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斷供”焦慮未減,動力電池行業再次“爆雷”。
破產!倒下!曾經裝機量一度排到全國前三的浙江遨優動力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遨優動力),不幸成為今年以來率先倒下者之一。5月9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發布遨優動力破產清算公告,證實了這一消息。
“今年以來的動力電池行業,不僅延續了洗牌趨勢,而且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兩極分化、優勝劣汰將持續加劇。”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專職副理事長王敬忠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這只是行業發展趨勢的一個信號。
破產企業的背后
遨優動力的破產,并非驟然降臨。成立于2016年11月的遨優動力,母公司浙江之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之信控股)持有80%的股份。正是依托之信控股的資金支持,2018年,遨優動力實現銷售收入6.3億元。2019年產能5吉瓦時,預算銷售收入約10億元。
在產品方面,遨優動力主要有磷酸鐵鋰、三元鋰、錳酸鋰、富鋰錳等動力電池,尤其是其擁有的富鋰錳電池,2018年在國內率先通過國家驗收,是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的新產品。
然而,對母公司的資金依賴,卻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根源。2019年7月,母公司的資金鏈發生問題,就導致遨優動力被員工投訴拖欠工資和報銷款。2019年12月,之信控股實際控制人章某江等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主動向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分局投案。由此,引爆遨優動力的迅速衰落。一般情況下,涉及這類案件,母公司的資產或被凍結,這對困境重重的遨優動力的資金周轉和生產必定產生重大影響。
隨后,遨優動力的狀況急轉直下。法院公告稱,根據債權人湖州金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申請,于2020年4月13日受理債務人遨優動力破產清算一案,相關債權人應于2020年8月7日前向遨優動力管理人申報債權。法院公告還顯示,法院受理的是破產清算申請,后期可能將視重整意向投資人的情況,根據相關權利人的申請適時轉為重整。
“這表明,市場加上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形勢更為嚴峻。”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此,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壓力會更大。
行業競爭的加劇
其實,今年以來疫情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巨大沖擊,與之緊密相關的動力電池企業難以獨善其身。
5月11日,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2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4.8%和43.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15.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6.9%和44.6%。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滑坡、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動力電池行業出現的一系列新變化就不難理解了。
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中,LG化學以27.1%的市場份額沖上第一,擊敗了實力強勁的寧德時代和松下。第二名松下市場份額為25.7%;而連續兩年多衛冕冠軍的寧德時代則以17.4%的份額屈居第三,較2019年同期23.4%下滑幅度較大。
從剛剛公布的一季度財報看,動力電池行業幾乎是“降”聲一片,滑坡明顯。寧德時代一季度實現營收90.3億元,同比下降9.53%;凈利潤為7.42億元,同比下滑29.14%。比亞迪一季度營收196.79億元,同比下降35%;凈利潤1.13億元,同比下降84.98%。
不僅是國內企業,一些外資動力電池企業的財報數據也并不好看。其中,LG化學一季度銷售額約為7.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12億元),同比上漲7.5%,但利潤僅約為236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同比下滑15.9%。雖然其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上升,但動力電池事業部仍出現了51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的虧損,未能實現扭虧目標。為此,LG化學表示,將下調動力電池銷售預期10%-15%。
“動力電池行業可謂是‘內憂外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萎縮必然進一步激化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對此,王敬忠認為。
競爭面前如何應對
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近來又有一些整車企業加入動力電池市場競爭。特斯拉繼今年2月表示要自建電池工廠之后,近日再次曝出將與韓國企業聯手再建電池企業的消息。2月份,特斯拉就已正式啟動“Roadrunner”動力電池自產計劃,生產線位于美國弗里蒙特境內的工廠。量產之后,特斯拉動力電池成本僅需100美元/千瓦時。而目前,為特斯拉供貨的松下動力電池的成本約為111美元/千瓦時,而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成本則為150美元/千瓦時。
近日,大眾汽車也宣布投資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建立鋰電池工廠,預計今年內開工建設,最早將于2023年開始投產,初始產能為16吉瓦時。目前大眾的主要電池應用還是依靠供應商采購,包括LG化學、三星、SKI以及寧德時代等。據統計,大眾的電池采購合同金額超過了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29億元)。而此次投資建設的鋰電池工廠,足夠供應大眾生產32萬輛電動車。
對于動力電池尤其是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來說,這些消息很可能讓他們壓力倍增。對于未來如何應對行業競爭,業內也在思考。“強化自主創新,拿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不斷優化管理與服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是動力電池企業的出路。”崔東樹認為,以遨優動力為鑒,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在優勝劣汰中經受考驗,或許有利于頭部企業在競爭中做大做強。
破產!倒下!曾經裝機量一度排到全國前三的浙江遨優動力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遨優動力),不幸成為今年以來率先倒下者之一。5月9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發布遨優動力破產清算公告,證實了這一消息。
破產企業的背后
遨優動力的破產,并非驟然降臨。成立于2016年11月的遨優動力,母公司浙江之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之信控股)持有80%的股份。正是依托之信控股的資金支持,2018年,遨優動力實現銷售收入6.3億元。2019年產能5吉瓦時,預算銷售收入約10億元。
在產品方面,遨優動力主要有磷酸鐵鋰、三元鋰、錳酸鋰、富鋰錳等動力電池,尤其是其擁有的富鋰錳電池,2018年在國內率先通過國家驗收,是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的新產品。
然而,對母公司的資金依賴,卻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根源。2019年7月,母公司的資金鏈發生問題,就導致遨優動力被員工投訴拖欠工資和報銷款。2019年12月,之信控股實際控制人章某江等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主動向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分局投案。由此,引爆遨優動力的迅速衰落。一般情況下,涉及這類案件,母公司的資產或被凍結,這對困境重重的遨優動力的資金周轉和生產必定產生重大影響。
隨后,遨優動力的狀況急轉直下。法院公告稱,根據債權人湖州金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申請,于2020年4月13日受理債務人遨優動力破產清算一案,相關債權人應于2020年8月7日前向遨優動力管理人申報債權。法院公告還顯示,法院受理的是破產清算申請,后期可能將視重整意向投資人的情況,根據相關權利人的申請適時轉為重整。
“這表明,市場加上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形勢更為嚴峻。”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此,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壓力會更大。
行業競爭的加劇
其實,今年以來疫情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巨大沖擊,與之緊密相關的動力電池企業難以獨善其身。
5月11日,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2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4.8%和43.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15.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6.9%和44.6%。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滑坡、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動力電池行業出現的一系列新變化就不難理解了。
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中,LG化學以27.1%的市場份額沖上第一,擊敗了實力強勁的寧德時代和松下。第二名松下市場份額為25.7%;而連續兩年多衛冕冠軍的寧德時代則以17.4%的份額屈居第三,較2019年同期23.4%下滑幅度較大。
從剛剛公布的一季度財報看,動力電池行業幾乎是“降”聲一片,滑坡明顯。寧德時代一季度實現營收90.3億元,同比下降9.53%;凈利潤為7.42億元,同比下滑29.14%。比亞迪一季度營收196.79億元,同比下降35%;凈利潤1.13億元,同比下降84.98%。
不僅是國內企業,一些外資動力電池企業的財報數據也并不好看。其中,LG化學一季度銷售額約為7.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12億元),同比上漲7.5%,但利潤僅約為236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同比下滑15.9%。雖然其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上升,但動力電池事業部仍出現了51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的虧損,未能實現扭虧目標。為此,LG化學表示,將下調動力電池銷售預期10%-15%。
“動力電池行業可謂是‘內憂外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萎縮必然進一步激化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對此,王敬忠認為。
競爭面前如何應對
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近來又有一些整車企業加入動力電池市場競爭。特斯拉繼今年2月表示要自建電池工廠之后,近日再次曝出將與韓國企業聯手再建電池企業的消息。2月份,特斯拉就已正式啟動“Roadrunner”動力電池自產計劃,生產線位于美國弗里蒙特境內的工廠。量產之后,特斯拉動力電池成本僅需100美元/千瓦時。而目前,為特斯拉供貨的松下動力電池的成本約為111美元/千瓦時,而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成本則為150美元/千瓦時。
近日,大眾汽車也宣布投資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建立鋰電池工廠,預計今年內開工建設,最早將于2023年開始投產,初始產能為16吉瓦時。目前大眾的主要電池應用還是依靠供應商采購,包括LG化學、三星、SKI以及寧德時代等。據統計,大眾的電池采購合同金額超過了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29億元)。而此次投資建設的鋰電池工廠,足夠供應大眾生產32萬輛電動車。
對于動力電池尤其是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來說,這些消息很可能讓他們壓力倍增。對于未來如何應對行業競爭,業內也在思考。“強化自主創新,拿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不斷優化管理與服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是動力電池企業的出路。”崔東樹認為,以遨優動力為鑒,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在優勝劣汰中經受考驗,或許有利于頭部企業在競爭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