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家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儲能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下,我國儲能產業正經歷著飛速的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歷史發展機遇。”在日前舉辦的“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2019(ESIE2019)”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如是說。
根據會上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9》(以下簡稱《白皮書》),2018年,中國儲能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規模達到31.3GW;其中,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規模為1072.7MW,是2017年的2.8倍,新增投運規模682.9MW,同比增長464%。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成本的逐漸下降,儲能商業化應用價值愈加凸顯,市場前景廣闊。
儲能“春天”到來
“作為一個戰略新興產業,儲能是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撐技術,將在綠色交通的發展、電改的深化、能源的變革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劉為表示,2018年,在國家五部委《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的指導下,部分省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相繼發布儲能發展指導意見,產業鏈各方積極部署,儲能產業開啟了規模化應用的新歷程。
對此,史玉波也指出,2018年,在用戶側儲能應用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電網企業也積極推動儲能應用,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先后發布關于儲能技術應用和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為儲能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在用戶側和電網側的“雙輪驅動”下,全年我國新增電化學儲能應用裝機規模接近700兆瓦,躍居世界第二位。
《白皮書》認為,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來源于電網側儲能項目,這得益于國內電改所釋放的政策紅利和儲能行業數年的積累。在《指導意見》的推動下,多批儲能項目落戶地方,電力體制改革下的首個現貨市場開始試點,超過13個省份和地區出臺了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新政,眾多儲能企業蜂擁而入。
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海生看來,中國儲能的春天已經到來。他指出,在技術方面,未來將看到多條技術路線的不斷突破,包括固態半固態鋰電池、鈉系電池、液流電池等新體系快速發展,壓縮空氣、蓄冷蓄熱、飛輪等物理儲能技術取得突破,以及儲氫技術快速進步;而在產業方面,多批儲能項目落戶地方,儲能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展現了價值,眾多儲能企業將蓬勃發展。
根據《白皮書》對儲能行業的展望,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的累計投運規模將達到1.92GW,年增速89%,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即2020年,將延續超過70%的年增長速度,到2021年,儲能的應用將在全領域鋪開,規模化生產趨勢明顯,從而推動儲能系統成本的理性下降。
標準亟待完善
依據相關政策,我國儲能行業將在10年內分兩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當前,雖然儲能行業已迎來“爆發式增長”,但仍處于“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的階段,行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的制約。
《白皮書》指出,在示范階段尚未走完,標準規范也未形成的情況下,市場參與者競爭激烈,一方面項目收入分成比例急劇下降;另一方面,消防安全風險凸顯。《白皮書》強調,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亟需行業提供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和規范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規程和標準的缺失,是目前業內專家普遍關注的焦點。史玉波指出,消防、土地、環保、交通等部門還缺乏對儲能項目建設的相關認定,同時,技術、運行和安全管理方面也缺乏標準,相關管理規定和辦法急需出臺。
對此,劉為也表示認同,她表示,雖然儲能在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等各應用領域活力盎然,但市場機制建設和政策明顯落后于產業應用的速度,另外,技術規范、接入標準、消防安全等問題是全球儲能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共性的問題。
正如劉為所說,標準以及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是全球儲能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近期,美國亞利桑那州儲能項目起火、爆炸事件引發熱議,而擁有三星SDI、LG化學兩大全球領先儲能企業的韓國,儲能起火頻發也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史玉波強調,在安全方面,需要通過制度和標準建立準入門檻,確保儲能項目以及接入電網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此外,儲能項目的商業投資和運營同樣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戰。陳海生指出,儲能的多重價值未在當前價格體系中得到充分體現,儲能的價格補償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儲能的靈活性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的建立仍需一定時間。陳海生還強調,儲能技術本身也需要提高,特別是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關鍵技術方面。
實現“三個同步”
面對產業發展的形勢與困難,史玉波指出,儲能行業應該在堅定發展信心和發展路線的基礎上,加強統籌規劃、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逐步解決產業發展難題,力爭實現三個“同步”:技術水平提升和安全可靠應用的同步,政策市場機制完善和商業化開發的同步,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和規模化發展的同步,促進儲能產業健康發展。
根據《白皮書》的預測,未來5年內,電化學儲能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儲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網、輔助服務、電網側和用戶側均增速明顯,特別是電網側,年增速達到2047.5%,2019年,電網側儲能的快速應用還將持續下去。《白皮書》認為,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推動市場化機制和價格機制的儲能政策將為儲能應用帶來新一輪高速發展,市場需求也將趨于剛性。
鑒于電網側儲能的快速發展和電力系統在儲能發展中扮演的關鍵作用,史玉波表示,要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完善市場規則,構建儲能參與輔助服務的市場機制;同時,加快現貨市場建設步伐,鼓勵儲能項目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化交易,為儲能獲取價值增值創造新的平臺。
對此,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夏清指出,儲能屬于低電壓、分散式的、底部的技術,可以解決大電網阻塞,可以到千家萬戶,節約大量輸變電資源。“儲能對于電網來說,就像‘速效救心丸’,關鍵時刻可以救電網的‘命’,”夏清表示,在南方的一些大中城市,無法建設變電站的地方,儲能大有“用武之地”。他進一步說,儲能在未來電網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調度控制中心范高鋒博士看來,儲能電站作為一種新型的電網設備,應按照電力系統運行相關要求納入相應電網調度機構調度管理,從而體現儲能電站在保障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大電網會給儲能提供廣闊平臺,儲能也要和大電網相配合,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根據會上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9》(以下簡稱《白皮書》),2018年,中國儲能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規模達到31.3GW;其中,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規模為1072.7MW,是2017年的2.8倍,新增投運規模682.9MW,同比增長464%。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成本的逐漸下降,儲能商業化應用價值愈加凸顯,市場前景廣闊。
儲能“春天”到來
“作為一個戰略新興產業,儲能是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撐技術,將在綠色交通的發展、電改的深化、能源的變革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劉為表示,2018年,在國家五部委《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的指導下,部分省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相繼發布儲能發展指導意見,產業鏈各方積極部署,儲能產業開啟了規模化應用的新歷程。
對此,史玉波也指出,2018年,在用戶側儲能應用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電網企業也積極推動儲能應用,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先后發布關于儲能技術應用和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為儲能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在用戶側和電網側的“雙輪驅動”下,全年我國新增電化學儲能應用裝機規模接近700兆瓦,躍居世界第二位。
《白皮書》認為,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來源于電網側儲能項目,這得益于國內電改所釋放的政策紅利和儲能行業數年的積累。在《指導意見》的推動下,多批儲能項目落戶地方,電力體制改革下的首個現貨市場開始試點,超過13個省份和地區出臺了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新政,眾多儲能企業蜂擁而入。
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海生看來,中國儲能的春天已經到來。他指出,在技術方面,未來將看到多條技術路線的不斷突破,包括固態半固態鋰電池、鈉系電池、液流電池等新體系快速發展,壓縮空氣、蓄冷蓄熱、飛輪等物理儲能技術取得突破,以及儲氫技術快速進步;而在產業方面,多批儲能項目落戶地方,儲能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展現了價值,眾多儲能企業將蓬勃發展。
根據《白皮書》對儲能行業的展望,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的累計投運規模將達到1.92GW,年增速89%,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即2020年,將延續超過70%的年增長速度,到2021年,儲能的應用將在全領域鋪開,規模化生產趨勢明顯,從而推動儲能系統成本的理性下降。
標準亟待完善
依據相關政策,我國儲能行業將在10年內分兩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當前,雖然儲能行業已迎來“爆發式增長”,但仍處于“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的階段,行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的制約。
《白皮書》指出,在示范階段尚未走完,標準規范也未形成的情況下,市場參與者競爭激烈,一方面項目收入分成比例急劇下降;另一方面,消防安全風險凸顯。《白皮書》強調,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亟需行業提供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和規范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規程和標準的缺失,是目前業內專家普遍關注的焦點。史玉波指出,消防、土地、環保、交通等部門還缺乏對儲能項目建設的相關認定,同時,技術、運行和安全管理方面也缺乏標準,相關管理規定和辦法急需出臺。
對此,劉為也表示認同,她表示,雖然儲能在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等各應用領域活力盎然,但市場機制建設和政策明顯落后于產業應用的速度,另外,技術規范、接入標準、消防安全等問題是全球儲能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共性的問題。
正如劉為所說,標準以及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是全球儲能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近期,美國亞利桑那州儲能項目起火、爆炸事件引發熱議,而擁有三星SDI、LG化學兩大全球領先儲能企業的韓國,儲能起火頻發也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史玉波強調,在安全方面,需要通過制度和標準建立準入門檻,確保儲能項目以及接入電網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此外,儲能項目的商業投資和運營同樣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戰。陳海生指出,儲能的多重價值未在當前價格體系中得到充分體現,儲能的價格補償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儲能的靈活性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的建立仍需一定時間。陳海生還強調,儲能技術本身也需要提高,特別是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關鍵技術方面。
實現“三個同步”
面對產業發展的形勢與困難,史玉波指出,儲能行業應該在堅定發展信心和發展路線的基礎上,加強統籌規劃、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逐步解決產業發展難題,力爭實現三個“同步”:技術水平提升和安全可靠應用的同步,政策市場機制完善和商業化開發的同步,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和規模化發展的同步,促進儲能產業健康發展。
根據《白皮書》的預測,未來5年內,電化學儲能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儲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網、輔助服務、電網側和用戶側均增速明顯,特別是電網側,年增速達到2047.5%,2019年,電網側儲能的快速應用還將持續下去。《白皮書》認為,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推動市場化機制和價格機制的儲能政策將為儲能應用帶來新一輪高速發展,市場需求也將趨于剛性。
鑒于電網側儲能的快速發展和電力系統在儲能發展中扮演的關鍵作用,史玉波表示,要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完善市場規則,構建儲能參與輔助服務的市場機制;同時,加快現貨市場建設步伐,鼓勵儲能項目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化交易,為儲能獲取價值增值創造新的平臺。
對此,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夏清指出,儲能屬于低電壓、分散式的、底部的技術,可以解決大電網阻塞,可以到千家萬戶,節約大量輸變電資源。“儲能對于電網來說,就像‘速效救心丸’,關鍵時刻可以救電網的‘命’,”夏清表示,在南方的一些大中城市,無法建設變電站的地方,儲能大有“用武之地”。他進一步說,儲能在未來電網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調度控制中心范高鋒博士看來,儲能電站作為一種新型的電網設備,應按照電力系統運行相關要求納入相應電網調度機構調度管理,從而體現儲能電站在保障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大電網會給儲能提供廣闊平臺,儲能也要和大電網相配合,才能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