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恒強”“適者生存”,這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在2018年的動力電池競爭市場中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2018年1-10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合計產能約30GWh,市場占比占整體的86%。
具體上榜企業有(詳見下表):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力神、比克電池、億緯鋰能、國能電池、萬向 、鵬輝能源。
關于前十的座次之爭,寧德時代、比亞迪穩居國內前兩位已經成為業內共識。雖然每個單月中位于第三位的排名均有變動,卻也主要圍繞在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力神等不超過5家電池企業中間,越往后企業排名的變動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少數幾家電池企業在這10個月內每次都上榜前十,比如比克電池、億緯鋰能等。
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在前十排行榜中的企業越來越集中。
通過剖析前十月裝機量TOP10的動力電池企業,可以分別從數量、產能、電池類型三個關鍵詞中獲得不少關鍵信息。
【數量】供貨動力電池企業比2016年減少超70家
GGII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實現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配套的電池企業共計88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家,其中僅前六家電池企業的裝機電量超過100萬KWh(即1GWh);
2018上半年配套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企業共計78家,與去年同期有所減少,比2017全年減少近30家。其中,超過30家電池企業上半年的裝機電量不足1萬KWh。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2016年達到巔峰值155家,從以上配套的數量企業變化來看,預計到2019年能夠供貨的動力電池企業將維持在70-80家的范圍。
【產能】反思:8GWh的門檻意義何在?
從上表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裝機總量來看,2018年前十個月內,只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企業的裝機量超過8GWh,與其后的動力電池企業拉開7-8倍的裝機量差距。
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力神、比克電池裝機量均在1GWh以上,從第7位的排名開始,動力電池企業的裝機量已經不足1GWh。
至此不得不深思的有兩個問題:一是動力電池結構性產能過剩;二是除寧德時代、比亞迪外,為什么還有不少動力電池企業在擴產?這些新增產能未來的銷售窗口在哪呢?
現實的情況遠比想象的要復雜,高工鋰電從2018年新能源車企巡回中獲悉,市場上滿足車企需求的動力電池太少了,在年底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車企即使與電池企業簽訂供貨協議,但由于高端產能過于集中,每個月的供貨量卻并不能保證,這非常影響自己后續的車型上市節奏。有的車企要交付高額的預付款才能獲得優先發貨權。
近來,不少車企都加大自建動力電池的步伐,這正與高端電池產能稀缺有關,車企并不愿意在核心零部件上掣肘于人。
【電池類型】方形依然占據市場整體的主流
從1-10月裝機量排名的前十動力電池企業中可以發現,排名前三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都是主流的方形電池企業。并且據GGII統計,今年10月份方形電池裝機量排名前五的電池企業除上述三家外,還有億緯鋰能、中航鋰電。
方形的主流地位還能保持多久?當下游市場增量逐漸從客車轉向乘用車,高能量密度軟包電池滿足長續航的優勢將更加凸顯。
這從目前軟包電池奮起直追的勢頭可見一斑,就連一線梯隊企業寧德時代也已經布局軟包路線,并且在今年10月份軟包裝機量中排名第三;孚能科技也憑借乘用車市場翻身,多次進入前十榜單。
就圓柱路線來看,在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中,比克電池是值得重點關注的企業,其是唯一一家堅守圓柱和18650路線的企業。
力神、億緯鋰能、鵬輝能源等企業雖然也布局圓柱,但力神開始大力布局21700;億緯鋰能也有布局21700,總體來看其目前產能最大的還屬方形;鵬輝能源走的是多元化路線。
總體來看,每個月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就像每一場馬拉松后的排位,這背后是一場技術、資金的實力比拼,容不得半點馬虎。
隨著越來越多“裸泳”企業被淘汰,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也將朝著越來越健康的軌道行駛。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2018年1-10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合計產能約30GWh,市場占比占整體的86%。
具體上榜企業有(詳見下表):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力神、比克電池、億緯鋰能、國能電池、萬向 、鵬輝能源。
關于前十的座次之爭,寧德時代、比亞迪穩居國內前兩位已經成為業內共識。雖然每個單月中位于第三位的排名均有變動,卻也主要圍繞在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力神等不超過5家電池企業中間,越往后企業排名的變動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少數幾家電池企業在這10個月內每次都上榜前十,比如比克電池、億緯鋰能等。
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在前十排行榜中的企業越來越集中。
通過剖析前十月裝機量TOP10的動力電池企業,可以分別從數量、產能、電池類型三個關鍵詞中獲得不少關鍵信息。
【數量】供貨動力電池企業比2016年減少超70家
GGII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實現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配套的電池企業共計88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家,其中僅前六家電池企業的裝機電量超過100萬KWh(即1GWh);
2018上半年配套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企業共計78家,與去年同期有所減少,比2017全年減少近30家。其中,超過30家電池企業上半年的裝機電量不足1萬KWh。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2016年達到巔峰值155家,從以上配套的數量企業變化來看,預計到2019年能夠供貨的動力電池企業將維持在70-80家的范圍。
【產能】反思:8GWh的門檻意義何在?
從上表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裝機總量來看,2018年前十個月內,只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企業的裝機量超過8GWh,與其后的動力電池企業拉開7-8倍的裝機量差距。
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力神、比克電池裝機量均在1GWh以上,從第7位的排名開始,動力電池企業的裝機量已經不足1GWh。
至此不得不深思的有兩個問題:一是動力電池結構性產能過剩;二是除寧德時代、比亞迪外,為什么還有不少動力電池企業在擴產?這些新增產能未來的銷售窗口在哪呢?
現實的情況遠比想象的要復雜,高工鋰電從2018年新能源車企巡回中獲悉,市場上滿足車企需求的動力電池太少了,在年底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車企即使與電池企業簽訂供貨協議,但由于高端產能過于集中,每個月的供貨量卻并不能保證,這非常影響自己后續的車型上市節奏。有的車企要交付高額的預付款才能獲得優先發貨權。
近來,不少車企都加大自建動力電池的步伐,這正與高端電池產能稀缺有關,車企并不愿意在核心零部件上掣肘于人。
【電池類型】方形依然占據市場整體的主流
從1-10月裝機量排名的前十動力電池企業中可以發現,排名前三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都是主流的方形電池企業。并且據GGII統計,今年10月份方形電池裝機量排名前五的電池企業除上述三家外,還有億緯鋰能、中航鋰電。
方形的主流地位還能保持多久?當下游市場增量逐漸從客車轉向乘用車,高能量密度軟包電池滿足長續航的優勢將更加凸顯。
這從目前軟包電池奮起直追的勢頭可見一斑,就連一線梯隊企業寧德時代也已經布局軟包路線,并且在今年10月份軟包裝機量中排名第三;孚能科技也憑借乘用車市場翻身,多次進入前十榜單。
就圓柱路線來看,在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中,比克電池是值得重點關注的企業,其是唯一一家堅守圓柱和18650路線的企業。
力神、億緯鋰能、鵬輝能源等企業雖然也布局圓柱,但力神開始大力布局21700;億緯鋰能也有布局21700,總體來看其目前產能最大的還屬方形;鵬輝能源走的是多元化路線。
總體來看,每個月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就像每一場馬拉松后的排位,這背后是一場技術、資金的實力比拼,容不得半點馬虎。
隨著越來越多“裸泳”企業被淘汰,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也將朝著越來越健康的軌道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