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能監局近日正式印發《江西省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較此前發布的征求意見稿,試行稿增加了“鼓勵獨立儲能設施企業參與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的內容。
據了解,自2017年國家能源局印發《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工作方案》后,各地陸續出臺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幾乎也都明確了對儲能技術應用的支持。那么,我國儲能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現狀如何?尚存哪些待解決的問題?
獨立儲能具備優勢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江西發布的《規則》明確了獨立儲能身份,但相應的補償機制和規則給予儲能的補貼,并不能完全覆蓋儲能的投資成本。“市場規則要掃清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在身份上的阻力,而不是簡單給予價格補償。”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政策研究經理王思告訴記者:“獨立儲能是一個趨勢,儲能若綁定在其他主體身后,其獲得的價值補償就要與其它主體分享。”
王思認為,獨立儲能的身份具有兩方面優勢:首先,自己投資運營的企業能獨立運營儲能項目,從而獲得相應收益,靈活度更高;其次,獨立儲能系統更能發揮集成效應,體現了共享儲能的價值,改變了儲能為單一用戶主體服務的商業模式,使一個儲能系統能為多個發電企業、多個用戶,甚至為整個電力系統進行服務。“所以,這就需要獨立儲能的相應設計,同時允許其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這樣整體效益就會更高。”
“另外,儲能有了獨立的市場身份,可以提升運營商的自主性,否則其在運行、結算中都受制于其綁定的主體,投資主動性會受一定影響。”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管王皓懷補充道。
王皓懷還提到,儲能服從市場服務規則,實行按效果付費機制,最好進行自上而下的評估或市場機制的引導。“例如,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滲透到電網后,到底需要多少調峰、調頻資源,以及這些資源有多快、多準、多穩。只有在相關的運行、市場或結算規則中設定了相應指標,儲能才能達到快速調節的效果,獲得更高的價值補償。”
儲能成本疏導仍有困難
據了解,目前儲能未全面商業化,因此輔助服務市場化是其商業化運營面臨的一個難點。
對此,王思認為,解決儲能商業化問題的關鍵在于電力市場,目前的市場規則和相關政策不能與儲能“入市”交易匹配,尤其是輔助服務市場和現貨市場規則無法支持儲能完整參與市場且獲益。“電力市場開放后,儲能參與市場的阻力得到解決,獲益空間就打開了。我們預期儲能的成本還會下降,畢竟電力系統中儲能技術的規模效應還未真正體現。”
王思還表示,儲能成本不應體現在電價上。“目前的可再生能源配額機制,就是讓用戶承擔綠色用電義務,相應成本實際上是體現在像綠證這樣的金融產品上。未來,肯定是發電側逐步向用戶側傳導成本,再由受益方付費。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發展,需要相應的政策扶持,讓其產生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王皓懷告訴記者,電力市場體系目前正在構建中,儲能的商業價值評估處于較大的政策變化中,風險和機遇并存。比如除按效果付費問題之外,還存在儲能成本無法向用戶傳導,不能由受益方付費的問題。“儲能與可再生能源配套現階段的成本較高,為了促進綠色電力消費,用戶應當承擔綠色發展成本。”
政策變化帶來投資風險
電力輔助服務品種包括調頻、調峰、備用、調壓、黑啟動等,其中調峰是我國特有的電力輔助服務品種,其本質是通過短時電力調節使發電出力匹配負荷的變化,實現電力電量的平衡,旨在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未來調峰和現貨市場是一體化還是并行,目前各方看法不一。”王皓懷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整體來看,目前電力市場規則暫時沒有形成長效機制,是一個仍在“雙軌制”過渡中的市場化,對投資回收期較長的項目,規則的變化勢必帶來投資風險。“大家都是在現有規則體制下投資儲能項目,所以也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王思解釋。
王思指出,各地出臺相應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儲能擴展收益空間的機會,但大部分政策和規則還是無法做到補償完全覆蓋投資成本。
“目前還未完全進入現貨市場階段,有必要通過輔助服務市場規則設計給予儲能與可再生能源配套一定的價值補償,這是各地陸續出臺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的原因。”王思表示,“我們期望輔助服務市場規則逐步形成長效機制,體現依效果付費,收益即付費或肇事即付費的基本原則,在交易并網調度結算等環節予以全面匹配,掃清儲能參與市場的各類阻力。”
據了解,自2017年國家能源局印發《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工作方案》后,各地陸續出臺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幾乎也都明確了對儲能技術應用的支持。那么,我國儲能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現狀如何?尚存哪些待解決的問題?
獨立儲能具備優勢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江西發布的《規則》明確了獨立儲能身份,但相應的補償機制和規則給予儲能的補貼,并不能完全覆蓋儲能的投資成本。“市場規則要掃清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在身份上的阻力,而不是簡單給予價格補償。”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政策研究經理王思告訴記者:“獨立儲能是一個趨勢,儲能若綁定在其他主體身后,其獲得的價值補償就要與其它主體分享。”
王思認為,獨立儲能的身份具有兩方面優勢:首先,自己投資運營的企業能獨立運營儲能項目,從而獲得相應收益,靈活度更高;其次,獨立儲能系統更能發揮集成效應,體現了共享儲能的價值,改變了儲能為單一用戶主體服務的商業模式,使一個儲能系統能為多個發電企業、多個用戶,甚至為整個電力系統進行服務。“所以,這就需要獨立儲能的相應設計,同時允許其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這樣整體效益就會更高。”
“另外,儲能有了獨立的市場身份,可以提升運營商的自主性,否則其在運行、結算中都受制于其綁定的主體,投資主動性會受一定影響。”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管王皓懷補充道。
王皓懷還提到,儲能服從市場服務規則,實行按效果付費機制,最好進行自上而下的評估或市場機制的引導。“例如,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滲透到電網后,到底需要多少調峰、調頻資源,以及這些資源有多快、多準、多穩。只有在相關的運行、市場或結算規則中設定了相應指標,儲能才能達到快速調節的效果,獲得更高的價值補償。”
儲能成本疏導仍有困難
據了解,目前儲能未全面商業化,因此輔助服務市場化是其商業化運營面臨的一個難點。
對此,王思認為,解決儲能商業化問題的關鍵在于電力市場,目前的市場規則和相關政策不能與儲能“入市”交易匹配,尤其是輔助服務市場和現貨市場規則無法支持儲能完整參與市場且獲益。“電力市場開放后,儲能參與市場的阻力得到解決,獲益空間就打開了。我們預期儲能的成本還會下降,畢竟電力系統中儲能技術的規模效應還未真正體現。”
王思還表示,儲能成本不應體現在電價上。“目前的可再生能源配額機制,就是讓用戶承擔綠色用電義務,相應成本實際上是體現在像綠證這樣的金融產品上。未來,肯定是發電側逐步向用戶側傳導成本,再由受益方付費。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發展,需要相應的政策扶持,讓其產生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王皓懷告訴記者,電力市場體系目前正在構建中,儲能的商業價值評估處于較大的政策變化中,風險和機遇并存。比如除按效果付費問題之外,還存在儲能成本無法向用戶傳導,不能由受益方付費的問題。“儲能與可再生能源配套現階段的成本較高,為了促進綠色電力消費,用戶應當承擔綠色發展成本。”
政策變化帶來投資風險
電力輔助服務品種包括調頻、調峰、備用、調壓、黑啟動等,其中調峰是我國特有的電力輔助服務品種,其本質是通過短時電力調節使發電出力匹配負荷的變化,實現電力電量的平衡,旨在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未來調峰和現貨市場是一體化還是并行,目前各方看法不一。”王皓懷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整體來看,目前電力市場規則暫時沒有形成長效機制,是一個仍在“雙軌制”過渡中的市場化,對投資回收期較長的項目,規則的變化勢必帶來投資風險。“大家都是在現有規則體制下投資儲能項目,所以也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王思解釋。
王思指出,各地出臺相應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儲能擴展收益空間的機會,但大部分政策和規則還是無法做到補償完全覆蓋投資成本。
“目前還未完全進入現貨市場階段,有必要通過輔助服務市場規則設計給予儲能與可再生能源配套一定的價值補償,這是各地陸續出臺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的原因。”王思表示,“我們期望輔助服務市場規則逐步形成長效機制,體現依效果付費,收益即付費或肇事即付費的基本原則,在交易并網調度結算等環節予以全面匹配,掃清儲能參與市場的各類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