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武漢大學的曹余良教授在《第三屆全國鋰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研討會》做的題為《鈉離子電池材料和體系的問題及發展》的報告。
實際上面對近年來鋰離子電池成本不斷減低的壓力,以前認為鈉離子電池的廉價材料優勢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鈉離子電池如何發展,路在何方?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的。今天我僅根據我們的一些研究和最近的一些思考,談談我的一些看法。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大家匯報一下。
一、背景。
這里主要說的鈉離子電池主要用于規模儲能,比我們的手機、電動汽車的容量更大領域。比如這里有一個風機,要實現儲能的話需要將近600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這個儲能量非常大,因此我們需要的電池材料一定是無資源限制而且非常廉價的。
對于鋰資源夠不夠的問題,實際上我們在2016年已經探討過,從當時計算到現在的發展來看,數據應該還是符合的現實情況的。有很多人說鋰可以循環使用,肯定還是足夠的,但是足夠是能夠滿足哪些領域的需求呢?我們覺得電動汽車還是足夠使用的,但是如果大規模儲能的話必然面臨到鋰的短缺,不能說完全,但是肯定是受到資源制約的。
二、電池成本分析。
我們以實際的鋰離子電池分析一下鈉離子電池成本到底是多少?這里所談及的成本包括人工、水電及所有材料,這個數據是基于2019年上半年的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數據得到的。這是110Ah的磷酸鐵鋰電池,比能量為165Wh/kg,成本是0.54元每瓦時。這里面最大占比還是制造和輔材成本,輔材是除了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以外的材料。所以從這些數據來看,大部分的成本其實在輔材和制造成本上。今年的成本報價,聽說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已經降到三毛幾每瓦時,主要是在輔材和制造成本的下降,促使電池成本進一步降低。我們大概算了一下,從材料的能量密度到實際電池能量密度的實現效率大概為47%。我們以47%為基準,探討一下鈉離子電池成本會在什么水平?正極以磷酸鐵鈉類為例,并且正負極材料都是以兩萬每噸來計算,所得的成本約是0.61元每瓦時,比磷酸鐵鋰電池的0.54元要高,高在哪里呢?主要是高在輔材和制造方面,那為什么呢?主要是因為鈉離子電池的比能量大概為110Wh/kg,不到鋰離子電池的三分之二,所以會造成在單位瓦時下的輔材和制造的成本升高。按照現在的制造和輔材成本的下降程度,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會降得更低。但從目前情況看,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是不如鋰電的。
如何將鈉離子電池的資源優勢變成成本優勢?還有鈉電池到底往哪兒走?剛才胡老師的團隊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方向。
從我們分析來看,除了鋰資源的用量以外,其實我們還需要注意三個80%:80%的鋰在國外,中國儲量不算豐富,但是即使中國所有的鋰中有80%都是來自鹵水(Mg/Li比高,開發技術較難、成本較高),同時80%鋰需要進口。所以我們要發展后備的電池儲能技術是必然的,需要責無旁貸地發展無資源限制的鈉離子電池,即使其成本現不如鋰電池的成本,這對于將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方面。
從剛才我們分析的鈉離子電池成本圖中可以看出,比能量達到是110Wh/kg時成本6毛多,如果增加能量密度成本就會降到5毛多,所以要降低成本,提高電池的比能量是一種途徑。
同時我們也分析了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以及電芯價格的變化情況。當碳酸鋰的價格為6萬元一噸時,電池成本大概在5毛多,當達到10萬一噸時大概是6毛多,如果有溢價的話,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大概上升到0.68元左右。如果在溢價情況下,當碳酸鋰的價格達到15萬每噸,鈉離子電池如果做到100Wh/kg,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做到120Wh/kg可以相當于現在6萬一噸碳酸鋰時鋰離子電池的價格。這樣從成本看,鈉離子電池還是有希望與鋰離子電池相競爭的,特別是在輔材和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的未來,希望就更大了。
三、正極材料。
如何選正極材料?我們做了很多研究,可用的大致有三類:氧化物,磷酸鹽,鐵氰化物。
第一類氧化物。在成本上或者穩定上最好的材料應該是隧道型的Na0.44MnO2,它主要是由三維框架組成,結構穩定性好,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充電只有60mAh/g的容量,在全電池中無法利用120mAh/g的放電容量。如果有什么技術,比如補鈉的技術能夠實現提高充電容量的話,這個材料從成本和性能方面看是最為理想的。如果這個材料有120mAh/g的可逆容量,所組成的實際電池能夠得到110Wh/kg的比能量,而且這個材料還有一個好處是它對水不敏感,不像其他O3或P2氧化物材料需要較為苛刻的電池生產環境。
還有含銅的P2層狀氧化物體系,其比容量約為10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比能量可以達到115Wh/kg,實際電池性能與我們計算的非常接近。還有O3結構的層狀鎳鐵錳氧化物材料,這種材料的優勢就是比容量比較高,能夠達到130mAh/g,如果材料比容量達到13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比能量就可以達到120Wh/kg。
磷酸鹽體系。最先研究的是類似磷酸鐵鋰的磷酸鐵鈉材料,由于橄欖石型磷酸鐵鈉材料不像磷酸鐵鋰材料可以通過簡單的固相高溫合成,目前主要是靠電化學轉化法來制備。我們在2015年提出在水溶液中進行電化學轉化反應,雖然比有機溶液中更易操作和簡單,但是這個途徑成本還是很高的,且制備過程很復雜。還有一種復合磷酸鐵鈉材料,有可能成為類似于磷酸鐵鋰的材料體系被廣泛應用,其容量可達到12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可以達到115Wh/kg。這種材料具有低的成本、無資源限制的元素、循環穩定性好等特點,類似于磷酸鐵鋰材料易于批量化,從而受到了廣泛關注。
針對這種復合磷酸鐵鈉材料,我們也試驗了小軟包電池,從圖中可以看出,電池的循環穩定性是非常好的,類似于磷酸鐵鋰材料的性能,但是其能量密度會比使用氧化物正極的電池低一些。還有一種層狀的氟代磷酸鐵鈉的性能也是可以的,它的比容量大概在11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比能量可以做到105Wh/kg左右。
磷酸釩鈉材料也是一種性能優異的材料體系,但其最大的問題是釩的成本比較高,但如果與液流電池相對比的話,在相同瓦時下使用磷酸釩鈉的鈉離子電池釩用量大約是液流電池的三分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它的成本比液流電池會低一些。
另外一個是氟代磷酸釩鈉材料。其平均電壓比較高,達到3.8V,雖然容量與磷酸釩鈉材料相當,但它所組成實際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130Wh/kg以上,這個能量密度在鈉離子電池中還是非常誘人的。
鐵氰化物正極材料的倍率性、穩定性都很好,由此對這類結構的鐵鐵、鐵錳體系進行了諸多研究,但問題是材料中的水很難除去,除水問題是這個材料比較大的應用難題。鐵鐵普魯士蘭材料如果比容量有14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比能量可以達到130Wh/kg。
還有鐵錳普魯士蘭材料,其電壓高(約3.6V),比能量會更高,其存在的問題與鐵鐵普魯士蘭材料是一樣的,都存在除水的問題,這在規模制備過程中還是有難度的。
這里我們預測了一些較為實用的正極材料所組成實際電池比能量。氧化物體系如果從120 mAh/g的比容量提高到140 mAh/g甚至到200 mAh/g,電池的比能量將近可以從100到180Wh/kg,然而材料的比容量越高,其循環穩定性就約差,這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需求一個平衡點。如果是復合磷酸鐵鈉材料,電池比能量可以達到110Wh/kg;O3氧化物材料的電池可以達到將近120 Wh/kg;磷酸釩鈉和氟磷酸釩鈉正極材料的比容量在110 mAh/g時,電池可以達到120和130Wh/kg;而普魯士蘭類正極材料,鐵鐵普魯士蘭電池可達到130 Wh/kg,鐵錳普魯士蘭電池可達到130 Wh/kg。大家可以在這些材料中選擇不同體系進行嘗試和驗證。
四、碳負極材料。
對于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應該是最具商品化的材料體系,但大家知道硬碳價格都很高,這主要是所用的原料和生產過程太復雜。對于鈉離子電池來說,需要采用最便宜的原料做最好性能的硬碳。因此,廉價生物質是最優的選擇。然而,生物質做硬碳需要克服高燒失率對制備效率的影響。怎么從生物質高效制備硬碳呢?我們利用生物質無能耗預熱解過程,能夠將產品碳的燒失率降低到20%以下。所制備的碳材料雖然容量要比對標的日本硬碳稍微低一點,但是循環性能與日本硬碳非常相近,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廢棄生物質的環保壓力,還能將硬碳材料的成本,從而使整個電池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因此,發展無資源限制、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我覺得正負極材料的成本需要降到1萬元以下,這樣成本才有可能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相競爭。正極可以選擇鐵錳的氧化物、聚陰離子和普魯士蘭類的材料,負極現只能是硬碳材料,要做低成本的硬碳材料。另外一個降低電池成本的途徑是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然而在現在成本還沒有鋰離子電池有優勢的情況下,我覺得鈉離子電池可能要從“能量替代”上升為“儲能備份”的國家戰略,到鋰資源被國外卡脖子時,我們要有能量備份的儲能體系,可以填補規模鋰離子電池的空缺。
五、電池安全性能。
另一個問題就是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我們也看到一些報道提到了鈉離子電池中金屬鈉的析出。金屬鈉的析出是不是造成更大的安全性問題?這個我們還不能給出確定的回答,但是我們可以預測其安全性不容樂觀。實際上,我們也做了40Ah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試驗,發現安全性能還不錯,不會出現燃燒、爆炸現象。我們分析這里面大部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電池的比容量比較低,產熱比較小所造成的。假如進一步提高鈉電池的能量密度,有可能安全性就會成為凸顯的因素。因此,我們需要將目前可燃的有機碳酸酯電解液替換為不燃的電解液體系。比如這種非燃的磷酸酯,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過調節鹽與溶劑的摩爾比率,我們發現在高的摩爾比率下會提高電解液的穩定性,在鋰離子電池中石墨負極能夠可逆充放電,18650型實際電池也可給出比較好的循環性能以及倍率放電性能。從安全性試驗來看,非燃磷酸酯電解液的電池沒有顯示任何安全問題,但同樣型號碳酸酯電解液電池則燃燒、爆炸。這類電解液也可以用在金屬鋰電池,也具有比較好的循環性能,這樣就為高比能的安全二次電池體系提供一種思路。同時對于鈉離子電池來說,采用類似的電解液同樣可以在負極獲得比較可逆的電化學性能,同時我們也在小軟包電池中進行試驗,顯示出優異的循環性能。這為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種可選途徑。
總之,鋰離子電池成本的減低給了鈉離子電池發展相當壓力,如何選擇材料和體系,是鈉離子電池發展的關鍵,一些建議如下:
1、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優勢在“鈉(哪)”?首要發展具有資源豐富的電極材料,在材料上具有成本優勢;另國際戰略環境影響也應該考慮,可作為一種“儲能備份”。
2、當鋰資源價格上漲到15萬/噸時,100Wh/kg能量密度的鈉離子電池體系也具有一定應用可能性;體系的能量密度也是與鋰離子電池成本競爭的關鍵因素,在考慮到資源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電池的比能量;
3、鑒于目前所測鈉離子電池反映出較好的安全性能,且可以完全放電,這樣在大規模儲能應用方面可降低安全運輸、管理系統和外部保護的費用,可顯示出一定優勢;
4、發展非燃電解液提升體系的安全性能,是改善規模應用進一步發展的目標。
(來源: 深水科技咨詢)
一、背景。
這里主要說的鈉離子電池主要用于規模儲能,比我們的手機、電動汽車的容量更大領域。比如這里有一個風機,要實現儲能的話需要將近600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這個儲能量非常大,因此我們需要的電池材料一定是無資源限制而且非常廉價的。
對于鋰資源夠不夠的問題,實際上我們在2016年已經探討過,從當時計算到現在的發展來看,數據應該還是符合的現實情況的。有很多人說鋰可以循環使用,肯定還是足夠的,但是足夠是能夠滿足哪些領域的需求呢?我們覺得電動汽車還是足夠使用的,但是如果大規模儲能的話必然面臨到鋰的短缺,不能說完全,但是肯定是受到資源制約的。
二、電池成本分析。
我們以實際的鋰離子電池分析一下鈉離子電池成本到底是多少?這里所談及的成本包括人工、水電及所有材料,這個數據是基于2019年上半年的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數據得到的。這是110Ah的磷酸鐵鋰電池,比能量為165Wh/kg,成本是0.54元每瓦時。這里面最大占比還是制造和輔材成本,輔材是除了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以外的材料。所以從這些數據來看,大部分的成本其實在輔材和制造成本上。今年的成本報價,聽說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已經降到三毛幾每瓦時,主要是在輔材和制造成本的下降,促使電池成本進一步降低。我們大概算了一下,從材料的能量密度到實際電池能量密度的實現效率大概為47%。我們以47%為基準,探討一下鈉離子電池成本會在什么水平?正極以磷酸鐵鈉類為例,并且正負極材料都是以兩萬每噸來計算,所得的成本約是0.61元每瓦時,比磷酸鐵鋰電池的0.54元要高,高在哪里呢?主要是高在輔材和制造方面,那為什么呢?主要是因為鈉離子電池的比能量大概為110Wh/kg,不到鋰離子電池的三分之二,所以會造成在單位瓦時下的輔材和制造的成本升高。按照現在的制造和輔材成本的下降程度,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會降得更低。但從目前情況看,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是不如鋰電的。
如何將鈉離子電池的資源優勢變成成本優勢?還有鈉電池到底往哪兒走?剛才胡老師的團隊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方向。
從我們分析來看,除了鋰資源的用量以外,其實我們還需要注意三個80%:80%的鋰在國外,中國儲量不算豐富,但是即使中國所有的鋰中有80%都是來自鹵水(Mg/Li比高,開發技術較難、成本較高),同時80%鋰需要進口。所以我們要發展后備的電池儲能技術是必然的,需要責無旁貸地發展無資源限制的鈉離子電池,即使其成本現不如鋰電池的成本,這對于將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方面。
從剛才我們分析的鈉離子電池成本圖中可以看出,比能量達到是110Wh/kg時成本6毛多,如果增加能量密度成本就會降到5毛多,所以要降低成本,提高電池的比能量是一種途徑。
同時我們也分析了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以及電芯價格的變化情況。當碳酸鋰的價格為6萬元一噸時,電池成本大概在5毛多,當達到10萬一噸時大概是6毛多,如果有溢價的話,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大概上升到0.68元左右。如果在溢價情況下,當碳酸鋰的價格達到15萬每噸,鈉離子電池如果做到100Wh/kg,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做到120Wh/kg可以相當于現在6萬一噸碳酸鋰時鋰離子電池的價格。這樣從成本看,鈉離子電池還是有希望與鋰離子電池相競爭的,特別是在輔材和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的未來,希望就更大了。
三、正極材料。
如何選正極材料?我們做了很多研究,可用的大致有三類:氧化物,磷酸鹽,鐵氰化物。
第一類氧化物。在成本上或者穩定上最好的材料應該是隧道型的Na0.44MnO2,它主要是由三維框架組成,結構穩定性好,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充電只有60mAh/g的容量,在全電池中無法利用120mAh/g的放電容量。如果有什么技術,比如補鈉的技術能夠實現提高充電容量的話,這個材料從成本和性能方面看是最為理想的。如果這個材料有120mAh/g的可逆容量,所組成的實際電池能夠得到110Wh/kg的比能量,而且這個材料還有一個好處是它對水不敏感,不像其他O3或P2氧化物材料需要較為苛刻的電池生產環境。
還有含銅的P2層狀氧化物體系,其比容量約為10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比能量可以達到115Wh/kg,實際電池性能與我們計算的非常接近。還有O3結構的層狀鎳鐵錳氧化物材料,這種材料的優勢就是比容量比較高,能夠達到130mAh/g,如果材料比容量達到13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比能量就可以達到120Wh/kg。
磷酸鹽體系。最先研究的是類似磷酸鐵鋰的磷酸鐵鈉材料,由于橄欖石型磷酸鐵鈉材料不像磷酸鐵鋰材料可以通過簡單的固相高溫合成,目前主要是靠電化學轉化法來制備。我們在2015年提出在水溶液中進行電化學轉化反應,雖然比有機溶液中更易操作和簡單,但是這個途徑成本還是很高的,且制備過程很復雜。還有一種復合磷酸鐵鈉材料,有可能成為類似于磷酸鐵鋰的材料體系被廣泛應用,其容量可達到12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可以達到115Wh/kg。這種材料具有低的成本、無資源限制的元素、循環穩定性好等特點,類似于磷酸鐵鋰材料易于批量化,從而受到了廣泛關注。
針對這種復合磷酸鐵鈉材料,我們也試驗了小軟包電池,從圖中可以看出,電池的循環穩定性是非常好的,類似于磷酸鐵鋰材料的性能,但是其能量密度會比使用氧化物正極的電池低一些。還有一種層狀的氟代磷酸鐵鈉的性能也是可以的,它的比容量大概在11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比能量可以做到105Wh/kg左右。
磷酸釩鈉材料也是一種性能優異的材料體系,但其最大的問題是釩的成本比較高,但如果與液流電池相對比的話,在相同瓦時下使用磷酸釩鈉的鈉離子電池釩用量大約是液流電池的三分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它的成本比液流電池會低一些。
另外一個是氟代磷酸釩鈉材料。其平均電壓比較高,達到3.8V,雖然容量與磷酸釩鈉材料相當,但它所組成實際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130Wh/kg以上,這個能量密度在鈉離子電池中還是非常誘人的。
鐵氰化物正極材料的倍率性、穩定性都很好,由此對這類結構的鐵鐵、鐵錳體系進行了諸多研究,但問題是材料中的水很難除去,除水問題是這個材料比較大的應用難題。鐵鐵普魯士蘭材料如果比容量有140mAh/g,所組成實際電池的比能量可以達到130Wh/kg。
還有鐵錳普魯士蘭材料,其電壓高(約3.6V),比能量會更高,其存在的問題與鐵鐵普魯士蘭材料是一樣的,都存在除水的問題,這在規模制備過程中還是有難度的。
這里我們預測了一些較為實用的正極材料所組成實際電池比能量。氧化物體系如果從120 mAh/g的比容量提高到140 mAh/g甚至到200 mAh/g,電池的比能量將近可以從100到180Wh/kg,然而材料的比容量越高,其循環穩定性就約差,這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需求一個平衡點。如果是復合磷酸鐵鈉材料,電池比能量可以達到110Wh/kg;O3氧化物材料的電池可以達到將近120 Wh/kg;磷酸釩鈉和氟磷酸釩鈉正極材料的比容量在110 mAh/g時,電池可以達到120和130Wh/kg;而普魯士蘭類正極材料,鐵鐵普魯士蘭電池可達到130 Wh/kg,鐵錳普魯士蘭電池可達到130 Wh/kg。大家可以在這些材料中選擇不同體系進行嘗試和驗證。
四、碳負極材料。
對于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應該是最具商品化的材料體系,但大家知道硬碳價格都很高,這主要是所用的原料和生產過程太復雜。對于鈉離子電池來說,需要采用最便宜的原料做最好性能的硬碳。因此,廉價生物質是最優的選擇。然而,生物質做硬碳需要克服高燒失率對制備效率的影響。怎么從生物質高效制備硬碳呢?我們利用生物質無能耗預熱解過程,能夠將產品碳的燒失率降低到20%以下。所制備的碳材料雖然容量要比對標的日本硬碳稍微低一點,但是循環性能與日本硬碳非常相近,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廢棄生物質的環保壓力,還能將硬碳材料的成本,從而使整個電池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因此,發展無資源限制、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我覺得正負極材料的成本需要降到1萬元以下,這樣成本才有可能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相競爭。正極可以選擇鐵錳的氧化物、聚陰離子和普魯士蘭類的材料,負極現只能是硬碳材料,要做低成本的硬碳材料。另外一個降低電池成本的途徑是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然而在現在成本還沒有鋰離子電池有優勢的情況下,我覺得鈉離子電池可能要從“能量替代”上升為“儲能備份”的國家戰略,到鋰資源被國外卡脖子時,我們要有能量備份的儲能體系,可以填補規模鋰離子電池的空缺。
五、電池安全性能。
另一個問題就是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我們也看到一些報道提到了鈉離子電池中金屬鈉的析出。金屬鈉的析出是不是造成更大的安全性問題?這個我們還不能給出確定的回答,但是我們可以預測其安全性不容樂觀。實際上,我們也做了40Ah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試驗,發現安全性能還不錯,不會出現燃燒、爆炸現象。我們分析這里面大部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電池的比容量比較低,產熱比較小所造成的。假如進一步提高鈉電池的能量密度,有可能安全性就會成為凸顯的因素。因此,我們需要將目前可燃的有機碳酸酯電解液替換為不燃的電解液體系。比如這種非燃的磷酸酯,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過調節鹽與溶劑的摩爾比率,我們發現在高的摩爾比率下會提高電解液的穩定性,在鋰離子電池中石墨負極能夠可逆充放電,18650型實際電池也可給出比較好的循環性能以及倍率放電性能。從安全性試驗來看,非燃磷酸酯電解液的電池沒有顯示任何安全問題,但同樣型號碳酸酯電解液電池則燃燒、爆炸。這類電解液也可以用在金屬鋰電池,也具有比較好的循環性能,這樣就為高比能的安全二次電池體系提供一種思路。同時對于鈉離子電池來說,采用類似的電解液同樣可以在負極獲得比較可逆的電化學性能,同時我們也在小軟包電池中進行試驗,顯示出優異的循環性能。這為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種可選途徑。
總之,鋰離子電池成本的減低給了鈉離子電池發展相當壓力,如何選擇材料和體系,是鈉離子電池發展的關鍵,一些建議如下:
1、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優勢在“鈉(哪)”?首要發展具有資源豐富的電極材料,在材料上具有成本優勢;另國際戰略環境影響也應該考慮,可作為一種“儲能備份”。
2、當鋰資源價格上漲到15萬/噸時,100Wh/kg能量密度的鈉離子電池體系也具有一定應用可能性;體系的能量密度也是與鋰離子電池成本競爭的關鍵因素,在考慮到資源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電池的比能量;
3、鑒于目前所測鈉離子電池反映出較好的安全性能,且可以完全放電,這樣在大規模儲能應用方面可降低安全運輸、管理系統和外部保護的費用,可顯示出一定優勢;
4、發展非燃電解液提升體系的安全性能,是改善規模應用進一步發展的目標。
(來源: 深水科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