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泛在電力物聯網這一戰略方向稍一渲染,行業迅速Get到了正確的信號,國家電網又要開始新一輪的撒幣動作,需要做好準備,積極作為,把握機會。”
泛在電力物聯網,毫無疑問,這是3月份最熱的名詞。
相關文章很多,一直沒有時間去學習,今天系統學習下,也會談下個人不成熟的見解,歡迎業內專家批評指正。
01名詞解釋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國家電網公司新任董事長寇偉提出的新概念,最開始出現在建設“三型兩網”的表述中。國家電網在本年度職工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建設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在堅強智能電網基礎上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共同構成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聯網。
國網對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官方解釋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就是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征的智慧服務系統,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四層結構。
涉及到綜合能源服務、三站合一(將原變電站改造為變電站、充換電站(儲能站)和數據中心站三站合一)、大數據運營、能源金融、資源商業化運營、虛擬電廠等對外業務,以及企業運營電網運行、客戶服務等對內業務。
核心技術與產品主要集中在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及智能終端、一體化通信網絡、物聯網平臺、網絡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個領域。
國網將2019年到2021年定為戰略突破期,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2024年正式建成。
02個人愚見
由于前有國網董事長舒印彪調任華能集團董事長,后有泛在電力物聯網新方向的提出,因此也有不少人解讀為該戰略是國網“去劉”烙印的一部分。
但從表述上來看,國家電網是把“泛在電力物聯網”作為“特高壓+智能電網”在新時代的必然延伸。“泛在電力物聯網”和特高壓一樣,仍然是基礎設施投資的慣常路徑,而投資也的確是最適合由央企來做。在中國,央企這種大甲方一旦投資節奏放慢,整個行業所有企業都要過緊日子。
因此當泛在電力物聯網這一戰略方向稍一渲染,行業迅速Get到了正確的信號,國家電網又要開始新一輪的撒幣動作,需要做好準備,積極作為,把握機會。
行業是一個生態圈,不同類型的企業適合做的事情不同,大企業如果去做小企業適合做的事情,往往沒有成果,浪費資源。小企業如果非要去學大企業的做派,多數是要死翹翹的。國家電網這樣的巨無霸企業,是生態圈中的大樹,適合做福澤整個行業的事情。而泛在電力物聯網,就是這樣的事情,這個戰略方向的確很妙。
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進步需要什么?錢、數據、人才。這都是大企業的優勢所在。國家電網有錢,也有大量的數據,并且未來隨著更多的新能源接入,需要對電力數據進行更快更好的實時分析與控制,國網應匹配更強的大數據技術實力。至于人才,國家電網每年招聘大量的博士、博士生,電力行業最頂尖的人才聚集其中。
泛在電力物聯網這個方向,國網基礎已經十分扎實。前幾天雷軍在微博上轉發了一張圖片,恭喜小米在AI領域申請專利684項,全球排名第11位。這張圖表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是互聯網公司、芯片公司,只有國家電網是一個異類……而且排名還挺高,排在全球第6位,之前排名更高。
了解電網運行的人應該不會對這一結果感到奇怪,我這樣的非技術型行業觀察者看到這張圖表的時候,還是驚到了一下下,知道國家電網優秀,但沒想到這么優秀。
最后,我大概想象了一下未來三年的畫面,可能是這樣子的:國網各省市縣電力公司、各創新業務公司、國網集團總部各職能部門,開始加班加點寫方案,寫規劃,核心在于每年要投資多少錢,錢投在哪些項目上;國網系統內設備公司、非國網系的電力設備企業,紛紛將銷售資源轉到集合了傳感器、采集器等新一代電力設備上,并投入更多資金研發新型產品;各省比賽一樣的涌現出大量的泛在電力物聯網試點項目,儲能、充電、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等創新公司得以有機會為國網提供技術服務,也許一些技術型企業借助國網肥沃的土壤茁壯成長,成為電力行業的“華為”。三年以后,國網成功培育了電力的大數據市場,市場的內生動力逐步具備,之后進入野蠻生長階段。
泛在電力物聯網,毫無疑問,這是3月份最熱的名詞。
相關文章很多,一直沒有時間去學習,今天系統學習下,也會談下個人不成熟的見解,歡迎業內專家批評指正。
01名詞解釋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國家電網公司新任董事長寇偉提出的新概念,最開始出現在建設“三型兩網”的表述中。國家電網在本年度職工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建設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在堅強智能電網基礎上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共同構成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聯網。
國網對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官方解釋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就是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征的智慧服務系統,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四層結構。
涉及到綜合能源服務、三站合一(將原變電站改造為變電站、充換電站(儲能站)和數據中心站三站合一)、大數據運營、能源金融、資源商業化運營、虛擬電廠等對外業務,以及企業運營電網運行、客戶服務等對內業務。
核心技術與產品主要集中在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及智能終端、一體化通信網絡、物聯網平臺、網絡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個領域。
國網將2019年到2021年定為戰略突破期,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2024年正式建成。
02個人愚見
由于前有國網董事長舒印彪調任華能集團董事長,后有泛在電力物聯網新方向的提出,因此也有不少人解讀為該戰略是國網“去劉”烙印的一部分。
但從表述上來看,國家電網是把“泛在電力物聯網”作為“特高壓+智能電網”在新時代的必然延伸。“泛在電力物聯網”和特高壓一樣,仍然是基礎設施投資的慣常路徑,而投資也的確是最適合由央企來做。在中國,央企這種大甲方一旦投資節奏放慢,整個行業所有企業都要過緊日子。
因此當泛在電力物聯網這一戰略方向稍一渲染,行業迅速Get到了正確的信號,國家電網又要開始新一輪的撒幣動作,需要做好準備,積極作為,把握機會。
行業是一個生態圈,不同類型的企業適合做的事情不同,大企業如果去做小企業適合做的事情,往往沒有成果,浪費資源。小企業如果非要去學大企業的做派,多數是要死翹翹的。國家電網這樣的巨無霸企業,是生態圈中的大樹,適合做福澤整個行業的事情。而泛在電力物聯網,就是這樣的事情,這個戰略方向的確很妙。
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進步需要什么?錢、數據、人才。這都是大企業的優勢所在。國家電網有錢,也有大量的數據,并且未來隨著更多的新能源接入,需要對電力數據進行更快更好的實時分析與控制,國網應匹配更強的大數據技術實力。至于人才,國家電網每年招聘大量的博士、博士生,電力行業最頂尖的人才聚集其中。
泛在電力物聯網這個方向,國網基礎已經十分扎實。前幾天雷軍在微博上轉發了一張圖片,恭喜小米在AI領域申請專利684項,全球排名第11位。這張圖表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是互聯網公司、芯片公司,只有國家電網是一個異類……而且排名還挺高,排在全球第6位,之前排名更高。
了解電網運行的人應該不會對這一結果感到奇怪,我這樣的非技術型行業觀察者看到這張圖表的時候,還是驚到了一下下,知道國家電網優秀,但沒想到這么優秀。
![](http://www.hutangcun.com/skin/zxskin/image/lazy.gif)
最后,我大概想象了一下未來三年的畫面,可能是這樣子的:國網各省市縣電力公司、各創新業務公司、國網集團總部各職能部門,開始加班加點寫方案,寫規劃,核心在于每年要投資多少錢,錢投在哪些項目上;國網系統內設備公司、非國網系的電力設備企業,紛紛將銷售資源轉到集合了傳感器、采集器等新一代電力設備上,并投入更多資金研發新型產品;各省比賽一樣的涌現出大量的泛在電力物聯網試點項目,儲能、充電、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等創新公司得以有機會為國網提供技術服務,也許一些技術型企業借助國網肥沃的土壤茁壯成長,成為電力行業的“華為”。三年以后,國網成功培育了電力的大數據市場,市場的內生動力逐步具備,之后進入野蠻生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