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下游新能源車放量,近期以來碳酸鋰價格進入上行區間,自去年的底部3.8萬元/噸一路漲至6.7萬元/噸。據財聯社記者多方采訪業內人士了解,供需錯配是本輪價格上漲主因,且年內供需緊張局面很難改變,漲勢或將維持。而受制于碳酸鋰等原材料,下游動力電池廠商也面臨跟漲壓力。
碳酸鋰分為工業級和電池級,其中電池級產量占比約為80%左右,是制備鋰離子電池的基礎正極材料。百川盈孚數據顯示,今年1月,國內工業級碳酸鋰市場均價6.76 萬元/噸,環比漲幅 28.57%,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 6.11 萬元/噸,環比上漲 29.18%。
供需錯配是碳酸鋰價格上漲主因
目前動力電池在新能源車成本結構中占比約為35%-50%。鋰離子電池是現在使用范圍最廣的動力電池,主要分為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兩種,1kWh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和三元正極材料,大概分別需要0.6公斤和0.7公斤的碳酸鋰。
新能源車補貼大幅退坡,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市場化驅動的高增長期。百靈研究合伙人楊渝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隨著今年新車型,尤其是中端車型的大量投放,新能源車銷量可能會接近200萬輛,而2020年全年銷量為136.7萬輛,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達 63.6GWh。
卓創資訊行業分析師韓敏華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工業級碳酸鋰和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有聯動性,最近價格上漲,從需求來說,是由于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有明顯增長,其次臨近春節,下游客戶需要在1月份提前鎖定原料的量,這也是需求的提前釋放。”
“主要原因是需求變好了,這兩個月特別旺盛,終端像寧德時代的產線開工比較足,加上春節臨近,下游材料廠要比常規時間備貨更多些。”百川盈孚鋰電行業分析師馮穎對財聯社記者分析。
從供給端而言,國內工業級碳酸鋰主要集中在青海地區,而產量一般會供給提純企業,比如做氫氧化鋰用于新能源電池。馮穎認為,去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沒起來,終端需求影響原料庫存不高,去年三四季度銷量起來開始去庫存,所以整個行業目前庫存不高,造成價格上漲。
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認為這并非價格波動主因,“一方面青海地區現在屬于冬季,基本是不生產的,因為沒有辦法曬鹽。另一方面青海鹽湖的鋰資源生產出來的工業級的碳酸鋰,要做成電池級,還需要再加工。所以工業級碳酸鋰每年冬季供應都偏緊,企業會有相應準備。”
“主要的原因是預期。”墨柯稱,“大家認為可能鋰電的終端需求會比較旺盛,導致相關生產方會有資源供給的擔憂,采取提前簽單鎖定或提前購買一些碳酸鋰產品,原來供給可能略多于需求,但大體平衡,現在預期推高了需求,導致供大于求的狀況逆轉,價格漲得更快。”
企業檢修和南方部分省份限電也是影響供給的重要原因。馮穎表示,一月份,像贛鋒鋰業(002460.SZ)、致遠鋰業這樣的大企業都在檢修,加上南方比如江西,在年前限電,因此產量沒有之前那么大。興業證券1月研報預計,春節期間碳酸鋰企業停產產能總計為9167噸/月,氫氧化鋰停產產能總計為5417 噸/月 。
下游電池廠商面臨跟漲壓力
產業鏈企業都在加緊擴產。此前1月5日,天齊鋰業(002466.SZ)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目前公司碳酸鋰產能為3.45萬噸/年、氫氧化鋰產能為0.5萬噸/年。此外,公司還有4.8萬噸/年氫氧化鋰、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的在建項目,其中奎納納一期2.4萬噸氫氧化鋰項目計劃于2022年第四季度達到設計產能。
贛鋒鋰業相關人士則透露,“目前公司的產能主要是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其中碳酸鋰設計產能是4.05萬噸/年,氫氧化鋰是8.1萬噸/年,現在海外有個年產4萬噸碳酸鋰項目在建,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投產。”
東北證券1月研報表示,科達制造(600499.SH)參股公司藍科鋰業目前產能穩定在1.4萬噸左右,在建2萬噸產能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達產,新增產能全部為電池級碳酸鋰,且實際產能要高于設計產能。
受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1年Q1季度碳酸鋰價格會維持在高位。韓敏華認為國內供應不會出現明顯增量,因為下游動力電池、儲能的開工都比較穩定,新增產能建設周期也需要一兩年左右。馮穎則表示隨著二季度開始,青海地區的產量逐漸起來,市場上的價格應該會有所回調。
墨柯認為今年碳酸鋰價格總體應該維持漲勢,“由于生產線調配等原因,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會比較漫長,基本上所有的項目都有滯后性,比方說一個企業下個月能量產,但屆時不一定能生產出多少東西來,這種情況非常多,所以市場預期不會因此轉變。”
以碳酸鋰為代表的上游材料漲勢迅猛,下游電池廠商面臨跟漲壓力。高工鋰電(GGII)此前曾透露某電池企業調價通知,資料顯示,磷酸鐵鋰電池占其電池成本為26%,1月漲價幅度已高達40%。
財聯社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詢問下游主要動力電池企業,得到回復稱雖有壓力,但仍可承受。孚能科技(688567.SH)表示,“上游價格的變動,對公司短期的業績肯定有一定的影響,但并不大,雖然有點壓力,公司還是能承受。”國軒高科(002074.SZ)則表示,“目前沒感受到太大影響,且沒有收到電池提價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加緊產能擴張,去年12月,行業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宣布在江蘇、四川、福建三地新增共390億元動力生產項目。孚能科技則表示公司目前的產能是13Gwh,還有16Gwh在建,計劃建設的有幾十Gwh,今年預計投產超過30Gwh產能。
鋰資源的資本支出的強度和節奏很可能跟不上鋰電中下游的資本開支節奏,預計本輪鋰價上漲的時間維度在2年以上,國泰君安1月研報分析稱。在供需不斷失衡的情況下,動力電池企業受上游材料成本制約,漲價或成必然。
碳酸鋰分為工業級和電池級,其中電池級產量占比約為80%左右,是制備鋰離子電池的基礎正極材料。百川盈孚數據顯示,今年1月,國內工業級碳酸鋰市場均價6.76 萬元/噸,環比漲幅 28.57%,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 6.11 萬元/噸,環比上漲 29.18%。
供需錯配是碳酸鋰價格上漲主因
目前動力電池在新能源車成本結構中占比約為35%-50%。鋰離子電池是現在使用范圍最廣的動力電池,主要分為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兩種,1kWh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和三元正極材料,大概分別需要0.6公斤和0.7公斤的碳酸鋰。
新能源車補貼大幅退坡,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市場化驅動的高增長期。百靈研究合伙人楊渝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隨著今年新車型,尤其是中端車型的大量投放,新能源車銷量可能會接近200萬輛,而2020年全年銷量為136.7萬輛,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達 63.6GWh。
卓創資訊行業分析師韓敏華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工業級碳酸鋰和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有聯動性,最近價格上漲,從需求來說,是由于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有明顯增長,其次臨近春節,下游客戶需要在1月份提前鎖定原料的量,這也是需求的提前釋放。”
“主要原因是需求變好了,這兩個月特別旺盛,終端像寧德時代的產線開工比較足,加上春節臨近,下游材料廠要比常規時間備貨更多些。”百川盈孚鋰電行業分析師馮穎對財聯社記者分析。
從供給端而言,國內工業級碳酸鋰主要集中在青海地區,而產量一般會供給提純企業,比如做氫氧化鋰用于新能源電池。馮穎認為,去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沒起來,終端需求影響原料庫存不高,去年三四季度銷量起來開始去庫存,所以整個行業目前庫存不高,造成價格上漲。
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認為這并非價格波動主因,“一方面青海地區現在屬于冬季,基本是不生產的,因為沒有辦法曬鹽。另一方面青海鹽湖的鋰資源生產出來的工業級的碳酸鋰,要做成電池級,還需要再加工。所以工業級碳酸鋰每年冬季供應都偏緊,企業會有相應準備。”
“主要的原因是預期。”墨柯稱,“大家認為可能鋰電的終端需求會比較旺盛,導致相關生產方會有資源供給的擔憂,采取提前簽單鎖定或提前購買一些碳酸鋰產品,原來供給可能略多于需求,但大體平衡,現在預期推高了需求,導致供大于求的狀況逆轉,價格漲得更快。”
企業檢修和南方部分省份限電也是影響供給的重要原因。馮穎表示,一月份,像贛鋒鋰業(002460.SZ)、致遠鋰業這樣的大企業都在檢修,加上南方比如江西,在年前限電,因此產量沒有之前那么大。興業證券1月研報預計,春節期間碳酸鋰企業停產產能總計為9167噸/月,氫氧化鋰停產產能總計為5417 噸/月 。
下游電池廠商面臨跟漲壓力
產業鏈企業都在加緊擴產。此前1月5日,天齊鋰業(002466.SZ)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目前公司碳酸鋰產能為3.45萬噸/年、氫氧化鋰產能為0.5萬噸/年。此外,公司還有4.8萬噸/年氫氧化鋰、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的在建項目,其中奎納納一期2.4萬噸氫氧化鋰項目計劃于2022年第四季度達到設計產能。
贛鋒鋰業相關人士則透露,“目前公司的產能主要是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其中碳酸鋰設計產能是4.05萬噸/年,氫氧化鋰是8.1萬噸/年,現在海外有個年產4萬噸碳酸鋰項目在建,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投產。”
東北證券1月研報表示,科達制造(600499.SH)參股公司藍科鋰業目前產能穩定在1.4萬噸左右,在建2萬噸產能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達產,新增產能全部為電池級碳酸鋰,且實際產能要高于設計產能。
受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1年Q1季度碳酸鋰價格會維持在高位。韓敏華認為國內供應不會出現明顯增量,因為下游動力電池、儲能的開工都比較穩定,新增產能建設周期也需要一兩年左右。馮穎則表示隨著二季度開始,青海地區的產量逐漸起來,市場上的價格應該會有所回調。
墨柯認為今年碳酸鋰價格總體應該維持漲勢,“由于生產線調配等原因,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會比較漫長,基本上所有的項目都有滯后性,比方說一個企業下個月能量產,但屆時不一定能生產出多少東西來,這種情況非常多,所以市場預期不會因此轉變。”
以碳酸鋰為代表的上游材料漲勢迅猛,下游電池廠商面臨跟漲壓力。高工鋰電(GGII)此前曾透露某電池企業調價通知,資料顯示,磷酸鐵鋰電池占其電池成本為26%,1月漲價幅度已高達40%。
財聯社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詢問下游主要動力電池企業,得到回復稱雖有壓力,但仍可承受。孚能科技(688567.SH)表示,“上游價格的變動,對公司短期的業績肯定有一定的影響,但并不大,雖然有點壓力,公司還是能承受。”國軒高科(002074.SZ)則表示,“目前沒感受到太大影響,且沒有收到電池提價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加緊產能擴張,去年12月,行業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宣布在江蘇、四川、福建三地新增共390億元動力生產項目。孚能科技則表示公司目前的產能是13Gwh,還有16Gwh在建,計劃建設的有幾十Gwh,今年預計投產超過30Gwh產能。
鋰資源的資本支出的強度和節奏很可能跟不上鋰電中下游的資本開支節奏,預計本輪鋰價上漲的時間維度在2年以上,國泰君安1月研報分析稱。在供需不斷失衡的情況下,動力電池企業受上游材料成本制約,漲價或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