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黃吉50MW林光互補光伏電站建設方案
一、建設地點
位于衡南縣茶市鎮,站區位于G4京港澳高速和G72泉南高速的西南方向,站區緊鄰省道S316,交通較為便利。
二、建設內容
本項目采用“林光互補”模式,實施方案為在林地上設置支架,并于其上鋪設光伏發電裝置的方式,達到既能發電,又不占用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不影響植被生長等農(林)業生產活動。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光伏陣列(發電區)、升壓站及道路圍欄等工程。項目規劃裝機容量為50MW,共安裝530Wp單晶硅雙面雙波光伏組件121856塊,實際裝機容量64.58386MWp。項目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將50MW的發電系統分為16個3.150MW光伏子陣,之后接入110kV升壓站,并網發電單元,每個光伏子陣系統包括光伏組串、組串逆變器、箱式升壓變壓器等。
三、平面布置
衡南縣黃吉50MW林光互補光伏電站場區總體規劃分為五部分:光伏陣列、組串式逆變、箱式升壓變、集電線路、道路總體規劃考慮了擬選場址地形條件,光伏陣列布置,進站道路,場區周圍交通情況,接入升壓站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在盡量節約占地面積的前提下,統籌安排,總體規劃。
1、功能分區和總體布局
根據地形條件,本工程直接在原始地貌上布置太陽能光伏板,整體從南向北布置太陽光伏方陣,方陣之間通過道路連接。場區北部進場處布置輸電配電設施及站前建筑,有利于出線和人流的交通。
2、太陽能光伏方陣及內部檢修通道
太陽能電池方陣陣列的布置原則是:合理利用現場地形,利于運營生產管理及維護,便于電氣接線,并盡量減少電纜長度,減少電能損耗。
本項目規劃裝機容量為50MW,采用530Wp單晶硅雙面雙波光伏組件,組件總數121856塊,每28塊光伏組件構成一個光伏組串,共4352個組串;每17串光伏組串接入1臺196kW組串逆變器,需配置256臺196kW組串式逆變器;每16臺196kW組串式逆變器接入一臺3150kVA箱式升壓變壓器,構成一個光伏子方陣,每個光伏子方陣的規劃容量為3.150MW(實際裝機容量為4.03468MWp);本項目共設計16個光伏子方陣,每個子方陣配置一臺箱式變壓器,箱式變壓器緊鄰檢修道路,安裝檢修便利。
每個光伏組串安裝于一套光伏支架上,支架與支架間的橫向間距最少為0.5m,縱向中間間距至少為6m,根據現場地形坡度及朝向進行適當調整,以方便方陣內部各電氣設備的運行檢修。
3、道路
本工程場內新建道路布置以滿足消防、檢修維護和巡視需要為主要目的。本設計充分利用布置太陽能電池板矩陣之間的有效距離,作為場區道路,以減少場區的用地。箱變布置在道路兩側以滿足箱變運輸、安裝、運維的要求。
四、升壓站總體平面布置
衡南縣黃吉50MW林光互補光伏電站主要建(構)筑物包括110kV主變、綜合樓、110kV配電裝置室、35kV配電裝置室、繼電保護室、中控室、工具間、SVG室外設備、接地變、施工變、避雷針等相關建(構)筑物。總體考慮進站道路,設置4m寬的環形條路。考慮進出線走廊、站內消防、生產區和生活區合理距離等各方面因素,在節約用地的前提下,統籌安排,總體規劃。
站區圍墻內總占地面積3968㎡,長64m,寬62m,四周采用實體磚圍墻,大門為電動推拉門。升壓站站區不進行分區布置;35kV配電裝置預制和110kV主變布置于環形道路內側的站區中部,GIS配電裝置布置在35kV配電裝置預制倉上,無功補償裝置艙和FC濾波裝置自南向北布置于環形道路外側的站區東部;消防生活水泵房布置于站區東部的進站道路東側,備用變布置于站區東側。進站道路從站區北部接入,站區主干道呈環形布置,滿足消防需求;站區規劃布置合理,便于生產管理,生活環境優美。另外站內布置2座避雷針。站區內未利用空地規劃為綠地,進站道路兩側、房屋及圍墻周圍種植花草和局部鋪設植草磚。升壓站內道路均為混凝土路面,寬4m。四周設置2.3m高的混凝土砌塊圍墻,長275m。
一、建設地點
位于衡南縣茶市鎮,站區位于G4京港澳高速和G72泉南高速的西南方向,站區緊鄰省道S316,交通較為便利。
二、建設內容
本項目采用“林光互補”模式,實施方案為在林地上設置支架,并于其上鋪設光伏發電裝置的方式,達到既能發電,又不占用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不影響植被生長等農(林)業生產活動。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光伏陣列(發電區)、升壓站及道路圍欄等工程。項目規劃裝機容量為50MW,共安裝530Wp單晶硅雙面雙波光伏組件121856塊,實際裝機容量64.58386MWp。項目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將50MW的發電系統分為16個3.150MW光伏子陣,之后接入110kV升壓站,并網發電單元,每個光伏子陣系統包括光伏組串、組串逆變器、箱式升壓變壓器等。
三、平面布置
衡南縣黃吉50MW林光互補光伏電站場區總體規劃分為五部分:光伏陣列、組串式逆變、箱式升壓變、集電線路、道路總體規劃考慮了擬選場址地形條件,光伏陣列布置,進站道路,場區周圍交通情況,接入升壓站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在盡量節約占地面積的前提下,統籌安排,總體規劃。
1、功能分區和總體布局
根據地形條件,本工程直接在原始地貌上布置太陽能光伏板,整體從南向北布置太陽光伏方陣,方陣之間通過道路連接。場區北部進場處布置輸電配電設施及站前建筑,有利于出線和人流的交通。
2、太陽能光伏方陣及內部檢修通道
太陽能電池方陣陣列的布置原則是:合理利用現場地形,利于運營生產管理及維護,便于電氣接線,并盡量減少電纜長度,減少電能損耗。
本項目規劃裝機容量為50MW,采用530Wp單晶硅雙面雙波光伏組件,組件總數121856塊,每28塊光伏組件構成一個光伏組串,共4352個組串;每17串光伏組串接入1臺196kW組串逆變器,需配置256臺196kW組串式逆變器;每16臺196kW組串式逆變器接入一臺3150kVA箱式升壓變壓器,構成一個光伏子方陣,每個光伏子方陣的規劃容量為3.150MW(實際裝機容量為4.03468MWp);本項目共設計16個光伏子方陣,每個子方陣配置一臺箱式變壓器,箱式變壓器緊鄰檢修道路,安裝檢修便利。
每個光伏組串安裝于一套光伏支架上,支架與支架間的橫向間距最少為0.5m,縱向中間間距至少為6m,根據現場地形坡度及朝向進行適當調整,以方便方陣內部各電氣設備的運行檢修。
3、道路
本工程場內新建道路布置以滿足消防、檢修維護和巡視需要為主要目的。本設計充分利用布置太陽能電池板矩陣之間的有效距離,作為場區道路,以減少場區的用地。箱變布置在道路兩側以滿足箱變運輸、安裝、運維的要求。
四、升壓站總體平面布置
衡南縣黃吉50MW林光互補光伏電站主要建(構)筑物包括110kV主變、綜合樓、110kV配電裝置室、35kV配電裝置室、繼電保護室、中控室、工具間、SVG室外設備、接地變、施工變、避雷針等相關建(構)筑物。總體考慮進站道路,設置4m寬的環形條路。考慮進出線走廊、站內消防、生產區和生活區合理距離等各方面因素,在節約用地的前提下,統籌安排,總體規劃。
站區圍墻內總占地面積3968㎡,長64m,寬62m,四周采用實體磚圍墻,大門為電動推拉門。升壓站站區不進行分區布置;35kV配電裝置預制和110kV主變布置于環形道路內側的站區中部,GIS配電裝置布置在35kV配電裝置預制倉上,無功補償裝置艙和FC濾波裝置自南向北布置于環形道路外側的站區東部;消防生活水泵房布置于站區東部的進站道路東側,備用變布置于站區東側。進站道路從站區北部接入,站區主干道呈環形布置,滿足消防需求;站區規劃布置合理,便于生產管理,生活環境優美。另外站內布置2座避雷針。站區內未利用空地規劃為綠地,進站道路兩側、房屋及圍墻周圍種植花草和局部鋪設植草磚。升壓站內道路均為混凝土路面,寬4m。四周設置2.3m高的混凝土砌塊圍墻,長27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