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味著我國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投資結構、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深刻轉變。服務好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是今年和未來一段時期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
市場人士認為,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方面,資本市場具有提供直接融資支持、發揮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等四方面優勢。
去年,碳達峰、碳中和被多次重要會議提及。實際上,自2016年《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資本市場采取多種舉措,服務綠色產業發展,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融資,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信披制度,鼓勵資產管理機構將ESG納入投資決策流程等。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月13日,A股共有187家節能環保概念上市公司,合計首發募資1065.05億元;續存的公司債中,200只為綠色公司債券,合計規模為1871.46億元。
除了為綠色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組負責人張馨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服務好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資本市場有幾大優勢,第一,發揮價格發現優勢,支持碳金融體系的健全與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未來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場,將推動碳排放價格市場化,從而實質性地激勵高排放產業節能減排,并提高高耗能產業技術改造項目的私人投資意愿。金融企業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既可以承擔做市場角色,發揮中介功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亦能直接參與碳減排投融資項目,為優質技術改造與研發項目提供融資便利。
第二,發揮資源配置優勢,借助ESG投資理念鼓勵企業履行低碳承諾。從趨勢上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經在投資決策中加入氣候與環境風險因素的考量,即將ESG因子整體或部分地融入到日常投資的流程中,這將逐步引導資金從具有強環境負外部性的企業,向履行低碳實踐的企業分布,從而促使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
第三,利用風險管理優勢,構建完善的碳衍生品交易平臺,盤活企業碳資產。參照歐美成熟經驗,碳衍生品市場與碳排放權市場幾乎同時誕生,碳衍生品交易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流動性與價格發現功能,幫助碳排放權合理定價,另一方面,也為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了管理碳資產風險敞口的工具,提升了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碳資產配置的意愿,有助于盤活整體碳資產。
目前,公募已開始逐步探索ESG主題基金。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月13日,泛ESG主題基金有109只(合并統計,包括名稱中含ESG、綠色、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等),合計規模為1330.94億元。
碳衍生品交易平臺方面,去年12月份,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研究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助力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前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在籌備,市場人士預計,碳排放權期貨或將成為廣期所首個品種。
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王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資本市場還可以從三方面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第一,加強國內與國際社會的綠色金融合作,加強國內城市群內部的綠色金融合作。參照海外,早在2008年,紐交所與法國國有金融機構信托投資局展開合作,共同建立碳排放權全球交易平臺BlueNext,并從最初的碳排放權現貨交易發展至現貨-衍生品的全產品鏈平臺。第二,完善企業ESG相關的披露規定、披露標準、指數構建,從而推動ESG投資規模壯大,提升企業履行低碳承諾的意愿。第三,積極開發碳資產相關的金融創新產品,促進碳資產交易規模與市場活躍度的提升。
市場人士認為,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方面,資本市場具有提供直接融資支持、發揮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等四方面優勢。
去年,碳達峰、碳中和被多次重要會議提及。實際上,自2016年《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資本市場采取多種舉措,服務綠色產業發展,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融資,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信披制度,鼓勵資產管理機構將ESG納入投資決策流程等。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月13日,A股共有187家節能環保概念上市公司,合計首發募資1065.05億元;續存的公司債中,200只為綠色公司債券,合計規模為1871.46億元。
除了為綠色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組負責人張馨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服務好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資本市場有幾大優勢,第一,發揮價格發現優勢,支持碳金融體系的健全與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未來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場,將推動碳排放價格市場化,從而實質性地激勵高排放產業節能減排,并提高高耗能產業技術改造項目的私人投資意愿。金融企業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既可以承擔做市場角色,發揮中介功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亦能直接參與碳減排投融資項目,為優質技術改造與研發項目提供融資便利。
第二,發揮資源配置優勢,借助ESG投資理念鼓勵企業履行低碳承諾。從趨勢上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經在投資決策中加入氣候與環境風險因素的考量,即將ESG因子整體或部分地融入到日常投資的流程中,這將逐步引導資金從具有強環境負外部性的企業,向履行低碳實踐的企業分布,從而促使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
第三,利用風險管理優勢,構建完善的碳衍生品交易平臺,盤活企業碳資產。參照歐美成熟經驗,碳衍生品市場與碳排放權市場幾乎同時誕生,碳衍生品交易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流動性與價格發現功能,幫助碳排放權合理定價,另一方面,也為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了管理碳資產風險敞口的工具,提升了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碳資產配置的意愿,有助于盤活整體碳資產。
目前,公募已開始逐步探索ESG主題基金。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月13日,泛ESG主題基金有109只(合并統計,包括名稱中含ESG、綠色、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等),合計規模為1330.94億元。
碳衍生品交易平臺方面,去年12月份,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研究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助力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前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在籌備,市場人士預計,碳排放權期貨或將成為廣期所首個品種。
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王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資本市場還可以從三方面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第一,加強國內與國際社會的綠色金融合作,加強國內城市群內部的綠色金融合作。參照海外,早在2008年,紐交所與法國國有金融機構信托投資局展開合作,共同建立碳排放權全球交易平臺BlueNext,并從最初的碳排放權現貨交易發展至現貨-衍生品的全產品鏈平臺。第二,完善企業ESG相關的披露規定、披露標準、指數構建,從而推動ESG投資規模壯大,提升企業履行低碳承諾的意愿。第三,積極開發碳資產相關的金融創新產品,促進碳資產交易規模與市場活躍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