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產業在經濟大恐慌時跌至谷底,而產業的從業者們也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從谷底中走出。當大家認為電動車將會是美國汽車產業的下一個東山再起的關鍵點時,中國致力在電動汽車上所做出的研發與產出成為了美國目前最大的威脅。
對于整體大環境而言,大家爭相研發、購買電動汽車是件好事,地球的環境問題(其中以二氧化碳排放為主宗)期望能通過大家的努力得到改善。而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布局,不僅僅是為了對環境的保護,更是要以新能源產業站上國際舞臺的“C位”。
需求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無窮
在用戶層面上,中國并不僅僅只是希望讓更多人使用電動汽車,而是采取了一個完全不同方向的方案——規范一般燃燒石油的汽車使用量。這也進而使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內需市場上成為世。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于2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于2018年共售出了130萬輛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車(美國在2018年則售出了361307臺),占總體汽車銷售的4%,并預測2019年將會賣出160萬輛。中國目標能在2020年將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車的銷量提升12%,成為國際電動汽車市場的中心。
生產端: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全力助推發展
瑞士投行Pala Investments的資深分析師指出,中國的目標是“成為電動汽車中的底特律”,并且對于中國是否能達成目標,是保持樂觀態度的。“中國目前在資本方面正在逐漸增加國際影響力,而下一個要主宰的領域將會是科技領域。”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從原料、零件至車款的制造與設計,都有許多企業在助推發力。
其中以寧德時代為例,寧德時代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代表著中國在電動化科技方面發展的寧德時代,于2018年公開宣布上市,新增24GWh動力電池產能。
寧德時代最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及資產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03億元、148.79億元及199.9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87.26%。
凈利潤分別9.51億元、30.89億元及42.8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12.39%。
2018年7月,寧德時代分別與華晨寶馬和廣州汽車達成合作;2018年10月,寧德時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大會登場,其中以“集裝箱式儲能充電站”為最大亮點,將電動汽車充電與儲能功能結為一體,在電能質量與用戶使用的安全性、方便性上皆做出提升。
中國企業在領域中的加速快跑,帶動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地位。Bloomberg新能源經濟研究部門就曾表示,寧德時代的擴張,將讓中國在2021年占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市場的70%(現在為54%)。
看好中國整體市場發展:歐美大廠紛紛鎖定
看好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潛力,歐美大廠紛紛試圖搶占市場大餅。
2018年年底,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大廠正式開始生產。馬斯克利用社交平臺對外表示,超級大廠的落成是為了中國市場而建,而非為了北美市場。此舉有益于電動車價格的可負擔性提升。
大眾汽車的首席執行官也在2019年1月對外表示:“搭載著政策法規對電動車相關產業與購買的激勵,大眾汽車的未來將會是由中國市場決定。
而歐美大廠對于中國的青睞,主要源于中國在政策支持與科技發展下所帶動的“供需雙重升提升”。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布局:積極覆蓋產業鏈
整體而言,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不斷增長的影響力是不可否認的。
目前,生產質量上的不足,使得外界對于中國的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仍有所顧慮。
另外,新能源汽車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中,電池除了寧德時代為一線梯隊之外,其他大多屬于低端產能,產能利用率低,不僅進入不了國際大廠,也未必進的了國產車的供應名單;電機電控方面,汽車芯片和逆變器中的IGBT也多由國外掌控;從成車質量來看,中國所研發的車款以平民車居多,中高端豪華車較少,甚至有那么幾款被調侃為玩具車。為彌補在電池、電機、電控與成車上不足的競爭力,中國也開始出口生產電池所需的原材料。
對于中國而言,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擴張與布局不僅僅是要滿足內需,更是希望能成為世界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車的“供電中心”。在2030年,世界的電動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而中國預計能占其中50%以上的生產。
對于電動汽車相關研發、制造商而言,如何提升電池的品質與效能同時兼顧成本,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根據麥肯錫的預測,2027年電池產業將會遇到最大突破——根據測算,當年電池價格與品質之間的拉鋸戰將會快速達到一個平衡點,加速電動車的發展。
中國在電動汽車布局的最終目標,并不僅僅是使傳統燃燒石油的汽車淡出大眾視角,而是要讓中國制的汽車電池安入每一臺不分廠牌的電動汽車之中。
美國政府目前持續對電動車的開發與普及做出努力,同時中國也不甘示弱得在世界電動車領域中積極布局。
2018年,羅蘭貝格與德國汽車研究機構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了《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報告,就全球七大主要汽車國家2018年的汽車發展指數來看,中國仍保持領先地位。
億歐智庫認為,中國不僅僅是有潛力的目標市場,更是布局要在生產端上成為龍頭。盡管在生產端的品質上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但瑕不掩瑜,隨著政策持續發力、中國科技飛速發展與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崛起,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端與生產端層面,都具有足夠的實力與空間發展。
對于整體大環境而言,大家爭相研發、購買電動汽車是件好事,地球的環境問題(其中以二氧化碳排放為主宗)期望能通過大家的努力得到改善。而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布局,不僅僅是為了對環境的保護,更是要以新能源產業站上國際舞臺的“C位”。
需求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無窮
在用戶層面上,中國并不僅僅只是希望讓更多人使用電動汽車,而是采取了一個完全不同方向的方案——規范一般燃燒石油的汽車使用量。這也進而使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內需市場上成為世。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于2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于2018年共售出了130萬輛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車(美國在2018年則售出了361307臺),占總體汽車銷售的4%,并預測2019年將會賣出160萬輛。中國目標能在2020年將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車的銷量提升12%,成為國際電動汽車市場的中心。
生產端: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全力助推發展
瑞士投行Pala Investments的資深分析師指出,中國的目標是“成為電動汽車中的底特律”,并且對于中國是否能達成目標,是保持樂觀態度的。“中國目前在資本方面正在逐漸增加國際影響力,而下一個要主宰的領域將會是科技領域。”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從原料、零件至車款的制造與設計,都有許多企業在助推發力。
其中以寧德時代為例,寧德時代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代表著中國在電動化科技方面發展的寧德時代,于2018年公開宣布上市,新增24GWh動力電池產能。
寧德時代最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及資產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03億元、148.79億元及199.9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87.26%。
凈利潤分別9.51億元、30.89億元及42.8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12.39%。
2018年7月,寧德時代分別與華晨寶馬和廣州汽車達成合作;2018年10月,寧德時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大會登場,其中以“集裝箱式儲能充電站”為最大亮點,將電動汽車充電與儲能功能結為一體,在電能質量與用戶使用的安全性、方便性上皆做出提升。
中國企業在領域中的加速快跑,帶動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地位。Bloomberg新能源經濟研究部門就曾表示,寧德時代的擴張,將讓中國在2021年占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市場的70%(現在為54%)。
看好中國整體市場發展:歐美大廠紛紛鎖定
看好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潛力,歐美大廠紛紛試圖搶占市場大餅。
2018年年底,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大廠正式開始生產。馬斯克利用社交平臺對外表示,超級大廠的落成是為了中國市場而建,而非為了北美市場。此舉有益于電動車價格的可負擔性提升。
大眾汽車的首席執行官也在2019年1月對外表示:“搭載著政策法規對電動車相關產業與購買的激勵,大眾汽車的未來將會是由中國市場決定。
而歐美大廠對于中國的青睞,主要源于中國在政策支持與科技發展下所帶動的“供需雙重升提升”。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布局:積極覆蓋產業鏈
整體而言,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不斷增長的影響力是不可否認的。
目前,生產質量上的不足,使得外界對于中國的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仍有所顧慮。
另外,新能源汽車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中,電池除了寧德時代為一線梯隊之外,其他大多屬于低端產能,產能利用率低,不僅進入不了國際大廠,也未必進的了國產車的供應名單;電機電控方面,汽車芯片和逆變器中的IGBT也多由國外掌控;從成車質量來看,中國所研發的車款以平民車居多,中高端豪華車較少,甚至有那么幾款被調侃為玩具車。為彌補在電池、電機、電控與成車上不足的競爭力,中國也開始出口生產電池所需的原材料。
對于中國而言,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擴張與布局不僅僅是要滿足內需,更是希望能成為世界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車的“供電中心”。在2030年,世界的電動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而中國預計能占其中50%以上的生產。
對于電動汽車相關研發、制造商而言,如何提升電池的品質與效能同時兼顧成本,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根據麥肯錫的預測,2027年電池產業將會遇到最大突破——根據測算,當年電池價格與品質之間的拉鋸戰將會快速達到一個平衡點,加速電動車的發展。
中國在電動汽車布局的最終目標,并不僅僅是使傳統燃燒石油的汽車淡出大眾視角,而是要讓中國制的汽車電池安入每一臺不分廠牌的電動汽車之中。
美國政府目前持續對電動車的開發與普及做出努力,同時中國也不甘示弱得在世界電動車領域中積極布局。
2018年,羅蘭貝格與德國汽車研究機構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了《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報告,就全球七大主要汽車國家2018年的汽車發展指數來看,中國仍保持領先地位。
億歐智庫認為,中國不僅僅是有潛力的目標市場,更是布局要在生產端上成為龍頭。盡管在生產端的品質上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但瑕不掩瑜,隨著政策持續發力、中國科技飛速發展與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崛起,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端與生產端層面,都具有足夠的實力與空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