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將針對加快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落實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和優先上網政策,優化儲能發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納等方面提出建議。
保障能源安全
當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成為了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
劉漢元表示,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迭代升級不斷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也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網電價已降至0.35元/千瓦時,2021年有望全部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降低到0.26元/千瓦時以下,屆時光伏發電成本將低于絕大部分煤電。
如進一步考慮生態環境成本,光伏發電的優勢將更加明顯。從消費端看,交通運輸用油約占我國每年原油消費的70%,而燃油汽車百公里油費約為電動汽車百公里電費的4到5倍,因此以輸出的等效能量計算,消費端的電價為油價的1/4到1/5。
劉漢元指出,目前,世界原油價格為40美元~50美元每桶,故等效能量的電價成本約為10美元。當前,光伏發電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因此發電成本實際已經降到了10美元左右每桶原油的價格,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
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5.06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達到72%,外匯支出2413億美元,是凈消耗外匯最大的商品;2020年,我國進口原油增長到5.42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創歷史新高,達到73.5%,因原油價格降低,外匯支出有所減少,但仍達到1900億美元左右。
在我國進口的原油中,約有80%需經過馬六甲海峽,國家能源安全、外匯儲備面臨較大風險。通過加快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未雨綢繆、提前布局、防患未然,是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必然選擇。
因此,劉漢元建議,加快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加速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通過10年到20年時間,實現我國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
在加快碳中和進程的同時,將國家能源供給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勞永逸解決石油進口可能被“卡脖子”的問題,徹底實現我國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獨立供應,節省大量外匯支出。目前,中國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產品每年發出的電力,約等于五千萬噸石油的當量。
如果國家戰略需要,還可以進一步加快發展速度,用不到10年的時間實現這一目標;大幅度提高我國“十四五”規劃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將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內控時間,分別提前到2023年和2050年,進一步展示中國的意志和決心,推動氣候治理和能源轉型扎實落地,同時倒逼國內加速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
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
2005年國家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文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卻一直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棄風棄光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光伏和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此外,讓光伏、風電企業雪上加霜的是,在上網電量無法保證的情況下,上網電價還被變相降低,以致出現“量價齊跌”的現象。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棄風電量達到166.1億千瓦時、棄光電量為52.6億千瓦時,如該部分電量得以全額上網,可減少煤電機組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萬噸以上。
對此,劉漢元建議,嚴格執行《可再生能源法》與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性政策;將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政策執行情況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納入對地方政府、電網公司的考核范圍;逐步將煤電機組轉變為調峰電源;加快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及其輔助服務市場建設。
關于優化儲能發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納方面,劉漢元代表建議不強制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配置儲能系統,以提高儲能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支持發展系統側集中式儲能系統,將抽水蓄能電站、儲能基地納入電力發展規劃與統一調度范圍,通過招投標等市場化方式確定項目業主;加快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引導鼓勵儲能以獨立輔助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參與市場交易,發展儲能市場化商業模式。
啟動碳中和規劃
自2006年進軍光伏新能源產業以來,通威集團已打造出全球高純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兩大產業龍頭。
目前,通威旗下永祥股份擁有樂山、包頭、保山三大高純晶硅生產基地。2021年底,通威將實現高純晶硅年產能超16萬噸,出貨量全球領先。
在電池片領域,通威太陽能擁有合肥、雙流、眉山、金堂四大基地;2021年,隨著通威太陽能眉山二期、金堂一期等項目的建成投產,通威電池片產能將達到50GW,連續5年成為全球產能規模和出貨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在產業鏈終端,通威新能源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于全球首創“漁光一體”發展模式,有著超2GW的并網體量,且規模不斷擴大。
今年2月1日,通威集團已宣布,全面啟動碳中和規劃,推動公司綠色低碳發展,并計劃于2023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通威將借助其新能源產業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漁光一體”光伏電站所發清潔電力實現碳減排,并最終實現碳中和目標,繼續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助力我國及全球“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目前,通威“漁光一體”為核心的光伏電站已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2020年電站并網規模已超過2GW,年清潔電力發電量超過20億度。“十四五”期間,隨著通威進一步加快發展,通威僅新增用電量預計將超過100億度。
在此量級和水平上,通威將繼續借助其新能源產業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漁光一體”光伏電站所發清潔電力實現碳減排,兩者持續品迭形成碳流閉環,以持續實現碳中和目標。
以每100MW光伏電站年設計發電量1.2億度折算,截至目前,通威已生產的光伏電池可以發電超過600億度/年,能夠滿足4354萬戶城鄉家庭用電需求,相當于種植闊葉林146639公頃,年節約標準煤195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4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922噸,減排成效顯著。
保障能源安全
當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成為了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
劉漢元表示,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迭代升級不斷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也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網電價已降至0.35元/千瓦時,2021年有望全部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降低到0.26元/千瓦時以下,屆時光伏發電成本將低于絕大部分煤電。
如進一步考慮生態環境成本,光伏發電的優勢將更加明顯。從消費端看,交通運輸用油約占我國每年原油消費的70%,而燃油汽車百公里油費約為電動汽車百公里電費的4到5倍,因此以輸出的等效能量計算,消費端的電價為油價的1/4到1/5。
劉漢元指出,目前,世界原油價格為40美元~50美元每桶,故等效能量的電價成本約為10美元。當前,光伏發電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因此發電成本實際已經降到了10美元左右每桶原油的價格,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
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5.06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達到72%,外匯支出2413億美元,是凈消耗外匯最大的商品;2020年,我國進口原油增長到5.42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創歷史新高,達到73.5%,因原油價格降低,外匯支出有所減少,但仍達到1900億美元左右。
在我國進口的原油中,約有80%需經過馬六甲海峽,國家能源安全、外匯儲備面臨較大風險。通過加快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未雨綢繆、提前布局、防患未然,是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必然選擇。
因此,劉漢元建議,加快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加速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通過10年到20年時間,實現我國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
在加快碳中和進程的同時,將國家能源供給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勞永逸解決石油進口可能被“卡脖子”的問題,徹底實現我國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獨立供應,節省大量外匯支出。目前,中國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產品每年發出的電力,約等于五千萬噸石油的當量。
如果國家戰略需要,還可以進一步加快發展速度,用不到10年的時間實現這一目標;大幅度提高我國“十四五”規劃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將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內控時間,分別提前到2023年和2050年,進一步展示中國的意志和決心,推動氣候治理和能源轉型扎實落地,同時倒逼國內加速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
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
2005年國家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文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卻一直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棄風棄光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光伏和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此外,讓光伏、風電企業雪上加霜的是,在上網電量無法保證的情況下,上網電價還被變相降低,以致出現“量價齊跌”的現象。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棄風電量達到166.1億千瓦時、棄光電量為52.6億千瓦時,如該部分電量得以全額上網,可減少煤電機組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萬噸以上。
對此,劉漢元建議,嚴格執行《可再生能源法》與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性政策;將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政策執行情況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納入對地方政府、電網公司的考核范圍;逐步將煤電機組轉變為調峰電源;加快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及其輔助服務市場建設。
關于優化儲能發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納方面,劉漢元代表建議不強制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配置儲能系統,以提高儲能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支持發展系統側集中式儲能系統,將抽水蓄能電站、儲能基地納入電力發展規劃與統一調度范圍,通過招投標等市場化方式確定項目業主;加快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引導鼓勵儲能以獨立輔助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參與市場交易,發展儲能市場化商業模式。
啟動碳中和規劃
自2006年進軍光伏新能源產業以來,通威集團已打造出全球高純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兩大產業龍頭。
目前,通威旗下永祥股份擁有樂山、包頭、保山三大高純晶硅生產基地。2021年底,通威將實現高純晶硅年產能超16萬噸,出貨量全球領先。
在電池片領域,通威太陽能擁有合肥、雙流、眉山、金堂四大基地;2021年,隨著通威太陽能眉山二期、金堂一期等項目的建成投產,通威電池片產能將達到50GW,連續5年成為全球產能規模和出貨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在產業鏈終端,通威新能源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于全球首創“漁光一體”發展模式,有著超2GW的并網體量,且規模不斷擴大。
今年2月1日,通威集團已宣布,全面啟動碳中和規劃,推動公司綠色低碳發展,并計劃于2023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通威將借助其新能源產業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漁光一體”光伏電站所發清潔電力實現碳減排,并最終實現碳中和目標,繼續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助力我國及全球“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目前,通威“漁光一體”為核心的光伏電站已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2020年電站并網規模已超過2GW,年清潔電力發電量超過20億度。“十四五”期間,隨著通威進一步加快發展,通威僅新增用電量預計將超過100億度。
在此量級和水平上,通威將繼續借助其新能源產業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漁光一體”光伏電站所發清潔電力實現碳減排,兩者持續品迭形成碳流閉環,以持續實現碳中和目標。
以每100MW光伏電站年設計發電量1.2億度折算,截至目前,通威已生產的光伏電池可以發電超過600億度/年,能夠滿足4354萬戶城鄉家庭用電需求,相當于種植闊葉林146639公頃,年節約標準煤195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4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922噸,減排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