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動化浪潮的興起,鋰電池大施拳腳,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重新“定義”汽車。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 ID:zgqcssrzk 作者:左茂軒)
10月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給了約翰·古迪納夫(John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
從上世紀70年代,鋰電池的基本概念提出,到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如今,鋰電池已經被應用到方方面面,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鋰離子電池被成功運用到手機中,標志著鋰離子時代的到來。而如今,隨著汽車電動化浪潮的興起,鋰電池大施拳腳,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重新“定義”汽車。
汽車電動化勢不可擋
在全球汽車業百年歷史中,有兩款汽車的誕生被稱為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奔馳的創始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這是現代汽車的開端;1908年,福特T型車的出現,開啟了汽車流水線生產,讓汽車真正能夠走進家庭。
在過去百年間,盡管全球眾多汽車廠商推出了數以萬計的新車型,汽車產業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發展,但沒有任何一款車的革命性意義能夠與上述兩款車相提并論。
直到2017年,特斯拉Model 3的出現,讓不少人感嘆其對汽車產業的顛覆比肩福特T型車。這是特斯拉從一家小眾的美國高端電動車制造商,逐步向一家面向大眾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跨國汽車制造商身份的轉變。
2008年,特斯拉發布了第一款汽車產品兩門運動型跑車Roadster,這家加州的科技公司第一次進入了汽車業的視野。盡管第一款車因為造價過高未能得到追捧,但特斯拉隨后推出的Model S 和Model X都受到了世界各地高端電動車用戶群的青睞。
不過,在當時,很多人仍對汽車電動化的發展趨勢存在質疑,豐田、大眾等眾多跨國公司對于汽車電動化的推進謹慎,動作較為緩慢。
有分析認為,Model 3的出現,堅定了傳統汽車巨頭大象轉身的決心,也加快了他們電動化戰略的節奏。
目前,已經有眾多歐洲車企宣布了電動化的規劃:寶馬集團目標到2021年在全球累計交付100萬輛電動車;沃爾沃預計到2025年,全球銷量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將各占50%;大眾計劃到2028年旗下各品牌基于其電動平臺共銷售2200萬輛電動車;戴姆勒則計劃到2030年電動車型占據乘用車新車銷量一半的份額。
有市場調查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汽車銷售達9560萬輛,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到了201.8萬輛,在全球汽車市場占比份額僅為2.1%。
不過,從目前全球汽車電動化的趨勢來看,如果未來電動車型能夠占到新車銷量一半的份額,電動車的銷量將是如今的20倍,這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
在業內看來,電動汽車或將重塑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對中國而言,則是提供了換道先跑的契機。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計劃開始,在政府的大力推廣和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十年間實現了巨大的突破。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了125.6萬輛,占據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成。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成為僅次于特斯拉全球銷量第二、第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
與此同時,在汽車電動化趨勢和特斯拉的刺激下,中國也誕生了以蔚來、威馬、小鵬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產品差異化和商業模式等方面作出創新嘗試。
汽車電動化的趨勢勢不可擋。盡管時至今日,特斯拉還深陷在持續虧損的“魔咒”中,但特斯拉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汽車公司之一,市值曾經一度超過600億美元。
截至智庫君發稿,特斯拉市值是430億美元,美國傳統汽車巨頭通用和福特市值分別為483.7億美元和340.7億美元。要知道的是,2018年,通用和福特的全球銷量分別為878萬和573萬輛,但特斯拉的銷量只有24.5萬輛。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的銷量為25.5萬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銷量。
鋰電池的“戰國時代”
鋰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占據著一輛電動汽車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成本,也是電動汽車的競爭核心之一。特斯拉之所以受到青睞的其中一個原因在于領先的續航能力,而這要歸功于它的電池技術。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車載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日本的松下,韓國的三星、SK、LG,和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被認為是目前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占據著主要的市場份額。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動力電池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的營業收入為202.64億元,凈利潤高達21.02億元,表現出超強的“吸金”能力。作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龍頭,寧德時代的賺錢能力已經超越了不少的汽車制造商。
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二的比亞迪,目前所生產的電池主要向比亞迪內部供應,但已經有了對外供應、分拆上市的計劃。在業內看來,比亞迪的電池業務分拆之后,有望成為一個市值近千億的新的“獨角獸”企業。
在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初期,涌現了一大批電池企業,但在過去數年間市場已經進行過一輪出清,有的企業已經破產倒閉。雖然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占據了近七成的市場份額,呈現出明顯的“二八定律”。但這不意味著二三線梯隊的中國動力電池供應商沒有市場機會。
“電池廠綁定一個靠譜的整車廠客戶,就能過得不錯;有兩個客戶,就能過得很好;有三個或者以上的客戶,或許就能成為‘寧德時代’。”有動力電池企業高層曾在接受智庫君采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行業格局正處于劇變時期。一方面,日韓電池企業正在加快重返中國市場的節奏,開始與中國汽車廠商頻繁接觸,不久前,吉利與LG化學宣布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這釋放出中韓企業新的電池合作項目落地的信號;另一方面,整車廠欲掌握在電動車行業的控制權,提高在供應鏈體系的議價能力,開始自己涉足電池制造,來完善產業鏈的布局。
電化學與傳統汽車的物理機械產業不同,對大部分車企而言,動力電池確實屬于“隔行”的產業,特別是電池的組成部分“電芯”,有著天然的行業壁壘。
但是,從傳統燃油向新能源汽車轉變過程中,傳統的汽車巨頭不愿離開舞臺中心。正在大力推動電動化的大眾,決定將更多核心的動力電池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僅斥資近10億歐元自建電池工廠,還通過收購電池企業來獲取新技術,提升研發水平。此外,長城汽車也將生產動力電池的蜂巢能源獨立出去,準備將其市場化,未來將不只向長城汽車供貨。
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不斷提高,車載鋰離子電池的競爭將日益激烈。動力電池的品質、成本、安全、技術升級,將是動力電池行業競爭的焦點,也將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的關鍵。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 ID:zgqcssrzk 作者:左茂軒)
10月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給了約翰·古迪納夫(John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
從上世紀70年代,鋰電池的基本概念提出,到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如今,鋰電池已經被應用到方方面面,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鋰離子電池被成功運用到手機中,標志著鋰離子時代的到來。而如今,隨著汽車電動化浪潮的興起,鋰電池大施拳腳,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重新“定義”汽車。
汽車電動化勢不可擋
在全球汽車業百年歷史中,有兩款汽車的誕生被稱為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奔馳的創始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這是現代汽車的開端;1908年,福特T型車的出現,開啟了汽車流水線生產,讓汽車真正能夠走進家庭。
在過去百年間,盡管全球眾多汽車廠商推出了數以萬計的新車型,汽車產業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發展,但沒有任何一款車的革命性意義能夠與上述兩款車相提并論。
直到2017年,特斯拉Model 3的出現,讓不少人感嘆其對汽車產業的顛覆比肩福特T型車。這是特斯拉從一家小眾的美國高端電動車制造商,逐步向一家面向大眾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跨國汽車制造商身份的轉變。
2008年,特斯拉發布了第一款汽車產品兩門運動型跑車Roadster,這家加州的科技公司第一次進入了汽車業的視野。盡管第一款車因為造價過高未能得到追捧,但特斯拉隨后推出的Model S 和Model X都受到了世界各地高端電動車用戶群的青睞。
不過,在當時,很多人仍對汽車電動化的發展趨勢存在質疑,豐田、大眾等眾多跨國公司對于汽車電動化的推進謹慎,動作較為緩慢。
有分析認為,Model 3的出現,堅定了傳統汽車巨頭大象轉身的決心,也加快了他們電動化戰略的節奏。
目前,已經有眾多歐洲車企宣布了電動化的規劃:寶馬集團目標到2021年在全球累計交付100萬輛電動車;沃爾沃預計到2025年,全球銷量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將各占50%;大眾計劃到2028年旗下各品牌基于其電動平臺共銷售2200萬輛電動車;戴姆勒則計劃到2030年電動車型占據乘用車新車銷量一半的份額。
有市場調查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汽車銷售達9560萬輛,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到了201.8萬輛,在全球汽車市場占比份額僅為2.1%。
不過,從目前全球汽車電動化的趨勢來看,如果未來電動車型能夠占到新車銷量一半的份額,電動車的銷量將是如今的20倍,這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
在業內看來,電動汽車或將重塑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對中國而言,則是提供了換道先跑的契機。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計劃開始,在政府的大力推廣和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十年間實現了巨大的突破。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了125.6萬輛,占據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成。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成為僅次于特斯拉全球銷量第二、第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
與此同時,在汽車電動化趨勢和特斯拉的刺激下,中國也誕生了以蔚來、威馬、小鵬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產品差異化和商業模式等方面作出創新嘗試。
汽車電動化的趨勢勢不可擋。盡管時至今日,特斯拉還深陷在持續虧損的“魔咒”中,但特斯拉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汽車公司之一,市值曾經一度超過600億美元。
截至智庫君發稿,特斯拉市值是430億美元,美國傳統汽車巨頭通用和福特市值分別為483.7億美元和340.7億美元。要知道的是,2018年,通用和福特的全球銷量分別為878萬和573萬輛,但特斯拉的銷量只有24.5萬輛。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的銷量為25.5萬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銷量。
鋰電池的“戰國時代”
鋰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占據著一輛電動汽車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成本,也是電動汽車的競爭核心之一。特斯拉之所以受到青睞的其中一個原因在于領先的續航能力,而這要歸功于它的電池技術。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車載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日本的松下,韓國的三星、SK、LG,和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被認為是目前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占據著主要的市場份額。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動力電池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的營業收入為202.64億元,凈利潤高達21.02億元,表現出超強的“吸金”能力。作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龍頭,寧德時代的賺錢能力已經超越了不少的汽車制造商。
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二的比亞迪,目前所生產的電池主要向比亞迪內部供應,但已經有了對外供應、分拆上市的計劃。在業內看來,比亞迪的電池業務分拆之后,有望成為一個市值近千億的新的“獨角獸”企業。
在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初期,涌現了一大批電池企業,但在過去數年間市場已經進行過一輪出清,有的企業已經破產倒閉。雖然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占據了近七成的市場份額,呈現出明顯的“二八定律”。但這不意味著二三線梯隊的中國動力電池供應商沒有市場機會。
“電池廠綁定一個靠譜的整車廠客戶,就能過得不錯;有兩個客戶,就能過得很好;有三個或者以上的客戶,或許就能成為‘寧德時代’。”有動力電池企業高層曾在接受智庫君采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行業格局正處于劇變時期。一方面,日韓電池企業正在加快重返中國市場的節奏,開始與中國汽車廠商頻繁接觸,不久前,吉利與LG化學宣布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這釋放出中韓企業新的電池合作項目落地的信號;另一方面,整車廠欲掌握在電動車行業的控制權,提高在供應鏈體系的議價能力,開始自己涉足電池制造,來完善產業鏈的布局。
電化學與傳統汽車的物理機械產業不同,對大部分車企而言,動力電池確實屬于“隔行”的產業,特別是電池的組成部分“電芯”,有著天然的行業壁壘。
但是,從傳統燃油向新能源汽車轉變過程中,傳統的汽車巨頭不愿離開舞臺中心。正在大力推動電動化的大眾,決定將更多核心的動力電池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僅斥資近10億歐元自建電池工廠,還通過收購電池企業來獲取新技術,提升研發水平。此外,長城汽車也將生產動力電池的蜂巢能源獨立出去,準備將其市場化,未來將不只向長城汽車供貨。
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不斷提高,車載鋰離子電池的競爭將日益激烈。動力電池的品質、成本、安全、技術升級,將是動力電池行業競爭的焦點,也將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