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企業不愿改、抽水蓄能不愿建、氣電補貼壓力大……業界公認的電力系統三大靈活性電源正在遭遇種種發展怪象。問題的根源都與技術無關,真正的“堵點”明確而唯一,那就是電力市場仍缺乏合理的價格傳導機制,使得為電力系統提供靈活性的企業,難以獲得與建設、運行成本相匹配的回報,虧本買賣自然少人問津。
靈活性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重要性,與可再生能源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正相關??稍偕茉窗l電出力不穩定、波動大、難預測的特性,天然地增加了電力系統維持安全穩定運行的工作量和難度;而靈活性電源則可以根據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用戶側的波動,快速調節出力,保障電網安全。換言之,“任性”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發電量越多,電網對于靈活性電源的需求就越強烈。
對于我國目前的電網結構而言,電力系統靈活性的強弱,從某種意義上直接決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的大小,關乎我國電力行業清潔轉型的成敗。然而,當可再生能源行業高速發展、清潔電力占比越來越高,本應同步上馬的靈活性電源卻因為看不到盈利前景而難以作出投資決策,導致實際建設進度與需求嚴重脫節。
可再生能源的邊際發電成本極低,但靈活性電源為了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不僅需要額外的建設投資,還要付出額外的運行成本:靈活性煤電需要犧牲機組運行效率、提高煤耗來壓低負荷;抽水蓄能要在抽水、發電的過程中承擔能量轉換帶來的效率損失;燃氣調峰電站需要負擔高昂的燃料成本??梢哉f,為了襯托起可再生能源這朵“大紅花”,扮演著“綠葉”角色的靈活性電源為可再生能源的“任性”買了單,但誰來為造價不菲的“綠葉”買單呢?業界的共識是,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讓靈活性電源擁有合理的收入。這也是電力系統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必要條件。
那么究竟怎樣的電價才算合理?探索已有之。以煤電靈活性改造為例,一些省份出臺了針對煤電機組調峰的補貼政策,當機組按照調度要求降負荷運行時,可以根據規則享受一定的電價補貼,以此激勵地方煤電企業進行靈活性改造。但依賴政府補貼的局限性也十分明顯:受地方財政的制約,補貼總量有限,且隨著總量增加,補貼水平難以長期保持,可再生能源補貼的退坡就是前車之鑒。一旦補貼力度減弱,改造成本的回收失去保障,煤電靈活性改造勢必再度陷入困境當中。
提高靈活性電源建設的積極性,必須讓靈活性電源在平抑波動、快速調節方面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為實現這一目的,電改的步子必須邁得更大一點、更快一點。無論是推動電力中長期市場帶負荷曲線交易,還是將調峰市場融入現貨市場當中,其目的都在于讓市場供需雙方了解并接受電力商品的真實成本和價格,讓電力價格信號貫穿整個電力系統,進而提升電力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
有了價格信號的引導,發電企業才能告別“等、靠、要”,把靈活性調節納入自身經營工作的一環,根據峰、谷期的市場供需情況自行決定機組出力和報價;不同時段用電價格的差異,也將引導電力用戶根據自身生產情況調節負荷,自行“削峰填谷”。放眼未來,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與普及,電動汽車“倒送電”、用戶側儲能等都可能成為新興的靈活性資源,共同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作出貢獻。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建立一個能夠形成有效價格信號的市場,讓市場主體在價格信號引導下主動參與調節,而非被動等待調度指令。
“補貼”能做到的只是對弱勢方的暫時扶持,“價格”才是成熟市場的通貨。當高價值的靈活性調節服務被市場競相購買,發電企業自然愿做這份生意。面對未來持續攀升的靈活性電源需求,一個定價合理的市場必不可少。
靈活性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重要性,與可再生能源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正相關??稍偕茉窗l電出力不穩定、波動大、難預測的特性,天然地增加了電力系統維持安全穩定運行的工作量和難度;而靈活性電源則可以根據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用戶側的波動,快速調節出力,保障電網安全。換言之,“任性”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發電量越多,電網對于靈活性電源的需求就越強烈。
對于我國目前的電網結構而言,電力系統靈活性的強弱,從某種意義上直接決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的大小,關乎我國電力行業清潔轉型的成敗。然而,當可再生能源行業高速發展、清潔電力占比越來越高,本應同步上馬的靈活性電源卻因為看不到盈利前景而難以作出投資決策,導致實際建設進度與需求嚴重脫節。
可再生能源的邊際發電成本極低,但靈活性電源為了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不僅需要額外的建設投資,還要付出額外的運行成本:靈活性煤電需要犧牲機組運行效率、提高煤耗來壓低負荷;抽水蓄能要在抽水、發電的過程中承擔能量轉換帶來的效率損失;燃氣調峰電站需要負擔高昂的燃料成本??梢哉f,為了襯托起可再生能源這朵“大紅花”,扮演著“綠葉”角色的靈活性電源為可再生能源的“任性”買了單,但誰來為造價不菲的“綠葉”買單呢?業界的共識是,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讓靈活性電源擁有合理的收入。這也是電力系統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必要條件。
那么究竟怎樣的電價才算合理?探索已有之。以煤電靈活性改造為例,一些省份出臺了針對煤電機組調峰的補貼政策,當機組按照調度要求降負荷運行時,可以根據規則享受一定的電價補貼,以此激勵地方煤電企業進行靈活性改造。但依賴政府補貼的局限性也十分明顯:受地方財政的制約,補貼總量有限,且隨著總量增加,補貼水平難以長期保持,可再生能源補貼的退坡就是前車之鑒。一旦補貼力度減弱,改造成本的回收失去保障,煤電靈活性改造勢必再度陷入困境當中。
提高靈活性電源建設的積極性,必須讓靈活性電源在平抑波動、快速調節方面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為實現這一目的,電改的步子必須邁得更大一點、更快一點。無論是推動電力中長期市場帶負荷曲線交易,還是將調峰市場融入現貨市場當中,其目的都在于讓市場供需雙方了解并接受電力商品的真實成本和價格,讓電力價格信號貫穿整個電力系統,進而提升電力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
有了價格信號的引導,發電企業才能告別“等、靠、要”,把靈活性調節納入自身經營工作的一環,根據峰、谷期的市場供需情況自行決定機組出力和報價;不同時段用電價格的差異,也將引導電力用戶根據自身生產情況調節負荷,自行“削峰填谷”。放眼未來,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與普及,電動汽車“倒送電”、用戶側儲能等都可能成為新興的靈活性資源,共同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作出貢獻。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建立一個能夠形成有效價格信號的市場,讓市場主體在價格信號引導下主動參與調節,而非被動等待調度指令。
“補貼”能做到的只是對弱勢方的暫時扶持,“價格”才是成熟市場的通貨。當高價值的靈活性調節服務被市場競相購買,發電企業自然愿做這份生意。面對未來持續攀升的靈活性電源需求,一個定價合理的市場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