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的碳中和目標明確而堅定,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是強大支撐。作為新能源行業的“數據大腦”,以破解消納難題、壯大新能源為目標,國家電網新能源云正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強力賦能新能源。
原國務院參事、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新能源云凸顯了數字經濟在保障中國能源轉型的重要作用,將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其出現恰逢其時,未來的龍頭作用將逐步顯現。”
光伏大規模飛入尋常百姓家
“太方便了,真的是躺著賺錢。”通過新能源云APP,每天看著自家幾十平方米屋頂的陽光慢慢變成錢,家住湖北孝感的吳東樂開了花。
2019年,吳東在初步了解太陽能發電相關知識后,決定在自家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但接入申請、方案設計、設備選型、系統安裝等復雜流程讓他望而卻步。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安裝了新能源云APP,按照要求提交了服務預約,當天工作人員就上門查看屋頂情況,并出具了光伏發電建設方案。
一攬子服務讓吳東驚訝于整個過程之簡單。通過新能源云APP,可以看到自家電站的發電量、電費收益,一旦電站出現問題,監測平臺會通過APP預警及時通知維修人員。新能源實現云化后,徹底打破了上下游信息壁壘,帶來了全流程便利。
在申請階段,基于當地氣象、用電負荷、新能源補貼政策等歷史數據,進行經濟測算,提升投資效率,保障普通居民、工商業用戶收益。
設備選型時,為裝備制造廠商、系統集成商、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等用戶提供設計施工、設備采購、監測運維、產品追溯、金融交易及行業分析等一體化服務,實現運行設備與各類廠商之間的互聯互通。
運行維護時,實現分布式光伏設備在線狀態監測。通過新能源云APP,用戶實時跟蹤設備運行狀態,并結合氣象歷史發電數據,進行發電預測。
在結算業務時,支撐國網公司新能源管理,打造全流程服務,依托新能源云開展自然人、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上網電費結算和補貼申報審核等業務,加快項目補貼確權,增強企業投資新能源的積極性。
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劉勁松表示:“新能源云凝聚各方需求和共識,聚焦市場化、透明度、高效率,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全產業鏈業務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數字經濟平臺,構建新能源生態圈,促進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
吉林是我國九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新能源消納問題突出。新能源云的實施,將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
華能集團吉林發電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國網新能源云的發電企業之一,旗下6個新能源電站,裝機120.79萬千瓦。作為首批享受新能源云數字化紅利的企業之一,公司規劃部副主任曹世偉介紹:“企業入駐國網新能源云,從接網申請到并網運行全流程業務均在線上辦理,可隨時查看工作進度,電源項目接網業務辦理速度很快。新能源企業早一天并網,就意味著實實在在的效益。”
新能源云打通從接網申請到并網運行各流程環節,實現在線辦理,將業務環節從原來的34個降低至19個,效率提升近3倍,縮短電源項目業務辦理時間,顯著提升用戶體驗。
新能源云正勾勒一整套促進新能源發展與消納的解決方案。
在規劃階段,充分利用系統負荷、輸電通道、規劃運行等數據,結合當地風光資源和氣象條件,通過科學模型進行消納計算,從源頭解決新能源電站建設消納問題。
在運行階段,打通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各類型儲能電站的運行數據,為國家儲能建設規劃、新能源消納等分析研究提供數據支撐,推動儲能合理布局,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助力各種新能源儲能聯合項目參與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
“不穩定性是新能源主要消納難題,傳統數控技術難以有效解決。引入5G技術,新能源設備數據采集從分鐘級升至毫秒級,可實現快速控制調節,將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華為公司電力行業解決方案高級架構師李濤說。
新能源云帶給行業的驚喜還不僅于此。劉勁松說:“新能源云貫通了資源、規劃、建設、運行、維護交易、結算等全環節,發揮國家電網等資源和技術優勢,挖掘新能源行業大數據資源,科學開展消納能力測量,促進新能源合理開發布局,進一步賦能新能源場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經濟效益,降低開發和運維成本。”
“滴滴電工”與全新服務體系
新能源云還帶來產業模式和應用創新。
張軒閣是黑龍江省黑河英大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維工程師,在黑河市新能源接入新能源云后,他有了新職務——“滴滴電工”,就像滴滴司機一樣用手機接單,提供電力服務。
“電工多勞多得,積極性很高。用戶可以在手機上評級,對我們工作也是促進。”張軒閣說。
新能源云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滴滴模式,最大限度盤活轄區內的專業運維力量,降低了企業成本,提升了效率,黑河市分布式光伏迅猛發展。
新能源云帶來了新能源生態系統進一步優化。2019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試點省份部署建設新能源云平臺,13家省級電網企業初步實現新能源業務集成和數據貫通。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是試點省級電網企業之一。
“吉林地區新能源互聯網生態圈日趨成熟,新能源云超級大腦功能正在顯現。為發電企業提供新能源項目并網運行、交易結算、補貼發放等全流程一站式線上服務,業務辦理流程簡化30%。”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前期處處長樸哲勇透露。
依托新能源云平臺,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全程線上辦理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實現發展、調度、財務、交易等專業項目一一對應、不重不漏,新能源發電項目補貼申報共計119項,申報完成率100%。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認為:“作為超‘級大腦’,新能源云以數字驅動方式實現全流程業務貫通,形成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服務生態圈,不僅改變了服務模式,更是服務理念的徹底轉變。”
出品:中電傳媒數據研發中心
記者:張振興 宋明霞
原國務院參事、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新能源云凸顯了數字經濟在保障中國能源轉型的重要作用,將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其出現恰逢其時,未來的龍頭作用將逐步顯現。”
光伏大規模飛入尋常百姓家
“太方便了,真的是躺著賺錢。”通過新能源云APP,每天看著自家幾十平方米屋頂的陽光慢慢變成錢,家住湖北孝感的吳東樂開了花。
2019年,吳東在初步了解太陽能發電相關知識后,決定在自家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但接入申請、方案設計、設備選型、系統安裝等復雜流程讓他望而卻步。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安裝了新能源云APP,按照要求提交了服務預約,當天工作人員就上門查看屋頂情況,并出具了光伏發電建設方案。
一攬子服務讓吳東驚訝于整個過程之簡單。通過新能源云APP,可以看到自家電站的發電量、電費收益,一旦電站出現問題,監測平臺會通過APP預警及時通知維修人員。新能源實現云化后,徹底打破了上下游信息壁壘,帶來了全流程便利。
在申請階段,基于當地氣象、用電負荷、新能源補貼政策等歷史數據,進行經濟測算,提升投資效率,保障普通居民、工商業用戶收益。
設備選型時,為裝備制造廠商、系統集成商、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等用戶提供設計施工、設備采購、監測運維、產品追溯、金融交易及行業分析等一體化服務,實現運行設備與各類廠商之間的互聯互通。
運行維護時,實現分布式光伏設備在線狀態監測。通過新能源云APP,用戶實時跟蹤設備運行狀態,并結合氣象歷史發電數據,進行發電預測。
在結算業務時,支撐國網公司新能源管理,打造全流程服務,依托新能源云開展自然人、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上網電費結算和補貼申報審核等業務,加快項目補貼確權,增強企業投資新能源的積極性。
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劉勁松表示:“新能源云凝聚各方需求和共識,聚焦市場化、透明度、高效率,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全產業鏈業務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數字經濟平臺,構建新能源生態圈,促進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
吉林是我國九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新能源消納問題突出。新能源云的實施,將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
華能集團吉林發電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國網新能源云的發電企業之一,旗下6個新能源電站,裝機120.79萬千瓦。作為首批享受新能源云數字化紅利的企業之一,公司規劃部副主任曹世偉介紹:“企業入駐國網新能源云,從接網申請到并網運行全流程業務均在線上辦理,可隨時查看工作進度,電源項目接網業務辦理速度很快。新能源企業早一天并網,就意味著實實在在的效益。”
新能源云打通從接網申請到并網運行各流程環節,實現在線辦理,將業務環節從原來的34個降低至19個,效率提升近3倍,縮短電源項目業務辦理時間,顯著提升用戶體驗。
新能源云正勾勒一整套促進新能源發展與消納的解決方案。
在規劃階段,充分利用系統負荷、輸電通道、規劃運行等數據,結合當地風光資源和氣象條件,通過科學模型進行消納計算,從源頭解決新能源電站建設消納問題。
在運行階段,打通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各類型儲能電站的運行數據,為國家儲能建設規劃、新能源消納等分析研究提供數據支撐,推動儲能合理布局,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助力各種新能源儲能聯合項目參與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
“不穩定性是新能源主要消納難題,傳統數控技術難以有效解決。引入5G技術,新能源設備數據采集從分鐘級升至毫秒級,可實現快速控制調節,將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華為公司電力行業解決方案高級架構師李濤說。
新能源云帶給行業的驚喜還不僅于此。劉勁松說:“新能源云貫通了資源、規劃、建設、運行、維護交易、結算等全環節,發揮國家電網等資源和技術優勢,挖掘新能源行業大數據資源,科學開展消納能力測量,促進新能源合理開發布局,進一步賦能新能源場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經濟效益,降低開發和運維成本。”
“滴滴電工”與全新服務體系
新能源云還帶來產業模式和應用創新。
張軒閣是黑龍江省黑河英大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維工程師,在黑河市新能源接入新能源云后,他有了新職務——“滴滴電工”,就像滴滴司機一樣用手機接單,提供電力服務。
“電工多勞多得,積極性很高。用戶可以在手機上評級,對我們工作也是促進。”張軒閣說。
新能源云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滴滴模式,最大限度盤活轄區內的專業運維力量,降低了企業成本,提升了效率,黑河市分布式光伏迅猛發展。
新能源云帶來了新能源生態系統進一步優化。2019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試點省份部署建設新能源云平臺,13家省級電網企業初步實現新能源業務集成和數據貫通。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是試點省級電網企業之一。
“吉林地區新能源互聯網生態圈日趨成熟,新能源云超級大腦功能正在顯現。為發電企業提供新能源項目并網運行、交易結算、補貼發放等全流程一站式線上服務,業務辦理流程簡化30%。”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前期處處長樸哲勇透露。
依托新能源云平臺,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全程線上辦理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實現發展、調度、財務、交易等專業項目一一對應、不重不漏,新能源發電項目補貼申報共計119項,申報完成率100%。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認為:“作為超‘級大腦’,新能源云以數字驅動方式實現全流程業務貫通,形成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服務生態圈,不僅改變了服務模式,更是服務理念的徹底轉變。”
出品:中電傳媒數據研發中心
記者:張振興 宋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