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市場的不穩定性因素在增加,短期存在降價空間,長期還將處于高位。
日前,高工鋰電監測發現,鈷價自4月1日開始進入“由漲轉跌”階段,已連續降價1月有余,終結了2018年以來國內鈷價持續上漲的態勢。
根據鈷價信息,5月7日,國內鈷參考價約61.12萬元/噸,與4月1日的鈷參考價66.42萬元/噸相比,已實現降價約5.3萬元/噸,降幅達8%。
“國內此次鈷價波動主要受金屬鈷價格下調,下游鈷需求不及預期影響。實際上,當前企業實際報價與今年一季度超70萬元/噸的金屬鈷最高報價相比,降價金額已達10萬元左右。”行業人士透露。
此前,由于政策調整與新能源汽車市場對三元動力電池的需求拉動,上游高性能鈷原材料出現較大供需缺口,硫酸鈷、四氧化三鈷、電解鈷等鈷產品借此進入漲價快車道,產品價格自2017年初一路上漲,“一日一價”的局面甚至令整個行業習以為常。
而今,一路狂飆的鈷價,卻突然反常“剎車”,是偶發狀況還是長期態勢?
行業熱錢加劇市場波動
“價格調整有部分原因是前一階段漲的太猛了,一部分嘗到甜頭的市場參與者趁機離場,影響了后續的鈷價走勢,也屬于正常的市場范疇。”金川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另外,已現端倪的國際貿易戰也讓國際經貿關系趨于緊張,引起部分炒作資金撤離,造成鈷價回調的局面。受此影響的不止鈷,近期銅和鎳的價格也都在下調。”
另一位鈷行業從業者支持了上述說法:“行業的投機者太多,導致國際市場鈷價稍有調整,國內期貨市場就反應強烈。與降價的效應類似,5月5日國際鈷價風向有所回暖,5月7日,國內相關企業鈷價立馬向上反彈了2萬元左右。”
隨著三元材料的持續走熱,鈷材料在2017年輕易實現價格翻番,無可匹敵的市場表現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開年以來,國內外已有超20家企業加大了在鈷材料領域的投入力度,跨界企業身影頻現,流入行業的熱錢更是不計其數。
▲部分企業2018年鈷材料布局概況
源源不斷的熱錢為鈷價的走高提供了持續動力,也吸引了更多大勢力的入局。出于復雜目的介入上游鈷供給的各方勢力,打破了上游原材料供需生態,為鈷價變動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資本的直接影響外,當前鈷金屬下游需求量并未出現預期暴增,也對鈷價變動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市場反饋信息來看,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大幅調整,以及相應剛需市場尚未完全成型,鋰電下游廠商生存壓力加大,市場發展策略有所調整,因此對鈷產品的需求不及此前預期。
上游供給持續增長,下游需求未達預期的情況,也促成了此次的鈷價下滑。
不愿具名的鈷行業人士認為:“綜合多種因素影響,預計未來5、6月,國內鈷價還將持續波動,7月左右會恢復正常上漲。”
下游企業的應對
盡管價格有所回落,但毫無疑問的是鈷材料價格仍處高位,這令下游鋰電企業和車企備受煎熬。
在補貼延遲下發的背景下,下游企業將長期面臨嚴重的資金壓力。為緩解材料成本壓力,下游電芯和車企一改被動承壓的常態,明顯加快了戰略調整的步伐。
在電芯環節,推廣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高鎳三元電池,“降鈷、去鈷”成為行業共識。目前國內電芯企業對622和811型三元電池的研發、推廣熱情空前高漲。
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更是對外明確表示:“鈷和鎳都是戰略物資,下一步目標——高比能量電池正極主要是無鈷無鎳材料。”
事實上,國際電池廠商的腳步已經明顯加快。2018年2月,三星SDI對外宣稱已開發出低鈷電池,其采用的“鎳-鈷-錳”和“鎳-鈷-鋁”技術,將鎳的比重提升至超90%,鈷僅占5%。目前,三星SDI正在改良技術,試圖將鈷完全剔除。
整車方面,5月3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表示將減少對鈷的依賴。目前,特斯拉已在使用鈷含量更少的電池型號。參考此前由特斯拉帶動的18650、21700電池使用風潮,此次特斯拉減少鈷依賴的舉動,也有望在國內外電動車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盡管電芯企業和車企針對高鈷價,都在進行積極的調整,但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認為,中長期內,鈷價還會穩步走高。
首先是市場總量還在不斷擴大。以國內為例,按照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這將是帶動鈷需求長期增長的根本因素。
另外,在新材料體系方面,去鈷、弱化鈷的鋰電材料體系目前主要集中實現于理論、實驗階段,且主要滿足的是能量密度需求,循環壽命、衰減等性能難題還有待攻克,加上實現新材料產業化,完成電池企業認證等一系列工作,這將會是一個較長的周期。
“需要強調的背景是,鈷礦資源現階段仍是寡頭控制,有限的礦產資源掌握在幾個大廠手中,賣方市場決定了材料出貨量及定價權集中在礦端。”GGII分析師補充。
日前,高工鋰電監測發現,鈷價自4月1日開始進入“由漲轉跌”階段,已連續降價1月有余,終結了2018年以來國內鈷價持續上漲的態勢。
根據鈷價信息,5月7日,國內鈷參考價約61.12萬元/噸,與4月1日的鈷參考價66.42萬元/噸相比,已實現降價約5.3萬元/噸,降幅達8%。
“國內此次鈷價波動主要受金屬鈷價格下調,下游鈷需求不及預期影響。實際上,當前企業實際報價與今年一季度超70萬元/噸的金屬鈷最高報價相比,降價金額已達10萬元左右。”行業人士透露。
此前,由于政策調整與新能源汽車市場對三元動力電池的需求拉動,上游高性能鈷原材料出現較大供需缺口,硫酸鈷、四氧化三鈷、電解鈷等鈷產品借此進入漲價快車道,產品價格自2017年初一路上漲,“一日一價”的局面甚至令整個行業習以為常。
而今,一路狂飆的鈷價,卻突然反常“剎車”,是偶發狀況還是長期態勢?
行業熱錢加劇市場波動
“價格調整有部分原因是前一階段漲的太猛了,一部分嘗到甜頭的市場參與者趁機離場,影響了后續的鈷價走勢,也屬于正常的市場范疇。”金川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另外,已現端倪的國際貿易戰也讓國際經貿關系趨于緊張,引起部分炒作資金撤離,造成鈷價回調的局面。受此影響的不止鈷,近期銅和鎳的價格也都在下調。”
另一位鈷行業從業者支持了上述說法:“行業的投機者太多,導致國際市場鈷價稍有調整,國內期貨市場就反應強烈。與降價的效應類似,5月5日國際鈷價風向有所回暖,5月7日,國內相關企業鈷價立馬向上反彈了2萬元左右。”
隨著三元材料的持續走熱,鈷材料在2017年輕易實現價格翻番,無可匹敵的市場表現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開年以來,國內外已有超20家企業加大了在鈷材料領域的投入力度,跨界企業身影頻現,流入行業的熱錢更是不計其數。
▲部分企業2018年鈷材料布局概況
源源不斷的熱錢為鈷價的走高提供了持續動力,也吸引了更多大勢力的入局。出于復雜目的介入上游鈷供給的各方勢力,打破了上游原材料供需生態,為鈷價變動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資本的直接影響外,當前鈷金屬下游需求量并未出現預期暴增,也對鈷價變動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市場反饋信息來看,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大幅調整,以及相應剛需市場尚未完全成型,鋰電下游廠商生存壓力加大,市場發展策略有所調整,因此對鈷產品的需求不及此前預期。
上游供給持續增長,下游需求未達預期的情況,也促成了此次的鈷價下滑。
不愿具名的鈷行業人士認為:“綜合多種因素影響,預計未來5、6月,國內鈷價還將持續波動,7月左右會恢復正常上漲。”
下游企業的應對
盡管價格有所回落,但毫無疑問的是鈷材料價格仍處高位,這令下游鋰電企業和車企備受煎熬。
在補貼延遲下發的背景下,下游企業將長期面臨嚴重的資金壓力。為緩解材料成本壓力,下游電芯和車企一改被動承壓的常態,明顯加快了戰略調整的步伐。
在電芯環節,推廣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高鎳三元電池,“降鈷、去鈷”成為行業共識。目前國內電芯企業對622和811型三元電池的研發、推廣熱情空前高漲。
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更是對外明確表示:“鈷和鎳都是戰略物資,下一步目標——高比能量電池正極主要是無鈷無鎳材料。”
事實上,國際電池廠商的腳步已經明顯加快。2018年2月,三星SDI對外宣稱已開發出低鈷電池,其采用的“鎳-鈷-錳”和“鎳-鈷-鋁”技術,將鎳的比重提升至超90%,鈷僅占5%。目前,三星SDI正在改良技術,試圖將鈷完全剔除。
整車方面,5月3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表示將減少對鈷的依賴。目前,特斯拉已在使用鈷含量更少的電池型號。參考此前由特斯拉帶動的18650、21700電池使用風潮,此次特斯拉減少鈷依賴的舉動,也有望在國內外電動車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盡管電芯企業和車企針對高鈷價,都在進行積極的調整,但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認為,中長期內,鈷價還會穩步走高。
首先是市場總量還在不斷擴大。以國內為例,按照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這將是帶動鈷需求長期增長的根本因素。
另外,在新材料體系方面,去鈷、弱化鈷的鋰電材料體系目前主要集中實現于理論、實驗階段,且主要滿足的是能量密度需求,循環壽命、衰減等性能難題還有待攻克,加上實現新材料產業化,完成電池企業認證等一系列工作,這將會是一個較長的周期。
“需要強調的背景是,鈷礦資源現階段仍是寡頭控制,有限的礦產資源掌握在幾個大廠手中,賣方市場決定了材料出貨量及定價權集中在礦端。”GGII分析師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