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繼鎮江東部儲能項目后,我們在蘇州規劃建設了三座儲能電站。”三個儲能電站充放功率總計達138.6兆瓦,總容量達242兆瓦時,預計2019年年底建成。工程投運后,三個電站將組成國內最大規模的“城市儲能群”,對打造泛在電力物聯網、助推城市能源變革意義重大。
“江蘇經濟規模大,能源資源享賦少,環境承載能力弱,人均用能基數高,綠色發展勢在必行、提升效能勢在必行、深化改革勢在必行。而儲能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6月25日,首屆江蘇能源發展戰略青年論壇在南京舉行。會上,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規劃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副主任吳晨在主題分享中說。
城市儲能群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
電作為當代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目前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大量存儲。
“儲能可以在電網電能富余時將電能存儲,在電能緊張時再釋放出來,用來調峰調頻,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儲能容量大小直接決定了儲能調節電網的能力。”吳晨說,“繼鎮江東部儲能項目后,我們在蘇州規劃建設了三座儲能電站。”
三個儲能電站充放功率總計達138.6兆瓦,總容量達242兆瓦時,預計2019年年底建成。工程投運后,三個電站將組成國內最大規模的“城市儲能群”,對打造泛在電力物聯網、助推城市能源變革意義重大。
蘇州是重要負荷中心,2018年最高用電負荷2662.8千瓦,年用電量1562.5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電站全年發電量的1.5倍。“為了發揮儲能調節作用,我們為蘇州規劃了國內最大的城市儲能群。”江蘇經研院能源研究室的劉國靜說。
隨著1000千伏淮上線交流工程蘇州站和±800千伏錦蘇直流工程的相繼建成投運,“強直弱交”的網架結構也給蘇州電網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實驗室仿真研究中我們發現,如果電網發生故障,產生大功率缺額,此時大規模儲能就會發揮救急作用,填補電能缺口。”河海大學電氣學院教師朱俊澎說。
除了規模,影響儲能發揮作用的另一個因素是布局。為此,江蘇經研院聯合各相關單位,著眼于城市發展規劃,針對產業分布條件確定了儲能站的地理位置。其中,昆山儲能電站規模193.6兆瓦時,可滿足當地千億級集群IT產業發展需求,任陽、樂于儲能站規模分別為13.2兆瓦時和35.2兆瓦時,可緩解常熟、張家港地區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行業電力負荷壓力。
“三個儲能電站在各自地區發揮電網調節功能的同時,能夠通過220千伏電網互聯互濟、協同運行、彼此支撐,實現全國最大城市儲能群內部毫秒級精準控制聯絡。” 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城市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說。
此外,在蘇州莊田,一座規模為200兆瓦時的儲能電站正在建設。“該儲能電站可為特高壓提供配套黑啟動服務,讓‘儲能群’體量進一步增大。‘群’越大,調節電網的能力就越強,未來我們還將建設更多儲能。”劉國靜說。
用好退役變電站站址,節約建設投資
蘇州地區經濟發達,土地資源十分寶貴。經過初步計算,建設三座儲能電站需要近2.86萬平方米土地,而蘇州全市每年電力規劃用地只有5~6萬平方米。
“蘇州220千伏昆山變電站于2011年退役。設計方案中提出的利用昆山舊站址建設儲能電站,能節省很多投資。”中能建江蘇省電力設計院電網工程公司的牛濤說。
3月29日,一根樁基被深深打入昆山變電站的地下,打破了這座退役變電站的沉靜——昆山儲能電站開工建設。
與昆山儲能電站一樣,任陽儲能電站利用常熟市退役的35千伏任陽變電站場地,樂余儲能電站利用張家港市已退役的35千伏樂余變電站場地,實現100%利用退役變電站舊址,節約建設投資費用約4300萬元。
“土地資源會成為經濟發達地區最緊張的資源之一,限制大規模電網建設。對退役輸變電工程土地的再利用,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院宋穎弘在論壇上說。
功能拓展,融入泛在電力物聯網
“城市儲能群是蘇州城市能源變革的重要基礎,必須在應用模塊化典型設計的基礎上,融入泛在電力物聯網思維。”吳晨說。
蘇州是國際能源變革典范城市蘇州供電公司將以該儲能電站為基礎,打造具有“儲能站+數據中心+N”功能的能源綜合服務站,實現能源、數據融合及多項能源綜合服務功能。
將儲能電站拓展建設成為能源綜合服務站,具有系統經濟性好、供電可靠性高、多網融合性好等優點。“每一個儲能電站都連接著電網、物聯網、數據網,整個儲能群又形成了一張網。未來隨著儲能群不斷擴大,這張網的功能將更豐富、更全面,最終構建成為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吳晨說,“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儲能站之間良好的數據共享和充分的協同融合。”
為此,江蘇經研院設計人員統一了儲能群所有電池管理系統、監控系統、變流器等設備的通信接口,實現了對儲能群的有功功率控制、無功電壓控制、時間同步及監測、網絡安全監測等數據共享。
“儲能群的建設搭建了一個開放共享、靈活接入的平臺,未來必然會有更多智能設備與這個平臺融合運行,‘生長’出一個有機的電力生態圈。”江蘇經研院黨委書記孫建龍說。
“江蘇經濟規模大,能源資源享賦少,環境承載能力弱,人均用能基數高,綠色發展勢在必行、提升效能勢在必行、深化改革勢在必行。而儲能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6月25日,首屆江蘇能源發展戰略青年論壇在南京舉行。會上,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規劃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副主任吳晨在主題分享中說。
城市儲能群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
電作為當代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目前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大量存儲。
“儲能可以在電網電能富余時將電能存儲,在電能緊張時再釋放出來,用來調峰調頻,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儲能容量大小直接決定了儲能調節電網的能力。”吳晨說,“繼鎮江東部儲能項目后,我們在蘇州規劃建設了三座儲能電站。”
三個儲能電站充放功率總計達138.6兆瓦,總容量達242兆瓦時,預計2019年年底建成。工程投運后,三個電站將組成國內最大規模的“城市儲能群”,對打造泛在電力物聯網、助推城市能源變革意義重大。
蘇州是重要負荷中心,2018年最高用電負荷2662.8千瓦,年用電量1562.5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電站全年發電量的1.5倍。“為了發揮儲能調節作用,我們為蘇州規劃了國內最大的城市儲能群。”江蘇經研院能源研究室的劉國靜說。
隨著1000千伏淮上線交流工程蘇州站和±800千伏錦蘇直流工程的相繼建成投運,“強直弱交”的網架結構也給蘇州電網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實驗室仿真研究中我們發現,如果電網發生故障,產生大功率缺額,此時大規模儲能就會發揮救急作用,填補電能缺口。”河海大學電氣學院教師朱俊澎說。
除了規模,影響儲能發揮作用的另一個因素是布局。為此,江蘇經研院聯合各相關單位,著眼于城市發展規劃,針對產業分布條件確定了儲能站的地理位置。其中,昆山儲能電站規模193.6兆瓦時,可滿足當地千億級集群IT產業發展需求,任陽、樂于儲能站規模分別為13.2兆瓦時和35.2兆瓦時,可緩解常熟、張家港地區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行業電力負荷壓力。
“三個儲能電站在各自地區發揮電網調節功能的同時,能夠通過220千伏電網互聯互濟、協同運行、彼此支撐,實現全國最大城市儲能群內部毫秒級精準控制聯絡。” 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城市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說。
此外,在蘇州莊田,一座規模為200兆瓦時的儲能電站正在建設。“該儲能電站可為特高壓提供配套黑啟動服務,讓‘儲能群’體量進一步增大。‘群’越大,調節電網的能力就越強,未來我們還將建設更多儲能。”劉國靜說。
用好退役變電站站址,節約建設投資
蘇州地區經濟發達,土地資源十分寶貴。經過初步計算,建設三座儲能電站需要近2.86萬平方米土地,而蘇州全市每年電力規劃用地只有5~6萬平方米。
“蘇州220千伏昆山變電站于2011年退役。設計方案中提出的利用昆山舊站址建設儲能電站,能節省很多投資。”中能建江蘇省電力設計院電網工程公司的牛濤說。
3月29日,一根樁基被深深打入昆山變電站的地下,打破了這座退役變電站的沉靜——昆山儲能電站開工建設。
與昆山儲能電站一樣,任陽儲能電站利用常熟市退役的35千伏任陽變電站場地,樂余儲能電站利用張家港市已退役的35千伏樂余變電站場地,實現100%利用退役變電站舊址,節約建設投資費用約4300萬元。
“土地資源會成為經濟發達地區最緊張的資源之一,限制大規模電網建設。對退役輸變電工程土地的再利用,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院宋穎弘在論壇上說。
功能拓展,融入泛在電力物聯網
“城市儲能群是蘇州城市能源變革的重要基礎,必須在應用模塊化典型設計的基礎上,融入泛在電力物聯網思維。”吳晨說。
蘇州是國際能源變革典范城市蘇州供電公司將以該儲能電站為基礎,打造具有“儲能站+數據中心+N”功能的能源綜合服務站,實現能源、數據融合及多項能源綜合服務功能。
將儲能電站拓展建設成為能源綜合服務站,具有系統經濟性好、供電可靠性高、多網融合性好等優點。“每一個儲能電站都連接著電網、物聯網、數據網,整個儲能群又形成了一張網。未來隨著儲能群不斷擴大,這張網的功能將更豐富、更全面,最終構建成為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吳晨說,“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儲能站之間良好的數據共享和充分的協同融合。”
為此,江蘇經研院設計人員統一了儲能群所有電池管理系統、監控系統、變流器等設備的通信接口,實現了對儲能群的有功功率控制、無功電壓控制、時間同步及監測、網絡安全監測等數據共享。
“儲能群的建設搭建了一個開放共享、靈活接入的平臺,未來必然會有更多智能設備與這個平臺融合運行,‘生長’出一個有機的電力生態圈。”江蘇經研院黨委書記孫建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