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儲能控制系統RZ-IPC-G 功能得以完成。這一技術讓融政能源能將對退役電視不開蓋的檢測和梯次利用,直接與任何一種電池和電池使用設備連接。
“2019、2021、2023年預計是中國電化學儲能產業發展較為重要的時間拐點,預計到 2025 年,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功率規模約28.6GW,整個產業的市場規模具備萬億級市場潛力。”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布協會在今年4月發布的《2019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中如是指出。
公司團隊為18人,團隊平均年齡38歲,其中科研人員碩士3人,學士5人,大專8人,技術人才占團隊88%。融政團隊正在儲能這一領域孜孜汲汲地奮進。
公司2017年3月開始退役電池儲能立項研發,至目前已經擁有國內唯一獨立知識產權的退役電池梯次利用儲能技術、儲能控制系統技術以及電池儲能集成技術,其中,發明專利四項、實用新型三項、外觀新型一項、著作權一項。這支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的團隊,也已成長為一家以電力儲能科技為主導的科技型企業—上海融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包括了電力儲能控制系統、電力儲能集成系統、電力移動儲能系列、電力戶外儲能系列和電力室內儲能系列。
目前來看,受政策和市場需求雙重因素的影響,儲能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中。融政能源創始人李靖濱就公司成長過程與未來發展規劃等,接受了《創業圈》專訪。
嘗試、突破到落地
回憶創業初期,李靖濱在接受《創業圈》采訪時說道,“在2015年開始關注社會生態環保領域,開始琢磨著與環保相關的循環經濟事業,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調研,看到了電動車退役電池儲能這一發展方向。”據了解,融政能源就是在電動汽車電池退役后,對電池進行不開蓋梯次利用,對退役電池包實現一對多充放電技術,而不開蓋檢測技術既可保證乘用車對電池包安全延續,也可以節省成本30%。
在尋找到創業方向,組建團隊就成了李靖濱面前的第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軟件與硬件工程師,工程師不大好找,需要的不僅是能力和技術,還需要志向一致,同樣看到這一領域是‘朝陽的’。”
在2017年3月確定技術路徑以退役電池不開蓋梯次利用為研發目標并組建技術團隊,同年10月對退役電池不開蓋梯次利用有了技術突破,并且成立了以退役電池儲能為主導的上海融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在做我們產業的研發跟開發,”李靖濱說道。
在融政能源技術突破的過程中,儲能行業也在迎來巨大的變更。政府相應出臺《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和《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的相關政策,在“十三五”期間儲能產業能夠保持健康、可持續地發展綠色能源;此后,一系列國標如《車用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車用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發布。
得益于上述核心技術,在2018年7月融政能源成功交付申能青浦微電網儲能示范項目,“這是國內首例退役電池不開蓋梯次利用技術的儲能設備,也是我們發展過程的一個里程碑。”李靖濱在采訪中說道:“設備運行正常,該儲能設備可在微電網系統起到黑啟動功能。”
融政能源的研發和突破還在繼續,就是2018年10月,儲能控制系統RZ-IPC-G 功能得以完成。這一技術的亮點,就在于能通過IPC依據通訊協議與任一不同種類逆變器進行通信可直接梯次利用用于儲能,并配有多種通信接口,可與國內外任意品牌逆變器、配電柜進行通信連接。也就是說,這一技術讓融政能源能將對退役電視不開蓋的檢測和梯次利用,直接與任何一種電池和電池使用設備連接。
“IPC儲能控制系統,不僅對融政能源是突破,對儲能行業未來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意義。”李靖濱如是評價。
循環經濟的起點
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動力電池產業的快速爆發,而在2018年前后出現大規模退役,動力鋰電池的“報廢潮”正在到來中。據中汽研預測,到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7萬噸。
“融政能源所獨有的IPC控制系統,低成本,易應用,安全性高,適用場景廣。”
對于融政能源在循環經濟中的位置,李靖濱認為正是站在起點上,“政府對純電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對于這些汽車的退役電池進行循環利用,這一后續利用對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從科技、智慧城市等發展來看,電力儲能是從重要的輔助工具,逐漸轉變成更樸素的基礎角色,”李靖濱說道。這也意味著,融政能源布局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正是占據了這一重要基礎行業的市場先機。
對于目前融政能源的發展情況,李靖濱告訴《創業圈》,目前運營的所有資金都是由公司股東的自有資金和產品交付后的營收在支持,正在尋找資本進入,“更希望資本方進入后能在資本運作方面給予幫助。如果有足夠資本的話,期待能在三年以內,把融政能源的銷售做到10億元左右的規模。”
“2019、2021、2023年預計是中國電化學儲能產業發展較為重要的時間拐點,預計到 2025 年,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功率規模約28.6GW,整個產業的市場規模具備萬億級市場潛力。”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布協會在今年4月發布的《2019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中如是指出。
公司團隊為18人,團隊平均年齡38歲,其中科研人員碩士3人,學士5人,大專8人,技術人才占團隊88%。融政團隊正在儲能這一領域孜孜汲汲地奮進。
公司2017年3月開始退役電池儲能立項研發,至目前已經擁有國內唯一獨立知識產權的退役電池梯次利用儲能技術、儲能控制系統技術以及電池儲能集成技術,其中,發明專利四項、實用新型三項、外觀新型一項、著作權一項。這支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的團隊,也已成長為一家以電力儲能科技為主導的科技型企業—上海融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包括了電力儲能控制系統、電力儲能集成系統、電力移動儲能系列、電力戶外儲能系列和電力室內儲能系列。
目前來看,受政策和市場需求雙重因素的影響,儲能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中。融政能源創始人李靖濱就公司成長過程與未來發展規劃等,接受了《創業圈》專訪。
嘗試、突破到落地
回憶創業初期,李靖濱在接受《創業圈》采訪時說道,“在2015年開始關注社會生態環保領域,開始琢磨著與環保相關的循環經濟事業,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調研,看到了電動車退役電池儲能這一發展方向。”據了解,融政能源就是在電動汽車電池退役后,對電池進行不開蓋梯次利用,對退役電池包實現一對多充放電技術,而不開蓋檢測技術既可保證乘用車對電池包安全延續,也可以節省成本30%。
在尋找到創業方向,組建團隊就成了李靖濱面前的第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軟件與硬件工程師,工程師不大好找,需要的不僅是能力和技術,還需要志向一致,同樣看到這一領域是‘朝陽的’。”
在2017年3月確定技術路徑以退役電池不開蓋梯次利用為研發目標并組建技術團隊,同年10月對退役電池不開蓋梯次利用有了技術突破,并且成立了以退役電池儲能為主導的上海融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在做我們產業的研發跟開發,”李靖濱說道。
在融政能源技術突破的過程中,儲能行業也在迎來巨大的變更。政府相應出臺《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和《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的相關政策,在“十三五”期間儲能產業能夠保持健康、可持續地發展綠色能源;此后,一系列國標如《車用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車用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發布。
得益于上述核心技術,在2018年7月融政能源成功交付申能青浦微電網儲能示范項目,“這是國內首例退役電池不開蓋梯次利用技術的儲能設備,也是我們發展過程的一個里程碑。”李靖濱在采訪中說道:“設備運行正常,該儲能設備可在微電網系統起到黑啟動功能。”
融政能源的研發和突破還在繼續,就是2018年10月,儲能控制系統RZ-IPC-G 功能得以完成。這一技術的亮點,就在于能通過IPC依據通訊協議與任一不同種類逆變器進行通信可直接梯次利用用于儲能,并配有多種通信接口,可與國內外任意品牌逆變器、配電柜進行通信連接。也就是說,這一技術讓融政能源能將對退役電視不開蓋的檢測和梯次利用,直接與任何一種電池和電池使用設備連接。
“IPC儲能控制系統,不僅對融政能源是突破,對儲能行業未來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意義。”李靖濱如是評價。
循環經濟的起點
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動力電池產業的快速爆發,而在2018年前后出現大規模退役,動力鋰電池的“報廢潮”正在到來中。據中汽研預測,到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7萬噸。
“融政能源所獨有的IPC控制系統,低成本,易應用,安全性高,適用場景廣。”
對于融政能源在循環經濟中的位置,李靖濱認為正是站在起點上,“政府對純電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對于這些汽車的退役電池進行循環利用,這一后續利用對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從科技、智慧城市等發展來看,電力儲能是從重要的輔助工具,逐漸轉變成更樸素的基礎角色,”李靖濱說道。這也意味著,融政能源布局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正是占據了這一重要基礎行業的市場先機。
對于目前融政能源的發展情況,李靖濱告訴《創業圈》,目前運營的所有資金都是由公司股東的自有資金和產品交付后的營收在支持,正在尋找資本進入,“更希望資本方進入后能在資本運作方面給予幫助。如果有足夠資本的話,期待能在三年以內,把融政能源的銷售做到10億元左右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