26%。此外,將在全球并網700MW-750MW項目,其中包括中國30%-40%分布式項目。
天合光能2015年年報成績著實亮眼的。天合光能全年總出貨量為5.74GW,同比增長56.8%。凈營收30億美元,同比增長32.8%。
同時,天合提預計2016年光伏組件出貨量在6.3GW至6.55GW,其中下游項目供貨量預計為450MW至550MW。
天合的登頂幾乎是伴隨著英利勢弱而來的。阿特斯緊隨其后,在2015年登上了榜單的第二位。當年出貨量4.71GW,與天合有著1GW的差距。但在此年也是阿特斯最接近榜首的位置的一年。
對于阿特斯的“不思進取”,坊間很多聲音認為瞿曉鏵的性格決定了阿特斯的定位。瞿曉鏵是一個性格穩健的人,做光伏可算作科班出身。業內人士評價:阿特斯是業內財務狀況較為穩健的幾家之一。也有著“如果最后僅剩幾家光伏企業,其中一定會有阿特斯”的說法。
在2014年,有媒體報道阿特斯或將取代天合的榜首位置,但是最終并未成型。后伴隨著晶科、晶澳,乃至隆基在組件方面的崛起,阿特斯排名進一步下滑。至今,阿特斯組件出貨量連續三年位居榜單第五位。
2015年,榜單變化明顯的還有昱輝陽光下滑到第十位,而協鑫集成則闖入榜單,且高居第七位。
2015年也是昱輝陽光截至現在最后一年在此榜單之上。
昱輝陽光的創始人為李仙壽。李仙壽為光伏業內較為知名“李氏三兄弟”中的大哥,二哥、三弟分別為李仙華、李仙德,李仙德則是在2016年居于榜首晶科的創始人。
2005年,李仙壽和創業伙伴創立昱輝陽光;2008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09年宣布正式進入電池片、組件生產領域,擁有了由原生多晶硅到光伏應用系統的完整光伏產業鏈;2011年11月,昱輝陽光一個月整合20家光伏企業成立合資新公司。
2014年,昱輝發布公告稱已成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出口光伏產品雙反調查的制定調查企業,股價應聲而落,昱輝還是卷入了“雙反”。這或者也為2016年退市警告、2017年太陽能制造業務的剝離埋下了伏筆。
“雙反”之傷對昱輝來說雖然并不致命,但對昱輝陽光的業績影響頗深,在此期間,昱輝的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2015年,相關數據顯示昱輝對外光伏組件出貨量為1.6GW,實際收入為12.8億美元,同比下降18.9%。預計2016年營收將低于2015,約為10億美元至12億美元之間,第三方組件出貨量也將出現降低。
李仙壽曾表示“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將業務重心由制造業務轉移至下游業務開發上來” ,這與后續的昱輝退出太陽能制造業的行動相呼應。退出舉動被看做昱輝的“斷腕自救”。
2016年,昱輝由于股價每股低于1美元而收到紐交所退市警告。此種狀況也僅是昱輝當時境況的一點。此年,昱輝跌出了榜單。
2017年6月14日,昱輝發出公告稱,李仙壽宣布收購該公司的制造業(包括多晶硅、太陽能晶片和太陽能組件制造)和LED分銷業務,并承擔該公司相關的債務。至此,以太陽能制造業興起的昱輝“英雄謝幕”。
京瓷、夏普也是雙雙跌于2015年的榜單之外。2015年,2015財年全年,日本組件總發貨為7.96GW,為2014年的81%,更是遠遠低于2013的水平。
晶科、隆基、東方日升的崛起
2016年,昱輝跌出榜單,晶科卻登上榜首,兄弟二人的公司狀況迥異。而在晶科建立之初,其目的主要是以期幫助李仙壽昱輝更好地發展。世事變化。
從2016年起,晶科開始了自己的“王者”征途。2016-2019,晶科連續四年蟬聯首位。
2016年,據相關機構統計,晶科出貨量在6.6-6.7GW,天合出貨量在6.3-6.55GW。與晶科相差不大。
天合在2014、2015占據榜首之后,2016年以微弱劣勢“輸給”晶科,坊間認為此時的天合并非沒有與晶科一戰的實力,而是高紀凡的主動“退位”。
高紀凡在相關場合曾經說過,天合目標是全球最領先的組件供應商,一流的系統集成商,智慧能源領域的開拓者。由此來看,天合還是志在綜合。
“有時候人為了保持第一,會做很多愚蠢的事情。”“做老大的不易來自于兩個方面:引領者走在前面,有風雨來的時候你總是第一個被刮到;第二個,領先者有很多的酸甜苦辣。比如技術領先了,后面的人盯著你。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行,你可能花了一個億去開發一個新的產品,人家花幾百萬挖一個人就把你這個東西拿走了。”
高紀凡此幾次表達,成為支持“讓賢”這一說法的支撐。各種原因到底如何,除了當事人恐怕沒有人能夠給予確切答案,所以答案現在依舊算是一個“謎”了。
晶科登上榜首,同樣并不奇怪。
在此十年中,晶科一直居于榜單之中,而且呈現上升的趨勢。在登頂的前五年,晶科排名分別為第八位、第七位、第五位、第五位、第三位。
在2017、2018、2019三年,晶科組件出貨量分別為9.7GW、11.6GW、14.3GW。此三年的第二位分別為天合、晶澳、晶澳。兩者三年的出貨量分別為9.1GW、8.1GW、10GW, 7.5GW、8.8GW、10.26GW。
在2018、2019兩年,晶澳占據次席,天合位居第三位。
在此四年中,晶科都以較大的優勢領先著第二位,后者并未對晶科形成足夠的威脅。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組件行業也正式進入了“晶晶”局面。兩者的地位彼時看來并沒有企業可以動搖。
恰在晶科登頂的第一年,隆基樂葉闖進了榜單,位列第九位。恐怕此時,沒有更多的人可以想到,這個企業在幾年后在中國光伏行業占據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且從晶科手中搶走了王冠。晶科五連冠未能實現。對于晶科與隆基的關系,同樣坊間說法頗多。一相關工作人員曾玩笑表示到——恨死你,卻干不掉你。
2014年10月,隆基以近4610萬的價格收購了浙江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的股份。浙江樂葉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在被隆基收購之時組件產能超過200MW。隨后,隆基對樂葉進行了整合注冊。2015年1月28日,隆基投資5億元在西安成立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至此,隆基正式切入組件環節。
也就是說,僅僅正式切入組件環節兩年,隆基便進入了前十榜單,發展速度之快可見一斑。2016年,隆基組件銷售額達57億。
隆基2016年財報顯示:隆基營收115.31億,同比提升93.89%;全年凈利15.47億,同比提升197.36%;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同比提升177.42%;扣非后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1.15%,同比增加9.18%;綜合毛利率27.48%,同比提高7.11%。
2016-2019年,隆基的組件出貨量分別為2.34GW、4.4GW、7.2GW、8.4GW。2020組件出貨量,據相關媒體統計為22.7GW,晶科出貨量則為19GW。至此,隆基將晶科擠下了王座。
縱觀隆基近兩年,發展速度迅猛。2019年8月28日,市值超1000億;2020年7月24日,市值超2000億;2020年10月9日,市值超3000億;2021年1月5日,市值超4000億。高瓴資本的進入,顯示資本市場對隆基的看好。5000億市值并非不可及。
2019年4月,隆基發布(2019-2021)產品產能規劃,計劃單晶硅棒/硅片產能2019年底36GW,2020年底50GW,2021年底65GW;單晶電池片產能2019年底10GW,2020年底15GW,2021年底20GW;單晶組件產能2019年底16GW,2020年底25GW,2021年底30GW。
從2019年開始,隆基進入了快速擴張階段,尤其2020年,隆基更是屢屢與國企、央企達成合作,其他企業之間也是合作不斷。據世紀新能源網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隆基涉及的擴產項目總容量超77GW,總投超269億元。
晶澳2018、2019兩年位居次席,2020年隨著隆基的登頂,其下降一位,名列第三。
縱觀晶澳,其在業內垂直一體化的發展程度上較為領先,產業鏈覆蓋硅片、電池、組件及光伏電站等多個領域。所以即使在行業較為“凄慘”的2018年,晶澳也表現較為穩健。
2019年晶澳借殼成功歸A后,受益于資本市場,晶澳更是發展迅速。在2020年動作屢屢,世紀新能源網粗略統計,晶澳擴產的項目達16個,總容量超151.6GW,總投超415.5億元。
晶澳2020年三季度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166.9億元,同比增長23.51%;凈利潤12.91億元,同比增長85.29%。第三季度凈利潤為5.9億元,同比增長95.12%。業內較為看好晶澳2020年的業績。
隨著平價時代的迫近,降本增效成為擺在各家企業面前的重要的課題。
2019年,中環推出了“夸父”210mm硅片,從而帶動著大尺寸組件的發展。2020年M10聯盟成立。
210 VS 182成為行業熱議話題。隆基、晶科、晶澳為182撐腰,被業內稱為“隆晶晶”,天合、東方日升、中環關注210,被稱為“天升環”。中國乃至世界的組件龍頭企業開始“尺寸之爭”,最終勝負未有定論。
東方日升跨入榜單是在2017年,截至2019年,組件出貨量分別為2.8GW、5.07GW、7.3GW。名列榜單的第十位、第七位、第七位。同時據相關統計顯示, 2020年東方日升依舊位居第七位。
隨著2020年業績預告的披露,東方日升的業績“變臉”對其影響頗深,但其在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并未遭到更大沖擊,再匹以相對穩健的發展思路,業內依舊看好其2021年。
雖然多企陸續布局210組件市場,但是憑借多方面的東方日升理論上也擁有著較好的發展空間。
正泰在2020年闖入排行榜第八位。其在2019年已經有出色的表現,并以3.73GW的出貨量位居我國組件出貨量的第七位,前六位分別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隆基。
隨著國內光伏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外組件企業的式微,正泰進入榜單也就不奇怪了。從2018年開始,尚德重新登上榜單,雖然排名不高,但依舊展現出較強的實力。
根據當前數據,2020年前十榜單中,中國企業占據八席,實力雄厚。
十年,組件市場雖有變化,但是強者恒強依舊是主基調。隨著2021年的起始,光伏利好信息頻出,未來,中國組件企業十席能夠占據幾席,隆基是否王冠依舊,日升能否業績翻臉,天合又將演繹出怎樣的精彩……這些都將是精彩的看點。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2021年的王座將會屬于誰?
近十年,在組件出貨量方面,榜首位置九年為中國企業所占據。十年間榜首共涉及五家企業,中國企業四家,實力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所不及。
尚德、英利、賽維的勢弱
2011年對于中國光伏行業來說是較為特殊的年份,在此年歐美對中國光伏的“雙反”拉開序幕。
2011年10月18日,德國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申請。
2012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為首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ProSun),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傾銷行為”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
……
雙反大棒終究落下。時有評價中國光伏產業狀況為哀鴻遍野。恩孚商務咨詢2012年跟蹤數據顯示:當年國內破產和停產的光伏企業超過350家,企業全線虧損,11家在美上市公司負債總額近1500億元,半數以上企業停產或半停產。
此兩年,中國光伏行業的傳奇公司尚德、英利、賽維還榜上有名,2011年,尚德位列榜單次席,僅次于First Solar,英利居于第三位,賽維位列第九,天合、阿特斯、晶科分列五、六、八位。
First Solar此年居于榜首,有媒體評價其是幸存下來的歷史最久的光伏板生產商之一。First Solar于1999年成立,其前身為Solar Cell,后被沃爾頓家族相關公司收購。沃爾頓家族為沃爾瑪集團的擁有者。
First Solar在2011年登上榜首或與其自身的兩項改革有一定的關系。在2005年-2010年期間,First Solar將關注點轉移到加州為代表的美國市場,理由為判斷歐洲市場的繁榮是建立在政府補貼之上。此外,First Solar開始建自己的電站。此外與在美國,FirstSolar與SolarCity(SolarCity公司于2008年10月成立,是專門發展家用光伏發電項目的公司)合作。相關報道顯示:FirstSolar能為SolarCity公司提供年產100兆瓦太陽能的光伏組件。
但是僅僅一年后,FirstSolar的榜首位置便被英利所取代。但是在十年期間,FirstSolar只在2018年未進入前十榜單,實力可見一斑。
英利在2012年、2013年居于榜首。
在2013年1月8日,英利高調宣布了2012年自己成為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業,全年出貨量超2.2GW。英利在2012年的 “高光”表現或與國內市場的開拓密切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英利國內組件發貨量超500MW,同比上漲27%。此外,在美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也收獲到部分訂單。
彼時,苗連生曾預計:2013年,英利國內市場份額有望達到40%。
其實,在2011年下半年,英利的歐洲市場比重已下降至45.17%,美國市場比重下降至10.31%,而中國市場比重則上升到36.71%。
經過2012之后,次年的英利依舊保持著榜首位置,組件出貨量達到了3.2GW,相較于2011年1.6GW的出貨量,實現了翻番。
但英利在2011年-2013年的業績并不好看。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合計虧損近80億。
英利并未如同賽維和尚德一樣迅速“隕落”。
2014年,英利退居榜單次席。此年英利虧損2.09億美元,組件出貨量3.3GW。
2014年似乎拉開了英利“退”的序幕。2015年-2017年,英利連續三年居于榜單第八位。從2018年至今,再未進入榜單。但關于英利的消息從未中斷。2020年,英利在市場上的聲音逐漸多了起來,并有著相較不錯的收獲,也許未來仍會獲得一席之地,無法妄言。
2014年,苗連生面對天合的追趕,“讓”出了榜首位置,,坊間認為老苗更“靠譜”了。此年天合出貨量為3.7GW,兩者差距400MW。
英利讓大家銘記的除苗連生之外,還有其贊助了2010、2014兩屆世界杯。在中國光伏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對英利的榮光,尚德在此時則顯得有些落魄,雖然在此種大環境下,誰都過得不好。
2012年或者算是尚德高光表現的“最后一舞”,此年尚德位居榜單第三位。
2012年9月初,面對困境,尚德開始了減產裁員,太陽能面板產能從2.4GW降到1.8GW,削減幅度達25%。不完全統計,或將裁掉1500名員工。
但,尚德終究仍未能挺住。
2013年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無錫尚德由于無法歸還到期債務,依法裁定破產重整。尚德轟然倒下。雖然對尚德的敗走有多重原因的解讀,但是“雙反”對尚德造成的沖擊力和殺傷力巨大。
2013年,榜單上已不見尚德的名字。經過系列“折騰”,2015年至今,尚德間隔性出現在榜單中,只不過不復當年的榮光。
賽維的名字則在2012年的榜單中消失。姍姍來遲的2011年年報顯示,賽維2011年共計虧損54.5億元,其中資產減值損失28.2億元,投資損失12.5億元,扣除上述損失后實際經營虧損為13.8億元。
2012年,賽維凈虧損10.5億美元。此年,賽維為諸多負面信息所圍困,彭小峰也在該年卸任賽維LDK首席執行官。
2014年8月30日,賽維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接受彭小峰辭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職位,即時生效。
2015年11月17日,賽維LDK宣布,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新余市城東建設投資公司及國家電網江西省電力公司贛西供電分公司的重整申請,要求賽維LDK四家子公司——江西賽維LDK高科技有限公司、賽維LDK高科技(新余)有限公司、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西賽維LDK太陽能多晶硅有限公司,開始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但不管如何,賽維的精彩為諸多光伏人所牢記。
2012年,媒體轉載Maxim Group發布的研報:中國最大10家太陽能公司累計負債達到了175億美元。亦有媒體統計,此10家企業包含英利、尚德、天合、晶澳、阿特斯、大全、昱輝陽光、賽維和中電光伏等。
另有相關數據顯示: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面對機遇,更多人參與到光伏行業中來。僅2011年,我國光伏行業的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環節擁有的生產商便由807家增至901家。而到2012年,我國破產和停產的企業超過350家。
在此期間,苗連生、施正榮、高紀凡、瞿曉鏵四人齊聚的鏡頭定格,留下圈內的談資。
掀起“血雨腥風”的SolarWorld在2011年位居第十位之后,前十榜單再無其蹤影。作為德國的公司為何會頻頻發難,同樣存有多種解讀。
昱輝、天合、阿特斯的起落
歐美“雙反”倒逼出了更強的中國光伏企業,隨之國內光伏市場在系列積極政策的推動下開始發展。
2013年,被譽為光伏行業的“政策年”,據不完全統計,光伏相關的“大”政策就達到十余項。最具代表性的則是2013年7月4日頒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國六條”。并且指出2013年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2012年發布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中,2015年光伏裝機目標為2100萬千瓦以上。
此外,《意見》首次明確電價和補貼機制以及光伏準入門檻。
隨后,各部門的匹配政策及相關細則陸續出臺,國內光伏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形成。與之伴隨的還有“雙反”階段性的收場。
經過2013年的醞釀,2014年,中國的光伏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2014年,我國光伏累計并網裝機容量28.05GW,同比增長60%,其中,光伏電站23.38GW,分布式4.67GW。全國新增并網10.6GW(新增光伏電站855萬千瓦、分布式205萬千瓦),約占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所用組件占我國組件產量的三分之一,實現了《意見》中提出的年均增長1000萬千瓦目標;
天合的崛起并不突然,在2013年已經位居榜單次席。高紀凡能夠出現在四巨頭齊聚的局中,已經證明了天合的實力。天合也在此年將英利“推”下了王座。
據天合光能自身披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天合光能出貨量為3.66GW,較2013年同期提高41.9%。全年凈收入總計22.9億美元,較2013年提高28.8%;毛利潤3.856億美元,較2013年提高76.7%;毛利潤率為16.9%,較2013年提升4.6%。
其中,天合光能2014年Q4組件出貨量近1.1GW,包括1.07GW對外發貨量以及用于自身下游發電項目28.3MW的發貨量,創造了新的記錄。第四季度凈收入為7.05億美元,環比提高14.3%。
彼時天合預計:2015年Q1組件發貨量為840MW-870MW,其中用于自身下游電站項目的組件量為60MW-70MW。2015年全年組件發貨量目標為4.4GW-4.6GW,比提高20%-26%。此外,將在全球并網700MW-750MW項目,其中包括中國30%-40%分布式項目。
天合光能2015年年報成績著實亮眼的。天合光能全年總出貨量為5.74GW,同比增長56.8%。凈營收30億美元,同比增長32.8%。
同時,天合提預計2016年光伏組件出貨量在6.3GW至6.55GW,其中下游項目供貨量預計為450MW至550MW。
天合的登頂幾乎是伴隨著英利勢弱而來的。阿特斯緊隨其后,在2015年登上了榜單的第二位。當年出貨量4.71GW,與天合有著1GW的差距。但在此年也是阿特斯最接近榜首的位置的一年。
對于阿特斯的“不思進取”,坊間很多聲音認為瞿曉鏵的性格決定了阿特斯的定位。瞿曉鏵是一個性格穩健的人,做光伏可算作科班出身。業內人士評價:阿特斯是業內財務狀況較為穩健的幾家之一。也有著“如果最后僅剩幾家光伏企業,其中一定會有阿特斯”的說法。
在2014年,有媒體報道阿特斯或將取代天合的榜首位置,但是最終并未成型。后伴隨著晶科、晶澳,乃至隆基在組件方面的崛起,阿特斯排名進一步下滑。至今,阿特斯組件出貨量連續三年位居榜單第五位。
2015年,榜單變化明顯的還有昱輝陽光下滑到第十位,而協鑫集成則闖入榜單,且高居第七位。
2015年也是昱輝陽光截至現在最后一年在此榜單之上。
昱輝陽光的創始人為李仙壽。李仙壽為光伏業內較為知名“李氏三兄弟”中的大哥,二哥、三弟分別為李仙華、李仙德,李仙德則是在2016年居于榜首晶科的創始人。
2005年,李仙壽和創業伙伴創立昱輝陽光;2008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09年宣布正式進入電池片、組件生產領域,擁有了由原生多晶硅到光伏應用系統的完整光伏產業鏈;2011年11月,昱輝陽光一個月整合20家光伏企業成立合資新公司。
2014年,昱輝發布公告稱已成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出口光伏產品雙反調查的制定調查企業,股價應聲而落,昱輝還是卷入了“雙反”。這或者也為2016年退市警告、2017年太陽能制造業務的剝離埋下了伏筆。
“雙反”之傷對昱輝來說雖然并不致命,但對昱輝陽光的業績影響頗深,在此期間,昱輝的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2015年,相關數據顯示昱輝對外光伏組件出貨量為1.6GW,實際收入為12.8億美元,同比下降18.9%。預計2016年營收將低于2015,約為10億美元至12億美元之間,第三方組件出貨量也將出現降低。
李仙壽曾表示“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將業務重心由制造業務轉移至下游業務開發上來” ,這與后續的昱輝退出太陽能制造業的行動相呼應。退出舉動被看做昱輝的“斷腕自救”。
2016年,昱輝由于股價每股低于1美元而收到紐交所退市警告。此種狀況也僅是昱輝當時境況的一點。此年,昱輝跌出了榜單。
2017年6月14日,昱輝發出公告稱,李仙壽宣布收購該公司的制造業(包括多晶硅、太陽能晶片和太陽能組件制造)和LED分銷業務,并承擔該公司相關的債務。至此,以太陽能制造業興起的昱輝“英雄謝幕”。
京瓷、夏普也是雙雙跌于2015年的榜單之外。2015年,2015財年全年,日本組件總發貨為7.96GW,為2014年的81%,更是遠遠低于2013的水平。
晶科、隆基、東方日升的崛起
2016年,昱輝跌出榜單,晶科卻登上榜首,兄弟二人的公司狀況迥異。而在晶科建立之初,其目的主要是以期幫助李仙壽昱輝更好地發展。世事變化。
從2016年起,晶科開始了自己的“王者”征途。2016-2019,晶科連續四年蟬聯首位。
2016年,據相關機構統計,晶科出貨量在6.6-6.7GW,天合出貨量在6.3-6.55GW。與晶科相差不大。
天合在2014、2015占據榜首之后,2016年以微弱劣勢“輸給”晶科,坊間認為此時的天合并非沒有與晶科一戰的實力,而是高紀凡的主動“退位”。
高紀凡在相關場合曾經說過,天合目標是全球最領先的組件供應商,一流的系統集成商,智慧能源領域的開拓者。由此來看,天合還是志在綜合。
“有時候人為了保持第一,會做很多愚蠢的事情。”“做老大的不易來自于兩個方面:引領者走在前面,有風雨來的時候你總是第一個被刮到;第二個,領先者有很多的酸甜苦辣。比如技術領先了,后面的人盯著你。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行,你可能花了一個億去開發一個新的產品,人家花幾百萬挖一個人就把你這個東西拿走了。”
高紀凡此幾次表達,成為支持“讓賢”這一說法的支撐。各種原因到底如何,除了當事人恐怕沒有人能夠給予確切答案,所以答案現在依舊算是一個“謎”了。
晶科登上榜首,同樣并不奇怪。
在此十年中,晶科一直居于榜單之中,而且呈現上升的趨勢。在登頂的前五年,晶科排名分別為第八位、第七位、第五位、第五位、第三位。
在2017、2018、2019三年,晶科組件出貨量分別為9.7GW、11.6GW、14.3GW。此三年的第二位分別為天合、晶澳、晶澳。兩者三年的出貨量分別為9.1GW、8.1GW、10GW, 7.5GW、8.8GW、10.26GW。
在2018、2019兩年,晶澳占據次席,天合位居第三位。
在此四年中,晶科都以較大的優勢領先著第二位,后者并未對晶科形成足夠的威脅。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組件行業也正式進入了“晶晶”局面。兩者的地位彼時看來并沒有企業可以動搖。
恰在晶科登頂的第一年,隆基樂葉闖進了榜單,位列第九位。恐怕此時,沒有更多的人可以想到,這個企業在幾年后在中國光伏行業占據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且從晶科手中搶走了王冠。晶科五連冠未能實現。對于晶科與隆基的關系,同樣坊間說法頗多。一相關工作人員曾玩笑表示到——恨死你,卻干不掉你。
2014年10月,隆基以近4610萬的價格收購了浙江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的股份。浙江樂葉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在被隆基收購之時組件產能超過200MW。隨后,隆基對樂葉進行了整合注冊。2015年1月28日,隆基投資5億元在西安成立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至此,隆基正式切入組件環節。
也就是說,僅僅正式切入組件環節兩年,隆基便進入了前十榜單,發展速度之快可見一斑。2016年,隆基組件銷售額達57億。
隆基2016年財報顯示:隆基營收115.31億,同比提升93.89%;全年凈利15.47億,同比提升197.36%;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同比提升177.42%;扣非后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1.15%,同比增加9.18%;綜合毛利率27.48%,同比提高7.11%。
2016-2019年,隆基的組件出貨量分別為2.34GW、4.4GW、7.2GW、8.4GW。2020組件出貨量,據相關媒體統計為22.7GW,晶科出貨量則為19GW。至此,隆基將晶科擠下了王座。
縱觀隆基近兩年,發展速度迅猛。2019年8月28日,市值超1000億;2020年7月24日,市值超2000億;2020年10月9日,市值超3000億;2021年1月5日,市值超4000億。高瓴資本的進入,顯示資本市場對隆基的看好。5000億市值并非不可及。
2019年4月,隆基發布(2019-2021)產品產能規劃,計劃單晶硅棒/硅片產能2019年底36GW,2020年底50GW,2021年底65GW;單晶電池片產能2019年底10GW,2020年底15GW,2021年底20GW;單晶組件產能2019年底16GW,2020年底25GW,2021年底30GW。
從2019年開始,隆基進入了快速擴張階段,尤其2020年,隆基更是屢屢與國企、央企達成合作,其他企業之間也是合作不斷。據世紀新能源網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隆基涉及的擴產項目總容量超77GW,總投超269億元。
晶澳2018、2019兩年位居次席,2020年隨著隆基的登頂,其下降一位,名列第三。
縱觀晶澳,其在業內垂直一體化的發展程度上較為領先,產業鏈覆蓋硅片、電池、組件及光伏電站等多個領域。所以即使在行業較為“凄慘”的2018年,晶澳也表現較為穩健。
2019年晶澳借殼成功歸A后,受益于資本市場,晶澳更是發展迅速。在2020年動作屢屢,世紀新能源網粗略統計,晶澳擴產的項目達16個,總容量超151.6GW,總投超415.5億元。
晶澳2020年三季度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166.9億元,同比增長23.51%;凈利潤12.91億元,同比增長85.29%。第三季度凈利潤為5.9億元,同比增長95.12%。業內較為看好晶澳2020年的業績。
隨著平價時代的迫近,降本增效成為擺在各家企業面前的重要的課題。
2019年,中環推出了“夸父”210mm硅片,從而帶動著大尺寸組件的發展。2020年M10聯盟成立。
210 VS 182成為行業熱議話題。隆基、晶科、晶澳為182撐腰,被業內稱為“隆晶晶”,天合、東方日升、中環關注210,被稱為“天升環”。中國乃至世界的組件龍頭企業開始“尺寸之爭”,最終勝負未有定論。
東方日升跨入榜單是在2017年,截至2019年,組件出貨量分別為2.8GW、5.07GW、7.3GW。名列榜單的第十位、第七位、第七位。同時據相關統計顯示, 2020年東方日升依舊位居第七位。
隨著2020年業績預告的披露,東方日升的業績“變臉”對其影響頗深,但其在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并未遭到更大沖擊,再匹以相對穩健的發展思路,業內依舊看好其2021年。
雖然多企陸續布局210組件市場,但是憑借多方面的東方日升理論上也擁有著較好的發展空間。
正泰在2020年闖入排行榜第八位。其在2019年已經有出色的表現,并以3.73GW的出貨量位居我國組件出貨量的第七位,前六位分別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隆基。
隨著國內光伏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外組件企業的式微,正泰進入榜單也就不奇怪了。從2018年開始,尚德重新登上榜單,雖然排名不高,但依舊展現出較強的實力。
根據當前數據,2020年前十榜單中,中國企業占據八席,實力雄厚。
十年,組件市場雖有變化,但是強者恒強依舊是主基調。隨著2021年的起始,光伏利好信息頻出,未來,中國組件企業十席能夠占據幾席,隆基是否王冠依舊,日升能否業績翻臉,天合又將演繹出怎樣的精彩……這些都將是精彩的看點。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2021年的王座將會屬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