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政策引導與支持、用戶對增值服務不了解、增值服務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是售電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中面臨的主要難題。
技術原因導致初期改造費用較大,如何讓用戶接受改造成本,同時降低成本來迎合用戶需求,是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巨大挑戰。
日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關于規范開展第四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通知,業內再次掀起關于綜合能源服務業務落地的討論。記者日前也在綜合能源服務落地實踐峰會上了解到,隨著電力市場建設推進、能源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不斷融合,綜合能源服務項目現階段落地仍存掣肘,需要產業鏈上下游更深入的參與協作,以及政策、市場、技術等多維度的驅動。
多項政策鋪路
國家發改委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介紹,國家發改委2016年2月發布的《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催生了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綜合能源服務等新興業態。同時,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接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促進靈活互動用能行為和支持分布式能源交易的綜合能源微網,以及培育綜合能源運營商等新型市場主體逐漸建立起來。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16年7月發布的《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使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以綜合能源效率最大化、熱電冷等負荷就地平衡調節、供能經濟合理具有市場競爭力為主要目標。“到2020年,各省(區、市)新產業園區采用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的比例達到50%左右,既有產業園區實施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改造的比例達到30%左右。”周伏秋指出。
此外,國家能源局2017年1月發布的《關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的通知》確定了首批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17個示范項目;同年6月發布的《關于公布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的通知》確定了首批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55個示范項目。
記者從多位業內專家處了解到,綜合能源服務的關鍵在于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深圳航天工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常委朱發國指出,綜合能源服務的目標是基于市場機制環境,以用戶為中心大幅度提升用戶的用能體驗。“而用戶體驗通常由所提供服務的性價比、服務感受以及能否提供持續的增值服務來決定。”
用戶接受成本是關鍵
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相關政策,明確規范和引導綜合能源服務發展的政策依然缺位,綜合能源服務的開展和落地面臨諸多挑戰。
“目前關于用戶增值服務的相關鼓勵性政策尚未出臺,限制了增值服務的發展,所謂的很多服務還停留在口頭上。”湖南一家售電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缺乏政策引導與支持、用戶對增值服務不了解、增值服務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成為售電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中面臨的主要難題。目前,用戶只對如何節約電費感興趣。
該負責人表示,現階段,如果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公司能夠通過增值服務有效降低用戶的用能成本,才能拓展用戶,增加用戶黏性。
北京電務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運維總經理丁汝平認為,在客戶開源節流的訴求下,平衡客戶需求與服務成本成為綜合能源服務商重點思考的問題。對于用戶需求,綜合能源服務公司一般要從運維角度掌握用戶的設備、運行工況等數據,同時思考如何實施方案,期間會涉及終端設備的改造費用等問題。“技術原因導致初期改造費用較大,如何讓用戶接受改造成本,同時降低成本來迎合用戶需求,是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巨大挑戰。”
上海置信節能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夏衛華也指出,客戶“開源節流”主要通過降低電費和提高能效兩種途徑,而綜合能源服務的目的就是提高用能能效。但這個過程中,會面臨如技術、法律風險、以及政策產業結構調整等多方面的問題。
多因素決定落地成效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李宇認為,現階段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由市場、技術和政策三方面共同驅動。“任何一方沒有成熟,整個業務就難以推進。”
李宇分析,政策上要看是否到窗口期,技術上要考慮是否具備綜合能源服務能力。“另外,很多客戶用慣了低價可靠的電,但不了解何為綜合能源服務,在市場還未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認為不需要這項服務。
杭州數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慶表示,綜合能源服務有三個入口,分別是以購售電交易為形態的交易入口、以線下服務為形態的服務入口和以增量配網為形態的資產入口。“不論從哪個入口進入,如果不做高附加值服務,業務發展都會受限。”以增量配網為例,他認為,以現在增量配網投資回報率較低的情況看,增量配網不僅要做管制類的運營,后端還要做高附加值服務以提高整體投資回報率。“而售電公司如果只通過購售電合同交易,卻不幫客戶管理人員用能數據,未來在交易側也難以盈利。”
技術原因導致初期改造費用較大,如何讓用戶接受改造成本,同時降低成本來迎合用戶需求,是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巨大挑戰。
日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關于規范開展第四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通知,業內再次掀起關于綜合能源服務業務落地的討論。記者日前也在綜合能源服務落地實踐峰會上了解到,隨著電力市場建設推進、能源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不斷融合,綜合能源服務項目現階段落地仍存掣肘,需要產業鏈上下游更深入的參與協作,以及政策、市場、技術等多維度的驅動。
多項政策鋪路
國家發改委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介紹,國家發改委2016年2月發布的《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催生了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綜合能源服務等新興業態。同時,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接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促進靈活互動用能行為和支持分布式能源交易的綜合能源微網,以及培育綜合能源運營商等新型市場主體逐漸建立起來。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16年7月發布的《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使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以綜合能源效率最大化、熱電冷等負荷就地平衡調節、供能經濟合理具有市場競爭力為主要目標。“到2020年,各省(區、市)新產業園區采用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的比例達到50%左右,既有產業園區實施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改造的比例達到30%左右。”周伏秋指出。
此外,國家能源局2017年1月發布的《關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的通知》確定了首批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17個示范項目;同年6月發布的《關于公布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的通知》確定了首批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55個示范項目。
記者從多位業內專家處了解到,綜合能源服務的關鍵在于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深圳航天工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常委朱發國指出,綜合能源服務的目標是基于市場機制環境,以用戶為中心大幅度提升用戶的用能體驗。“而用戶體驗通常由所提供服務的性價比、服務感受以及能否提供持續的增值服務來決定。”
用戶接受成本是關鍵
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相關政策,明確規范和引導綜合能源服務發展的政策依然缺位,綜合能源服務的開展和落地面臨諸多挑戰。
“目前關于用戶增值服務的相關鼓勵性政策尚未出臺,限制了增值服務的發展,所謂的很多服務還停留在口頭上。”湖南一家售電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缺乏政策引導與支持、用戶對增值服務不了解、增值服務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成為售電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中面臨的主要難題。目前,用戶只對如何節約電費感興趣。
該負責人表示,現階段,如果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公司能夠通過增值服務有效降低用戶的用能成本,才能拓展用戶,增加用戶黏性。
北京電務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運維總經理丁汝平認為,在客戶開源節流的訴求下,平衡客戶需求與服務成本成為綜合能源服務商重點思考的問題。對于用戶需求,綜合能源服務公司一般要從運維角度掌握用戶的設備、運行工況等數據,同時思考如何實施方案,期間會涉及終端設備的改造費用等問題。“技術原因導致初期改造費用較大,如何讓用戶接受改造成本,同時降低成本來迎合用戶需求,是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巨大挑戰。”
上海置信節能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夏衛華也指出,客戶“開源節流”主要通過降低電費和提高能效兩種途徑,而綜合能源服務的目的就是提高用能能效。但這個過程中,會面臨如技術、法律風險、以及政策產業結構調整等多方面的問題。
多因素決定落地成效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李宇認為,現階段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由市場、技術和政策三方面共同驅動。“任何一方沒有成熟,整個業務就難以推進。”
李宇分析,政策上要看是否到窗口期,技術上要考慮是否具備綜合能源服務能力。“另外,很多客戶用慣了低價可靠的電,但不了解何為綜合能源服務,在市場還未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認為不需要這項服務。
杭州數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慶表示,綜合能源服務有三個入口,分別是以購售電交易為形態的交易入口、以線下服務為形態的服務入口和以增量配網為形態的資產入口。“不論從哪個入口進入,如果不做高附加值服務,業務發展都會受限。”以增量配網為例,他認為,以現在增量配網投資回報率較低的情況看,增量配網不僅要做管制類的運營,后端還要做高附加值服務以提高整體投資回報率。“而售電公司如果只通過購售電合同交易,卻不幫客戶管理人員用能數據,未來在交易側也難以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