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浦項制鐵(POSCO Lithium Extraction)將與澳大利亞鋰礦商Pilbara在韓國開發一個40000噸/年的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工廠。
據了解,韓國浦項制鐵(POSCO Lithium Extraction)將與澳大利亞鋰礦商Pilbara在韓國開發一個40000噸/年的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工廠。Pilbara最高持股30%。此次合作具體條款未定,雙方最終協議簽訂將于5月完成。
Pilbara首席執行官Ken Brinsden表示,浦項制鐵自主開發的“PosLX”提純技術已經取得了成效,擁有領先的生產鋰產品的能力。
相比現有的鋰提取技術是將鹽水自然蒸發干燥,周期最少需要12個月,而PosLX技術僅在3個月以內就可以完成鋰的生產,幾乎不受惡劣氣候的影響,鋰回收率從原有的不足50%提高到80%,其諸多優點在業內備受好評。
據了解,早在2017年2月,浦項制鐵在光陽建成年產2500噸的碳酸鋰商品化工廠,目前計劃在光陽建設一座年產能為3萬噸鋰精礦工廠,該工廠將在2020年2月與Pilbara簽訂供應合同,并在光陽再建成一個正極材料工廠。
2018年2月27日,浦項就收購了Pilbara的4.75%股權,并與Pilbara簽訂了24萬噸鋰精礦的長期采購協議。浦項制鐵與Pilbara之間相互入股捆綁利益,以至于此次達成深入合作水到渠成。
浦項制鐵從2010年開始,自主開發鋰直接提取技術,時隔7年,成功開發了名為“PosLX”的技術。2017年2月,運用位于韓國光陽經開區該技術生產的年產2500噸的碳酸鋰生產設備已經竣工,該套設備不僅可以采用鹽水作為原料,還能夠充分利用廢棄二次電池以及鋰礦石,同時生產氫氧化鋰和碳酸鋰。
2018年初,浦項制鐵與中國的華友鈷業成立浙江華友浦項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浦項華友新能源有限公司兩家合資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正、負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這兩家合資公司已于今年11月開工,浦項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0.08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材料。其中一期項目年產能5000噸,將于2019年8月建成投產;浦華新能源總投資9.3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項目。其中一期項目年產能5000噸,將于2019年8月建成投產。
目前,浦項制鐵每年在龜尾工廠生產8000噸正極材料,并計劃在未來將其產能擴大至每年1.2萬噸。另外,到2022年,光陽正極材料廠將擴大到年產5萬噸。如果項目按計劃進行,五年后,浦項制鐵的正極材料年產量將達到每年6.2萬噸,能為電動汽車制造約100萬個電池。
據了解,韓國浦項制鐵(POSCO Lithium Extraction)將與澳大利亞鋰礦商Pilbara在韓國開發一個40000噸/年的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工廠。Pilbara最高持股30%。此次合作具體條款未定,雙方最終協議簽訂將于5月完成。
Pilbara首席執行官Ken Brinsden表示,浦項制鐵自主開發的“PosLX”提純技術已經取得了成效,擁有領先的生產鋰產品的能力。
相比現有的鋰提取技術是將鹽水自然蒸發干燥,周期最少需要12個月,而PosLX技術僅在3個月以內就可以完成鋰的生產,幾乎不受惡劣氣候的影響,鋰回收率從原有的不足50%提高到80%,其諸多優點在業內備受好評。
據了解,早在2017年2月,浦項制鐵在光陽建成年產2500噸的碳酸鋰商品化工廠,目前計劃在光陽建設一座年產能為3萬噸鋰精礦工廠,該工廠將在2020年2月與Pilbara簽訂供應合同,并在光陽再建成一個正極材料工廠。
2018年2月27日,浦項就收購了Pilbara的4.75%股權,并與Pilbara簽訂了24萬噸鋰精礦的長期采購協議。浦項制鐵與Pilbara之間相互入股捆綁利益,以至于此次達成深入合作水到渠成。
浦項制鐵從2010年開始,自主開發鋰直接提取技術,時隔7年,成功開發了名為“PosLX”的技術。2017年2月,運用位于韓國光陽經開區該技術生產的年產2500噸的碳酸鋰生產設備已經竣工,該套設備不僅可以采用鹽水作為原料,還能夠充分利用廢棄二次電池以及鋰礦石,同時生產氫氧化鋰和碳酸鋰。
2018年初,浦項制鐵與中國的華友鈷業成立浙江華友浦項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浦項華友新能源有限公司兩家合資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正、負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這兩家合資公司已于今年11月開工,浦項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0.08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材料。其中一期項目年產能5000噸,將于2019年8月建成投產;浦華新能源總投資9.3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項目。其中一期項目年產能5000噸,將于2019年8月建成投產。
目前,浦項制鐵每年在龜尾工廠生產8000噸正極材料,并計劃在未來將其產能擴大至每年1.2萬噸。另外,到2022年,光陽正極材料廠將擴大到年產5萬噸。如果項目按計劃進行,五年后,浦項制鐵的正極材料年產量將達到每年6.2萬噸,能為電動汽車制造約100萬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