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動汽車行業“年度盛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包括政府機關、行業專家、企業高管在內的眾多“大咖”匯聚一堂,探討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青海省副省長王黎明、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等圍繞“全球零排放與全面電動化”發表了各自看法。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我國將利用3年時間大幅度提升充電網絡
國家能源局近期在電動汽車配套基礎工作上,主要圍繞深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引導促進充電網絡發展四方面展開。截至2018年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達76萬個。目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充電設施利用率偏低,二是車樁協同有待加強,三是技術水平依然偏低。
未來,我國將利用3年時間大幅度提升充電網絡,加強標準體系,優化充電工作。國家能源局在此方面的主要工作思路是:
首先,支持探索創新充電商業模式,進一步減少政府干預,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作用。
其次,加快推動先進技術研發,加快柔性充電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等關鍵技術攻關。
最后,推動充電服務平臺整合發展,積極發揮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等行業協會作用,在各運營企業信息平臺基礎上,利用中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快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整合發展。
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無形之手”調節產業競爭發展是大勢所趨
要全速邁入全面電動化時代,還要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解除性能短板給用戶帶來的焦慮。電動汽車的主要短板就是續駛里程和充電時間,當前以三元鋰電為主要動力來源的電動汽車尚不能滿足量大面廣的遠程公交、雙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在政府補貼逐年下調,甚至取消的現實背景下,用戶對性能會格外的關注,更加挑剔。
在政府補貼逐步取消、退出的今天,由市場無形的手去調節產業競爭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全面電動化時代,政府補貼將由普惠制向擇優制轉換,未來幾年,補齊短板是全球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著力點。天際汽車積極研發和推進固態電池、燃料電池邁向商業化,以創新性的布局,解決電動汽車技術短板,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2025年前后電動車性價比將超燃油車
電動汽車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要評估這次汽車革命影響的深刻程度,就要跳出汽車產業的局限,放眼未來的能源、交通和城市。
一是汽車革命要與能源革命協同,大幅改善能源結構。
二是電動化需要放在綠色化的基礎上,電動汽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須從制度上和技術上使電動化與新能源對接,2025年前后電動車的性價比將超過燃油車,市場將以強大力量驅動電動汽車和能源結構轉型。
三是共享出行有望重構城市交通。
四是跨界技術和造車新勢力的加入增強了創新活力。
五是協同發展還需加強頂層設計。制定一個科學論證的頂層設計和時間表,給市場和社會應有的預期,是推進汽車革命走向成功的牛鼻子。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純電+插電雙管齊下 2030年實現私家車電動化
2030年實現汽車全面電動化對于我國具有多層次的現實意義和必要性:第一,保證國家石油安全或者能源安全;第二,治理空氣污染;第三,承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責任。
同時,我國也具備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的堅實基礎:一是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二是擁有豐富的電動車推廣應用和運營管理經驗。由此推測,我國在2030年想實現全面電動化是可行的。
我國應該盡快制定汽車全面電動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在具體路線上,我們建議一定要分領域、分車型實現循序漸進、分步推進。首先,在2022年實現我國主要城市的出租車和公交領域電動化;其次,在2025年實現卡車領域電動化;最后,在2030年實現私家車領域的電動化,我們希望可以做到純電+插電的雙管齊下,實現燃油車向純電的平穩過渡。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黎明:全力打造千億元鋰電產業 以及鋰電池產業
青海省發展鋰電產業優勢明顯,政府高度重視鋰電產業發展,提出到2020年全省的碳酸鋰產能要達到12.5萬噸,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今后,青海省將持續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千億元鋰電產業以及鋰電池產業的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創新驅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推進研究完善提鋰工藝及產業化基礎研究,突破鹽湖高鎂鋰比限制,著力提升鹽湖資源高值化利用水平以及鹽湖的鉀、鈉、鎂、鋰的提取和利用;二是堅持生態優先、合理有序開發,強化鋰電產業在研發、制備、使用和回收全過程的生態保護;三是強化政策引導,嚴控鹽湖鋰資源的開采,要提高鋰資源開發的技術準入門檻,逐步關閉整合設置不合理、破壞浪費資源的企業,加大礦產資源執法力度和環保監控力度;四是加快鋰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體系建設。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鋰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私家車正成為電動汽車主陣地
2018年全球氣溫持續升高,巨大的環境壓力和碳排放量,使全球汽車電動化成為我們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全球禁售燃油車正由口號轉向實踐。
技術進步與低碳生活需求也在催動全面電動化落地生根。電池技術的快速迭代,正在迅速消解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里程焦慮。在消費結構上,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前20的城市中,非運營車輛占比高達80%,證明私人汽車正在逐漸成為電動汽車的主要陣地,汽車全面新能源化落地生根已經擁有了深厚的消費基礎。
此外,國家在能源領域的智能化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正進入面向高質量發展的2.0時代。北汽集團將推出智能網聯汽車五年行動計劃——“海豚+”戰略,聚焦智能技術,智能產品,智能生態,智能交通四大戰略重點,對內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領先,對外推動全球零排放進程。
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智能電動汽車是全新賽道,我們應勇敢地先跑起來
智能電動汽車這個大發展方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換道先跑”的戰略機遇。我們在過去經常說到“加速發展”、“彎道超車”,其實我一直認為“彎道超車”這個說法可能有點過于激進。現在整個市場的形勢比較多變,技術發展比較快,每個國家、每個企業都很努力。要純粹的絕對速度比別人快,理論上長期來說很難做到。我們的機遇是當一個新的賽道出現的時候,在大家還猶豫的時候,我們可以勇敢的在新的賽道上先跑起來,即“換道先跑”。
智能電動汽車就是一個全新的賽道,在這上面我們認為應該有先行者,先把事情做起來。問題永遠是討論不完的,技術的研究、問題的討論、風險的思考永遠都不會停下來。對于企業來說,我覺得我們需要做的是勇敢去踐行。在這么一個歷史機遇里面,我們可以率先出發,搶奪一定先機。
能源基金會(中國)總裁鄒驥:“藍天保衛戰”是電動車擴張最直接的動因
交通領域在能源、氣候的變化對環境的重要性巨大,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耗有15%來自交通部門,與歐美國家相比較少,但增長速度快,發展電動車對交通能源結構的優化和改善空氣質量均意義重大。
藍天保衛戰讓我國的主要城市都提出了改善空氣質量更嚴格的標準,這變成了近年來最直接推動電動車市場擴張的動因,而且空氣質量改善會繼續成為推動電動車的一個最直接、最強有力的政策動因。目前除了中央國家一級的政策發揮了基本作用,地方的政策和實踐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正在形成中央和地方互相支撐、互相配合的局面。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青海省副省長王黎明、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等圍繞“全球零排放與全面電動化”發表了各自看法。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我國將利用3年時間大幅度提升充電網絡
國家能源局近期在電動汽車配套基礎工作上,主要圍繞深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引導促進充電網絡發展四方面展開。截至2018年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達76萬個。目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充電設施利用率偏低,二是車樁協同有待加強,三是技術水平依然偏低。
未來,我國將利用3年時間大幅度提升充電網絡,加強標準體系,優化充電工作。國家能源局在此方面的主要工作思路是:
首先,支持探索創新充電商業模式,進一步減少政府干預,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作用。
其次,加快推動先進技術研發,加快柔性充電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等關鍵技術攻關。
最后,推動充電服務平臺整合發展,積極發揮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等行業協會作用,在各運營企業信息平臺基礎上,利用中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快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整合發展。
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無形之手”調節產業競爭發展是大勢所趨
要全速邁入全面電動化時代,還要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解除性能短板給用戶帶來的焦慮。電動汽車的主要短板就是續駛里程和充電時間,當前以三元鋰電為主要動力來源的電動汽車尚不能滿足量大面廣的遠程公交、雙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在政府補貼逐年下調,甚至取消的現實背景下,用戶對性能會格外的關注,更加挑剔。
在政府補貼逐步取消、退出的今天,由市場無形的手去調節產業競爭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全面電動化時代,政府補貼將由普惠制向擇優制轉換,未來幾年,補齊短板是全球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著力點。天際汽車積極研發和推進固態電池、燃料電池邁向商業化,以創新性的布局,解決電動汽車技術短板,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2025年前后電動車性價比將超燃油車
電動汽車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要評估這次汽車革命影響的深刻程度,就要跳出汽車產業的局限,放眼未來的能源、交通和城市。
一是汽車革命要與能源革命協同,大幅改善能源結構。
二是電動化需要放在綠色化的基礎上,電動汽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須從制度上和技術上使電動化與新能源對接,2025年前后電動車的性價比將超過燃油車,市場將以強大力量驅動電動汽車和能源結構轉型。
三是共享出行有望重構城市交通。
四是跨界技術和造車新勢力的加入增強了創新活力。
五是協同發展還需加強頂層設計。制定一個科學論證的頂層設計和時間表,給市場和社會應有的預期,是推進汽車革命走向成功的牛鼻子。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純電+插電雙管齊下 2030年實現私家車電動化
2030年實現汽車全面電動化對于我國具有多層次的現實意義和必要性:第一,保證國家石油安全或者能源安全;第二,治理空氣污染;第三,承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責任。
同時,我國也具備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的堅實基礎:一是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二是擁有豐富的電動車推廣應用和運營管理經驗。由此推測,我國在2030年想實現全面電動化是可行的。
我國應該盡快制定汽車全面電動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在具體路線上,我們建議一定要分領域、分車型實現循序漸進、分步推進。首先,在2022年實現我國主要城市的出租車和公交領域電動化;其次,在2025年實現卡車領域電動化;最后,在2030年實現私家車領域的電動化,我們希望可以做到純電+插電的雙管齊下,實現燃油車向純電的平穩過渡。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黎明:全力打造千億元鋰電產業 以及鋰電池產業
青海省發展鋰電產業優勢明顯,政府高度重視鋰電產業發展,提出到2020年全省的碳酸鋰產能要達到12.5萬噸,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今后,青海省將持續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千億元鋰電產業以及鋰電池產業的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創新驅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推進研究完善提鋰工藝及產業化基礎研究,突破鹽湖高鎂鋰比限制,著力提升鹽湖資源高值化利用水平以及鹽湖的鉀、鈉、鎂、鋰的提取和利用;二是堅持生態優先、合理有序開發,強化鋰電產業在研發、制備、使用和回收全過程的生態保護;三是強化政策引導,嚴控鹽湖鋰資源的開采,要提高鋰資源開發的技術準入門檻,逐步關閉整合設置不合理、破壞浪費資源的企業,加大礦產資源執法力度和環保監控力度;四是加快鋰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體系建設。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鋰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私家車正成為電動汽車主陣地
2018年全球氣溫持續升高,巨大的環境壓力和碳排放量,使全球汽車電動化成為我們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全球禁售燃油車正由口號轉向實踐。
技術進步與低碳生活需求也在催動全面電動化落地生根。電池技術的快速迭代,正在迅速消解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里程焦慮。在消費結構上,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前20的城市中,非運營車輛占比高達80%,證明私人汽車正在逐漸成為電動汽車的主要陣地,汽車全面新能源化落地生根已經擁有了深厚的消費基礎。
此外,國家在能源領域的智能化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正進入面向高質量發展的2.0時代。北汽集團將推出智能網聯汽車五年行動計劃——“海豚+”戰略,聚焦智能技術,智能產品,智能生態,智能交通四大戰略重點,對內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領先,對外推動全球零排放進程。
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智能電動汽車是全新賽道,我們應勇敢地先跑起來
智能電動汽車這個大發展方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換道先跑”的戰略機遇。我們在過去經常說到“加速發展”、“彎道超車”,其實我一直認為“彎道超車”這個說法可能有點過于激進。現在整個市場的形勢比較多變,技術發展比較快,每個國家、每個企業都很努力。要純粹的絕對速度比別人快,理論上長期來說很難做到。我們的機遇是當一個新的賽道出現的時候,在大家還猶豫的時候,我們可以勇敢的在新的賽道上先跑起來,即“換道先跑”。
智能電動汽車就是一個全新的賽道,在這上面我們認為應該有先行者,先把事情做起來。問題永遠是討論不完的,技術的研究、問題的討論、風險的思考永遠都不會停下來。對于企業來說,我覺得我們需要做的是勇敢去踐行。在這么一個歷史機遇里面,我們可以率先出發,搶奪一定先機。
能源基金會(中國)總裁鄒驥:“藍天保衛戰”是電動車擴張最直接的動因
交通領域在能源、氣候的變化對環境的重要性巨大,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耗有15%來自交通部門,與歐美國家相比較少,但增長速度快,發展電動車對交通能源結構的優化和改善空氣質量均意義重大。
藍天保衛戰讓我國的主要城市都提出了改善空氣質量更嚴格的標準,這變成了近年來最直接推動電動車市場擴張的動因,而且空氣質量改善會繼續成為推動電動車的一個最直接、最強有力的政策動因。目前除了中央國家一級的政策發揮了基本作用,地方的政策和實踐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正在形成中央和地方互相支撐、互相配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