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制造企業和電池供應商,本應該是一條產業鏈上的“螞蚱”,但最近,由于電動車起火,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和電池供應商谷神卻相互甩起了鍋。
事情源于幾日前,有網友發圖曝光稱,一輛威馬EX5起火自燃。EX5是威馬推出的首款產品,上半年剛完成上市,并將于今年年底進入大規模批量交付期。在這一節骨眼上發生了“起火”這樣的事情,對威馬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危機,輿論也一片嘩然。
很快,官方就發布了調查聲明,在官方聲明中,威馬表示起火事件發生于成都威馬汽車研究院,起火車輛是一輛經過多輪破壞性試驗的早期試裝車,已進入拆解程序,拆除了電路保護裝置及部分部件,但未能及時完成全部拆解,因此電器元件短路引發火災。
雖然威馬方面表示將開展報廢車輛隱患排查,并對所有報廢試裝車進行復查并清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并承諾“正式量產車安全性能高于國家標準”。但輿論似乎對此并不滿意。
按理說,試裝車在報廢之前,應該是已經斷電,而斷電車輛如何會引發短路?而據網上流出的現場圖片,這輛車的起火地是在室外的公共停車場,一輛報廢車緣何會出現在這樣的地方。
隨后,威馬對外發布了第二份官方聲明,與第一次相比,第二次聲明對于事件發生的原因和車輛的相關信息更加的翔實。
威馬汽車在公開信中稱,這是一輛生產于2017年10月的車型,該車配備了浙江谷神2017年生產的圓柱形電芯電池包。車輛起火原因是一名研究員違反相關規定,將已經報廢的車輛強行通電導致短路,從而引發了電池包自燃。
在聲明中,威馬表示,這輛車被報廢的原因是,當時在做涉水測試時,發現其電池包絕緣值低于質量標準。威馬承諾未來的交付車輛將會全部采取其他相關企業生產的高能量密度VDA方形硬殼電池電芯。
事情到此地步,上面的疑惑基本上也算是有了結果。畢竟搭載谷神電池的新能源車,在今年6月也曾發生火災。有了此前的“背景”,這次威馬的聲明在消費者看來也算是說得過去,而更換電池的說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消費者的不信任感。
原以為這次的“起火門”事件會因此而逐漸平息,沒想到,事發幾日后,威馬的電池供應商谷神按捺不住,也發了一則聲明。在聲明中,谷神方面表示,事發后威馬并未在第一時間通知谷神,后者是從媒體渠道知曉此事。谷神表示曾希望派駐相關人員前往現場,但遭到威馬拒絕。
因為事情已經過去幾日,其中變數太多,谷神方面表示“無法對事情真相作出準確判斷”,同時,該公司又表示,從媒體報道中看到網友爆料事故現場的電池銘牌箱得知,自燃車輛所搭載的電池并非浙江谷神生產。筆者也從網上看到一組被火噬后的電池銘牌箱照片,上面顯示的信息卻非浙江谷神。但據南都的報道,威馬的內部人士表示,這些圖片為虛假信息。
事已至此,威馬已經對涉事車輛進行了處理,而外界恐怕也難真正知曉,上述電動車起火的真實原因到底是制造商的問題,還是電池生產商的問題,抑或其他。但是,這一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在短期內將很難消弭。即便涉事雙方都極力為自己澄清,但整車廠和供應商本來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無論責任在誰,雙方的口碑和商譽都將會受到損傷。然而,更受傷的可能是消費者以及整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們。
都說消費者是上帝,但在這一場“口水戰”中,消費者其實是最弱勢的群體,所謂的“真相”或許是假象,新能源汽車安全、環保的優勢也可能因此被認作為“幻象”。在花費上千億的資金、上下齊心培育了超過3年的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和市場依然十分脆弱。當政府已經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未來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強行業監管,避免消費者和產業再“受傷”,已刻不容緩。
事情源于幾日前,有網友發圖曝光稱,一輛威馬EX5起火自燃。EX5是威馬推出的首款產品,上半年剛完成上市,并將于今年年底進入大規模批量交付期。在這一節骨眼上發生了“起火”這樣的事情,對威馬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危機,輿論也一片嘩然。
很快,官方就發布了調查聲明,在官方聲明中,威馬表示起火事件發生于成都威馬汽車研究院,起火車輛是一輛經過多輪破壞性試驗的早期試裝車,已進入拆解程序,拆除了電路保護裝置及部分部件,但未能及時完成全部拆解,因此電器元件短路引發火災。
雖然威馬方面表示將開展報廢車輛隱患排查,并對所有報廢試裝車進行復查并清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并承諾“正式量產車安全性能高于國家標準”。但輿論似乎對此并不滿意。
按理說,試裝車在報廢之前,應該是已經斷電,而斷電車輛如何會引發短路?而據網上流出的現場圖片,這輛車的起火地是在室外的公共停車場,一輛報廢車緣何會出現在這樣的地方。
隨后,威馬對外發布了第二份官方聲明,與第一次相比,第二次聲明對于事件發生的原因和車輛的相關信息更加的翔實。
威馬汽車在公開信中稱,這是一輛生產于2017年10月的車型,該車配備了浙江谷神2017年生產的圓柱形電芯電池包。車輛起火原因是一名研究員違反相關規定,將已經報廢的車輛強行通電導致短路,從而引發了電池包自燃。
在聲明中,威馬表示,這輛車被報廢的原因是,當時在做涉水測試時,發現其電池包絕緣值低于質量標準。威馬承諾未來的交付車輛將會全部采取其他相關企業生產的高能量密度VDA方形硬殼電池電芯。
事情到此地步,上面的疑惑基本上也算是有了結果。畢竟搭載谷神電池的新能源車,在今年6月也曾發生火災。有了此前的“背景”,這次威馬的聲明在消費者看來也算是說得過去,而更換電池的說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消費者的不信任感。
原以為這次的“起火門”事件會因此而逐漸平息,沒想到,事發幾日后,威馬的電池供應商谷神按捺不住,也發了一則聲明。在聲明中,谷神方面表示,事發后威馬并未在第一時間通知谷神,后者是從媒體渠道知曉此事。谷神表示曾希望派駐相關人員前往現場,但遭到威馬拒絕。
因為事情已經過去幾日,其中變數太多,谷神方面表示“無法對事情真相作出準確判斷”,同時,該公司又表示,從媒體報道中看到網友爆料事故現場的電池銘牌箱得知,自燃車輛所搭載的電池并非浙江谷神生產。筆者也從網上看到一組被火噬后的電池銘牌箱照片,上面顯示的信息卻非浙江谷神。但據南都的報道,威馬的內部人士表示,這些圖片為虛假信息。
事已至此,威馬已經對涉事車輛進行了處理,而外界恐怕也難真正知曉,上述電動車起火的真實原因到底是制造商的問題,還是電池生產商的問題,抑或其他。但是,這一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在短期內將很難消弭。即便涉事雙方都極力為自己澄清,但整車廠和供應商本來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無論責任在誰,雙方的口碑和商譽都將會受到損傷。然而,更受傷的可能是消費者以及整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們。
都說消費者是上帝,但在這一場“口水戰”中,消費者其實是最弱勢的群體,所謂的“真相”或許是假象,新能源汽車安全、環保的優勢也可能因此被認作為“幻象”。在花費上千億的資金、上下齊心培育了超過3年的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和市場依然十分脆弱。當政府已經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未來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強行業監管,避免消費者和產業再“受傷”,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