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觀察消息:近日,舟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培育舟山市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緊跟氫能產業發展前沿,以產業培育與市場應用雙向突破為主線,以制氫、儲氫、運氫及氫燃料電池、發電供熱應用裝備、關鍵零部件制造為基礎,以船舶、海洋運輸、港口物流、海島綜合能源、氫能交易等方面海洋氫能示范應用為特色,探索打造氫能海上供應鏈,構建技術、人才、環境良好的氫能產業生態圈,建設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氫能海洋應用示范城市——“海上氫島”。
圖片
意見強化政府引導。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聚集創新資源要素,統籌發展規劃,加強部門協同,著力解決氫能產業應用示范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協調推動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意見注重創新驅動。立足舟山及周邊天然氣、工業副產氣、清潔能源等資源的優勢,招引國際氫能產業先進技術和自主研發創新相結合,重點在氫能制備儲運、氫燃料電池、發電供熱應用裝備及關鍵零部件上有突破、有創新,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堅持有序發展。優化氫能項目布局,選擇支持有條件的區域開展氫能技術研發、關鍵裝備制造和示范應用;選擇船舶修造、海洋運輸、孤島綜合能源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試點,謀劃與寧波舟山港合作推進氫燃料電池港區集卡、叉車等港口物流領域應用。通過試點示范,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和氫能產業化、商業化進程,進一步拓展氫能應用領域。同時落實安全監管職責,加強安全和發展協同推進。
意見提出到2022年:通過技術突破、產業培育和推廣應用,力爭氫能在海洋應用領域逐步走在全國前列。引進5家以上國際或國內有較強競爭力、技術領先的氫能制備、儲能企業;引進5家以上氫燃料電池海洋應用相關企業或項目;建設加氫站2座以上(包括綜合供能站);示范運行氫能公交車15輛以上;新建或改造船舶20艘以上;推進氫燃料電池港區集卡、叉車等應用;與國內研發機構、學校、民間組織、產業技術聯盟等合作,成立舟山海洋氫能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等。
到2025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裝備產業化能力,建設氫能海洋應用示范試點。氫能產業年產值突破50億元;建成5座以上固定式加氫站(包括綜合供能站);示范運行氫能公交車50輛以上;氫能領域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突破30家;新建或改造船舶100艘以上;氫能海洋應用的技術研發實力顯著增強,應用領域進一步量化推廣,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展望到2035年: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氫能海洋應用示范城市——“海上氫島”基本建成。依托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應用,氫能在全市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達到10%以上,基本實現能源綜合利用自給自足;氫能制備、儲運、應用等各環節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完備,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完善,氫能在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儲能發電、熱電聯供等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行業健康發展,最終形成“氫能社會”。
圖片
意見強化政府引導。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聚集創新資源要素,統籌發展規劃,加強部門協同,著力解決氫能產業應用示范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協調推動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意見注重創新驅動。立足舟山及周邊天然氣、工業副產氣、清潔能源等資源的優勢,招引國際氫能產業先進技術和自主研發創新相結合,重點在氫能制備儲運、氫燃料電池、發電供熱應用裝備及關鍵零部件上有突破、有創新,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堅持有序發展。優化氫能項目布局,選擇支持有條件的區域開展氫能技術研發、關鍵裝備制造和示范應用;選擇船舶修造、海洋運輸、孤島綜合能源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試點,謀劃與寧波舟山港合作推進氫燃料電池港區集卡、叉車等港口物流領域應用。通過試點示范,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和氫能產業化、商業化進程,進一步拓展氫能應用領域。同時落實安全監管職責,加強安全和發展協同推進。
意見提出到2022年:通過技術突破、產業培育和推廣應用,力爭氫能在海洋應用領域逐步走在全國前列。引進5家以上國際或國內有較強競爭力、技術領先的氫能制備、儲能企業;引進5家以上氫燃料電池海洋應用相關企業或項目;建設加氫站2座以上(包括綜合供能站);示范運行氫能公交車15輛以上;新建或改造船舶20艘以上;推進氫燃料電池港區集卡、叉車等應用;與國內研發機構、學校、民間組織、產業技術聯盟等合作,成立舟山海洋氫能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等。
到2025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裝備產業化能力,建設氫能海洋應用示范試點。氫能產業年產值突破50億元;建成5座以上固定式加氫站(包括綜合供能站);示范運行氫能公交車50輛以上;氫能領域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突破30家;新建或改造船舶100艘以上;氫能海洋應用的技術研發實力顯著增強,應用領域進一步量化推廣,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展望到2035年: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氫能海洋應用示范城市——“海上氫島”基本建成。依托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應用,氫能在全市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達到10%以上,基本實現能源綜合利用自給自足;氫能制備、儲運、應用等各環節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完備,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完善,氫能在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儲能發電、熱電聯供等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行業健康發展,最終形成“氫能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