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為新能源汽車配套動力電池BMS的企業共80家,較7月份的93家少了13家。也就是說,僅一個月,有13家“消失”了。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主機廠、電池廠、第三方專業BMS企業處于三分天下、勢均力敵的格局。然而,2019年以來,BMS企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多位業內人士向起點鋰電大數據透露,第三方BMS企業生存現狀岌岌可危,主機廠和電池廠正在不斷地蠶食第三方BMS企業的市場份額,因為受主機廠和電池廠主導的BMS企業已占據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夠與之抗衡的第三方BMS企業鳳毛麟角。
一位第三方專業BMS企業的高層向起點鋰電大數據記者表示:“國內某知名主機廠,其實都在使用我們公司提供的BMS管理系統。只是在貼牌的過程中,會貼上主機廠的品牌。在BMS配套排名中,我們公司處在前十地位是肯定的。”
這位人士一語道破第三方BMS企業的現狀。即市場話語權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已經“淪落”為代工模式。
最新出爐的8月份新能源汽車BMS配套數據中,也給了最真實的反饋。
起點研究(SPIR)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8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約為71646輛,其中乘用車約66839輛,占比93.37%;客車2688輛,占比3.75%;專用車2119輛,占比2.96%。
在BMS細分領域,8月份為新能源汽車配套BMS的企業共80家,較7月份的93家少了13家。也就是說,僅一個月,有13家“消失”了,競爭的殘酷性不言而喻。
其中,配套TOP 10的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北汽、比亞迪、鵬輝能源、卡耐新能源、奇瑞新能源、PREH、蔚來汽車、上海捷能、億能電子。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SPIR)
從上圖可看到,8月份為新能源汽車提供BMS配套的TOP 10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78.65%,集中度進一步提升(7月該數據為75.24%)。
從電池技術路線看,目前的市場仍然是三元電池與磷酸鐵鋰的天下,電池封裝形式則以方形為主,圓柱形為輔。
下圖為8月BMS配套TOP 10與7月BMS配套TOP 10的對比: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SPIR)
從對比中可看到,7-8月BMS配套TOP 10中變化最大的是蔚來汽車取代VOLKSWAGEN進入了榜單,并且排名第8位;北汽新能源從第三位升至榜首;鵬輝能源從第六位升至第四位;奇瑞新能源從第十位升至第六位。
下面分別對8月BMS配套TOP 10中的主機廠、電池廠、第三方BMS企業進行盤點:
主機廠:近水樓臺先得月
在8月BMS配套TOP 10中,主機廠分別有北汽新能源、比亞迪、奇瑞新能源、蔚來汽車。
北汽新能源排名第一,8月份共配套14587輛,全部為北京牌純電動轎車。事實上,北汽新能源的軟件實力已經達到全球領先的水平。
早在2017年,北汽新能源就完全實現了三電控制系統(整車控制器VCU、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機控制器MCU)的遠程升級功能,那時的特斯拉都沒有實現整個三電系統的刷新。
2018年,北汽新能源推出了達爾文整車人工智能系統,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上。
比亞迪排名第三,8月份共配套7116輛,分別為旗下乘用車、客車及部分華林特裝專用車提供配套。比亞迪不僅是主機廠,也是電池廠,早已形成自成一套的全產業布局。
在軟件實力上,比亞迪已經實現IGBT的自主研發,BMS管理系統當然不在話下。
奇瑞新能源排名第六,8月份共配套3288輛,主要為旗下的乘用車及商用車提供配套。
蔚來汽車排名第八,8月份共配套2757輛,為江淮汽車的部分乘用車提供配套。要知道,蔚來汽車就是由江淮代工生產的。而在軟件實力上,蔚來汽車當仁不讓。
電池廠:電芯+PACK+BMS一條龍服務
在8月BMS配套TOP 10中,電池廠分別有寧德時代、鵬輝能源、卡耐新能源。
寧德時代排名第三,8月份共配套13248輛。作為電池廠的龍頭,寧德時代在2019法蘭克福車展上,重磅亮相了最新研發的動力電池平臺——CTP高集成動力電池開發平臺以及多款主打產品。
據悉,CTP高集成動力電池開發平臺一定程度提升能量密度和降低電池成本,由電芯直接集成到電池包,使得電池包整體利用率提高15%-20%,零部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50%。
顯然,新平臺將需要應用寧德時代的BMS管理系統。可以預見,未來寧德時代BMS配套的市場份額還將提升。
鵬輝能源排名第四,8月份共配套4237輛。鵬輝能源正在延伸其產業鏈,無論是PACK還是BMS,以及布局共享出行市場。
卡耐新能源排名第五,8月份共配套4062輛。被恒大收購后,卡耐新能源的發展明顯加速,恒大的動力電池、PACK及BMS等業務,將由卡耐新能源主導展開。現在,卡耐開始在BMS細分領域發力了。
第三方BMS企業:傍上主機廠“混口飯吃”
在8月BMS配套TOP 10中,第三方BMS企業分別有PREH(普瑞)、上海捷能、億能電子。
PREH排名第7,8月份共配套3245輛,全部為華晨寶馬配套。作為外資品牌的代表者,在外資新能源汽車產量不斷提升之際,PREH等外資BMS企業的潛力不可小視。
上海捷能排名第9,8月份共配套2019輛,主要為上汽提供配套。顯然,綁定上汽的上海捷能,上汽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大,其配套才能上得去。
億能電子排名第10,8月份共配套1794輛,分別為江淮汽車、長城汽車、海馬汽車、江鈴新能源、宇通客車等主機廠配套。
作為第三方BMS企業的代表,億能電子的技術水平一流,但其依然難以與更有優勢的主機廠及電池廠競爭。從8月數據看,其配套的車輛已比7月份的2563輛更少,排名也從第八降至第十。
總結:
僅從8月BMS配套TOP 10中看,比亞迪既是主機廠又是電池廠,其占據12.63%的份額;其它主機廠占36.61%的份額;其它電池廠占38.24%的份額;第三方BMS企業占12.52%的份額。
對比可知,TOP 10中第三方BMS企業的市場份額還沒有比亞迪大。起點鋰電大數據認為 ,造成第三方BMS企業這種現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補貼大幅退坡,倒逼動力電池降本,第三方BMS企業承受的壓力更大。業內人士透露,有的車企要求他們BMS降價10%-20%,幾乎無法完成。
二是主機廠和電池企業“上擠下壓”,蠶食第三方BMS企業市場份額。有實力的整車廠都希望整合資源,掌握BMS技術,打造一條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電池企業同樣希望將BMS技術“收入囊中”,增加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第三方BMS企業市場話語權不足,處境艱難。
三是外資品牌搶食。隨著外資新能源車型的在華的不斷量產,眾多外資零部件廠商擠入供應鏈,加劇了BMS企業市場競爭。
筆者認為,BMS行業正在加速淘汰,第三方BMS企業想要存活下來,必須要苦練內功提升自身技術,發展可持續的穩定客戶,并積極發掘48V、HEV、儲能等市場需求。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主機廠、電池廠、第三方專業BMS企業處于三分天下、勢均力敵的格局。然而,2019年以來,BMS企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多位業內人士向起點鋰電大數據透露,第三方BMS企業生存現狀岌岌可危,主機廠和電池廠正在不斷地蠶食第三方BMS企業的市場份額,因為受主機廠和電池廠主導的BMS企業已占據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夠與之抗衡的第三方BMS企業鳳毛麟角。
一位第三方專業BMS企業的高層向起點鋰電大數據記者表示:“國內某知名主機廠,其實都在使用我們公司提供的BMS管理系統。只是在貼牌的過程中,會貼上主機廠的品牌。在BMS配套排名中,我們公司處在前十地位是肯定的。”
這位人士一語道破第三方BMS企業的現狀。即市場話語權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已經“淪落”為代工模式。
最新出爐的8月份新能源汽車BMS配套數據中,也給了最真實的反饋。
起點研究(SPIR)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8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約為71646輛,其中乘用車約66839輛,占比93.37%;客車2688輛,占比3.75%;專用車2119輛,占比2.96%。
在BMS細分領域,8月份為新能源汽車配套BMS的企業共80家,較7月份的93家少了13家。也就是說,僅一個月,有13家“消失”了,競爭的殘酷性不言而喻。
其中,配套TOP 10的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北汽、比亞迪、鵬輝能源、卡耐新能源、奇瑞新能源、PREH、蔚來汽車、上海捷能、億能電子。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SPIR)
從上圖可看到,8月份為新能源汽車提供BMS配套的TOP 10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78.65%,集中度進一步提升(7月該數據為75.24%)。
從電池技術路線看,目前的市場仍然是三元電池與磷酸鐵鋰的天下,電池封裝形式則以方形為主,圓柱形為輔。
下圖為8月BMS配套TOP 10與7月BMS配套TOP 10的對比: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SPIR)
下面分別對8月BMS配套TOP 10中的主機廠、電池廠、第三方BMS企業進行盤點:
主機廠:近水樓臺先得月
在8月BMS配套TOP 10中,主機廠分別有北汽新能源、比亞迪、奇瑞新能源、蔚來汽車。
北汽新能源排名第一,8月份共配套14587輛,全部為北京牌純電動轎車。事實上,北汽新能源的軟件實力已經達到全球領先的水平。
早在2017年,北汽新能源就完全實現了三電控制系統(整車控制器VCU、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機控制器MCU)的遠程升級功能,那時的特斯拉都沒有實現整個三電系統的刷新。
2018年,北汽新能源推出了達爾文整車人工智能系統,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上。
比亞迪排名第三,8月份共配套7116輛,分別為旗下乘用車、客車及部分華林特裝專用車提供配套。比亞迪不僅是主機廠,也是電池廠,早已形成自成一套的全產業布局。
在軟件實力上,比亞迪已經實現IGBT的自主研發,BMS管理系統當然不在話下。
奇瑞新能源排名第六,8月份共配套3288輛,主要為旗下的乘用車及商用車提供配套。
蔚來汽車排名第八,8月份共配套2757輛,為江淮汽車的部分乘用車提供配套。要知道,蔚來汽車就是由江淮代工生產的。而在軟件實力上,蔚來汽車當仁不讓。
電池廠:電芯+PACK+BMS一條龍服務
在8月BMS配套TOP 10中,電池廠分別有寧德時代、鵬輝能源、卡耐新能源。
寧德時代排名第三,8月份共配套13248輛。作為電池廠的龍頭,寧德時代在2019法蘭克福車展上,重磅亮相了最新研發的動力電池平臺——CTP高集成動力電池開發平臺以及多款主打產品。
據悉,CTP高集成動力電池開發平臺一定程度提升能量密度和降低電池成本,由電芯直接集成到電池包,使得電池包整體利用率提高15%-20%,零部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50%。
顯然,新平臺將需要應用寧德時代的BMS管理系統。可以預見,未來寧德時代BMS配套的市場份額還將提升。
鵬輝能源排名第四,8月份共配套4237輛。鵬輝能源正在延伸其產業鏈,無論是PACK還是BMS,以及布局共享出行市場。
卡耐新能源排名第五,8月份共配套4062輛。被恒大收購后,卡耐新能源的發展明顯加速,恒大的動力電池、PACK及BMS等業務,將由卡耐新能源主導展開。現在,卡耐開始在BMS細分領域發力了。
第三方BMS企業:傍上主機廠“混口飯吃”
在8月BMS配套TOP 10中,第三方BMS企業分別有PREH(普瑞)、上海捷能、億能電子。
PREH排名第7,8月份共配套3245輛,全部為華晨寶馬配套。作為外資品牌的代表者,在外資新能源汽車產量不斷提升之際,PREH等外資BMS企業的潛力不可小視。
上海捷能排名第9,8月份共配套2019輛,主要為上汽提供配套。顯然,綁定上汽的上海捷能,上汽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大,其配套才能上得去。
億能電子排名第10,8月份共配套1794輛,分別為江淮汽車、長城汽車、海馬汽車、江鈴新能源、宇通客車等主機廠配套。
作為第三方BMS企業的代表,億能電子的技術水平一流,但其依然難以與更有優勢的主機廠及電池廠競爭。從8月數據看,其配套的車輛已比7月份的2563輛更少,排名也從第八降至第十。
總結:
僅從8月BMS配套TOP 10中看,比亞迪既是主機廠又是電池廠,其占據12.63%的份額;其它主機廠占36.61%的份額;其它電池廠占38.24%的份額;第三方BMS企業占12.52%的份額。
對比可知,TOP 10中第三方BMS企業的市場份額還沒有比亞迪大。起點鋰電大數據認為 ,造成第三方BMS企業這種現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補貼大幅退坡,倒逼動力電池降本,第三方BMS企業承受的壓力更大。業內人士透露,有的車企要求他們BMS降價10%-20%,幾乎無法完成。
二是主機廠和電池企業“上擠下壓”,蠶食第三方BMS企業市場份額。有實力的整車廠都希望整合資源,掌握BMS技術,打造一條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電池企業同樣希望將BMS技術“收入囊中”,增加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第三方BMS企業市場話語權不足,處境艱難。
三是外資品牌搶食。隨著外資新能源車型的在華的不斷量產,眾多外資零部件廠商擠入供應鏈,加劇了BMS企業市場競爭。
筆者認為,BMS行業正在加速淘汰,第三方BMS企業想要存活下來,必須要苦練內功提升自身技術,發展可持續的穩定客戶,并積極發掘48V、HEV、儲能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