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發改委發言人表示,《實施意見》梳理提出了10種發展潛力大、前景好的典型業態和模式,包括推進建設智能工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推廣柔性化定制、發展共享生產平臺、提升總集成總承包水平、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供應鏈管理、發展服務衍生制造、發展工業文化旅游以及其他新業態新模式等。同時,針對制造業重點行業、服務業重點領域,《實施意見》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雙向融合發展的10項可能路徑。
其中,在“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提到,加強新能源生產使用和制造業綠色融合。順應分布式、智能化發展趨勢,推進新能源生產服務與設備制造協同發展。推廣智能發電、智慧用能設備系統,推動能源高效管理和交易。發展分布式儲能服務,實現儲能設施混合配置、高效管理、友好并網。加強工業設備、智能家電等用電大數據分析,優化設計,降低能耗。推動氫能產業創新、集聚發展,完善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等設施和服務。
《實施意見》將加快推動氫能基礎設施發展
在年初氫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后,氫能開始被頻繁地寫入地方產業發展規劃中,但在中央政策方面卻一直缺位。盡管本次《實施意見》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條款依舊是鼓勵的性質,沒有解決氫能產業“政策真空”的問題。但《實施意見》仍透露出了高層的氫能的一些看法。
一是氫能有望歸類為能源進行管理。在《實施意見》中,氫能被歸類到新能源的條目中,與智能電網、儲能等并列。“氫能移出危化品管理目錄”在今年曾一度成為行業熱點話題,《實施意見》將氫能歸類到新能源,是否也意味著氫能有望歸入能源進行管理,從而使氫能在管理標準中具備危化品和能源的雙重屬性?
二是繼續強調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本次《實施意見》在“完善汽車制造和服務全鏈條體系”中未提及氫能汽車,而強調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等基礎設施建設,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推進加氫站建設一脈相承,也與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從“補車”轉變為“補基建”的精神相符合。這也多少流露出政府對于氫能產業發展階段的的判斷:氫能汽車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首先推進氫氣“制儲運注”等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在另一個意義上,也隱約地回答了“先有車還是先有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