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新能源車企銷量下降、業績下滑。但不少車企在開拓海外市場和技術創新等方面表現搶眼。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恢復增長態勢,部分車企已經開始為下半年的“逆襲”沖刺。
近日,多家上市車企陸續發布2020年年中財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產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在此大環境下,車企經營業績普遍下降,但在營收業績之外,車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速研發等表現亮眼。
營收集體下滑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9.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5%和37.4%。
車企銷量下滑,營收集體承壓。廣汽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約為256.4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9.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3.1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52.87%。
新能源汽車南北兩家頭部企業,比亞迪和北汽都受到較大沖擊。數據顯示,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07萬輛,同比下滑58.34%;北汽新能源銷量僅為1.47萬輛,同比下滑77.44%。
比亞迪表示,因汽車業務減少,導致上半年營業收入減少為605.03億元,同比下降2.7%。但因產業鏈布局完善,在其他業務帶動下,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62億元,同比增加14.29%。
北汽藍谷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31.12億元,同比下滑69.84%;凈利潤轉虧,共虧損18.63億元,同比減少2814.98%。
江淮汽車今年上半年銷售純電動乘用車1.71萬輛,同比下降56.22%。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9.41億元,同比下降7.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7億元,同比下降217.84%。
作為目前國內產銷量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上汽集團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37.4億元,同比下降2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3.94億元,同比下降39.01%。
長安汽車表示,當前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居民消費信心明顯不足,而汽車作為可選消費,短期需求受到明顯抑制,汽車市場下滑導致車企當期經營壓力加大。
海馬汽車產銷則基本陷入停滯狀態,上半年累計銷量為6529輛,同比下降55%;實現銷售收入13.11億元,同比下降43.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3億元,但與上年同期相比減虧545萬元。
力帆實業處境更為艱難,目前該公司債務負擔沉重,汽車板塊生產經營處于非正常狀態。8月21日,法院已裁定受理公司破產重整案,其股票已于8月25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被改為“*ST力帆”。
出海、研發成亮點
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半年日子難過,不過車企在征戰國際市場和技術研發等方面也不乏亮點。
上汽集團表示,其新能源汽車登陸歐洲市場后,銷量節節攀升。6月份上汽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已躍上“千輛級”臺階。其中,在英國電動車市場,MGEZS車型銷量穩居前三,在荷蘭和挪威也已躋身市場前列,首批328輛上汽大通MAXUSEV30純電動智能物流車已發運挪威。
自主品牌新能源產品加快走向全球,在比亞迪身上也有所體現。上半年比亞迪海外市場業務實現快速增長,順利完成了西班牙、瑞典、印度、日本等國家訂單的交付。國內市場方面,上半年比亞迪繼續向中山、西安、杭州、柳州等城市投放純電動客車,在原有市場的基礎上尋找和開拓新市場。上半年比亞迪純電動大巴銷量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逆境之中,車企同步加碼研發。3月,比亞迪發布并量產新一代電池產品——刀片電池,6月推出搭載刀片電池及高性能碳化硅電機控制模塊的新車型“漢”上市;上汽英飛凌順利實現全球最先進的第七代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量產,相比進口產品成本有了大幅下降,400型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研發也在快速推進。
江淮汽車則將混改推向更深層次,與大眾汽車進入全面戰略合作階段,開創汽車產業外資企業首度參與國企混改的先例。江淮與蔚來汽車合作的第三款車型EC6改造及量產試制已全面開展,為9月量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下半年有望恢復增長
從月度數據看,自今年二季度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穩步回升態勢。下半年基于國內經濟復蘇預期,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恢復增長態勢。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比亞迪方面表示,其新能源新車型將集中在下半年推出,繼新車型漢之后,全新車型宋Plus將于下半年亮相,進一步完善細分領域產品,還將推出改款車型唐、e2、e3等車型。隨著集團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迭代、創新技術的應用和新車型的發布,新能源汽車業務有望迎來新的增長。
北汽方面表示,下半年將迎難而上,加快向中高端市場邁進,ARCFOXαT作為其“產品升級、品牌升級”戰略的首款高端車型,將于年內正式上市。此外,北汽還將開發更多換電車型,開放換電技術平臺,加大力度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發揮在分時租賃、長租業務、換電業務、出租、網約大客戶方面的優勢,推進對公業務市場,并以北京、廈門、海南為重點推廣與建設區域,打造能源管理與服務、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樣板間”。
江淮汽車則表示,將堅持“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的企業戰略不動搖,加大資源投入,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持續提升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和在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產品的技術突破,加大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商業運營和私人消費市場領域的推廣。
近日,多家上市車企陸續發布2020年年中財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產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在此大環境下,車企經營業績普遍下降,但在營收業績之外,車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速研發等表現亮眼。
營收集體下滑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9.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5%和37.4%。
車企銷量下滑,營收集體承壓。廣汽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約為256.4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9.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3.1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52.87%。
新能源汽車南北兩家頭部企業,比亞迪和北汽都受到較大沖擊。數據顯示,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07萬輛,同比下滑58.34%;北汽新能源銷量僅為1.47萬輛,同比下滑77.44%。
比亞迪表示,因汽車業務減少,導致上半年營業收入減少為605.03億元,同比下降2.7%。但因產業鏈布局完善,在其他業務帶動下,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62億元,同比增加14.29%。
北汽藍谷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31.12億元,同比下滑69.84%;凈利潤轉虧,共虧損18.63億元,同比減少2814.98%。
江淮汽車今年上半年銷售純電動乘用車1.71萬輛,同比下降56.22%。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9.41億元,同比下降7.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7億元,同比下降217.84%。
作為目前國內產銷量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上汽集團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37.4億元,同比下降2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3.94億元,同比下降39.01%。
長安汽車表示,當前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居民消費信心明顯不足,而汽車作為可選消費,短期需求受到明顯抑制,汽車市場下滑導致車企當期經營壓力加大。
海馬汽車產銷則基本陷入停滯狀態,上半年累計銷量為6529輛,同比下降55%;實現銷售收入13.11億元,同比下降43.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3億元,但與上年同期相比減虧545萬元。
力帆實業處境更為艱難,目前該公司債務負擔沉重,汽車板塊生產經營處于非正常狀態。8月21日,法院已裁定受理公司破產重整案,其股票已于8月25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被改為“*ST力帆”。
出海、研發成亮點
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半年日子難過,不過車企在征戰國際市場和技術研發等方面也不乏亮點。
上汽集團表示,其新能源汽車登陸歐洲市場后,銷量節節攀升。6月份上汽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已躍上“千輛級”臺階。其中,在英國電動車市場,MGEZS車型銷量穩居前三,在荷蘭和挪威也已躋身市場前列,首批328輛上汽大通MAXUSEV30純電動智能物流車已發運挪威。
自主品牌新能源產品加快走向全球,在比亞迪身上也有所體現。上半年比亞迪海外市場業務實現快速增長,順利完成了西班牙、瑞典、印度、日本等國家訂單的交付。國內市場方面,上半年比亞迪繼續向中山、西安、杭州、柳州等城市投放純電動客車,在原有市場的基礎上尋找和開拓新市場。上半年比亞迪純電動大巴銷量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逆境之中,車企同步加碼研發。3月,比亞迪發布并量產新一代電池產品——刀片電池,6月推出搭載刀片電池及高性能碳化硅電機控制模塊的新車型“漢”上市;上汽英飛凌順利實現全球最先進的第七代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量產,相比進口產品成本有了大幅下降,400型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研發也在快速推進。
江淮汽車則將混改推向更深層次,與大眾汽車進入全面戰略合作階段,開創汽車產業外資企業首度參與國企混改的先例。江淮與蔚來汽車合作的第三款車型EC6改造及量產試制已全面開展,為9月量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下半年有望恢復增長
從月度數據看,自今年二季度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穩步回升態勢。下半年基于國內經濟復蘇預期,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恢復增長態勢。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比亞迪方面表示,其新能源新車型將集中在下半年推出,繼新車型漢之后,全新車型宋Plus將于下半年亮相,進一步完善細分領域產品,還將推出改款車型唐、e2、e3等車型。隨著集團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迭代、創新技術的應用和新車型的發布,新能源汽車業務有望迎來新的增長。
北汽方面表示,下半年將迎難而上,加快向中高端市場邁進,ARCFOXαT作為其“產品升級、品牌升級”戰略的首款高端車型,將于年內正式上市。此外,北汽還將開發更多換電車型,開放換電技術平臺,加大力度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發揮在分時租賃、長租業務、換電業務、出租、網約大客戶方面的優勢,推進對公業務市場,并以北京、廈門、海南為重點推廣與建設區域,打造能源管理與服務、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樣板間”。
江淮汽車則表示,將堅持“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的企業戰略不動搖,加大資源投入,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持續提升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和在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產品的技術突破,加大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商業運營和私人消費市場領域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