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節能、開車不限行、能走公交專用道、有專用號牌、免征購置稅……近兩年,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僅今年一季度,我省產銷新能源汽車2.83萬輛,同比增長667%,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0%。不過,新能源汽車產業要發展,似乎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充電不方便、電池技術有待突破等。昨天,省政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就將目光對準這一領域。
環保節能、開車不限行、能走公交專用道、有專用號牌、免征購置稅……近兩年,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僅今年一季度,我省產銷新能源汽車2.83萬輛,同比增長667%,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0%。不過,新能源汽車產業要發展,似乎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充電不方便、電池技術有待突破等。昨天,省政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就將目光對準這一領域。
充電樁分布不均充電難
家住西咸新區金泰絲路花城小區的市民侯先生買了一輛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想在小區地下車庫自家固定車位上安裝個充電樁,卻遇到了問題。
物業雖然同意侯先生安裝,但是有一定顧慮:“小區屬于老舊小區,當初電路設計時并沒有考慮充電樁的電壓功率需求,如果小區的變壓器只能供十臺充電樁使用,那么第十一個車主怎么辦。除此之外,車主還要協調充電樁安裝過程中的場地、走線等問題。”
對于公交、出租車等社會電動車輛,一般會選擇在小區以外的公用充電樁充電。這些充電樁大多采用大功率、高電壓,充電時間較快,純電動出租車一般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就可以充好電。充電時執行峰谷分時電價,車主只需交納電費和充電服務費,每度電收費從0.6元到1.3元不等。不過,也有司機向媒體反映,充電樁市區分布不均衡。
截至2018年1月底,陜西省公共類充電樁總共4464個,除了公共類充電樁及其他集中式的充電站外,還有很多在商場、酒店停車場里安裝的分散式的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使用充電樁時車主需要交納商場或酒店的商業電價加充電服務費及停車費。但目前,很多建有充電樁的車位上面都停放著非新能源的車輛,造成電動車車主無法充電的現象。
陜西充電網絡運營有限公司在西安市的商場、酒店等公用開放的停車場投建運營1000多個充電樁,數量較多,而充電樁使用率只有20%到30%,閑置居多。這使得充電樁的車位本就不多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問題更加嚴峻。
從西安e網充城市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管理平臺顯示的數據看,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充電站182個,充電樁1391個,從分布密度來看,1391個充電樁幾乎全部分布在西安主城區,而西安周邊區域,特別是農村區域密度極低。
汽車企業核心技術有差距
汽車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是一個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純電動汽車核心電池技術來說,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參數就是續航里程和使用壽命,前者決定車輛一次充電能跑多遠,后者決定著電池需要多久換一次。目前各國的車企都在尋求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
在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趙升噸看來,陜西新能源汽車企業核心技術還需進一步提高,動力電池、整車控制系統等技術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除了陜汽、比亞迪、吉利等少數企業外,陜西省大多數都是中小型車企,自主研發能力比較薄弱,缺乏核心技術,導致陜西省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2020年充電樁將超9.44萬個
2017年,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銷8.3萬輛,增長93%,增速高出全國39個百分點,占全國總量的10.7%,產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2018年一季度,我省產銷新能源汽車2.83萬輛,同比增長667%,增幅遠超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0%,較去年同期增加14個百分點。
目前,我省已將汽車產業作為六大支柱產業之一,提出把陜西打造成全國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生產基地。比亞迪、吉利、寶能、開沃等知名車企紛紛搶灘布局陜西,陜汽、咸陽秦星、商洛躍迪、漢中金漢等本土企業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為解決充電難題,陜西省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計劃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電站超過454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9.44萬個,以滿足陜西省預期1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其中公共充電樁1.75萬個。
在這方面,省政協委員、陜西隆翔停車設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小隆的建議更為具體,對不具備大規模新增停車場條件的“邊角余料”,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建設集約化停車場,加大智能停車場的投資建設力度,同時加大停車場充電樁配比。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對現有停車場進行改造升級,利用借用、錯時、定時、預約等技術手段,實現車位共享、錯峰停車,盤活現有停車資源,提高車位使用率。“在市區內,有條件的加油站也可以裝設直流充電,車主需要時,就像加油一樣,短時就可以完成充電。在住宅小區內可以推廣個人建設,多人共享使用,提高充電樁利用率。”
以用戶為中心建智能服務平臺
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研究員吳剛認為,目前,我省新能源車企要對標一線品牌,提升產品安全性、可靠性、續駛里程等質量水平;提升純電動汽車技術、輕混啟停技術、智能化技術等研發能力;提升產品性價比、品牌美譽度等市場占有率。“積極引導企業以用戶為中心構建智能服務平臺,融合原材料供應鏈、整車制造生產鏈和汽車銷售服務鏈,推動制造企業向個性化定制、整體解決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端服務發展。”同時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加大引進一線品牌車企、專用車企、系統集成服務綜合提供商。加快建設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
環保節能、開車不限行、能走公交專用道、有專用號牌、免征購置稅……近兩年,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僅今年一季度,我省產銷新能源汽車2.83萬輛,同比增長667%,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0%。不過,新能源汽車產業要發展,似乎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充電不方便、電池技術有待突破等。昨天,省政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就將目光對準這一領域。
充電樁分布不均充電難
家住西咸新區金泰絲路花城小區的市民侯先生買了一輛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想在小區地下車庫自家固定車位上安裝個充電樁,卻遇到了問題。
物業雖然同意侯先生安裝,但是有一定顧慮:“小區屬于老舊小區,當初電路設計時并沒有考慮充電樁的電壓功率需求,如果小區的變壓器只能供十臺充電樁使用,那么第十一個車主怎么辦。除此之外,車主還要協調充電樁安裝過程中的場地、走線等問題。”
對于公交、出租車等社會電動車輛,一般會選擇在小區以外的公用充電樁充電。這些充電樁大多采用大功率、高電壓,充電時間較快,純電動出租車一般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就可以充好電。充電時執行峰谷分時電價,車主只需交納電費和充電服務費,每度電收費從0.6元到1.3元不等。不過,也有司機向媒體反映,充電樁市區分布不均衡。
截至2018年1月底,陜西省公共類充電樁總共4464個,除了公共類充電樁及其他集中式的充電站外,還有很多在商場、酒店停車場里安裝的分散式的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使用充電樁時車主需要交納商場或酒店的商業電價加充電服務費及停車費。但目前,很多建有充電樁的車位上面都停放著非新能源的車輛,造成電動車車主無法充電的現象。
陜西充電網絡運營有限公司在西安市的商場、酒店等公用開放的停車場投建運營1000多個充電樁,數量較多,而充電樁使用率只有20%到30%,閑置居多。這使得充電樁的車位本就不多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問題更加嚴峻。
從西安e網充城市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管理平臺顯示的數據看,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充電站182個,充電樁1391個,從分布密度來看,1391個充電樁幾乎全部分布在西安主城區,而西安周邊區域,特別是農村區域密度極低。
汽車企業核心技術有差距
汽車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是一個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純電動汽車核心電池技術來說,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參數就是續航里程和使用壽命,前者決定車輛一次充電能跑多遠,后者決定著電池需要多久換一次。目前各國的車企都在尋求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
在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趙升噸看來,陜西新能源汽車企業核心技術還需進一步提高,動力電池、整車控制系統等技術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除了陜汽、比亞迪、吉利等少數企業外,陜西省大多數都是中小型車企,自主研發能力比較薄弱,缺乏核心技術,導致陜西省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2020年充電樁將超9.44萬個
2017年,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銷8.3萬輛,增長93%,增速高出全國39個百分點,占全國總量的10.7%,產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2018年一季度,我省產銷新能源汽車2.83萬輛,同比增長667%,增幅遠超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0%,較去年同期增加14個百分點。
目前,我省已將汽車產業作為六大支柱產業之一,提出把陜西打造成全國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生產基地。比亞迪、吉利、寶能、開沃等知名車企紛紛搶灘布局陜西,陜汽、咸陽秦星、商洛躍迪、漢中金漢等本土企業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為解決充電難題,陜西省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計劃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電站超過454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9.44萬個,以滿足陜西省預期1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其中公共充電樁1.75萬個。
在這方面,省政協委員、陜西隆翔停車設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小隆的建議更為具體,對不具備大規模新增停車場條件的“邊角余料”,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建設集約化停車場,加大智能停車場的投資建設力度,同時加大停車場充電樁配比。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對現有停車場進行改造升級,利用借用、錯時、定時、預約等技術手段,實現車位共享、錯峰停車,盤活現有停車資源,提高車位使用率。“在市區內,有條件的加油站也可以裝設直流充電,車主需要時,就像加油一樣,短時就可以完成充電。在住宅小區內可以推廣個人建設,多人共享使用,提高充電樁利用率。”
以用戶為中心建智能服務平臺
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研究員吳剛認為,目前,我省新能源車企要對標一線品牌,提升產品安全性、可靠性、續駛里程等質量水平;提升純電動汽車技術、輕混啟停技術、智能化技術等研發能力;提升產品性價比、品牌美譽度等市場占有率。“積極引導企業以用戶為中心構建智能服務平臺,融合原材料供應鏈、整車制造生產鏈和汽車銷售服務鏈,推動制造企業向個性化定制、整體解決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端服務發展。”同時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加大引進一線品牌車企、專用車企、系統集成服務綜合提供商。加快建設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