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2020長三角國際氫能產業人才峰會于張家港萬豪酒店舉辦,會議中,世紀新能源網記者采訪了中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洋先生,此次采訪中,胡董事長就記者關于人才儲備、技術研發和市場預測、投資規劃等問題做出了回答。
細化投資,專注人才
近年資本對氫能產業的影響愈加強烈,在當今的投資風潮中,由于很多資本采取大范圍投資的策略,進而稀釋掉了一些項目獲得資金的厚度,從而造成部分真正優質的氫能項目反而沒有獲得更多資金的尷尬局面。
對于此種局面,胡洋坦言,中車作為一家做制造、做實業的企業,無論是氫能的發展,還是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都與自身有著密切的關系,或者說是與中車軌道交通之間的變革十分密切,正因為如此,中車在能源結構發生變化的時候,一定會追蹤氫能、氫燃料電池的技術和相應產品,這是中車投資的出發點。但中車的投資目的又非常清晰——投資人才或者技術,此點是中車區別于其他投資企業的重要點。
“我覺得真正能成功的投資一定是投入了最后有技術和產品,這個才能夠維系一個持續的過程。”胡洋強調。
穩抓技術,布局產業
氫能作為一種對傳統能源的替代能源,在某種角度來說,必然會促進其他能源使用的減少,這既是一種能源的替代,也是一類技術替代。一個技術的落地應用,有很多先決條件,現今制約氫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其經濟性,所以氫能技術一直在不斷地調整,乃至更新換代。
對于產業布局,胡洋介紹,中車除軌道交通之外,諸如在新能源客車等方面也有相應的布局。實際上中車對整個氫能的產業鏈也有著較深入的了解及分析,無論是制氫、儲運,還是轉化到應用的各個環節,中車都會有所涉及,但并不會全產業鏈建設?,F今,中車正在完善技術儲備,雖然很多技術是通用的,但是應用到特定的場景,便需要進行系統化的改造。“在未來的3~5年,中車的重點是持續進行技術儲備,找到一些應用的場景,然后去作一些產品出來,讓這些產品在運用的過程中做出調整并逐漸完善,通過技術的完善來降低成本。”
看好市場,開放合作
雖然氫能的發展現今仍然存在較多桎梏,但隨著技術的不斷變革、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升以及能源供應服務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氫能將來必將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生活的各個場景之中。胡洋認為:氫能產業的前景值得想象。因為降低環境影響的能源發展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F今,我國正在加快發展氫能的步伐,國內已設立多個氫能建設示范項目,氫能的逐步發展必將改變現代的能源結構,發展前景光明。
在采訪中,胡洋也提到了未來產業開發的決策——期待通過技術合作與產業投資達到1+1>2的效果。而對于未來的發展,中車將繼續積極儲備人才與技術,在基礎上持續發力,為行業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發揮企業價值。
聚焦建設,產業集聚
全球氫能產業處于爆發式增長前夜。現今,全球能源新格局正在形成,而氫能技術發展與未來的產業化將可能產生新的能源地緣版圖。目前氫能和燃料電池已在一些細分領域初步實現了商業化,預計五年后氫能將迎來產業爆發。
從國內來看,目前,氫能產業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如制氫企業、加氫站等主要分布在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沿海地區。
談到張家港的投資計劃,胡洋表示主要緣于三點:首先,因為張家港的區域優勢,并且政府選擇了氫能發展的區位優勢,長三角是能源使用比較高的區域之一。其次,張家港有很多氫能及相關企業,而產業集聚有將促使人才集聚,從而形成集聚效應。第三,中車在長三角地區已有較多產業布局,中車準備將上海作為未來一個時期發展的中心地點,如此,張家港跟上海之間未來將會形成一個半小時的高鐵圈,那么中車將會享受到上海的整個經濟的帶動作用,擁有諸多便利。
期待政策,喜憂參半
氫能源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如今正在迎來技術突破的時代,制氫、儲運、燃料電池等都在不斷發展,國家的綠色發展戰略讓相關企業獲得了發展契機,于此同時,諸多企業也都期待國家政策及相關標準的推出,實現產業的有序發展。
胡洋表示:“期待政府可以盡快確立氫能發展的戰略定位,能在規劃、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為產業中真正做事的人,提供一個方向”。而中車將繼續圍繞自身的產品和技術這兩條線,穩定人才及技術儲備戰略。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完善,將來人才會很搶手,而個別企業的有意行為將會破壞市場上的人才吸引規律,從而造成人才的浪費。
胡洋認為,國家應該鼓勵氫能發展,但不應該只是通過傳統的補貼方式去簡單化鼓勵、促進。應該鼓勵最終能夠成型的技術和產品上,也就是說將鼓勵放在成果上,而不是實行“你生產了多少我就給你多少補貼的擴產補貼上”。因為現今技術并沒有跨越關鍵的階段,應該是鼓勵大家去研發去完善,而不是在眼前的基礎上低效率地去盲目擴張。
最后,胡洋表示中國氫能的發展還需要達成更多的共識,需要業界去做更多的工作,中國氫能的發展,任重道遠。
近年資本對氫能產業的影響愈加強烈,在當今的投資風潮中,由于很多資本采取大范圍投資的策略,進而稀釋掉了一些項目獲得資金的厚度,從而造成部分真正優質的氫能項目反而沒有獲得更多資金的尷尬局面。
對于此種局面,胡洋坦言,中車作為一家做制造、做實業的企業,無論是氫能的發展,還是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都與自身有著密切的關系,或者說是與中車軌道交通之間的變革十分密切,正因為如此,中車在能源結構發生變化的時候,一定會追蹤氫能、氫燃料電池的技術和相應產品,這是中車投資的出發點。但中車的投資目的又非常清晰——投資人才或者技術,此點是中車區別于其他投資企業的重要點。
“我覺得真正能成功的投資一定是投入了最后有技術和產品,這個才能夠維系一個持續的過程。”胡洋強調。
穩抓技術,布局產業
氫能作為一種對傳統能源的替代能源,在某種角度來說,必然會促進其他能源使用的減少,這既是一種能源的替代,也是一類技術替代。一個技術的落地應用,有很多先決條件,現今制約氫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其經濟性,所以氫能技術一直在不斷地調整,乃至更新換代。
對于產業布局,胡洋介紹,中車除軌道交通之外,諸如在新能源客車等方面也有相應的布局。實際上中車對整個氫能的產業鏈也有著較深入的了解及分析,無論是制氫、儲運,還是轉化到應用的各個環節,中車都會有所涉及,但并不會全產業鏈建設?,F今,中車正在完善技術儲備,雖然很多技術是通用的,但是應用到特定的場景,便需要進行系統化的改造。“在未來的3~5年,中車的重點是持續進行技術儲備,找到一些應用的場景,然后去作一些產品出來,讓這些產品在運用的過程中做出調整并逐漸完善,通過技術的完善來降低成本。”
看好市場,開放合作
雖然氫能的發展現今仍然存在較多桎梏,但隨著技術的不斷變革、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升以及能源供應服務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氫能將來必將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生活的各個場景之中。胡洋認為:氫能產業的前景值得想象。因為降低環境影響的能源發展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F今,我國正在加快發展氫能的步伐,國內已設立多個氫能建設示范項目,氫能的逐步發展必將改變現代的能源結構,發展前景光明。
在采訪中,胡洋也提到了未來產業開發的決策——期待通過技術合作與產業投資達到1+1>2的效果。而對于未來的發展,中車將繼續積極儲備人才與技術,在基礎上持續發力,為行業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發揮企業價值。
聚焦建設,產業集聚
全球氫能產業處于爆發式增長前夜。現今,全球能源新格局正在形成,而氫能技術發展與未來的產業化將可能產生新的能源地緣版圖。目前氫能和燃料電池已在一些細分領域初步實現了商業化,預計五年后氫能將迎來產業爆發。
從國內來看,目前,氫能產業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如制氫企業、加氫站等主要分布在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沿海地區。
談到張家港的投資計劃,胡洋表示主要緣于三點:首先,因為張家港的區域優勢,并且政府選擇了氫能發展的區位優勢,長三角是能源使用比較高的區域之一。其次,張家港有很多氫能及相關企業,而產業集聚有將促使人才集聚,從而形成集聚效應。第三,中車在長三角地區已有較多產業布局,中車準備將上海作為未來一個時期發展的中心地點,如此,張家港跟上海之間未來將會形成一個半小時的高鐵圈,那么中車將會享受到上海的整個經濟的帶動作用,擁有諸多便利。
期待政策,喜憂參半
氫能源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如今正在迎來技術突破的時代,制氫、儲運、燃料電池等都在不斷發展,國家的綠色發展戰略讓相關企業獲得了發展契機,于此同時,諸多企業也都期待國家政策及相關標準的推出,實現產業的有序發展。
胡洋表示:“期待政府可以盡快確立氫能發展的戰略定位,能在規劃、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為產業中真正做事的人,提供一個方向”。而中車將繼續圍繞自身的產品和技術這兩條線,穩定人才及技術儲備戰略。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完善,將來人才會很搶手,而個別企業的有意行為將會破壞市場上的人才吸引規律,從而造成人才的浪費。
胡洋認為,國家應該鼓勵氫能發展,但不應該只是通過傳統的補貼方式去簡單化鼓勵、促進。應該鼓勵最終能夠成型的技術和產品上,也就是說將鼓勵放在成果上,而不是實行“你生產了多少我就給你多少補貼的擴產補貼上”。因為現今技術并沒有跨越關鍵的階段,應該是鼓勵大家去研發去完善,而不是在眼前的基礎上低效率地去盲目擴張。
最后,胡洋表示中國氫能的發展還需要達成更多的共識,需要業界去做更多的工作,中國氫能的發展,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