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戶側儲能領域,峰谷電價差套利模式易受政策影響,具有不可持續性,而綜合能源服務將是儲能在用戶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日,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與上海電氣電站集團、中國能建安徽院在儲能、新能源及綜合能源等領域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表示,將以儲能支持特高壓工程建設,促進新能源消納,實現儲能、新能源與電網的平衡發展。
除電網公司外,各大發電集團、售電公司、設備制造商等也紛紛探路綜合能源服務,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加速升級。
何為綜合能源服務?儲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在無法計入輸配電價的情況下,儲能能否憑借綜合能源服務走出商業化突圍之路?
儲能是綜合能源系統的紐帶
綜合能源服務目前并無嚴格定義。2017年10月,國家電網下發的《關于在各省公司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意見》,對綜合能源服務作出以下解釋:綜合能源服務是一種新型的、為滿足終端客戶多元化能源生產與消費的能源服務方式,涵蓋能源規劃設計、工程投資建設,多能源運營服務以及投融資服務等方面。
“綜合能源的內涵是多能互補,旨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為用戶提供穩定、安全、高效的能源服務與可能的增值收益。儲能在其中扮演紐帶的角色,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綜合能源系統的核心。”中國能建安徽院電網工程公司項目經理李玉良表示。首先,綜合能源系統集成各種不同特性的電源,而電能系統需要實時平衡,通過儲能充放電調節可解決這一問題;其次,大量風電、光伏等隨機性、間歇性電源接入給電網穩定運行帶來一定挑戰,配備儲能可平滑輸出,保證電能質量;第三,通過低谷充電、高峰放電,儲能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能源系統利用效率。
根據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惠東對我國電力儲能需求的分析,2035年,我國能源互聯網儲能(非抽蓄)需求將達1.5-2億千瓦。從特高壓送端電網來看,新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分布不平衡的格局,促進了新能源基地及特高壓電網建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系統成為必然趨勢。從特高壓受端電網來看,大功率接受區外來電后,電網調節能力下降,配備儲能可有效避免特高壓事故造成的電網安全故障。如今,特高壓搭上“新基建”快車,與儲能相關的服務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綜合能源服務是儲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兩年,電力企業綜合能源服務發展頻頻上演“加速度”:國家電網欲將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升級為“第二主業”,南方電網積極推動旗下綜合能源服務公司上市;華電集團制定“三步走”計劃,致力于“到2035年完成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型,建成國際一流綜合能源服務商”。
以國家電網為例,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先是入股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與各省綜合能源服務公司建立資本紐帶關系并啟動業務賦能工作,大力實施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和儲能產業等“兩網”融合新興產業專項方案,打造一批技術先進、經濟可行的重大示范項目;接著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新疆國網時代儲能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儲能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意在打造全產業鏈的儲能業務;此次與上海電氣電站集團、中國能建安徽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積極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同開拓安徽省內、長三角地區及全國儲能、新能源和綜合能源服務市場。
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新能源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積極布局儲能業務,啟動儲能電站建設,首批建設的東部兩座儲能電站將陸續建成投運,多個西部、東部光儲試點項目正在建設中,制定的儲能產業培育專項實施方案已經獲批。
科華恒盛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綜合能源服務在工業園區微電網、需求側管理等應用場景頗受歡迎。將整個園區的能源生產、輸配和消耗納入一個系統,完善、優化園區內部配網結構,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可有效降低園區整體能耗水平,保證供電穩定性。這其中,儲能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在用戶側儲能領域,峰谷電價差套利模式易受政策影響,具有不可持續性,而綜合能源服務將是儲能在用戶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未來電網側儲能仍是主流
上述負責人表示,源網荷各端布置儲能的收益來源各不相同。在發電側,一是與新能源場站配合減少棄電損失,二是與火電廠一起參與調頻輔助服務降低被考核損失;在用戶側,基本通過峰谷套利模式獲取收益;電網投資電儲能設施不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但可以通過調峰輔助服務彌補項目收益。
李玉良指出,國網青海電力公司提出共享儲能電站理念,設計了儲能市場化交易模式和調峰輔助服務商業化運營模式,對網側儲能發展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根據綜合能源服務的范疇,從需求上來看,電網側儲能依然是未來儲能發展的主流。通過綜合能源服務收益疏導儲能成本,或將成為儲能規模化發展的積極探索。
“綜合能源服務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場景豐富、容量巨大,為儲能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遇。未來,儲能企業要繼續完善儲能技術和產品,主動延伸業務范圍,向系統集成的方向邁進,從而更好地應對行業挑戰,為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李玉良表示。
惠東認為,隨著能源互聯網推進,由廣域分布的海量V2G(車輛到電網)充電樁、電動汽車及車聯網形成的容量巨大的電能互動新形態,將對電力系統的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未來,百萬千瓦級儲能電站和各類儲能在電網中的廣域協同、有序聚合是一個趨勢。
近日,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與上海電氣電站集團、中國能建安徽院在儲能、新能源及綜合能源等領域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表示,將以儲能支持特高壓工程建設,促進新能源消納,實現儲能、新能源與電網的平衡發展。
除電網公司外,各大發電集團、售電公司、設備制造商等也紛紛探路綜合能源服務,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加速升級。
何為綜合能源服務?儲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在無法計入輸配電價的情況下,儲能能否憑借綜合能源服務走出商業化突圍之路?
儲能是綜合能源系統的紐帶
綜合能源服務目前并無嚴格定義。2017年10月,國家電網下發的《關于在各省公司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意見》,對綜合能源服務作出以下解釋:綜合能源服務是一種新型的、為滿足終端客戶多元化能源生產與消費的能源服務方式,涵蓋能源規劃設計、工程投資建設,多能源運營服務以及投融資服務等方面。
“綜合能源的內涵是多能互補,旨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為用戶提供穩定、安全、高效的能源服務與可能的增值收益。儲能在其中扮演紐帶的角色,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綜合能源系統的核心。”中國能建安徽院電網工程公司項目經理李玉良表示。首先,綜合能源系統集成各種不同特性的電源,而電能系統需要實時平衡,通過儲能充放電調節可解決這一問題;其次,大量風電、光伏等隨機性、間歇性電源接入給電網穩定運行帶來一定挑戰,配備儲能可平滑輸出,保證電能質量;第三,通過低谷充電、高峰放電,儲能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能源系統利用效率。
根據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惠東對我國電力儲能需求的分析,2035年,我國能源互聯網儲能(非抽蓄)需求將達1.5-2億千瓦。從特高壓送端電網來看,新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分布不平衡的格局,促進了新能源基地及特高壓電網建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系統成為必然趨勢。從特高壓受端電網來看,大功率接受區外來電后,電網調節能力下降,配備儲能可有效避免特高壓事故造成的電網安全故障。如今,特高壓搭上“新基建”快車,與儲能相關的服務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綜合能源服務是儲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兩年,電力企業綜合能源服務發展頻頻上演“加速度”:國家電網欲將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升級為“第二主業”,南方電網積極推動旗下綜合能源服務公司上市;華電集團制定“三步走”計劃,致力于“到2035年完成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型,建成國際一流綜合能源服務商”。
以國家電網為例,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先是入股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與各省綜合能源服務公司建立資本紐帶關系并啟動業務賦能工作,大力實施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和儲能產業等“兩網”融合新興產業專項方案,打造一批技術先進、經濟可行的重大示范項目;接著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新疆國網時代儲能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儲能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意在打造全產業鏈的儲能業務;此次與上海電氣電站集團、中國能建安徽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積極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同開拓安徽省內、長三角地區及全國儲能、新能源和綜合能源服務市場。
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新能源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積極布局儲能業務,啟動儲能電站建設,首批建設的東部兩座儲能電站將陸續建成投運,多個西部、東部光儲試點項目正在建設中,制定的儲能產業培育專項實施方案已經獲批。
科華恒盛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綜合能源服務在工業園區微電網、需求側管理等應用場景頗受歡迎。將整個園區的能源生產、輸配和消耗納入一個系統,完善、優化園區內部配網結構,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可有效降低園區整體能耗水平,保證供電穩定性。這其中,儲能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在用戶側儲能領域,峰谷電價差套利模式易受政策影響,具有不可持續性,而綜合能源服務將是儲能在用戶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未來電網側儲能仍是主流
上述負責人表示,源網荷各端布置儲能的收益來源各不相同。在發電側,一是與新能源場站配合減少棄電損失,二是與火電廠一起參與調頻輔助服務降低被考核損失;在用戶側,基本通過峰谷套利模式獲取收益;電網投資電儲能設施不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但可以通過調峰輔助服務彌補項目收益。
李玉良指出,國網青海電力公司提出共享儲能電站理念,設計了儲能市場化交易模式和調峰輔助服務商業化運營模式,對網側儲能發展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根據綜合能源服務的范疇,從需求上來看,電網側儲能依然是未來儲能發展的主流。通過綜合能源服務收益疏導儲能成本,或將成為儲能規模化發展的積極探索。
“綜合能源服務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場景豐富、容量巨大,為儲能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遇。未來,儲能企業要繼續完善儲能技術和產品,主動延伸業務范圍,向系統集成的方向邁進,從而更好地應對行業挑戰,為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李玉良表示。
惠東認為,隨著能源互聯網推進,由廣域分布的海量V2G(車輛到電網)充電樁、電動汽車及車聯網形成的容量巨大的電能互動新形態,將對電力系統的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未來,百萬千瓦級儲能電站和各類儲能在電網中的廣域協同、有序聚合是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