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青,美籍華人,1983年畢業于天津大學,上世紀八十年代赴美留學。2005年,葉子青離開了工作十多年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回到中國,先后任職于北汽集團和濰柴集團,2017年加盟香港五龍電動車集團并兼任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回國13年來,從搭建研發流程和平臺,到完善產品的開發管理體系,再到負責汽車公司整體工作,葉子青始終堅守在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陣營,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如今,加盟了新能源汽車陣營的葉子青,不僅具備傳統汽車人的嚴謹與踏實,還更多地展現出對行業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熱愛與探索,以及在暢想未來時的“天馬行空”和“標新立異”。十多年過去,《中國汽車報》記者借著“第六屆汽車海歸人才座談會”的機會再次對葉子青進行采訪。談到當年回國的選擇,葉子青表示:“回國,我們更有激情,也更能創造成就。”
■由小到大中國汽車走向世界舞臺
2005年,我國全年生產汽車570.7萬輛,汽車銷量接近592萬輛,首次超過日本(580萬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新車市場。正是在這一年,葉子青結束了18年的美國生活,回到中國,加盟北汽集團。當時,他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汽車業正處在自主研發的初期,需要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汽車人回國添一把力。中國汽車業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平臺,充分發揮我們的經驗和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新車產銷第一大國。從蹣跚起步到穩居全球新車產銷量第一的寶座,中國汽車工業實現了由小變大的發展,葉子青既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回首這十多年,葉子青感慨萬千:“中國汽車工業走過的這十幾年,發展速度之快、進步之大,超乎想象。”作為一位汽車專家,葉子青從汽車的研發和制造角度出發,將這十幾年中國汽車的發展歸納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模仿“攢車”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并不在乎產品開發流程和產品一致性,只要能“攢”出一輛車,廠門口就會有一大堆人排隊搶。第二個階段是流程化、標準化階段,用流程、標準來約束汽車作業,開發、制造統一質量標準的產品。在這個階段,海歸們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添磚加瓦,中國汽車業達到了國際標準汽車制造水平,確保生產1輛車和生產100萬輛車都能達到一樣的品質。當時在北汽集團,葉子青帶領著一個團隊,一步步建立起產品開發體系和產品平臺戰略。談及此事,他用拇指和食指比劃出大約3厘米的長度:“后來,這套流程和體系在公司里被編寫成這么厚的一本書。”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汽車工業逐步拉近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建立起能與國際接軌的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以及銷售服務的全套現代化運營體系。當前中國汽車工業已處于第三個發展階段——品牌競爭階段,更高層級的品牌不斷推出,如WEY、領克等的誕生,都是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在葉子青看來,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已經具備了走向世界舞臺的基礎和條件。
■從滲透到普及新能源汽車引領巨大變革
今年前10個月,在傳統汽車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繼續保持高歌猛進的發展態勢。放眼全球,2017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不僅銷量穩居世界第一,占比更是高達46.70%。作為新能源汽車陣營的一員,葉子青對此有深刻體會。他認為,從當前的慢慢滲透市場,到未來的逐步普及與替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和潮流,而這一切都來自于新能源汽車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汽車發展了130多年,但基本結構一直沒有變化。如今,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等技術的發展讓汽車迎來了顛覆性變革,也給中國汽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葉子青認為,汽車正在從傳統的交通運輸工具升級為“移動的第三空間”,引導汽車消費新需求的誕生,加快汽車用戶的“升級”,同時也給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帶來巨大挑戰。
“新能源汽車帶來的變化不只是汽車動力的改變,更是在產品生產、運營、銷售、服務等汽車全價值鏈上的升級和改變。”葉子青說。比如在汽車內部空間方面,純電動專屬平臺的車型由于電機體積較小以及電池布置方式不同,軸距可以拉得很長,這就大幅提升了內部乘員空間,使汽車外觀造型發生改變。以今年北京車展上長江汽車展出的首款中級轎車為例,雖然車型長度只有4.75米,但軸距就有2.95米,達到了傳統燃油C級車的水平。同時,改變不僅體現為空間擴大,還包括內部設計。葉子青把他所暢想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比喻為“提供一個毛坯房”,汽車消費者可根據自身的喜好與需求來決定汽車內部的“裝潢”風格,在種類齊全的“菜單”上隨意組合,無論是KTV還是書房,抑或是起居室,都可以隨心所欲。更酷的是,如果2~3年后,用戶想追求新風格,還可以“重新裝修”。“未來,車都會變得不再像輛車了。”葉子青感慨道。
而在運營和銷售方面,由于“圈外人”如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加盟,新能源汽車企業將率先做到“以用戶為中心”。消費者從下訂單開始,就可以全程參與產品的生產和制造。從供應鏈到主機廠,從物流配送到銷售服務,消費者都可以全程參與、個性定制,生產出來的車型將成為消費者個人獨一無二的專有產品。葉子青認為,這將改變企業和消費者的關系,從過去單純的賣與買的關系,變成消費者真正和企業站在一起,共同推動車型升級。這些都是新能源汽車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先生存后發展新勢力將經歷九死一生
近些年,以特斯拉為標桿,一大批新能源造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國內約有300多家“新勢力”。對此,葉子青謹慎且不激進。他認為,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發展遇到了巨大挑戰,但只要正確應對,挑戰也會成為機遇。
“當前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有兩個,一個是現階段和未來市場的挑戰,另一個是創新能力的挑戰。”葉子青表示。在過去十幾年,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從“初始發展期”到“高速增長期”,現在已經進入到“緩慢波動增長期”。中國的汽車企業已習慣了每年高達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對當前和未來市場的改變尚未做好充分準備,這必然會帶來惡性競爭和混亂的過渡適應期。能不能適應這種新的市場環境并生存下去,對于新勢力來說,是需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另一個挑戰就是貼合市場趨勢的創新能力。過去,汽車企業比拼的是品牌和實力,現在的汽車產品更需比拼誰能更貼近用戶、更貼合市場需求進行創新,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最終勝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首要的問題是生存。只有在5年內存活下來了,才能談下一步的大發展。”葉子青如是說。
在葉子青眼中,造車新勢力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需要對變化中的市場有深刻理解能力,需要有貼合市場需求及快速響應的產品,需要有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銷售服務體系,需要有領先的貼合市場需求的創新能力,需要有資源為我所用、“抱團”發展的資源整合利用能力,還需要有很強的融資和資本運作能力。只有具備這六方面能力,才可以在這場九死一生的戰役中應對挑戰,抓住新能源大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
相較于國外汽車業,中國汽車產業有很多獨特之處,需要企業進行大膽創新。葉子青在離開福特的時候,一款全新汽車產品從設計到完成大約需要36個月。但葉子青觀察到,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變化速度遠遠超出國外,為了更好地貼合市場,需要在不降低產品品質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產品開發周期。他大膽提出將產品開發周期縮短到20個月的計劃,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團隊做出巨大努力。在銷售服務方面,葉子青認為現有的銷售體系并不能完全滿足企業和消費者的新需求,單靠4S店這類傳統銷售模式將難以為繼,需要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我們將在產品開發階段就與潛在顧客進行互動和溝通,同時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并將主機廠的業務向下游延伸。”葉子青指出,未來4S店模式將發生演變并有很大變化。
此外,葉子青強調,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資源整合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也非常重要。作為行業的后來者,造車新勢力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單打獨斗,可以在包括研發、產品、資本、資質、生產銷售、渠道、人力資源和品牌等多方面展開合作,整合資源共同發展。葉子青認為,與傳統汽車企業相比,新造車企業面臨的形勢更嚴峻、市場更有限,誰的資源整合能力強,誰的前途就會更光明。
作為第一批汽車海歸中的一員,葉子青認為,“海歸”是特殊時代、特殊人群創造出來的一個名詞,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大發展背景下的一個縮影。十多年來,海歸們對于中國汽車工業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而現在,隨著中國汽車工業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新一代汽車海歸們的價值,更多體現在他們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責任心,以及海外經歷造就的國際化視野。同時,新一代海歸們經歷過國外汽車市場高低起伏的階段,經過風雨也見過彩虹,這對于當前的中國汽車行業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由小到大中國汽車走向世界舞臺
2005年,我國全年生產汽車570.7萬輛,汽車銷量接近592萬輛,首次超過日本(580萬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新車市場。正是在這一年,葉子青結束了18年的美國生活,回到中國,加盟北汽集團。當時,他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汽車業正處在自主研發的初期,需要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汽車人回國添一把力。中國汽車業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平臺,充分發揮我們的經驗和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新車產銷第一大國。從蹣跚起步到穩居全球新車產銷量第一的寶座,中國汽車工業實現了由小變大的發展,葉子青既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回首這十多年,葉子青感慨萬千:“中國汽車工業走過的這十幾年,發展速度之快、進步之大,超乎想象。”作為一位汽車專家,葉子青從汽車的研發和制造角度出發,將這十幾年中國汽車的發展歸納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模仿“攢車”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并不在乎產品開發流程和產品一致性,只要能“攢”出一輛車,廠門口就會有一大堆人排隊搶。第二個階段是流程化、標準化階段,用流程、標準來約束汽車作業,開發、制造統一質量標準的產品。在這個階段,海歸們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添磚加瓦,中國汽車業達到了國際標準汽車制造水平,確保生產1輛車和生產100萬輛車都能達到一樣的品質。當時在北汽集團,葉子青帶領著一個團隊,一步步建立起產品開發體系和產品平臺戰略。談及此事,他用拇指和食指比劃出大約3厘米的長度:“后來,這套流程和體系在公司里被編寫成這么厚的一本書。”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汽車工業逐步拉近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建立起能與國際接軌的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以及銷售服務的全套現代化運營體系。當前中國汽車工業已處于第三個發展階段——品牌競爭階段,更高層級的品牌不斷推出,如WEY、領克等的誕生,都是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在葉子青看來,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已經具備了走向世界舞臺的基礎和條件。
■從滲透到普及新能源汽車引領巨大變革
今年前10個月,在傳統汽車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繼續保持高歌猛進的發展態勢。放眼全球,2017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不僅銷量穩居世界第一,占比更是高達46.70%。作為新能源汽車陣營的一員,葉子青對此有深刻體會。他認為,從當前的慢慢滲透市場,到未來的逐步普及與替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和潮流,而這一切都來自于新能源汽車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汽車發展了130多年,但基本結構一直沒有變化。如今,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等技術的發展讓汽車迎來了顛覆性變革,也給中國汽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葉子青認為,汽車正在從傳統的交通運輸工具升級為“移動的第三空間”,引導汽車消費新需求的誕生,加快汽車用戶的“升級”,同時也給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帶來巨大挑戰。
“新能源汽車帶來的變化不只是汽車動力的改變,更是在產品生產、運營、銷售、服務等汽車全價值鏈上的升級和改變。”葉子青說。比如在汽車內部空間方面,純電動專屬平臺的車型由于電機體積較小以及電池布置方式不同,軸距可以拉得很長,這就大幅提升了內部乘員空間,使汽車外觀造型發生改變。以今年北京車展上長江汽車展出的首款中級轎車為例,雖然車型長度只有4.75米,但軸距就有2.95米,達到了傳統燃油C級車的水平。同時,改變不僅體現為空間擴大,還包括內部設計。葉子青把他所暢想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比喻為“提供一個毛坯房”,汽車消費者可根據自身的喜好與需求來決定汽車內部的“裝潢”風格,在種類齊全的“菜單”上隨意組合,無論是KTV還是書房,抑或是起居室,都可以隨心所欲。更酷的是,如果2~3年后,用戶想追求新風格,還可以“重新裝修”。“未來,車都會變得不再像輛車了。”葉子青感慨道。
而在運營和銷售方面,由于“圈外人”如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加盟,新能源汽車企業將率先做到“以用戶為中心”。消費者從下訂單開始,就可以全程參與產品的生產和制造。從供應鏈到主機廠,從物流配送到銷售服務,消費者都可以全程參與、個性定制,生產出來的車型將成為消費者個人獨一無二的專有產品。葉子青認為,這將改變企業和消費者的關系,從過去單純的賣與買的關系,變成消費者真正和企業站在一起,共同推動車型升級。這些都是新能源汽車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先生存后發展新勢力將經歷九死一生
近些年,以特斯拉為標桿,一大批新能源造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國內約有300多家“新勢力”。對此,葉子青謹慎且不激進。他認為,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發展遇到了巨大挑戰,但只要正確應對,挑戰也會成為機遇。
“當前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有兩個,一個是現階段和未來市場的挑戰,另一個是創新能力的挑戰。”葉子青表示。在過去十幾年,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從“初始發展期”到“高速增長期”,現在已經進入到“緩慢波動增長期”。中國的汽車企業已習慣了每年高達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對當前和未來市場的改變尚未做好充分準備,這必然會帶來惡性競爭和混亂的過渡適應期。能不能適應這種新的市場環境并生存下去,對于新勢力來說,是需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另一個挑戰就是貼合市場趨勢的創新能力。過去,汽車企業比拼的是品牌和實力,現在的汽車產品更需比拼誰能更貼近用戶、更貼合市場需求進行創新,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最終勝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首要的問題是生存。只有在5年內存活下來了,才能談下一步的大發展。”葉子青如是說。
在葉子青眼中,造車新勢力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需要對變化中的市場有深刻理解能力,需要有貼合市場需求及快速響應的產品,需要有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銷售服務體系,需要有領先的貼合市場需求的創新能力,需要有資源為我所用、“抱團”發展的資源整合利用能力,還需要有很強的融資和資本運作能力。只有具備這六方面能力,才可以在這場九死一生的戰役中應對挑戰,抓住新能源大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
相較于國外汽車業,中國汽車產業有很多獨特之處,需要企業進行大膽創新。葉子青在離開福特的時候,一款全新汽車產品從設計到完成大約需要36個月。但葉子青觀察到,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變化速度遠遠超出國外,為了更好地貼合市場,需要在不降低產品品質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產品開發周期。他大膽提出將產品開發周期縮短到20個月的計劃,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團隊做出巨大努力。在銷售服務方面,葉子青認為現有的銷售體系并不能完全滿足企業和消費者的新需求,單靠4S店這類傳統銷售模式將難以為繼,需要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我們將在產品開發階段就與潛在顧客進行互動和溝通,同時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并將主機廠的業務向下游延伸。”葉子青指出,未來4S店模式將發生演變并有很大變化。
此外,葉子青強調,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資源整合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也非常重要。作為行業的后來者,造車新勢力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單打獨斗,可以在包括研發、產品、資本、資質、生產銷售、渠道、人力資源和品牌等多方面展開合作,整合資源共同發展。葉子青認為,與傳統汽車企業相比,新造車企業面臨的形勢更嚴峻、市場更有限,誰的資源整合能力強,誰的前途就會更光明。
作為第一批汽車海歸中的一員,葉子青認為,“海歸”是特殊時代、特殊人群創造出來的一個名詞,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大發展背景下的一個縮影。十多年來,海歸們對于中國汽車工業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而現在,隨著中國汽車工業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新一代汽車海歸們的價值,更多體現在他們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責任心,以及海外經歷造就的國際化視野。同時,新一代海歸們經歷過國外汽車市場高低起伏的階段,經過風雨也見過彩虹,這對于當前的中國汽車行業是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