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盡管剛過去1個月,但搶裝落幕的信號已逐步體現,葉片核心原材料-輕木的價格跳水回落,也逐步回歸正常市場價格水平。同樣,2020年平價風電保電價補貼的搶裝風潮頭號賺錢利器-大型吊車,這幾天的市場行業也逐步開始悄悄“退火”,一改過去非年租不談,低于2000萬一年免開尊口的火爆景象。
2020:一吊難求
短短兩周,市場過100臺以上的大型吊車開始待業尋租。最近我的朋友圈,很多的起重機抖音號,專業吊裝群,發的最多的就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下場,尋求合作。我簡單統計了我的幾個群和大公司抖音號,450TON以上的履帶吊,800噸以上的全地面汽車起重機,數量超過百臺以上即將開始歇業尋租。要知道,去年下半年賺到搶裝市場紅利暴利的究竟是少數,如果不繼續獲得租賃合同,其代價是將是巨大的。大多數的全款買大噸位吊車的都是合伙,甚至抵押拿到設備,實際上也是背后要背負很大的財務費用,一旦租賃合同不能連續,后果也不堪設想。
2021:陸上風電吊裝持續瘋狂
從2020年的下半年開始,500噸以上,到800噸的履帶吊最受歡迎。用“一吊難求”絲毫不為過,年租高達2500萬元,一次性付清,進場費額外單算,實際上市場上600-800噸的履帶吊出廠價就在1800-2200萬元之間,買到就意味著回本。由于此市場行情表現的紅利市場信號,根據行業統計,2021年600噸以上(含同級別的全地面汽車起重機)可能超過500臺(非官方統計數據,僅供個人參考,樂觀的數據甚至達到800臺),也就是說,還有很大一部分吊裝行業的圈外人士還在繼續涌入這個風口行業。
未來一個可以預見的短暫時期,風電的市場發展有一個邏輯上的休整期,簡單說就是項目耗盡,一時難以有那么多項目。從行業來說,搶裝之后也需要一個行業的休整,行業也需要理性梳理整理,為迎接下一個高峰在技術上和市場上做準備。尤其是補貼風電到平價風電,還需要一個時間調整和適應。對于2021年還要繼續進入吊裝市場的建議冷靜思考一下,緩緩或許風險會低一點。
風電市場逐步回落,需求回歸理性
顯然,從諸多信號顯示,2021年的風電市場并未按照之前的3060持續火爆,從近期的招標來看,過去2-3個月內的招標量官方數據未超過500萬千瓦,按歷年同期來看,年底年初招標量基本要占到年新增裝機容量的50%(當然一般2-3月是高峰期)。實際情況就是過去不著急開發的風電項目和可開發不可開發的項目,2020年基本實現了全開發建設(否則浪費36000-48000h的發電量補貼),基本把各家的家底項目都建設完成。
新項目的開發需要時間,平價項目的開發建設壓力很大,這一切都把風電的開發建設市場需求回歸理性。而這一切都將給2020年的部分瓶頸產業帶來極大的風險:吊裝市場就是其中之一。正常吊裝一臺2.5MW的風機,吊裝費用在30萬人民幣左右,一個五萬千瓦的風電場吊裝費用就在600萬人民幣左右(數據不一定準,如有疏漏請指正),正常耗時6個月,此時的市場價格是論臺數,非包年計價方式。按2020年的計價方式,基本超出正常價格的50-80%。如此大的價格落差讓很多對風電市場預期不是很清晰的圈外人士陸續進入,就在前幾天,還有業內一個吊車企業,擬入手800TON履帶吊,讓我非常驚訝。
吊裝也需要創新:要把政策紅利的缺口讓創新紅利補回
風口來了,豬都能上天,但是風停了,你可能跌落粉身碎骨。平價時代的風電,與過去中國實施的帶補貼的風電相比,這是風電的另一個時代:市場將更加開放,機遇無限,開發建設壓力更加大,挑戰無底。過去我們的風電是靠政策紅利讓這個產業突飛猛進,未來,我們要靠創新讓風電持續遠航。包括風機在內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能源消費轉型的創新,都給風電市場帶來無限商機。
未來風電發展趨勢是一個是大:單機容量大,規模大;一個是便宜:裝備單位千瓦價格便宜,施工成本也便宜。如何把吊裝成本下降,這里也需要吊裝行業的創新。
裝備創新是最核心的創新。如何適應未來大容量機型的吊裝低成本,需要在吊裝裝備上做創新,前幾天提到ENERCON的自爬式吊裝,解決分散式風電的吊裝成本高昂難題。
吊裝工藝技術的創新也是未來趨勢之一。減少吊裝平臺的施工面積,降低風電的用地成本;在更高風速條件下施工,增加作業窗口時間,提升吊裝效率;如何實現智能化的吊裝作業,降低安全風險。
吊裝的商業模式也有創新空間。通過對吊裝市場的商業模式進行探索,參考其他行業的吊裝商業模式,降低風險。因為吊裝是涉及風電的全生命周期,如何降低裝備本身的財務成本,增加市場份額,都有創新的空間。
吊裝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吊裝是個有風險的行業,今年的多起吊裝事故就是典型案例,同時投資吊裝裝備更是風險重重,從這一點來看,2020年7167萬的風電新增裝機,吊裝人功不可沒,偶爾趕上一個風口,掙點錢也 情理之中。
風電吊裝人,為你自豪。
2020:一吊難求
短短兩周,市場過100臺以上的大型吊車開始待業尋租。最近我的朋友圈,很多的起重機抖音號,專業吊裝群,發的最多的就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下場,尋求合作。我簡單統計了我的幾個群和大公司抖音號,450TON以上的履帶吊,800噸以上的全地面汽車起重機,數量超過百臺以上即將開始歇業尋租。要知道,去年下半年賺到搶裝市場紅利暴利的究竟是少數,如果不繼續獲得租賃合同,其代價是將是巨大的。大多數的全款買大噸位吊車的都是合伙,甚至抵押拿到設備,實際上也是背后要背負很大的財務費用,一旦租賃合同不能連續,后果也不堪設想。
風機吊裝現場
2021:陸上風電吊裝持續瘋狂
從2020年的下半年開始,500噸以上,到800噸的履帶吊最受歡迎。用“一吊難求”絲毫不為過,年租高達2500萬元,一次性付清,進場費額外單算,實際上市場上600-800噸的履帶吊出廠價就在1800-2200萬元之間,買到就意味著回本。由于此市場行情表現的紅利市場信號,根據行業統計,2021年600噸以上(含同級別的全地面汽車起重機)可能超過500臺(非官方統計數據,僅供個人參考,樂觀的數據甚至達到800臺),也就是說,還有很大一部分吊裝行業的圈外人士還在繼續涌入這個風口行業。
未來一個可以預見的短暫時期,風電的市場發展有一個邏輯上的休整期,簡單說就是項目耗盡,一時難以有那么多項目。從行業來說,搶裝之后也需要一個行業的休整,行業也需要理性梳理整理,為迎接下一個高峰在技術上和市場上做準備。尤其是補貼風電到平價風電,還需要一個時間調整和適應。對于2021年還要繼續進入吊裝市場的建議冷靜思考一下,緩緩或許風險會低一點。
風電市場逐步回落,需求回歸理性
顯然,從諸多信號顯示,2021年的風電市場并未按照之前的3060持續火爆,從近期的招標來看,過去2-3個月內的招標量官方數據未超過500萬千瓦,按歷年同期來看,年底年初招標量基本要占到年新增裝機容量的50%(當然一般2-3月是高峰期)。實際情況就是過去不著急開發的風電項目和可開發不可開發的項目,2020年基本實現了全開發建設(否則浪費36000-48000h的發電量補貼),基本把各家的家底項目都建設完成。
新項目的開發需要時間,平價項目的開發建設壓力很大,這一切都把風電的開發建設市場需求回歸理性。而這一切都將給2020年的部分瓶頸產業帶來極大的風險:吊裝市場就是其中之一。正常吊裝一臺2.5MW的風機,吊裝費用在30萬人民幣左右,一個五萬千瓦的風電場吊裝費用就在600萬人民幣左右(數據不一定準,如有疏漏請指正),正常耗時6個月,此時的市場價格是論臺數,非包年計價方式。按2020年的計價方式,基本超出正常價格的50-80%。如此大的價格落差讓很多對風電市場預期不是很清晰的圈外人士陸續進入,就在前幾天,還有業內一個吊車企業,擬入手800TON履帶吊,讓我非常驚訝。
吊裝也需要創新:要把政策紅利的缺口讓創新紅利補回
風口來了,豬都能上天,但是風停了,你可能跌落粉身碎骨。平價時代的風電,與過去中國實施的帶補貼的風電相比,這是風電的另一個時代:市場將更加開放,機遇無限,開發建設壓力更加大,挑戰無底。過去我們的風電是靠政策紅利讓這個產業突飛猛進,未來,我們要靠創新讓風電持續遠航。包括風機在內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能源消費轉型的創新,都給風電市場帶來無限商機。
未來風電發展趨勢是一個是大:單機容量大,規模大;一個是便宜:裝備單位千瓦價格便宜,施工成本也便宜。如何把吊裝成本下降,這里也需要吊裝行業的創新。
裝備創新是最核心的創新。如何適應未來大容量機型的吊裝低成本,需要在吊裝裝備上做創新,前幾天提到ENERCON的自爬式吊裝,解決分散式風電的吊裝成本高昂難題。
吊裝工藝技術的創新也是未來趨勢之一。減少吊裝平臺的施工面積,降低風電的用地成本;在更高風速條件下施工,增加作業窗口時間,提升吊裝效率;如何實現智能化的吊裝作業,降低安全風險。
吊裝的商業模式也有創新空間。通過對吊裝市場的商業模式進行探索,參考其他行業的吊裝商業模式,降低風險。因為吊裝是涉及風電的全生命周期,如何降低裝備本身的財務成本,增加市場份額,都有創新的空間。
吊裝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吊裝是個有風險的行業,今年的多起吊裝事故就是典型案例,同時投資吊裝裝備更是風險重重,從這一點來看,2020年7167萬的風電新增裝機,吊裝人功不可沒,偶爾趕上一個風口,掙點錢也 情理之中。
風電吊裝人,為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