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充電樁主要服務于B端的出租車、網約車和物流車等公共服務車輛,C端市場還沒有真正打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增量主要在私家車上,私人充電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充電樁建設短期目標是解決有無問題,降低充電樁建設門檻;中長期是要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交通轉型、能源轉型。
日前,國家電網對外宣布,今年計劃投資27億元新增7.8萬個充電樁,新增規模為去年的10倍。此前,南方電網也表示,未來4年將以投資或并購方式投入251億元,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為現有數量的10倍以上。
兩大央企開啟了新一輪充電樁建設高潮,項目數量多、投資規模大,在業內引起廣泛熱議。從“新基建”的提出,到企業加緊落地布局,我國充電樁建設是否迎來了新一輪爆發?充電樁企業如何看待行業盈利難題?在新一輪建設浪潮下,企業又該如何規避過往建樁中出現的問題?
政策鼓勵
投資價值顯著提升
作為電動車推廣應用的基礎保障,“充電難”仍困擾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已經轉移到充電的便利性上。
在4月9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表示,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國家將繼續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預計2020年全年完成投資約100億元,新增公共樁約20萬個、私人樁超40萬個、公共充電站4.8萬座。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也表示,將研究優化充電設施建設的獎補政策,進一步調動地方積極性,盡快改變車多樁少的局面。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山東等地已經先后發布了充電樁的扶持政策。
星星充電高級副總裁高海軍認為,在政策影響下,充電樁產業的投資價值必將得到顯著提升。“國網、南網加大投資和宣傳力度,有助于提高整個社會對新能源汽車充電便利性的認識,社會投資的熱情和信心都將提升,將利好整個產業鏈。”高海軍還透露,星星充電近期將發布3年30億元的投資計劃。
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的規劃,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5%,這意味著,我國充電樁市場還存在巨大缺口。
中國充電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6.7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54.2萬臺,私人充電樁72.5萬臺,私人充電樁市場建設遠不及預期。
高海軍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問題,現在充電樁主要服務于B端的出租車、網約車和物流車等公共服務車輛,C端市場還沒有真正打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增量主要在私家車上,私人充電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問題導向
構建全國充電一張網
在高海軍看來,參與充電樁建設的企業逐漸趨于理性,行業積累也形成了技術、資本、網絡等方面的壁壘,不會再出現前幾年數百家企業盲目涌入去建樁、建平臺的情況。
高海軍坦言,行業發展早期,大家除了建充電樁外,還在建自己的充電平臺,投入大且耗時長。“前期建充電網絡平臺的企業經營情況不太樂觀。”
天際汽車董事長張海亮同樣表示,充電網建設存在多頭投資的問題。“在客戶調研中,我們發現,各投資人、不同企業或品牌都有其所屬的充電網,且存在一定的封閉性和排他性。如果行業有一個統一的網絡,用戶通過這個平臺找到充電樁,進行預約和結算,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用戶的出行焦慮。”
“未來會出現眾多參與企業和頭部平臺企業形成朋友圈網絡現象。”高海軍解釋道,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等企業已聯合成立了雄安聯行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充電互聯互通、實現物理接口、服務信息、交易結算的互通,也就是建立“全國一張網”,高海軍表示,以后大家不會再“一股腦”地大規模投建平臺,而加入平臺則會成為常態化,“智能平臺能為充電樁賦能,且降低建設成本。”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李立理認為,充電樁行業形勢已出現很大變化,下一步,要解決行業存在的突出瓶頸和難點。李立理將其歸納為“四難一差”,即公共充電樁盈利難、居民充電樁安裝難、專用充電樁配套難、與電網互動協同難、公共充電樁體驗差。
“下一步,充電設施建設要分領域施策。”李立理認為,目前私人充電樁最為重要,其對應市場規模最大、對產業拉動最大,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小區的充電問題;專業充電樁最為緊迫,政府在公交、出租、環衛的新能源汽車替換上有很大推動力,未來會有大幅增長,有緊急需求,要加強與政府的協調,把工作系統化落實。
統籌規劃
帶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增長
“要高度重視充電樁局部過剩現象。”李立理提醒道,地方政府要加強規劃引導,使投資流向一些覆蓋和布局密度還不夠的區域。同時,避免過度超前布局帶來的投資閑置,以及技術進步造成的無效投資問題。
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大中坦言,充電樁建設規劃確實存在規范問題,沒有做好前期規劃。“下一步,我們會和各級地方政府及有關各方一起,加強充電樁與電網規劃及城市資源的配套協調。”
對記者提出的行業盈利問題,高海軍認為,參與企業不盈利是沒有針對應用場景找到合適的方案,沒有找到抵抗市場波動的商業模式。“前期投入要讓土地、電力、設備和平臺資源最大化,后期運營環節,要真正把握住客戶、服務好客戶,這是未來取勝的利器。”
在高海軍看來,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應該有不同的方案。“從實際應用來看,一個120KW的直流快充樁,可以服務于4臺公交車、4—6臺網約車或出租車,充電場站40個樁可以滿足200輛出租車或網約車的充電需求。車樁比不見得要做到1:1。”
李立理認為,充電樁最大的價值,不在于它本身投資規模有多大、收入有多高,而在于充電樁建設能發揮“扁擔效應”,一頭連接汽車強國戰略,一頭連接能源安全新戰略。他進一步表示,充電樁建設短期目標是解決有無問題,降低充電樁建設門檻;中長期是要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交通轉型、能源轉型。
據南方電網估算,南方電網充電樁建設將有效帶動電網建設、元器件及設備制造、運營運維、整車銷售與售后服務等相關產業投資2000億元左右。而國家電網將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等18個省份集中聯動建設126個示范帶動項目,涵蓋多種類型充電基礎設施,預計今年可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過200億元。
充電樁建設短期目標是解決有無問題,降低充電樁建設門檻;中長期是要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交通轉型、能源轉型。
日前,國家電網對外宣布,今年計劃投資27億元新增7.8萬個充電樁,新增規模為去年的10倍。此前,南方電網也表示,未來4年將以投資或并購方式投入251億元,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為現有數量的10倍以上。
兩大央企開啟了新一輪充電樁建設高潮,項目數量多、投資規模大,在業內引起廣泛熱議。從“新基建”的提出,到企業加緊落地布局,我國充電樁建設是否迎來了新一輪爆發?充電樁企業如何看待行業盈利難題?在新一輪建設浪潮下,企業又該如何規避過往建樁中出現的問題?
政策鼓勵
投資價值顯著提升
作為電動車推廣應用的基礎保障,“充電難”仍困擾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已經轉移到充電的便利性上。
在4月9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表示,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國家將繼續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預計2020年全年完成投資約100億元,新增公共樁約20萬個、私人樁超40萬個、公共充電站4.8萬座。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也表示,將研究優化充電設施建設的獎補政策,進一步調動地方積極性,盡快改變車多樁少的局面。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山東等地已經先后發布了充電樁的扶持政策。
星星充電高級副總裁高海軍認為,在政策影響下,充電樁產業的投資價值必將得到顯著提升。“國網、南網加大投資和宣傳力度,有助于提高整個社會對新能源汽車充電便利性的認識,社會投資的熱情和信心都將提升,將利好整個產業鏈。”高海軍還透露,星星充電近期將發布3年30億元的投資計劃。
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的規劃,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5%,這意味著,我國充電樁市場還存在巨大缺口。
中國充電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6.7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54.2萬臺,私人充電樁72.5萬臺,私人充電樁市場建設遠不及預期。
高海軍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問題,現在充電樁主要服務于B端的出租車、網約車和物流車等公共服務車輛,C端市場還沒有真正打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增量主要在私家車上,私人充電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問題導向
構建全國充電一張網
在高海軍看來,參與充電樁建設的企業逐漸趨于理性,行業積累也形成了技術、資本、網絡等方面的壁壘,不會再出現前幾年數百家企業盲目涌入去建樁、建平臺的情況。
高海軍坦言,行業發展早期,大家除了建充電樁外,還在建自己的充電平臺,投入大且耗時長。“前期建充電網絡平臺的企業經營情況不太樂觀。”
天際汽車董事長張海亮同樣表示,充電網建設存在多頭投資的問題。“在客戶調研中,我們發現,各投資人、不同企業或品牌都有其所屬的充電網,且存在一定的封閉性和排他性。如果行業有一個統一的網絡,用戶通過這個平臺找到充電樁,進行預約和結算,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用戶的出行焦慮。”
“未來會出現眾多參與企業和頭部平臺企業形成朋友圈網絡現象。”高海軍解釋道,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等企業已聯合成立了雄安聯行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充電互聯互通、實現物理接口、服務信息、交易結算的互通,也就是建立“全國一張網”,高海軍表示,以后大家不會再“一股腦”地大規模投建平臺,而加入平臺則會成為常態化,“智能平臺能為充電樁賦能,且降低建設成本。”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李立理認為,充電樁行業形勢已出現很大變化,下一步,要解決行業存在的突出瓶頸和難點。李立理將其歸納為“四難一差”,即公共充電樁盈利難、居民充電樁安裝難、專用充電樁配套難、與電網互動協同難、公共充電樁體驗差。
“下一步,充電設施建設要分領域施策。”李立理認為,目前私人充電樁最為重要,其對應市場規模最大、對產業拉動最大,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小區的充電問題;專業充電樁最為緊迫,政府在公交、出租、環衛的新能源汽車替換上有很大推動力,未來會有大幅增長,有緊急需求,要加強與政府的協調,把工作系統化落實。
統籌規劃
帶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增長
“要高度重視充電樁局部過剩現象。”李立理提醒道,地方政府要加強規劃引導,使投資流向一些覆蓋和布局密度還不夠的區域。同時,避免過度超前布局帶來的投資閑置,以及技術進步造成的無效投資問題。
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大中坦言,充電樁建設規劃確實存在規范問題,沒有做好前期規劃。“下一步,我們會和各級地方政府及有關各方一起,加強充電樁與電網規劃及城市資源的配套協調。”
對記者提出的行業盈利問題,高海軍認為,參與企業不盈利是沒有針對應用場景找到合適的方案,沒有找到抵抗市場波動的商業模式。“前期投入要讓土地、電力、設備和平臺資源最大化,后期運營環節,要真正把握住客戶、服務好客戶,這是未來取勝的利器。”
在高海軍看來,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應該有不同的方案。“從實際應用來看,一個120KW的直流快充樁,可以服務于4臺公交車、4—6臺網約車或出租車,充電場站40個樁可以滿足200輛出租車或網約車的充電需求。車樁比不見得要做到1:1。”
李立理認為,充電樁最大的價值,不在于它本身投資規模有多大、收入有多高,而在于充電樁建設能發揮“扁擔效應”,一頭連接汽車強國戰略,一頭連接能源安全新戰略。他進一步表示,充電樁建設短期目標是解決有無問題,降低充電樁建設門檻;中長期是要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交通轉型、能源轉型。
據南方電網估算,南方電網充電樁建設將有效帶動電網建設、元器件及設備制造、運營運維、整車銷售與售后服務等相關產業投資2000億元左右。而國家電網將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等18個省份集中聯動建設126個示范帶動項目,涵蓋多種類型充電基礎設施,預計今年可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過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