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精品-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風電新增11GW!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

   2021-01-08 江蘇省能源局102560
核心提示:近日,江蘇省能源局發布《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明確充分發揮太陽能資源,到2025年底,全省光伏
近日,江蘇省能源局發布《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明確充分發揮太陽能資源,到2025年底,全省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6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與集中式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12GW、14GW。

根據文件投資估算,到2025年,江蘇省風電新增約11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200億元,其中海上風電新增約8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000億元;光伏發電新增約9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300億元。“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約22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630億元。

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光伏、風電每年分別將有2GW與2.2GW的裝機空間。

根據文件,將因地制宜推動平價示范基地項目,突出市場化、低成本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進一步加快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提高和建設成本降低,結合場址資源條件、電網消納和技術進步等綜合因素。

因地制宜推進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等執行燃煤標桿上網電價的平價示范基地建設,引導建設上網電價低于燃煤標桿上網電價的可再生能源低價上網試點項目。

充分利用墾區農場、魚塘水面、沿海灘涂、山地丘陵、溝渠等各類空間資源,因地制宜推動鹽城、南通、連云港、宿遷、鎮江、淮安、揚州、徐州等地建設一批風光互補、漁光互補以及農業設施相結合等不同方式和形態的“光伏+”綜合利用平價示范基地和陸上風電平價示范基地。

此外,文件要求,大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做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綠證機制、電力現貨市場機制的銜接,促使市場主體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公平承擔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義務,為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形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引領的長效發展機制。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按照電力體制改革總體部署,通過市場化手段,進一步豐富輔助服務參與主體,鼓勵發電企業積極參與調峰輔助服務,合理加大補償力度,激勵各類靈活性資源主動提供輔助服務。
加強電網調峰能力建設。積極開展抽水蓄能、燃氣機組等調峰電源建設,進一步提升煤電機組調峰能力,完善省內電網主網架結構,提升北電南送過江通道輸送能力。著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模式創新。

鼓勵推廣電動汽車、港口岸電、電制氫、電采暖等應用,采取多種措施提升電力消費需求,擴大本地消納空間。鼓勵建設新一代電網友好型可再生能源電站。探索在可再生能源場站側合理配置儲能設置,探索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場站側儲能市場化商業模式。通過各種類型儲能技術與風電、太陽能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系統集成和互補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和電網友好性,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創新轉型。

推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推動蘇州工業園區、常州天寧區鄭陸工業園、鹽城市現代高端紡織產業區、南通海門市余東鎮、秦州姜堰區、無錫江陰市以及省內泰州興化市共7個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建設。

積極推動多能互補能源綜合利用。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積極發展先進儲能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智能控制等技術,加強可再生能源與增量配電網、電動汽車、充電樁、氫能等融合發展,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補、技術先進、機制創新”的原則,重點在消納條件好、發展潛力大、滲透率高的地區,推進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分布式電源多元互補、與儲能深入融合的新能源做電網應用示范工程、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等能源新業態,探索電力能源服務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建立多源融合、供需互動、高效配量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

原文如下:

中共江蘇省委關于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0年12月23日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就制定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引領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

(一)“十三五”時期江蘇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江蘇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緊扣“強富美高”總目標,深化“兩聚一高”實踐,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即將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就。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人均穩居全國省(區)第一,實體經濟根基更加鞏固,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提升約5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82%,城鎮化率達到72%,糧食產量達到745.8億斤,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省域一體化全面加速,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加快形成。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54.9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蘇北農民住房集中改善惠及20萬農戶,城鎮新增就業超過700萬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普通高中和高水平大學優質供給不斷擴大,居民健康、養老、托幼、住房、體育、助殘等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對口支援幫扶102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前列,為全國大局作出突出貢獻。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空前,環境質量從局部好轉邁向整體提升。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太湖、“重化圍江”等治理取得重大進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階段性任務,區域水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國家生態市縣、國家園林城市數量居全國前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鮮明導向。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高,文化自信更加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高質量推進,全國文明城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在抗疫抗洪等大戰大考洗禮中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心、自豪感空前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縱深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實現重大突破,城鄉融合、生態環境、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法治建設、平安建設等領域治理能力得到新的提升,全省上下一心一意謀發展、比學趕超爭一流的精神風貌更加昂揚,為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中央對江蘇現代化建設始終寄予厚望,習近平總書記二〇〇九年在江蘇調研時就指出,像昆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二〇一四年視察江蘇發表重要講話又指出,江蘇要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光榮使命,在扎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這篇大文章,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特別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后視察江蘇更進一步要求,江蘇要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強富美高”具有全面性、至高性,是引領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總目標總定位,并隨著發展實踐與時俱進、動態上升,貫穿于江蘇全面小康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進入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新使命新要求,與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既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又飽含著更高期望、賦予了更大責任。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站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把“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作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綱領性要求,自覺對標對表,永葆“闖”的精神,鼓足“創”的勁頭,發揚實干作風,通過新的實踐不斷把“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推向新的高度,奮力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三)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從挑戰看,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江蘇經濟外向度高,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更大;另一方面,我省自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還很艱巨,產業結構整體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科技和產業創新亟待突破,基礎設施建設還有短板,生態環境治理任務繁重,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仍有差距,這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必須加大力度、綜合施策、系統解決。與此同時,大變局大挑戰中蘊藏重大機遇,機遇在于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人類已經進入互聯互通新時代,科學技術正在加速迭代;機遇在于國家對推動創新突破、加快產業升級、構建新發展格局、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安排;機遇在于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升級,良好發展前景吸引越來越多國際人才和優秀企業匯聚;機遇在于江蘇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文化軟實力,“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深入實施,為未來發展打開了廣闊空間;特別重要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全省上下必須著眼“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危與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保持戰略定力,樹立底線思維,把握發展規律,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堅決奪取“十四五”發展新勝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四)到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我省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做到水平更高、走在前列。展望二〇三五年,全省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礎上實現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實現翻一番以上,區域創新能力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水平;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基本實現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蘇、智慧江蘇、健康江蘇、平安江蘇、誠信江蘇,建成文化強省、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體育強省,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人的全面發展和全省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國前列;碳排放提前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成美麗中國示范省份,初步展現出現代化圖景,“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邁上新的大臺階。

(五)“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強富美高”總目標,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六)基本要求。推動“十四五”時期發展,必須按照中央明確的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同時著眼于黨中央賦予的重大使命、著眼于在全國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著眼于江蘇發展實際,牢牢把握以下要求。

持續深入推動思想解放。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做的很多事情沒有先例可循。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放思想、統一思想,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糾正一切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發展理念不相適應的思想認識、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工作方式,始終保持先行者探路者的銳氣勇氣,推動中央決策部署在江蘇得到更富創造性落實,充分展現江蘇現代化建設的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

努力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面對前進中的風險挑戰,“穩”是主基調、是大局,“進”是方向、是目標。要把穩中求進重要原則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變中求穩有“進”的信心、優化結構有“穩”的定力,既不能為求快而盲目發展,也不能為求穩而無所作為,要在堅決守住穩定、安全、生態、廉政四條底線的前提下放手發展,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釋放活力,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比學趕超,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著力提升把握規律的能力水平。深刻認識和把握內在規律,才能真正保持戰略定力、爭取更大主動。要更加注重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世界發展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等重大規律的研究和把握,堅持實事求是,注重系統思維,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弘揚先行先試勇于探索精神。為全國發展探路是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先行先試、勇爭一流是江蘇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和優良傳統。在現代化建設新實踐中,各方面目標謀劃和決策部署都要以“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為航標,自覺審視對照,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率先找到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路徑,在沒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條新路,在沒有先例的領域率先做出成功案例,以區域性實踐為全國現代化建設先行探路、積累經驗。

抓準抓牢抓實全局性戰略抓手。實現新發展階段的目標任務,必須找準帶動全局發展的戰略抓手。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以制造強省帶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要全面優化區域發展布局,以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沿江沿海沿河沿湖融合發展、協調發展;要自覺踐行“兩山”理念,以美麗江蘇建設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要把“三農”發展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以鄉村建設行動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形成新型城鄉關系;要突出民生共享,以一體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來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持信息化驅動現代化,以全面數字化加速全省發展動能轉換,帶動現代化建設全面展開。

(七)主要目標。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十四五”時期江蘇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經濟運行更加穩健,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跨江融合、南北聯動、江海河湖統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現代基礎設施支撐力明顯增強,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以上,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走在前列。

——高品質生活取得新成果。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低收入群體增收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就業更加充分更有質量,現代化教育強省建設走在前列,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衛生健康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衣食住行康育娛”水平顯著提升,高品質生活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高效能治理實現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全面增強,防災抗災救災能力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美麗江蘇展現新面貌。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要突破,綠色發展活力持續增強,資源能源利用集約高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產品供給穩步提高,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麗江蘇建設的空間布局基本形成,自然生態之美、城鄉宜居之美、水韻人文之美、綠色發展之美初步彰顯,基本建成美麗中國示范省份。

——社會文明達到新水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文化標識更加彰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江蘇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文化強省建設實現新的躍升。

——改革開放形成新優勢。重點領域改革形成特色品牌,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要素市場化配置更加健全,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完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加快建立,在國內大循環中發揮重要戰略支點作用,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重要戰略樞紐作用。

二、進一步突出創新核心地位,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大幅提升創新力、競爭力、控制力,不斷增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八)加快建設科技強省。圍繞支撐國家實施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四個面向”,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江蘇實施方案,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全面提升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布局,提升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引領能力,增強蘇州工業園區、南京江北新區、江蘇自貿試驗區等重大平臺制度創新策源功能和創新要素集聚功能,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加快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啟動建設江蘇省實驗室,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深化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改革創新,充分發揮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等平臺作用,在新材料、生物醫藥、通信網絡與信息科學、空間天文等重點領域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力爭更多平臺納入國家創新體系。

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以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務為牽引,在高端裝備制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移動通信、量子科技、航空、軟件、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部署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替代。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新型創新聯合體,以實體平臺和具體項目為紐帶促進產學研合作,壯大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健全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機制,在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前瞻性產業技術創新上取得一批實質性成果。探索前沿性原創性科學問題發現和提出機制,支持領銜科學家實施一批長周期、高風險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堅持開放創新,深化拓展全球產業創新合作伙伴關系,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營造競爭力強的創新創業生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進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實施重點人才工程,集聚一批“高精尖缺”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造就一批高水平工程師、高技能人才和高層次跨專業實干型人才,建設一批國際人才社區、海外人才飛地、離岸研發中心,集中力量建設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實施企業研發機構高質量提升計劃,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健康有序發展。提升重大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科技成果高效轉移轉化機制,建立省級中試孵化母基金,完善中試保障和運行機制。修訂江蘇省科技進步條例。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賦予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加快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增強全鏈條系統保護能力,建設一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強縣工程試點示范縣、試點示范園區。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完善科技投融資體系,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制。

(九)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厚植實體經濟優勢,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全面實施數字技術賦能,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不斷增強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

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圍繞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全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率先建成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基礎軟件等“五基”領域的薄弱環節。實施卓越產業鏈打造工程,推動重點產業鏈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優勢產業鏈國內領先地位不斷加強,力爭卓越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立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大力實施“壯企強企”工程,制定企業提升計劃,培育壯大一批“鏈主”企業、一批隱形冠軍企業、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加強產業鏈垂直整合,推動產業鏈跨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綠色低碳、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培育一批居于行業領先水平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大力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全面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化工、鋼鐵、紡織、機械等優勢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有序出清僵尸企業。

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全域聯動促進總部經濟集聚發展,培育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建成國內領先的現代服務業高地。實施“互聯網+”“智能+”“區塊鏈+”行動,提升共享經濟、生物經濟、平臺經濟等發展能級。進一步提升江蘇發展大會、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全球蘇商大會、東亞企業家太湖論壇等影響力。

大幅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堅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著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建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加強蘇北蘇中糧食基地建設,促進糧食穩產高產。加強種業新技術新品種研發,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農業內在素質提升,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智慧農業,培育壯大一批產值超千億元鄉村優勢特色產業、“蘇”字號知名農業品牌和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高水平建設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園區,新建一批省級農業高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積極創建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促進優質特色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建設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十)全面推進數字化。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建設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努力成為全球信息網絡重要樞紐節點。制定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加快發展優勢制造行業的工業核心軟件,建設全國頂尖的工業軟件企業集聚高地,謀劃建設國家布局的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推進企業“上云”、標桿工廠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積極創建國家“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努力建成創新驅動、應用引領、生態活躍的全國工業互聯網領先地區。支持國家級江蘇(無錫)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探索建設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數字貨幣試驗區。全面建設數字社會,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提升城鄉公共服務、交通物流、生態環保、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等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設數字政府,全面推進政務系統數字化建設,建立政務服務清單,完善數據共享體系和協調機制,促進公共數據資源匯聚和開發開放,著力消除“信息孤島”。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

(十一)進一步提升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水平。深入貫徹國家重大戰略,全面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布局,優化全省國土空間格局和重大生產力布局,更大力度推進省域一體化發展,更高水平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加快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以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太湖、洪澤湖以及沿海為脈絡優化空間格局,統籌生態保護、城鎮布局、產業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人口資源環境均衡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沿江地區對標世界級城市群,統籌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創新帶,引領全省現代化建設,繼續走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列;沿海地區深化陸海統籌、江海聯動、河海聯通、湖海呼應、港產城融合,大力發展江蘇特色的海洋經濟,建設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態風光帶、濱海風貌城鎮帶和高質量發展經濟帶,成為新的增長極;沿大運河地區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態優先,一體建設高品位的文化長廊、生態長廊、旅游長廊,打造江蘇的美麗中軸;沿太湖地區深化全流域系統治理,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建設世界級生態湖區、創新湖區;沿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沿淮河、黃河故道等地區,筑牢生態屏障,展現生態價值和競爭力,構筑江蘇發展“綠心地帶”。沿江沿海沿河沿湖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形成融合發展、協調發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力。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規模結構,構建“緊湊城鎮、開敞區域”的城鎮空間格局,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多層次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協調發展,各類要素合理流動、高效集聚,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加快提升揚子江城市群發展水平,支持南京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推進南京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加快寧鎮揚、蘇錫常一體化發展,打造蘇通、錫常泰等跨江融合發展城市組團,推動南通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提升沿海城鎮帶、沿大運河城鎮帶、沿東隴海線城鎮軸、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發展能級和水平。推動南北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創新試點。引導小城鎮多元特色發展,規范發展特色小鎮。

推動城鄉更加均衡發展。著眼我省城鄉一體化發展基礎較好的實際,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在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上率先突破,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促進人才、資金、醫療、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類要素資源更多向鄉村流動。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并軌,建立健全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積極推動戶籍制度與居住證制度并軌,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自主自愿進城落戶。加快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繼續加強對省內革命老區的支持力度。深入推進對口幫扶支援合作工作。

扎實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全面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江蘇實施方案,著眼于在長三角區域的重要地位,更加積極主動謀劃相關規劃協調和重要事項協同,更大力度推進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綠色發展、公共服務、省內全域“六個一體化”,更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寧杭生態經濟帶。研究制定“一市一策”,精準解決省內欠發達地區發展問題,推動長江以北地區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步伐。

(十二)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著眼于改革進入整體推進、全面落實階段的新要求,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系統推進落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推動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落實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和外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政策法規體系。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著力發揮行業協會及商會作用。建設江蘇張謇企業家學院,設立江蘇企業家日,弘揚企業家精神,促進企業家更好擔負起發展責任和社會責任。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體系,創新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能源、環境容量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方式,健全要素市場化運行和監管機制,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扎實開展承接國家委托用地審批權試點,建立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統籌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管理,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體系,爭取設立中國(江蘇)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支持設區市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積極爭取在江蘇設立知識產權法院。

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推動“不見面審批”改革實現更大突破,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公共資源領域不見面交易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重視政務文化建設和人文關懷,適應滿足不同類型服務對象的需求。加快財稅體制改革,依法構建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推動地方稅征管體制改革。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創新。支持蘇州開展央行數字貨幣試點。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改革。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三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完善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制度,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放活土地經營權,規范土地流轉。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依法依規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健全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支持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加大對鄉村振興中長期信貸支持。發展農業保險。深化經濟發達鎮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加強改革系統集成。統籌部署、深入實施重大改革試點,支持各地開展差別化、特色化改革,促進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綠色轉型、城鄉融合、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改革聯動突破。加強各地區各領域改革集成超越,打造更多江蘇改革品牌。落實改革主體責任,強化督促問效,彰顯改革成果。

三、高水平擴內需促開放暢循環,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

充分發揮江蘇國內產業循環重要發起點聯結點作用、融入國際循環重要通道優勢,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推動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攬推動東西雙向開放,率先探索有利于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十三)加快暢通經濟循環。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疏通堵點、補齊短板,打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暢通政府、居民、企業三個部門,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經濟體系整體效能。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推動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有機銜接,提高區域協作能力、產品技術自給率和安全性。依托強大國內市場,打通各類生產要素流通路徑,促進交通物流網、消費供需側、貨幣資金鏈等迅速接續。實施高效流通體系建設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持續推進高鐵建設的同時,著力補齊城際鐵路、過江通道、內河干線航道、深水海港、航空運輸等短板,大力發展江海、鐵水、公鐵、空鐵等多式聯運,加快建設國際物流樞紐,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打造一批智慧物流平臺、商貿流通設施,壯大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商貿流通企業。

(十四)全面釋放消費潛力。推進消費品工業“品質革命”,以優質產品和服務激發消費需求升級。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促進以文化、旅游、體育、康養等為重點的生活性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推動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創新,拓展網絡消費、信息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促進消費新業態向農村市場延伸。適當增加公共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支持南京、蘇州、徐州、無錫等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持南京、蘇州等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

(十五)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規模合理增長。補齊綜合交通、農業農村、生態保護、市政工程、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擴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卓越產業鏈投資,布局5G通信網絡、大數據、物聯網、特高壓、智能電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天然氣儲氣基礎設施、煤炭中轉儲運基地、支撐性電源、電力輸送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推進南水北調、防洪除澇、節水供水、農村水利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積極謀劃推進把長江江蘇段防洪能力提高至“百年一遇”水平。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實施,鼓勵支持相關基礎設施資源開放共享。創新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投融資機制。

(十六)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堅持把“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通道,深入實施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絲路貿易”促進、重點合作園區提升、人文交流品牌塑造等行動計劃,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布局耦合,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帶一路”交匯點。加快建設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和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連云港海港“物流金三角”,建設濱海港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口,推動中亞中歐班列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水平。積極推動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組織出海基地提檔升級,將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范圍深化與日韓、東盟、歐美、澳新等國家和地區合作,深化與港澳臺融合發展。加強“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在沿線國家設立江蘇經貿協同中心。建立海外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海外安全風險防范工作水平。

(十七)推動外資外貿穩中提質。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爭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完善促進利用外資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和引導外資深度參與我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鼓勵省內企業與外資龍頭企業開展配套協作,增強產業鏈的根植性。支持本土龍頭企業加快全球布局和兼并重組,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的跨國公司。推進外貿創新發展,完善省級貿易促進計劃,培育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增長點,支持南京、蘇州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培育一批服務貿易基地和重點企業,建設一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布局一批專業進口促進平臺。壯大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深入推進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市場采購+跨境電商”模式。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鏈條建設,打造全國一流的江蘇特色電子口岸。

(十八)推進自貿試驗區等重大平臺更高水平開放。聯動打造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大片區,推動江蘇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創新區建設,擴大改革試點地區范圍,加強制度創新、集成超越。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轉型發展,依托綜合保稅區打造內外貿協同發展高地。推動開發區創新提升,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園區,支持有條件的園區實施系統性職能重構,最大限度激發發展活力。協同推進中韓鹽城產業園、中德太倉創新合作園、中以常州創新園、中日蘇州智能制造產業合作示范區等合作園區發展。實施境外合作區示范建設工程,完善“重資產投資運營”和“輕資產管理輸出”模式,高水平推動中阿產能合作示范園、柬埔寨西港特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等境外合作園區發展。

四、準確把握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創造更多現代化建設的領先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九)更好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和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健全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提高職工工資占GDP和企業收益比重,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和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完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開發更多就業崗位,提高就業創業質量。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落實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加快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加大城市困難群眾和有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住房保障力度。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保障兒童優先發展。探索以社保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擴大“同城待遇”范圍。

(二十)更加注重提高人口素質。著力提升人口的科學文化和身心健康素質,增強城鄉居民創造高品質生活的能力,加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完善廣覆蓋、普惠性學前教育,健全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適應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要求,不斷擴大優質教育供給,滿足江蘇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重點發展高職教育,打通職業教育升學通道,實施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持續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推動更多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辦好繼續教育、線上教育,推動全民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進健康江蘇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基本醫療衛生公益性,深化醫藥衛生改革,深入實施健康江蘇行動,系統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高效協同,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建設與江蘇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各級疾控中心建設,促進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健全高水平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應急物資保障、科技支撐、法治保障體系,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完善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實施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工程,加強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發展專科聯盟,全面提升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推動人口超過50萬的縣(市、涉農區)建設婦幼保健院和二級以上老年醫院。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發展高端醫療設備。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推進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優質資源均衡布局。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建設行動計劃,建設中醫藥強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環境健康風險管理,推進健康城鎮建設。大力發展智慧醫療,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協調發展。加快發展健康產業。

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握人口深度老齡化的基本省情,實施積極的人口政策,促進人口結構優化改善、長期均衡發展。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吸引高素質人才、青壯年勞動力,提高人力資本投入。積極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法規政策體系,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長期照護保障體系,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銀發經濟,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實施“逝有所安”工程,積極推進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

(二十一)更大力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目標,系統謀劃推進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加快提升文化創新創造發展能力,構筑思想文化引領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文藝精品創作高地,推動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躍升,當好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探路者、先行軍。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風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推動建設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端智庫。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高水平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弘揚誠信文化,養成文明風尚,彰顯新時代“最美江蘇人”精神風貌。設區市和60%以上縣(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

推動文化產業高端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生產經營管理機制。制定文化產業競爭力提升計劃,充分利用江蘇各類文化資源,系統性、深度化挖掘底蘊、內涵和價值,帶動旅游、影視、出版、演藝、休閑、娛樂等相關產業發展,實現文化資源多次開發、多重產品、多種收益,形成既滿足市場需求、又彰顯地域特色、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江蘇文化符號。實施文化市場主體培育工程,支持國有骨干文化企業改革發展,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培育壯大一批產權清晰、經營靈活、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有機統一的骨干文化企業。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培育一批富有江蘇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建設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建設揚子江創意城市群、沿大運河特色文化產業帶、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定江蘇電影“十四五”行動計劃,加強電影創作生產,推動電影高質量發展,支持無錫建設中國電影產業創新實驗區,加快揚州光線影視基地建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6%以上。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探索建立名家大師領銜負責制,著力推出一批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力作。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推動基層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深化“書香江蘇”建設。加強重大文化設施和文化項目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推進江蘇革命歷史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工程。創新“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水平。積極推動公共文化設施以及機關、高校文化設施免費向公眾和文藝團體開放。

擴大江蘇文化影響力。推進紫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分層分類培養文化名家、文化英才、文化優青,著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創造力強的“文化蘇軍”。加快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著力塑造“水韻江蘇”人文品牌,深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行動,傳承弘揚吳文化、楚漢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等優秀傳統地域文化,展現長江文化、江海文化、大運河文化、江南文化的時代價值,彰顯水韻江蘇、吳韻漢風的獨特魅力。推進江南水鄉古鎮、中國明清城墻、海上絲綢之路遺跡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辦好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以及江南文脈論壇、漢文化論壇。大力推動江蘇文化走出去,用好南京“世界文學之都”和國際和平城市品牌,搭建交流平臺,以獨特方式讓世界更好了解江蘇;探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江蘇文化嘉年華活動;實施江蘇視覺形象建設工程,對外傳播江蘇文化標識和城市形象。

(二十二)更高起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制定美麗江蘇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典范。

筑牢美麗江蘇生態基底。強化國土空間管控,嚴格劃定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建立健全國土空間動態監測評估預警機制、生態環境承載力約束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堅決減污擴容,統籌排放容量,為優質大項目騰出空間,在多重目標中實現動態平衡。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持續推進石化、鋼鐵、建材、印染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著力發展化工循環經濟體系,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綠色技術、綠色金融,開展綠色創新企業培育行動,全面實施園區、企業綠色化改造,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倡導綠色消費,提倡綠色出行。優化能源結構,按照國家規劃推進煤炭削減行動,推進氣化工程和“外電入蘇”,整合資源、有序發展海上風電。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深化環境綜合治理,制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意見,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全面推進我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漁退捕工作,抓好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和新一輪太湖治理,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管體系,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完善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設環太湖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組建太湖綠色發展研究院。強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負面清單,實施廢棄礦山和采煤塌陷地治理、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加強鹽城黃海濕地等保護修復。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長江、淮河—洪澤湖、大運河、黃河故道等生態廊道和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編制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規劃,加快提升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圍繞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美麗宜居城市系統建設、地區集成改善,促進城市發展向內涵提升、品質提高轉變。加強城市設計和標志性建筑設計,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風貌塑造,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加快城市生態修復、空間修補、功能完善,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構建城市幸福生活服務圈。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因地制宜、多策并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打造美麗田園鄉村。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優化鄉村山水、田園、村落空間。實施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工程,完善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建成光網鄉村。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和無害化衛生戶廁全覆蓋,開展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強化河湖水系連通和疏浚清淤,到二〇二五年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持續推進農民住房條件改善與新型社區建設協同發展,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建成一批特色田園鄉村、一批美麗宜居鄉村。

(二十三)更高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貫穿于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蘇,為現代化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完善各類風險防控體系。全面深化風險研判、決策風險評估、風險防控協同、風險防控責任“四項機制”,分類健全重大風險預案,提高預測預警能力。堅決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領域重大風險。加強金融、房地產等重點關聯領域的風險協同監管。著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前瞻研判防范新一輪科技革命可能引發的風險和隱患。加強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排查。完善農業風險防控體系。促進生物科技健康發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加強環境風險系統防控。建立完善能源安全儲備制度。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和疫苗安全監管制度。全面提升氣象、水文、地質等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識別、預警預報、精準治理水平。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優化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結合,完善事前防范、事中響應、事后恢復并重的應急管理體系。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強化應急專業隊伍力量和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深化區域應急救援協作。健全物資儲備體系,依托重點區域或重要節點布局應急物資儲備庫。加強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健全公民安全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安全素質和應急意識。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機制,加強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工作,扎實做好雙擁工作,推進國防動員體系與應急管理體系高效銜接。強化政策制度協調,深化資源要素供給,推動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

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深化拓展“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扎實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完善新形勢下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提高信訪工作法治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防范和打擊暴力恐怖、邪教、黑惡勢力、新型網絡犯罪和跨國犯罪。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健全數據資源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機制。

五、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團結起來,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而奮斗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十四)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健全落實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推動全省各級黨組織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形勢變化,不斷改進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堅持民主集中制,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加強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專業化建設,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加強和改進黨委對經濟社會重大事項的綜合協調,進一步提升黨委領導發展的能力水平。

(二十五)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落實好干部標準,健全“五突出五強化”選人用人機制。突出分領域抓領導班子建設,優化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著力推進干部隊伍能力建設,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使廣大干部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專業能力、實踐本領跟上時代步伐。深入實施年度綜合考核,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進一步發揮“三項機制”正向激勵效應,激勵廣大干部比學趕超、擔當作為。推進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新一輪行動計劃,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探索推行村書記專職化、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專業化,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帶領群眾投身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二十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深刻把握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規律,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設廉潔江蘇,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頭腦,健全完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機制,錘煉黨員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等各項制度。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瘴痼疾,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持續為基層減負。加強和改進巡視巡察工作,推動紀律、監察、派駐、巡視監督統籌銜接,黨內監督和其他監督貫通協同,深化運用“四種形態”,把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細做實,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涵養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警示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堅持懲治腐敗“零容忍”,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以黨風政風好轉帶動社風民風上揚。

(二十七)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做好對臺、港澳工作。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拓寬人民群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堅持黨建帶群建、群團共建,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把廣大基層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共識和力量。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更高水平建設法治江蘇,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重點領域法規制度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地方立法。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司法公正。加大南京法治園區等建設力度。深化法治政府建設,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深化“法潤江蘇”活動,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二十八)確保“十四五”規劃建議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本次全會精神,編制好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落實本建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重大舉措。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本地區“十四五”規劃。各級各類規劃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把握現代化建設內涵要求,系統安排目標任務,把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任務艱巨,前景光明。全省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四屆中國高比例風光新能源電力 發展研討會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久久精品无码av|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免费人成自慰网站|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av性天堂网| 欧美另类精品xxxx人妖| 白嫩外女bbwbbwbbw| 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免费观看的a级毛片的网站|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成人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亚洲人成手机电影网站|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2023亚洲男人天堂| 国产激情内射在线影院|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高h乱好爽要尿了喷水了| 亚洲第一av导航av尤物| 亚洲xxxx做受欧美| 午夜福利电影| 免费看男女做羞羞的事网站| 在线v片免费观看视频| 十八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tv|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