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能源研究中心報道,目前國內最大的梯次儲能項目近日在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投運,系統由7個180kW/1.1MWh集裝箱式儲能系統組成,總裝機量為1.26MW/7.7MWh,運行時SOC設定為90%,系統有效容量為7MWh。
報道稱,該項目由中恒電氣旗下煦達新能源和中恒普瑞聯合承建,是迄今國內規模最大的基于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工商業儲能系統。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中首次提出,“建立峰谷電價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擴大銷售側峰谷電價執行范圍,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峰谷時段,擴大高峰、低谷電價價差和浮動幅度。”
隨后,部分省份也推出了“需求響應”“削峰填谷”等跟進舉措。
報道稱,該儲能項目正是利用了江蘇省峰谷價差優勢,采用削峰填谷為主、需量調控為輔的控制策略用于白天生產照明。項目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與客戶分享峰谷價差收益。
數據顯示,自投運以來,該項目每天可產生大約4500元的峰谷價差收益,預計5年內可收回投資成本。
煦達新能源認為,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和未來大趨勢,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在“升溫”,加之今年國內市場迎來了第一批退役動力電池,如何進行退役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無疑成為行業熱點話題。
“憑借在儲能變流器和管理系統開發的優勢,我們將獨創的組串式儲能變流器和電動汽車退役動力電池相結合,搭建了梯次鋰電儲能系統。”
煦達新能源總經理李劍鐸稱,該項目實現了梯次儲能系統在峰谷電價情況下削峰填谷、光儲微網自發自用、儲能充電站微網等各細分市場的應用,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和推廣基礎。
報道稱,該項目的投運,標志著國內梯次儲能項目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
報道稱,該項目由中恒電氣旗下煦達新能源和中恒普瑞聯合承建,是迄今國內規模最大的基于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工商業儲能系統。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中首次提出,“建立峰谷電價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擴大銷售側峰谷電價執行范圍,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峰谷時段,擴大高峰、低谷電價價差和浮動幅度。”
隨后,部分省份也推出了“需求響應”“削峰填谷”等跟進舉措。
報道稱,該儲能項目正是利用了江蘇省峰谷價差優勢,采用削峰填谷為主、需量調控為輔的控制策略用于白天生產照明。項目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與客戶分享峰谷價差收益。
數據顯示,自投運以來,該項目每天可產生大約4500元的峰谷價差收益,預計5年內可收回投資成本。
煦達新能源認為,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和未來大趨勢,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在“升溫”,加之今年國內市場迎來了第一批退役動力電池,如何進行退役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無疑成為行業熱點話題。
“憑借在儲能變流器和管理系統開發的優勢,我們將獨創的組串式儲能變流器和電動汽車退役動力電池相結合,搭建了梯次鋰電儲能系統。”
煦達新能源總經理李劍鐸稱,該項目實現了梯次儲能系統在峰谷電價情況下削峰填谷、光儲微網自發自用、儲能充電站微網等各細分市場的應用,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和推廣基礎。
報道稱,該項目的投運,標志著國內梯次儲能項目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