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退役潮”席卷而來,動力電池回收也成為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重要問題。“要加快完善落實動力電池的回收體系。”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提出。
自2015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連續四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動力電池裝機量的強勁發展,2015年到2018年之間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由16GWh增長到57GWh,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4%。
隨著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攀升,動力電池回收問題也變得愈發迫切。而根據招商證券研究,按照動力電池4年~6年使用壽命測算,2014年生產的動力電池在2018年開始批量進入報廢期,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產生約24萬噸的退役鋰離子電池,2022年將產生53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
按照4年的使用壽命測算,2018年是動力電池回收元年,2019年迎來動力電池規模報廢期。與此同時,伴隨著大規模報廢期的到來,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商機也逐漸凸顯。
按照未來智庫發布的《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深度研究報告》,2019~2025年動力電池的市場空間有望超過600億元,復合增速50%。
其中2018~2020年,梯次利用空間共計47億元,到2025年累計市場空間將達171億元;2019~2025年,三元鋰電池中鎳、鈷、錳、鋰等金屬回收市場空間約為436億元。
面對暗藏的巨大機遇,除了以湖南邦普、格林美為代表的第三方回收企業,眾多車企也開始參與其中。以北汽新能源為例,記者獲悉,自從2016年以來,北汽新能源就開始以“建網點、建標準、建模式”為主線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進行了戰略布局,并成立了北京匠芯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梯次利用相關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嘗試。
有商機也有隱憂。不少“小作坊”似的企業,打著有正規回收資質的幌子做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拆解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有5家,分別是浙江徽州華友鈷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贛州市豪鵬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荊門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動力鋰電池污染主要有兩類,一是重金屬污染。電池正極材料中含鎳、鈷等重金屬,不經專業回收處理會造成重金屬污染。二是電解液污染。電解液溶質LiPF6 屬有毒物質且易潮解,會造成氟污染,溶劑會造成水污染。
那么誰來回收更合適?根據《調研報告》,目前構建的動力蓄電池回收體系中主要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生產者主導,由汽車生產企業利用銷售渠道建設退役電池回收體系,回收退役電池移交綜合利用企業處理或與其合作共同利用電池剩余價值;另一種是以第三方為主體,由梯次、再生利用企業與汽車、電池生產企業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服務網點,集中回收合作企業新能源汽車的退役電池。
為了規范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在國家的支持下,汽車生產企業通過多種形式構建了回收體系。目前,北汽新能源、廣汽三菱等45 家企業已設立了3204 個回收服務網點,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中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較高的地區。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表示,動力電池回收作為一個全新的課題,不少整車企業尚處于啟動階段,盈利很困難。
自2015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連續四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動力電池裝機量的強勁發展,2015年到2018年之間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由16GWh增長到57GWh,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4%。
隨著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攀升,動力電池回收問題也變得愈發迫切。而根據招商證券研究,按照動力電池4年~6年使用壽命測算,2014年生產的動力電池在2018年開始批量進入報廢期,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產生約24萬噸的退役鋰離子電池,2022年將產生53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
按照4年的使用壽命測算,2018年是動力電池回收元年,2019年迎來動力電池規模報廢期。與此同時,伴隨著大規模報廢期的到來,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商機也逐漸凸顯。
按照未來智庫發布的《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深度研究報告》,2019~2025年動力電池的市場空間有望超過600億元,復合增速50%。
其中2018~2020年,梯次利用空間共計47億元,到2025年累計市場空間將達171億元;2019~2025年,三元鋰電池中鎳、鈷、錳、鋰等金屬回收市場空間約為436億元。
面對暗藏的巨大機遇,除了以湖南邦普、格林美為代表的第三方回收企業,眾多車企也開始參與其中。以北汽新能源為例,記者獲悉,自從2016年以來,北汽新能源就開始以“建網點、建標準、建模式”為主線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進行了戰略布局,并成立了北京匠芯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梯次利用相關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嘗試。
有商機也有隱憂。不少“小作坊”似的企業,打著有正規回收資質的幌子做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拆解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有5家,分別是浙江徽州華友鈷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贛州市豪鵬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荊門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動力鋰電池污染主要有兩類,一是重金屬污染。電池正極材料中含鎳、鈷等重金屬,不經專業回收處理會造成重金屬污染。二是電解液污染。電解液溶質LiPF6 屬有毒物質且易潮解,會造成氟污染,溶劑會造成水污染。
那么誰來回收更合適?根據《調研報告》,目前構建的動力蓄電池回收體系中主要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生產者主導,由汽車生產企業利用銷售渠道建設退役電池回收體系,回收退役電池移交綜合利用企業處理或與其合作共同利用電池剩余價值;另一種是以第三方為主體,由梯次、再生利用企業與汽車、電池生產企業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服務網點,集中回收合作企業新能源汽車的退役電池。
為了規范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在國家的支持下,汽車生產企業通過多種形式構建了回收體系。目前,北汽新能源、廣汽三菱等45 家企業已設立了3204 個回收服務網點,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中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較高的地區。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表示,動力電池回收作為一個全新的課題,不少整車企業尚處于啟動階段,盈利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