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名為《加快儲氣能力建設責任書》的征求意見稿在業內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意見稿要求2020年底前,上游氣源企業要形成不低于年合同銷量10%的儲氣能力,城市燃氣企業和不可中斷大用戶則要形成不低于年用氣量5%的應急儲氣能力,同時督促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力爭在2019年供暖季前,形成不低于保障本區域全年日均3天需求量的應急調峰能力。業內人士測算,該政策如落地,將催生一個總投資額高達數千億元的儲氣調峰建設市場。
據記者了解,在天然氣持續高速發展與區域性、季節性氣荒并存的當下,加速提升儲氣調峰能力已成業界的共同呼聲,部分飽受氣荒之苦的省份甚至已開始自我施壓,將提高天然氣應急調峰能力列為政府重要工作。但企業人士普遍認為,盡管大幅提升儲氣能力已成大勢所趨,若配套支持政策不到位,按時按量達標壓力巨大。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2億立方米的調峰機制是國家按照冬季高峰日用氣量20%的比例確定的。“2017年冬季我國最高日天然氣消費量已超過8億立方米,考慮正常需求增長,預計今年采暖季最高日消費量將突破10億立方米。”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目前全國超過80%的?。▍^、市)已與國家發改委確定了需承擔的調峰任務,尤其是那些去年經歷嚴竣氣荒之苦的地區更是積極響應發改委號召,將應急調峰能力的建設擺上重要議程。
“相較于之前的政策文件,意見稿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即現在國家分配給地方的調峰任務量將大幅提高,而且還要列入各市的年度考核。我們更是自我加壓,在意見稿的基礎上加碼,要求各市以全年最高日需求量為基礎完成應急儲備任務,并納入政府的年度考核。”一位地方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
另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的強力政策雖已在大部分省份進入加碼落實的階段,全國最大、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北京卻為此犯了難,后者也是目前仍未與國家發改委確定調峰任務的少數地區之一。記者從北京燃氣集團獲悉,作為北京市惟一的管道天然氣運營商,該公司2017年天然氣供應量達到近154億方,全年日均供氣近4200萬方,日高峰氣量達1億方左右。“如果按高峰日用氣量的20%確定應急調峰能力,北京至少需具備3天2000萬方的應急調峰能力。但北京目前給國家發改委承諾的應急調峰氣量只有800萬方,兩個數字差距懸殊,完成難度截然不同。”一位接近北京燃氣集團的人士對記者說。
國家強力推動儲氣調峰能力建設與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持續快速增長有直接關系。
在持續高壓的環保政策驅動下,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攀升至23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增量超過340億立方米,刷新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量歷史紀錄。有機構預計,力度持續不減的“去煤化”將促使未來幾年國內天然氣需求保持10%以上增速,期間國內天然氣供應將維持吃緊態勢。
繼2017年全國完成578萬戶煤改氣、煤改電之后,環保部日前表態,2018年北方地區清潔能源改造工作預計將完成煤改氣、煤改電400萬戶,加快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并全面啟動城市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
“預計今年全年天然氣消費增量將在250億—300億立方米之間,冬季天然氣供應必然延續緊張態勢。在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基礎設施大干快上是必然。”天然氣專家楊建紅說。
在此之前,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委去年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已提出,支持承擔儲氣調峰責任的企業自建、合建、租賃儲氣設施,鼓勵企業從第三方購買儲氣調峰服務,放開儲氣地質構造的使用權,鼓勵各方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一致認為,《加快儲氣能力建設責任書》一旦落地,必將掀起國內儲氣調峰設施的建設高潮。
“按產量加進口量計算,目前中石油的儲氣能力大概在7%。根據中石油現有規劃,隨著天然氣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到2020年估計仍將維持7%左右的儲氣能力,而要達到10%的水平,還需增加百億級以上的投資。”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下儲庫研究所書記丁國生說。
而對燃氣行業而言,“在2017年天然氣消費總量中城燃占比32.5%,約750億方,要在2020年前實現5%的應急儲備能力,需要配套建成37.5億方的儲氣量。現在1萬方水容積的LNG儲配站儲氣量相當于600萬方氣態天然氣,需要建設投資約3億元,而要滿足37.5億方的儲氣要求,則需要建設約750個站,總投資在2150億元以上。”有燃氣行業權威專家向記者分析指出。
“據我掌握的信息,社會資本已躍躍欲試,目前它們主要青睞LNG接收站和LNG儲備站。此外,小而快的鹽穴儲氣庫也可能會成為社會資本首選的儲氣調峰投資對象。”楊建紅說。
不過,要在短期之內兌現如此規模的投資,進而完成意見稿中提出的目標并非易事。
“城市燃氣要達到5%的儲氣能力,在操作層面十分困難,5年內難以實現,海量投資只是困難之一。”上述燃氣行業權威專家對記者說。
如一個1萬方水容積的LNG儲配站需占地100畝,750個站就需占用建設用地7.5萬畝。即便不考慮立項、選址、審批、征地拆遷等因素,每個站僅施工周期就得3—4年。有燃氣界人士指出,在當前城市用地十分緊張,中央又嚴禁占用農業耕地的情況下,要在城市周邊形成較為密集的小型儲罐群,勢必增加城市安全管理的難度和風險。不可中斷大用戶如果全部建設儲氣設施,將大量增加安全隱患源,不僅增加安全監管難度,還會導致低效投資。
除此之外,上述專家進一步分析指出,建設儲氣設施需要一定的地質和地理條件,而我國相關資源不足,且城市燃氣行業也不具備這方面的專長。城市燃氣企業普遍規模小、資金積累少、貸款成本高,而儲氣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勢必導致供氣成本增大、售氣價格急劇上升,這意味著分散的、小規模的燃氣企業只能選擇小型LNG儲罐,其建設成本將明顯高于儲氣庫。“建設成本和運營管理費用最終都會反映在終端氣價上,這需要各級政府的在土地、規劃、稅收、安監等各方面的政策統籌配合,而這也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協調解決的。”
對此,陜西燃氣設計院原院長郭宗華提醒,應該用專業的手段解決專業的問題,解決天然氣冬季調峰問題需分工負責、有序中斷有機結合,不宜“大干快上”。
另有中石油人士指出,季節性供需不平衡問題,不僅僅是儲備問題,市場機制也要發揮作用。“僅靠巨大的儲備設施來解決季節性供需短缺問題會造成很大浪費,還會錯失解決問題的良機。”
據記者了解,在天然氣持續高速發展與區域性、季節性氣荒并存的當下,加速提升儲氣調峰能力已成業界的共同呼聲,部分飽受氣荒之苦的省份甚至已開始自我施壓,將提高天然氣應急調峰能力列為政府重要工作。但企業人士普遍認為,盡管大幅提升儲氣能力已成大勢所趨,若配套支持政策不到位,按時按量達標壓力巨大。
強力“藥方”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就曾表示,我國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穩步推進儲、供氣能力和管網建設。“爭取在較短時期內達到供應本地區,特別是本城市10天左右的儲氣能力。同時要下更大力氣建立2億方左右的調峰機制,其中1億方調峰能力建設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氣企業完成,另1億方要落實到地方。”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2億立方米的調峰機制是國家按照冬季高峰日用氣量20%的比例確定的。“2017年冬季我國最高日天然氣消費量已超過8億立方米,考慮正常需求增長,預計今年采暖季最高日消費量將突破10億立方米。”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目前全國超過80%的?。▍^、市)已與國家發改委確定了需承擔的調峰任務,尤其是那些去年經歷嚴竣氣荒之苦的地區更是積極響應發改委號召,將應急調峰能力的建設擺上重要議程。
“相較于之前的政策文件,意見稿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即現在國家分配給地方的調峰任務量將大幅提高,而且還要列入各市的年度考核。我們更是自我加壓,在意見稿的基礎上加碼,要求各市以全年最高日需求量為基礎完成應急儲備任務,并納入政府的年度考核。”一位地方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
另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的強力政策雖已在大部分省份進入加碼落實的階段,全國最大、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北京卻為此犯了難,后者也是目前仍未與國家發改委確定調峰任務的少數地區之一。記者從北京燃氣集團獲悉,作為北京市惟一的管道天然氣運營商,該公司2017年天然氣供應量達到近154億方,全年日均供氣近4200萬方,日高峰氣量達1億方左右。“如果按高峰日用氣量的20%確定應急調峰能力,北京至少需具備3天2000萬方的應急調峰能力。但北京目前給國家發改委承諾的應急調峰氣量只有800萬方,兩個數字差距懸殊,完成難度截然不同。”一位接近北京燃氣集團的人士對記者說。
投資盛宴
國家強力推動儲氣調峰能力建設與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持續快速增長有直接關系。
在持續高壓的環保政策驅動下,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攀升至23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增量超過340億立方米,刷新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量歷史紀錄。有機構預計,力度持續不減的“去煤化”將促使未來幾年國內天然氣需求保持10%以上增速,期間國內天然氣供應將維持吃緊態勢。
繼2017年全國完成578萬戶煤改氣、煤改電之后,環保部日前表態,2018年北方地區清潔能源改造工作預計將完成煤改氣、煤改電400萬戶,加快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并全面啟動城市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
“預計今年全年天然氣消費增量將在250億—300億立方米之間,冬季天然氣供應必然延續緊張態勢。在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基礎設施大干快上是必然。”天然氣專家楊建紅說。
在此之前,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委去年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已提出,支持承擔儲氣調峰責任的企業自建、合建、租賃儲氣設施,鼓勵企業從第三方購買儲氣調峰服務,放開儲氣地質構造的使用權,鼓勵各方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一致認為,《加快儲氣能力建設責任書》一旦落地,必將掀起國內儲氣調峰設施的建設高潮。
“按產量加進口量計算,目前中石油的儲氣能力大概在7%。根據中石油現有規劃,隨著天然氣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到2020年估計仍將維持7%左右的儲氣能力,而要達到10%的水平,還需增加百億級以上的投資。”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下儲庫研究所書記丁國生說。
而對燃氣行業而言,“在2017年天然氣消費總量中城燃占比32.5%,約750億方,要在2020年前實現5%的應急儲備能力,需要配套建成37.5億方的儲氣量。現在1萬方水容積的LNG儲配站儲氣量相當于600萬方氣態天然氣,需要建設投資約3億元,而要滿足37.5億方的儲氣要求,則需要建設約750個站,總投資在2150億元以上。”有燃氣行業權威專家向記者分析指出。
“據我掌握的信息,社會資本已躍躍欲試,目前它們主要青睞LNG接收站和LNG儲備站。此外,小而快的鹽穴儲氣庫也可能會成為社會資本首選的儲氣調峰投資對象。”楊建紅說。
達標不易
不過,要在短期之內兌現如此規模的投資,進而完成意見稿中提出的目標并非易事。
“城市燃氣要達到5%的儲氣能力,在操作層面十分困難,5年內難以實現,海量投資只是困難之一。”上述燃氣行業權威專家對記者說。
如一個1萬方水容積的LNG儲配站需占地100畝,750個站就需占用建設用地7.5萬畝。即便不考慮立項、選址、審批、征地拆遷等因素,每個站僅施工周期就得3—4年。有燃氣界人士指出,在當前城市用地十分緊張,中央又嚴禁占用農業耕地的情況下,要在城市周邊形成較為密集的小型儲罐群,勢必增加城市安全管理的難度和風險。不可中斷大用戶如果全部建設儲氣設施,將大量增加安全隱患源,不僅增加安全監管難度,還會導致低效投資。
除此之外,上述專家進一步分析指出,建設儲氣設施需要一定的地質和地理條件,而我國相關資源不足,且城市燃氣行業也不具備這方面的專長。城市燃氣企業普遍規模小、資金積累少、貸款成本高,而儲氣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勢必導致供氣成本增大、售氣價格急劇上升,這意味著分散的、小規模的燃氣企業只能選擇小型LNG儲罐,其建設成本將明顯高于儲氣庫。“建設成本和運營管理費用最終都會反映在終端氣價上,這需要各級政府的在土地、規劃、稅收、安監等各方面的政策統籌配合,而這也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協調解決的。”
對此,陜西燃氣設計院原院長郭宗華提醒,應該用專業的手段解決專業的問題,解決天然氣冬季調峰問題需分工負責、有序中斷有機結合,不宜“大干快上”。
另有中石油人士指出,季節性供需不平衡問題,不僅僅是儲備問題,市場機制也要發揮作用。“僅靠巨大的儲備設施來解決季節性供需短缺問題會造成很大浪費,還會錯失解決問題的良機。”