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行業正面臨著經營寒流,新三板鋰電企業也不可避免。
據高工鋰電統計了目前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的19家新三板企業發現,營收凈利雙豐收的企業只有嘉元科技、聯贏激光、英特萊和方林科技等5家,德瑞鋰電、新凌嘉、厚能股份等11家企業營收凈利雙雙下滑,金鋰科技、天豐電源、盈博萊6家企業甚至凈利虧損,12家企業營收過億。
具體如下:
鋰電池領域
德瑞鋰電、厚能股份、天豐電源、巨兆數碼、新凌嘉則處于凈利潤下滑乃至虧損的狀態,天豐電源凈利潤下滑了298.89%。德瑞鋰電困于共享單車市場業務的減少,天豐電源是囿于計提知豆汽車的壞賬準備,消費類電池市場競爭的加劇則影響了巨兆數碼和新凌嘉。
專注鋰電池組件的方林科技得益于3C等產品銷售價格穩定,營收3.97億元,同比上升10.60%;凈利潤2708萬元,同比上升298.9%。
鋰電材料領域
嘉元科技表現最為亮眼,營收凈利都在億元以上,漲幅翻倍。值得注意的是,嘉元科技正在沖刺IPO,擬通過科創板募資9.69億元用于投資鋰電銅箔等項目。主營磷酸鐵鋰的安達科技也曾沖刺過IPO不過最終敗北,2018年凈利下滑77%。
正極材料商杉杉能源和鈷鹽企業金鑫新材雖凈利有所下滑但整體表現不錯,杉杉能源營收高達46.64億元,并且連續三年營收實現同比增長。金鑫新材氯化鈷銷售收入2.34億元,同比增加48.97%,占營收比例66.11%。
上游材料價格下降,電解液企業諾邦科技、隔膜企業盈博萊凈利虧損最多,但是金鋰科技顯然更不好過,2018年實現營收凈利同時虧損,深陷沃特瑪危機泥淖。
鋰電設備領域
聯贏激光是新三板創新層明星企業,自2015年9月登陸新三板以來,公司的營收凈利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并且已啟動IPO上市輔導。輥壓機設備企業納科諾爾主要是 市場競爭加劇,收入確認減少,不過納科諾爾的主要客戶有寧德時代、比亞迪、比克等,還進入了特斯拉的供應鏈,具備一定實力。
總體來看,隨著補貼退坡、市場競爭以及外資入侵等襲來,形勢日漸嚴峻,不管是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還是設備企業,均面臨著頭部企業吃肉、中小企業喝湯甚至沒米開鍋的局面。在新三板鋰電企業中,由于經營困難無法破解,加上新三板流動性太差無法提供融資便利,同時還要每年承擔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已出現了大規模的“摘牌潮”。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至今,已有超過30家鋰電企業從新三板摘牌,同時還有多家企業正在申請終止掛牌,以企業主動摘牌居多。
業內預計,結合當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及行業競爭環境來看,新三板鋰電企業的“摘牌潮”今年或將延續,或沖刺IPO或轉戰科創板。
據高工鋰電統計了目前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的19家新三板企業發現,營收凈利雙豐收的企業只有嘉元科技、聯贏激光、英特萊和方林科技等5家,德瑞鋰電、新凌嘉、厚能股份等11家企業營收凈利雙雙下滑,金鋰科技、天豐電源、盈博萊6家企業甚至凈利虧損,12家企業營收過億。
具體如下:
鋰電池領域
德瑞鋰電、厚能股份、天豐電源、巨兆數碼、新凌嘉則處于凈利潤下滑乃至虧損的狀態,天豐電源凈利潤下滑了298.89%。德瑞鋰電困于共享單車市場業務的減少,天豐電源是囿于計提知豆汽車的壞賬準備,消費類電池市場競爭的加劇則影響了巨兆數碼和新凌嘉。
專注鋰電池組件的方林科技得益于3C等產品銷售價格穩定,營收3.97億元,同比上升10.60%;凈利潤2708萬元,同比上升298.9%。
鋰電材料領域
嘉元科技表現最為亮眼,營收凈利都在億元以上,漲幅翻倍。值得注意的是,嘉元科技正在沖刺IPO,擬通過科創板募資9.69億元用于投資鋰電銅箔等項目。主營磷酸鐵鋰的安達科技也曾沖刺過IPO不過最終敗北,2018年凈利下滑77%。
正極材料商杉杉能源和鈷鹽企業金鑫新材雖凈利有所下滑但整體表現不錯,杉杉能源營收高達46.64億元,并且連續三年營收實現同比增長。金鑫新材氯化鈷銷售收入2.34億元,同比增加48.97%,占營收比例66.11%。
上游材料價格下降,電解液企業諾邦科技、隔膜企業盈博萊凈利虧損最多,但是金鋰科技顯然更不好過,2018年實現營收凈利同時虧損,深陷沃特瑪危機泥淖。
鋰電設備領域
聯贏激光是新三板創新層明星企業,自2015年9月登陸新三板以來,公司的營收凈利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并且已啟動IPO上市輔導。輥壓機設備企業納科諾爾主要是 市場競爭加劇,收入確認減少,不過納科諾爾的主要客戶有寧德時代、比亞迪、比克等,還進入了特斯拉的供應鏈,具備一定實力。
總體來看,隨著補貼退坡、市場競爭以及外資入侵等襲來,形勢日漸嚴峻,不管是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還是設備企業,均面臨著頭部企業吃肉、中小企業喝湯甚至沒米開鍋的局面。在新三板鋰電企業中,由于經營困難無法破解,加上新三板流動性太差無法提供融資便利,同時還要每年承擔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已出現了大規模的“摘牌潮”。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至今,已有超過30家鋰電企業從新三板摘牌,同時還有多家企業正在申請終止掛牌,以企業主動摘牌居多。
業內預計,結合當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及行業競爭環境來看,新三板鋰電企業的“摘牌潮”今年或將延續,或沖刺IPO或轉戰科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