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0 日晚上 9 點 10 分,理想汽車北京交付中心內洋溢著高管們發自內心的笑聲,在那兒正舉行著一場云敲鐘儀式——理想汽車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這是繼汽車之家后,李想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42號車庫 ID:i42how
晚上 23:44 開盤后理想股價從 11.5 美元暴漲 46%至 16.8美元,市值超過140 億美元。
同為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汽車 2018 年 9 月正式上市時,發行價 6.5 美元,市值 67.72 億美元,截止發稿,蔚來股價為 12.3 美元,市值 146 億美元。
蔚來和理想作為國內頭部造車新勢力,都在資本市場得到了認可。那么 140 億的市值對于理想汽車這家季度銷量還不足 1 萬輛的造車新勢力車企算高嗎?
01 理想值不值 140 億?
以上是我們統計的幾家傳統車企的銷量、毛利及市值情況。
顯然從一個車企的角度來看,理想汽車的市值太高了。如果你暫時理解不了,不如讓我們回顧一下特斯拉股價起飛的歷史。
2010 年特斯拉以 19 美元每股的價格登陸納斯達克,當時市值僅 1.6 億美元。2013 年 4 月,股價從 40 美元開始拉升,同年 9 月,股價逼近 200 美元,市值從 46 億美元暴漲至 236 億美元。
那段時期的特斯拉發生了 2 件事。
特斯拉公布了 2013Q1 財報。這是特斯拉成立 10 年來首次盈利,代表了「純電」之路的可持續性;Elon Musk 在與 Google 洽談開發自動駕駛功能后,認為 Google 的自動駕駛硬件成本過高,特斯拉將自己開發基于視覺的自動駕駛方案 ——「Autopilot」。
從那時起,特斯拉開始逐漸從車企并線駛入科技公司賽道,改變了資本市場的估值方式。
而理想汽車,也同樣是披著車企外衣的科技公司,拼的是「智能化」。
智能賽道:究竟什么是智能化?
這里的智能化,不是指那臺可以聽 QQ 音樂甚至刷抖音的大屏安卓,也不是可以幫你開關空調的科大訊飛語音助手。
在全自動駕駛時代到來之前,我們對智能化汽車的理解,是車輛有「能上能下」的能力:
能上:車輛數據可以上傳到云端(影子模式);能下:云端可以下發數據、軟件至車輛(OTA)。
「能上」的背后,除了聯網能力、帳戶體系,還要有一個能夠容納海量數據并進行算法訓練的云端運算平臺。
特斯拉在 2019 年 4 月的「自動駕駛日」上首次提到了 Autopilot 背后的大功臣 —— Dojo 計算平臺,用于對影子模式收集到的海量數據進行算法訓練。特斯拉 AI 高級總監 Andrej Karpathy 指出,每次訓練的計算量超過 70000 個 GPU 小時,也就是 1 個 GPU 需要近 8 年才能得到一份結果。
根據 ARK Invest 的分析師 James Wang 測算,光是搭建一個 1000 GPU 的服務器集群就要花費 1500 萬美金——「能上」的代價還是很大的。
而「能下」意味著車輛能夠像手機一樣,有與時俱進的使用體驗。
理想 ONE 有兩顆前置攝像頭,一顆采集到的數據會輸入到 Mobileye EyeQ4 芯片中進行輔助駕駛決策;另一顆采集到的數據,會與用戶的駕駛行為一起,匿名回傳給理想在云端的系統中。
在最近幾次 OTA 升級中,理想 ONE 不僅增加了「輪轂視角」、微信車載版應用、全屏后視,同時還優化輔助駕駛使用體驗,降低 ACC 起步延時并縮短跟車距離等。可以說理想 ONE 無論是在用車體驗方面,還是輔助駕駛能力,都有了一定的進步。
數據無價:銷量越高,車企越值錢
在通往自動駕駛的路上,理想選擇了與特斯拉一樣的以視覺為主的實現路線。
而視覺路線的核心除了芯片,是用戶真實行駛數據的數據量,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傳感器(攝像頭)所看到的世界;駕駛員面對各種情況所做出的反應。
「其他車企收集的是感知樣本數據」,理想的自動駕駛總經理郎咸朋表示,「理想的影子模式,收集的是駕駛場景數據。我們認為要收集到 160 億公里的駕駛場景數據,可以達到接近人類駕駛習慣。」
時至今日,特斯拉已經賣出了超過 100 萬輛車,收集了超過 160 億公里的真實行駛數據。
雖然「全自動駕駛」功能仍處于跳票狀態,市值是車企中最高,7 月中旬甚至達到了史無前例的 3300 億美金,聽起來已經高到「離譜」了,但 ARK Invest 的特斯拉估值模型中指出,當全自動駕駛真正實現,500 萬輛擁有全自動駕駛能力的車隊,會讓特斯拉成為一家 1.4 萬億美金市值的公司(每股 6100 美金)。
盡管理想 ONE 截止今年 6 月總交付量僅有 12898 輛,與特斯拉有著天壤之別,甚至不足百分之一,但相同的是,他們每賣出一輛車,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真實行駛數據,讓自己離全自動駕駛更進一步。而傳統車企賣一輛算一輛,只有眼下的利潤。這就是他們與傳統車企最大的不同。
02 理想的競爭力
極高的資本效率 - 團隊管理能力
「窮孩子的錢得省著花,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2019 年 12 月理想汽車正式開始交付,2020 年 6 月總交付量突破 10000 輛,用時不到 7 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理想汽車的利潤情況如下:
20200731_085137_003.jpg
從 2015 年 10 月天使輪融資以來,理想汽車一共進行了 8 輪融資。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理想汽車手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10.54 億元人民幣(約合 1.48 億美元),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還有 23.51 億元人民幣(約合 3.32 億美元),總計 34 億元人民幣(約合 4.8 億美元)。
加上今年 6 月由美團領投的 D 輪融資,理想賬上還有超過 10 億美金的現金。而且據我們粗略統計,理想汽車累計融資其實僅有 20 億美金。
從公司成立到經營利潤轉正,理想只花了約 10 億美金。在資本效率這個層面上,理想跑在了所有新造車車企的前面。
20200731_085137_004.jpg
在上市活動的致辭中,李想特意感謝了公司的「公敵」—— 理想汽車 CFO 李鐵。正是他的「摳門」,逼著團隊花更少的錢,做了更多的事。
增程技術 - 產品定義能力
這是備受沒有試駕過的鍵盤車手喜愛的一個「槽點」—— 1.2T 的三缸東安動力發動機,驅動著一輛五米長的 6/7 座中大型 SUV。
增程技術不是理想的首創,2007 年雪佛蘭 VOLT 概念車發布,這是一臺搭載了 1.0T 增發動機的增程式汽車,發動機只用于給電機供電,并不直接驅動車輪。
2014 年寶馬推出增程版 i3,寶馬在純電動車版 i3 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 0.65 升的雙缸增程器,以增加 i3 的續航里程。
理想增程與其他產品的最大區別:基于 40 度電的電池包的增程系統。這是目前市面上電池容量最大的增程式乘用車。
「增程」是一個匯集「電動」車和「燃油」車各自優勢的品類,也是理想從技術發展和環境適應性同時出發的漸進式創新選擇。
電動汽車的動力響應平順,加速能力強,但背后是較低的用戶接納度、較高的電池成本和不及燃油車的補能便利性。尤其是對于理想 ONE 這樣一臺中大型 7 座 SUV 而言,想要實現 800 km 的續航,意味著需要超過 120 kWh 的電池,3 倍于當前的電池容量,意味著 BOM 成本直線上升。
燃油車補能方便、動力系統成本低,背后則是不及電動汽車的動力表現以及同等動力水平下較高的排放。
純電動汽車較高的電池成本以及長途補能的局限都成了限制銷量的因素,而理想選擇的 40.5 kWh 電池 + 1.2 T 增程器的組合,則是用最低的成本做到了最接近純電動汽車的體驗,而這里的核心技術則是理想自研的「增程」技術的底盤布置能力和實時的軟件工作邏輯。
要實現這樣一套增程技術,對車輛空間的要求極高,因此中大型 SUV 的空間大小對這套增程邏輯的實現是有其必要性的。理想汽車產品負責人張驍稱,這需要企業同時具備技術能力和商業能力。
但不論如何,理想汽車在增程技術上依然具備兩到三年的先發優勢,而理想在 2022 年要推出的全尺寸 SUV 也將搭載最新一代的增程系統。
為什么說理想的產品定義能力牛逼?
2018 年中國汽車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 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持續下跌,在當下這種「逆勢」環境中,理想汽車作為一家造車新勢力如何搶占屬于自己的市場?
選中一塊增長市場成了理想殺進汽車市場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從二胎政策的開放,到國民經濟實力的提高,二胎家庭即增換購市場成了整個汽車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增長點。而這一部分的用戶對于空間、動力、配置等需求,在理想 ONE 上都得到了完全滿足。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是同價位最好的產品,對于理想公司而言,這是既可走量,也有可以擁有最高毛利的車型。
回到我們的初始判斷,理想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在我們所熟知的這些汽車科技公司走入第二階段之前,車企要完成的任務仍然是修建體系的護城河,提高核心的智能化能力,同時賣出更多的車,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足夠多的用戶數據,形成正向閉環。
03 Let the show begin
李想在上市活動致辭中,表達了汽車之外的野心:「再往后看的話,其實整個智能電動汽車智能駕駛的路程會比大家想象得更遠更大。我們會橫跨三個行業,數字交通、智能科技還有房地產。所以呢,我們的名字再過五年,再過十年,大家就知道為什么了,實現理想中的車和家。」
晚上 11:05,理想汽車投資人王興發表飯否:「那些認為李想的理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
理想把從初創到 IPO 這個階段定義為從 0 到 1。有投資人也戲稱現在掛牌的新勢力公司其實相當于互聯網企業的 A 輪。
理想長遠的企業目標是打造一家自動駕駛的出行公司,而現在完成的是第一步:品牌、團隊、產品的冷啟動。在這一階段,理想定義的目標是健康地生存下來,有正向的經營現金流,同時積累對市場的認知和對用戶的數據積累。
在接下來的路上,理想所面臨的困難,也是理想的風險:
理想的自動駕駛團隊正在建立,還沒有證明自己擁有打造 L4 級自動駕駛產品的能力;由于產品線還比較單薄,理想在銷量上的可持續增長還有待驗證。
而理想從來就不是一個害怕挑戰的公司,從壯士斷腕放棄 SEV 項目開始,理想的理念從來都是只做正確的事。
42 號車庫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從 0 到 1。
10 年前電動化剛剛起步,一路摸爬滾打到現在,從不被任何人看好,到現在越來越多人主動選擇。隨著產品力的提升,新能源車市場逐漸被打開,智能化的體驗和概念開始被用戶和資本接受。
與時間做朋友,讓我們一起見證歷史。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42號車庫 ID:i42how
晚上 23:44 開盤后理想股價從 11.5 美元暴漲 46%至 16.8美元,市值超過140 億美元。
同為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汽車 2018 年 9 月正式上市時,發行價 6.5 美元,市值 67.72 億美元,截止發稿,蔚來股價為 12.3 美元,市值 146 億美元。
蔚來和理想作為國內頭部造車新勢力,都在資本市場得到了認可。那么 140 億的市值對于理想汽車這家季度銷量還不足 1 萬輛的造車新勢力車企算高嗎?
01 理想值不值 140 億?
以上是我們統計的幾家傳統車企的銷量、毛利及市值情況。
顯然從一個車企的角度來看,理想汽車的市值太高了。如果你暫時理解不了,不如讓我們回顧一下特斯拉股價起飛的歷史。
2010 年特斯拉以 19 美元每股的價格登陸納斯達克,當時市值僅 1.6 億美元。2013 年 4 月,股價從 40 美元開始拉升,同年 9 月,股價逼近 200 美元,市值從 46 億美元暴漲至 236 億美元。
那段時期的特斯拉發生了 2 件事。
特斯拉公布了 2013Q1 財報。這是特斯拉成立 10 年來首次盈利,代表了「純電」之路的可持續性;Elon Musk 在與 Google 洽談開發自動駕駛功能后,認為 Google 的自動駕駛硬件成本過高,特斯拉將自己開發基于視覺的自動駕駛方案 ——「Autopilot」。
從那時起,特斯拉開始逐漸從車企并線駛入科技公司賽道,改變了資本市場的估值方式。
而理想汽車,也同樣是披著車企外衣的科技公司,拼的是「智能化」。
智能賽道:究竟什么是智能化?
這里的智能化,不是指那臺可以聽 QQ 音樂甚至刷抖音的大屏安卓,也不是可以幫你開關空調的科大訊飛語音助手。
在全自動駕駛時代到來之前,我們對智能化汽車的理解,是車輛有「能上能下」的能力:
能上:車輛數據可以上傳到云端(影子模式);能下:云端可以下發數據、軟件至車輛(OTA)。
「能上」的背后,除了聯網能力、帳戶體系,還要有一個能夠容納海量數據并進行算法訓練的云端運算平臺。
特斯拉在 2019 年 4 月的「自動駕駛日」上首次提到了 Autopilot 背后的大功臣 —— Dojo 計算平臺,用于對影子模式收集到的海量數據進行算法訓練。特斯拉 AI 高級總監 Andrej Karpathy 指出,每次訓練的計算量超過 70000 個 GPU 小時,也就是 1 個 GPU 需要近 8 年才能得到一份結果。
根據 ARK Invest 的分析師 James Wang 測算,光是搭建一個 1000 GPU 的服務器集群就要花費 1500 萬美金——「能上」的代價還是很大的。
而「能下」意味著車輛能夠像手機一樣,有與時俱進的使用體驗。
理想 ONE 有兩顆前置攝像頭,一顆采集到的數據會輸入到 Mobileye EyeQ4 芯片中進行輔助駕駛決策;另一顆采集到的數據,會與用戶的駕駛行為一起,匿名回傳給理想在云端的系統中。
在最近幾次 OTA 升級中,理想 ONE 不僅增加了「輪轂視角」、微信車載版應用、全屏后視,同時還優化輔助駕駛使用體驗,降低 ACC 起步延時并縮短跟車距離等。可以說理想 ONE 無論是在用車體驗方面,還是輔助駕駛能力,都有了一定的進步。
數據無價:銷量越高,車企越值錢
在通往自動駕駛的路上,理想選擇了與特斯拉一樣的以視覺為主的實現路線。
而視覺路線的核心除了芯片,是用戶真實行駛數據的數據量,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傳感器(攝像頭)所看到的世界;駕駛員面對各種情況所做出的反應。
「其他車企收集的是感知樣本數據」,理想的自動駕駛總經理郎咸朋表示,「理想的影子模式,收集的是駕駛場景數據。我們認為要收集到 160 億公里的駕駛場景數據,可以達到接近人類駕駛習慣。」
時至今日,特斯拉已經賣出了超過 100 萬輛車,收集了超過 160 億公里的真實行駛數據。
雖然「全自動駕駛」功能仍處于跳票狀態,市值是車企中最高,7 月中旬甚至達到了史無前例的 3300 億美金,聽起來已經高到「離譜」了,但 ARK Invest 的特斯拉估值模型中指出,當全自動駕駛真正實現,500 萬輛擁有全自動駕駛能力的車隊,會讓特斯拉成為一家 1.4 萬億美金市值的公司(每股 6100 美金)。
盡管理想 ONE 截止今年 6 月總交付量僅有 12898 輛,與特斯拉有著天壤之別,甚至不足百分之一,但相同的是,他們每賣出一輛車,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真實行駛數據,讓自己離全自動駕駛更進一步。而傳統車企賣一輛算一輛,只有眼下的利潤。這就是他們與傳統車企最大的不同。
02 理想的競爭力
極高的資本效率 - 團隊管理能力
「窮孩子的錢得省著花,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2019 年 12 月理想汽車正式開始交付,2020 年 6 月總交付量突破 10000 輛,用時不到 7 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理想汽車的利潤情況如下:
20200731_085137_003.jpg
從 2015 年 10 月天使輪融資以來,理想汽車一共進行了 8 輪融資。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理想汽車手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10.54 億元人民幣(約合 1.48 億美元),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還有 23.51 億元人民幣(約合 3.32 億美元),總計 34 億元人民幣(約合 4.8 億美元)。
加上今年 6 月由美團領投的 D 輪融資,理想賬上還有超過 10 億美金的現金。而且據我們粗略統計,理想汽車累計融資其實僅有 20 億美金。
從公司成立到經營利潤轉正,理想只花了約 10 億美金。在資本效率這個層面上,理想跑在了所有新造車車企的前面。
20200731_085137_004.jpg
在上市活動的致辭中,李想特意感謝了公司的「公敵」—— 理想汽車 CFO 李鐵。正是他的「摳門」,逼著團隊花更少的錢,做了更多的事。
增程技術 - 產品定義能力
這是備受沒有試駕過的鍵盤車手喜愛的一個「槽點」—— 1.2T 的三缸東安動力發動機,驅動著一輛五米長的 6/7 座中大型 SUV。
增程技術不是理想的首創,2007 年雪佛蘭 VOLT 概念車發布,這是一臺搭載了 1.0T 增發動機的增程式汽車,發動機只用于給電機供電,并不直接驅動車輪。
2014 年寶馬推出增程版 i3,寶馬在純電動車版 i3 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 0.65 升的雙缸增程器,以增加 i3 的續航里程。
理想增程與其他產品的最大區別:基于 40 度電的電池包的增程系統。這是目前市面上電池容量最大的增程式乘用車。
「增程」是一個匯集「電動」車和「燃油」車各自優勢的品類,也是理想從技術發展和環境適應性同時出發的漸進式創新選擇。
電動汽車的動力響應平順,加速能力強,但背后是較低的用戶接納度、較高的電池成本和不及燃油車的補能便利性。尤其是對于理想 ONE 這樣一臺中大型 7 座 SUV 而言,想要實現 800 km 的續航,意味著需要超過 120 kWh 的電池,3 倍于當前的電池容量,意味著 BOM 成本直線上升。
燃油車補能方便、動力系統成本低,背后則是不及電動汽車的動力表現以及同等動力水平下較高的排放。
純電動汽車較高的電池成本以及長途補能的局限都成了限制銷量的因素,而理想選擇的 40.5 kWh 電池 + 1.2 T 增程器的組合,則是用最低的成本做到了最接近純電動汽車的體驗,而這里的核心技術則是理想自研的「增程」技術的底盤布置能力和實時的軟件工作邏輯。
要實現這樣一套增程技術,對車輛空間的要求極高,因此中大型 SUV 的空間大小對這套增程邏輯的實現是有其必要性的。理想汽車產品負責人張驍稱,這需要企業同時具備技術能力和商業能力。
但不論如何,理想汽車在增程技術上依然具備兩到三年的先發優勢,而理想在 2022 年要推出的全尺寸 SUV 也將搭載最新一代的增程系統。
為什么說理想的產品定義能力牛逼?
2018 年中國汽車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 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持續下跌,在當下這種「逆勢」環境中,理想汽車作為一家造車新勢力如何搶占屬于自己的市場?
選中一塊增長市場成了理想殺進汽車市場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從二胎政策的開放,到國民經濟實力的提高,二胎家庭即增換購市場成了整個汽車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增長點。而這一部分的用戶對于空間、動力、配置等需求,在理想 ONE 上都得到了完全滿足。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是同價位最好的產品,對于理想公司而言,這是既可走量,也有可以擁有最高毛利的車型。
回到我們的初始判斷,理想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在我們所熟知的這些汽車科技公司走入第二階段之前,車企要完成的任務仍然是修建體系的護城河,提高核心的智能化能力,同時賣出更多的車,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足夠多的用戶數據,形成正向閉環。
03 Let the show begin
李想在上市活動致辭中,表達了汽車之外的野心:「再往后看的話,其實整個智能電動汽車智能駕駛的路程會比大家想象得更遠更大。我們會橫跨三個行業,數字交通、智能科技還有房地產。所以呢,我們的名字再過五年,再過十年,大家就知道為什么了,實現理想中的車和家。」
晚上 11:05,理想汽車投資人王興發表飯否:「那些認為李想的理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
理想把從初創到 IPO 這個階段定義為從 0 到 1。有投資人也戲稱現在掛牌的新勢力公司其實相當于互聯網企業的 A 輪。
理想長遠的企業目標是打造一家自動駕駛的出行公司,而現在完成的是第一步:品牌、團隊、產品的冷啟動。在這一階段,理想定義的目標是健康地生存下來,有正向的經營現金流,同時積累對市場的認知和對用戶的數據積累。
在接下來的路上,理想所面臨的困難,也是理想的風險:
理想的自動駕駛團隊正在建立,還沒有證明自己擁有打造 L4 級自動駕駛產品的能力;由于產品線還比較單薄,理想在銷量上的可持續增長還有待驗證。
而理想從來就不是一個害怕挑戰的公司,從壯士斷腕放棄 SEV 項目開始,理想的理念從來都是只做正確的事。
42 號車庫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從 0 到 1。
10 年前電動化剛剛起步,一路摸爬滾打到現在,從不被任何人看好,到現在越來越多人主動選擇。隨著產品力的提升,新能源車市場逐漸被打開,智能化的體驗和概念開始被用戶和資本接受。
與時間做朋友,讓我們一起見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